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米勒《親密關係》閱讀筆記

mi_zy發表於2022-01-03

1、親密關係是人類經驗的核心,處理得好能給人帶來極大的快樂,處理得不好則會造成重大創傷。

2、叢書《社會認知:洞悉人心的科學》《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社會衝突》《社會心理學之旅》《社會心理學綱要》《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決策與判斷》

3、人類未來科學NBICS:奈米-生物-資訊-認知-社會

4、社會科學問題:理解文化資訊,駕馭集體智慧。

5、傳播專業知識卻不訴諸專業行話,同時激發讀者在思想或實踐層面應用這些知識。

6、人類是非常社會化的動物,如果剝奪了和他人的緊密接觸,這會令人很痛苦,人類社會屬性的核心部分是對親密關係的需要。

7、親密關係的六個方面:瞭解、關心、相互依賴性、相互一致性、信任、承諾。

8、巴塞洛繆提出的四種依戀型別:安全型、痴迷型、恐懼型、疏離型(迴避親密和憂慮被棄這兩個依戀維度由低到高變化)。

9、把與任務有關的“男子氣“的才能稱為“工具性”;把與社交和情感有關的“女人味”的機能稱為表達性。

10、對自我的評價構成了自尊。具有啟發性的主導理論認為,自尊使人們的主觀計量器,即“社會關係測量儀”,可以測量我們人際關係的質量。

11、有思想的讀者要抵制誘惑,不要試圖從以描述為目的的研究中得出因果聯絡,只有某些特定的研究設計才能讓我們洞察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絡。

12、“自我服務偏差”它會使人們高估自己在人際關係積極事件中的作用,而低估在消極事件中的過失。“社會讚許性偏差”指的是人們希望給他人留下好印象而歪曲事實。

13、人與人之間產生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設是:他人的出現對於我們有獎賞意義,影響吸引力的獎賞有兩種型別:與他人交往產生的直接獎賞,和僅與他人有關的間接利益。

14、重構性記憶:對過去的記憶往往混雜著過去真實發生了的和最近才知悉的資訊。

15、相互依賴理論:“結果”:某一特定的人際交往所帶來的獎賞和代價之和。結果=獎賞-代價

人際關係的期望收益:相互依賴理論假定每個人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比較水平comparison level CL,即我們認為自己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應當得到的結果值。滿意度來自交往結果和比較水平只差:結果-CL=滿意度。親密關係中的滿意度並不僅僅取決於交往結果絕對意義上的好壞。

16、人際關係的替代收益,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 CLalt:替代的比較水平,確定我們再其他的親密關係中是否會更好。結果-CLalt=依賴度。

17、友誼定義為一種自發的人際關係,通常表現出親密和扶助,雙方彼此欣賞,並企求對方的陪伴。

18、認為某人對你的需要和慾望表現出關注、尊重、熱心和支援,這種判斷就是所謂的“感知到的伴侶應答性”

19、愛情的三角理論:親密、激情和承諾。

20、人眾無知:如果人們錯誤地認為他們的情感和信念與其他人不一樣,就會產生人眾無知。

21、有時嫉妒和羨慕發生混淆,但兩者差別很大:

——當我們希望得到他人擁有的事物時,我們就在羨慕他們,羨慕的特點是謙卑地渴望得到他人所擁有的的。

——但嫉妒則相反,它是一種由傷害、憤怒和恐懼交織在一起的複雜心態。源於擔心失去自己已經擁有的事物或者自己不想放棄的親密關係。

22、社交權力指的是影響他人行為並抵制他人影響自己的一種能力。根據相互依賴理論,權力是建立在對有價值資源控制的基礎上。

——擁有權力的人未必就擁有人們渴望得到的資源,他只要擁有控制人們獲得這些資源的能力就已足夠。

——只有他人想要得到某些資源的情況下,個體才能從控制的資源上得到權力。

——資源的型別:獎賞(獎賞權力),懲罰(強迫權力),權威或公平、互惠、社會責任等規範(合理權力),尊重和愛戀(參照權力),專業知識(專家權力),資訊(資訊權力)。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70627/viewspace-285044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