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特蘭·羅素《西方哲學史》筆記2

mi_zy發表於2021-08-21

天下大事,壞於奸臣者十之三四;壞於不通世故(不明事理)之君子者,倒有十分之六七也。劉鶚《老殘遊記》

第二篇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蘇格拉底

1、認為追求知識是極其重要的, 蘇格拉底堅持認為沒有人會明知故犯,所以讓所有人都有德行所需要的僅僅是知識

2、將德行和知識緊密聯絡在一起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特色。

——相對,在基督教的倫理中,純潔的心靈才是最根本的。

3、 有些問題是不適合用辯證的方法來處理的,比如經驗性的科學(發現新事實)


第十二章 斯巴達的影響

1、斯巴達對希臘思想有著雙重意義:現實的和神話的,而且任何一種都是很重要的。

——在現實中,斯巴達在戰爭中打敗了雅典;

——關於斯巴達的神話則影響了柏拉圖的政治理念。

2、斯巴達又名拉西第蒙,是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地區的首府。斯巴達人是作為統治者的種族。

——將原來居住在這裡的西洛人降為農奴

3、斯巴達公民唯一的職業就是戰爭,為此從一出生就受到戰爭的訓練。


第十三章 柏拉圖見解的來源

1、基督教的神學和哲學至少直到十三世紀很大程度上始終更偏向於柏拉圖而不是亞里士多德。

2、柏拉圖哲學中最重要的內容如下:

——烏托邦;

——理念理論;

——為了支援靈魂不朽所做的論證

——宇宙起源論

——將知識看成回憶而非知覺的觀點

3、 如何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並把政府交到他們手中,乃是一個不可解決的難題。這就是實行民主制終極的理由


第十四章 柏拉圖的烏托邦

1、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

2、公民們應該分成三個階級:普通人、戰士和守衛者

3、柏拉圖認為,這個烏托邦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證守衛者能夠貫徹立法者的意圖

4、理想國的許多規定,包括那些我們認為非常不切實際的規定,實際上在斯巴達已經實現了


第十五章 柏拉圖的理念論

1、哲學家是一個熱愛“洞見真理”的人。

——哲學家愛的是美好本身,而不是美好事物

——只愛美好事物的人是在做夢,而知道絕對之美的人則是完全清醒的,前者只有見解opinion,而後者有知識knowledge

—— 不真實:設想一種事物既美又不美或者既正義又不正義,這種設想是自相矛盾的,但是特定事物看上去依然結合了這種矛盾,所以特定事物是不真實的

2、柏拉圖的理念並不是思想,是思想的物件,存在?

—— 很難看出神是怎麼 創造出一個理念的,因為理念的存在是非時間性的。非時間性的一定不是被創造出來的

——與其說理念是被上帝創造的,不如說理念是上帝本質的組成部分。

—— 一種假說不管多麼荒謬都可能對科學有用,只要它能讓探索者用一種 新的方式來構想事物


第十六章 柏拉圖的不朽論

1、放棄了感覺上的快樂,但是沒有警惕其他的快樂,因而變得貪權戀勢,難以自拔,這導致他們的 暴行和迫害 駭人聽聞,名義上還說是為了宗教。比如希特勒。

2、我們只有透過視覺和聽覺才能對這一切有所瞭解,而真正的哲學家卻忽視視覺和聽覺,那麼,還剩下些什麼給他呢?首先是邏輯和數學,但這兩者都是假設性的,而且無法證明任何關於現實世界的具有絕對意義的命題。下一步——這是關鍵的一步——就有賴於善的理念了

——只要獲得了這個觀念,據設想哲學家就能知道善是實在的,因此就能夠推匯出理念世界才是實在世界。

——後來有許多哲學家論證實在與善的同一性。柏拉圖:不證自明

3、蘇格拉底在思想上不是科學的,而是決心去證明一個與他的倫理標準相一致的宇宙,這是對真理的背叛,也是哲學上最惡劣的罪行。


第十七章 柏拉圖的宇宙生產論

1、不變的事物被理智和理性所認識,變化的事物被意見所認識。

2、世界既然是感覺的,就不能是永恆的,而且一定是被神所創造的。


第十八章 柏拉圖論知識和知覺

1、不管有其他的什麼處在永恆的流變之中,詞語的意義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必須是確定的,否則就沒有什麼命題是確定的,也沒有什麼命題是真實的而非虛假的。

