從抽象到具體,論射擊遊戲歷史
所以說,只要是通過"射擊"來完成某種目標/目的的遊戲都算是射擊遊戲。意思就是哪怕是憤怒的小鳥這樣的遊戲也是射擊遊戲。
好的,那麼我們進入正題。本文選取的遊戲參考了渡邊修司和中村彰憲先生的——《遊戲性是什麼:如何更好地創作與體驗遊戲》一書。都是具有代表性,在某個方面有創新有突破的射擊遊戲。好的,接下來我們就開始按時間順序介紹啦!
1976年:射擊遊戲的前身
1976年,一款名為《Breakout》的遊戲橫空出世,轟動一時。《Breakout》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只要說起它的中文譯名——《打磚塊》,恐怕大家就會恍然大悟。
遊戲玩法很簡單,玩家控制螢幕下方的橫槓使其左右移動,以反彈落下的小球,以此來破壞畫面上部的磚塊。
磚塊的上方還已經提前預留出空間、如果用小球破壞了磚塊,以至於讓小球彈到磚塊的上部空間,便可任其反彈並從上部往下來破壞磚塊。
也就是說,遊戲初期玩家需費盡心機反彈小球,面後期待小球進入上部空間則可輕鬆得分、這種先難後易的二段式遊戲結構是Breakout的ー個特點。和PONG遊戲ー樣,球拍撞擊小球的位置會影響反彈角度,這樣玩家就可以通過操作球拍讓小球撞擊磚塊的特定位置,以儘快取得優勢。不過根據玩家技術的好壞,有時不一定能讓小球反彈出恰當角度。這就使遊戲擁有了絕妙的平衡♂性。像這種包含競爭與偶然要素的平衡機制,是熱門遊戲中共有的要素。
Breakout之所以名聲在外,還因其製作與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相關。
《賈伯斯傳》中提到,該遊戲基本的遊戲設計者是諾蘭,沃茲尼業克則負責邏輯電路部分。
本作品通過進ロ許可銷售和進口直銷,甚至是山寨、盜版作品等形式在日本普及起來,以《打磚塊》這個名字而廣為人知。
Breakout雖然不像是現在主流的射擊遊戲,但從上面對射擊遊戲的定義來看,《Breakout》的確是一款射擊遊戲,也是往後所有射擊遊戲的前身。
1978年:世界觀的出現
1978年,一款名為《太空侵略者》的遊戲出現了!說起名字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如果看到圖......
是不是恍然大悟!將《打磚塊》中的磚塊替換成外星人所製作出來的遊戲就是《太空侵略者》了。(這麼說是不是感jio有點像換皮遊戲。。。)1978年,該款遊戲出現在了日本的遊戲廳,並且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可以說日本的遊戲產業的誕生,實際是由於《太空侵略者》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本作品中,玩家控制物件變成了炮臺,敵方角色則被設計成了外星人和UFO。外星人從畫面上空不斷重複攻擊,想要侵略地球。UFO也從畫面上方再三出現。遊戲影象確實很簡單,但是,
影象所表示出的符號,同時展現出了玩遊戲和世界觀兩方面。
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說,在這之前由硬體條件制約而被拆分的"符號的表現內容與象徵內容",都在這一作品中得到了融合。另外,太空侵略者那充滿力量的移動和攻擊等,都將人侵者的存在狀態呈現了出來,這一點和《打磚塊》大不相同,我舉些和《太空侵略者》時間比較近的遊戲的例子你們看看就知道了。
1972年——《Pong》
1976年——《Death Race》
然後突然出現個這個
而且,這款遊戲的爆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八卦了下,你們想不想聽?
《太空侵略者》的設計理念源於設計者西角友巨集的一個假設,即如果將《打磚塊》中的磚塊換成外星人,向我方攻擊的話…"。雖然他也曾有過將敵方角色設計成飛機、戰車、人類等想法,但是由於技術上的制約,飛機和戰車等設計都無法實現,而設計成人類的想法又由於倫理層面的原因而被駁回、結果在《星球大戰》電影熱潮的影響下,他將遊戲設定成了人類與外星人之間的對戰。
(星球大戰1977)
所以說,當時的《太空侵略者》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狠狠地蹭了一波熱度。
1983年:故事體驗
1983年,那時,隨著硬體裝置的不斷髮展,遊戲畫面表現力也在不斷提升,許多遊戲都開始有意識的新增世界觀,甚至逐漸加入一點點劇情。此時,一款豎版卷軸射擊遊戲的古典名作出現了——
我賣個關子,我都說的這麼明顯了。你們不可能還猜不出來吧?
大聲告訴我,那是什麼!
那就是——《鐵板陣》!
對比起前面說的幾款名作,前面說的遊戲雖然紅極一時,但背景都是不會變的。但是,鐵板陣卻改變了這點,使遊戲場景可以像卷軸一樣縱向移動變更。
雖然,這種場景變更在現在已經是遊戲標配了,看起來也沒什麼。但在當時,可謂是。。。只能說兩個字——牛逼!雖然場景線條、畫質還是很粗糙。
但最重要的是,這激發了玩家"探索前方場景"的慾望,也構建起了
遊戲深層廣闊的世界觀。
1985年:臨場體驗
1985年,《太空哈利》誕生了。
在這款遊戲中,遊戲視角一改以往的2D俯視型,而是採用了後檢視,即現在的第三人稱。
《太空哈利》是世嘉公司繼《世嘉摩托車大賽》後的第2款街機體感遊戲。為了拯救奇幻世界龍之國度,超能力者哈利和一條友好的龍——烏利亞,一起踏上了旅途。玩家"乘坐"能夠隨搖桿的操作而運轉的移動街機機體,扣動扳機和按鈕操控哈利,來破壞敵人和障礙物。遊戲畫面方面,使用Sprite圖做成了模擬3D效果。
卡~
又到了敲黑板講重點時間,拿小本本記好,能拿來裝逼的。上面那段介紹的話裡寫到:"世嘉公司第2款街機體感遊戲"嗯,第2款,街機體感遊戲。記住沒?