—— 如果要使討論和知識成為可能,就必須有某種多多少少始終如一的東西

——然而,這一點上同樣很容易犯絕對化的錯誤, 詞語的意義的確是不斷變化的。詞語的意義有必要滯後於詞語所描述的事物的變化,但是沒有必要完全不發生變化(這個要求並不適合於邏輯和數學上的抽象用語:形式邏輯


第十九章 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1、一個“事物”一定是有界限的,這個界限就構成了其形式。

——“形式”就是賦予一部分物質以統一性的那種東西,而這個統一性也總是(如果不是常常是)目的性的。

——事物的形式是其本質和首要的實體。形式是真實存在的,儘管共相不是。“形式”有著自身形而上的存在。

2、 “變化"應該稱之為"進化":亞里士多德這種學說是樂觀主義和帶有目的論色彩的:宇宙和萬物都在不斷地發展成某種永遠比過去要好的東西.

——進步和演化的宗教,上帝靜止的完美性只是透過有限的存在對他的熱愛來驅動這個世界。

——柏拉圖是數學式的;亞里士多德則是生物學式的,這就解釋了這兩個人宗教的區別。


第二十章 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

1、善即是幸福;亞里士多德秉持的觀點是德行是達到一種目的(即幸福)的手段。


第二十一章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

1、每個時代,總是有很豐富的論據來支援在經濟上對自己有利的觀點。

2、公眾教育只交給了民眾讀寫的能力卻沒有交給他們文化,這讓新型煽動家得以進行新型的宣傳,正如在法西斯獨裁國家看到的那樣。


第二十二章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

1、古代後期,當柏拉圖在形而上學的地位至高無上時,亞里士多德則是邏輯學方面公認的權威,並且他在整個中世紀都保持著這種地位。

2、本質:那些一旦改變就會喪失其自身同一性的性質 ,本質的問題是一個如何使用詞語的問題(這個問題純粹是語言學上的:一個詞語可以有本質,但是一個事物去不可能有本質

——“ 實體”:實際上不過是一種把事情集合成束的方便做法而已。將純粹語言學上的便利轉移到了形而上學上來

——是什麼讓一個實體有別於另一個實體呢?並不是其性質的差異,因為根據實體這個概念的邏輯,性質的差異必須以所涉及的實體在數目上的不同為先決條件。因此兩個實體必須只有兩個,而它們本身不管以什麼方式都不能加以辨別,那麼我們又怎麼能發現它們是兩個?

—— ”實體“是一個形而上學上的錯誤,因為它把由主語和謂語組成的 句法結構 轉移到了 世界的構造中來

3、亞里士多德的十種範疇:實體、數量、性質、關係、地點、時間、方位、狀態、行動、影響。

—— ”範疇”的定義:絕不是透過混合的方式來表意的措辭;每一個意義不是由其他詞語的意義混合而成的詞都指示了一種實體、數量或者別的什麼東西。

4、“主項”:當一個事物(生病)不是主項(張三, )的一部分,但是離開主項(張三, )就無法存在(疾病需要 某個人生病)時,我們就說它“出現於主項”


第二十三章 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

1、《物理學》《論天》“第五本質”,“月亮之下”

—— “第五本質”:土水氣火四種元素構成萬物,但是有一個第五元素是構成天體的;

—— “月亮之下”:越是上面的區域越是比下面的區域更神聖,在月亮之下的範圍內是由 土水氣火四種元素構成的萬物

2、一個事物的“自然”就是其目的。

——運動是實現某種潛在的東西


第二十四章 希臘早期的數學與天文學

1、希臘人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的卓越表現明顯勝於其他任何方面。

2021-08-25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70627/viewspace-278811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