接下來講講街機體感遊戲,其實就是我們現在在遊戲廳裡常見的類似於賽車啊,摩托啊那種街機。就是可以坐上去開,會動的那種。舉個例子,開摩托的這種。
喂喂喂,提醒下某些人。重點在街機上面啊!看哪呢?!而《太空哈利》也是這種體感街機遊戲。
2001年:音樂射擊遊戲、抽象性
2000年後,遊戲畫面的具象化趨勢告一段落,而符號性(抽象性)得到了重視。《Rez》是一款第三人稱射擊遊戲,也是音樂射擊遊戲的開山之作。(記住了,裝逼能用到的)遊戲中,玩家在立體線條構成的電腦空間探索,同時用鐳射破壞不斷來襲的敵軍病毒。
《Rez》之前的大部分遊戲,都在力求更加真實、精緻的畫面,以此讓玩家身臨其境,忘記"這是一個遊戲"。不過,《Rez》卻有意識地強調了"這是一個遊戲"的感覺,在此之上新增了大多遊戲中的共通要素,即"將玩家符號化,在由無數符號所構築的虛擬世界中冒險,與敵人戰鬥,拯救世界。"
準星瞄準和鐳射發射時的音效做成了打擊樂器,連續射擊就能產生節奏感,就像現在的音遊一樣。音樂方面是Club音樂。稍微科普下,Club音樂是DJ舞曲的一個小分類,Club的特點就是鼓點聽起來不是那麼重,不像迪廳中的那麼震撼,講求的是音樂整體的感覺,是對音樂節奏、旋律和唱腔的共同欣賞。
至此,我們回顧了射擊遊戲的發展歷程——從抽象到具體,再回歸抽象。同時也介紹了一些這個過程中的代表作品。本文也至此結束。
作者:萌小狼
原地址:https://www.toutiao.com/i6789515025229808132/
相關文章
- 從STG射擊遊戲歷史看遊戲設計的演化遊戲設計
- 遊戲論·歷史的維度丨韓國遊戲產業萌芽,從遊戲廳到個人電腦遊戲產業
- 玩家行為觀察(一):從抽象到具體抽象
- DNF端游到手遊的演變歷史:從ACT遊戲到MMORPG化遊戲
- 動作與射擊漫談:格鬥遊戲進化簡史遊戲
- 用遊戲學歷史遊戲
- 從巨穴歷險到清純美少女,淺談AVG遊戲發展史遊戲
- 從《Apex Legends》看FPS遊戲手感的塑造(二):射擊篇遊戲
- 從對抗到融合——遊戲“掛機”簡史遊戲
- 戰鬥,射擊!探尋射擊遊戲發展的這些年遊戲
- 從槍支配件出發談硬核射擊遊戲的法則遊戲
- 光榮策略遊戲的歷史及未來——歷史篇遊戲
- 遊戲論·歷史的維度丨韓國遊戲簡史:不良娛樂與被耽誤的價值遊戲
- 《遺蹟:灰燼重生》IGN 8 分:獨具特色的魂 like 射擊遊戲佳作遊戲
- 分析“英雄射擊遊戲”的角色設計遊戲
- 射擊遊戲的原始模型——牛仔決鬥遊戲模型
- 遊戲論·歷史的維度丨橫跨東亞的潛流:韓國電子遊戲機盜版史遊戲
- 遊戲論·歷史的維度丨韓國網路遊戲的登場與成長遊戲
- JuicyRealm 惡果之地for mac(Q版射擊遊戲)UIMac遊戲
- 重組Reassembly for Mac(太空飛行射擊遊戲)Mac遊戲
- 與“延遲”抗爭,射擊遊戲如何做到更好的體驗?遊戲
- 從百聞牌到MOBA——遊戲底層規則抽象邏輯探究遊戲抽象
- 還原歷史?這恰恰是歷史策略遊戲中最難做到的遊戲
- 體感遊戲簡史遊戲
- 雲遊戲發展史:從出師不利到東山再起遊戲
- 也談遊戲與歷史的關係——來自歷史系出身的遊戲研究者的分享遊戲
- 單機遊戲的發展歷史(二)遊戲
- 從《反恐精英》到《逃離塔科夫》,探尋現代射擊競技遊戲的爆款密碼遊戲密碼
- 世界觀架構之射擊遊戲技能設定架構遊戲
- 網易儲備了5款生存射擊遊戲!遊戲
- Unity射擊遊戲例項—物理碰撞的實現Unity遊戲
- 遊戲進化論:從超休閒到混合休閒遊戲
- 從馬里奧到只狼,“跳躍”何以貫穿遊戲史?遊戲
- 武俠遊戲演變史:從“俠客英雄傳”到“只狼”遊戲
- 如何在遊戲設計中實現優雅藝術?從流程解析到具體例項遊戲設計
- 在遊戲設計中引導玩家 剖析2D射擊遊戲設計中的壓縮和漏斗理論遊戲設計
- GTA開發歷史(三) :從自由城到罪惡都市
- candy.one 新增一款射擊贏糖果遊戲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