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所羅門的密碼筆記08_共生思想(下)

躺柒發表於2024-04-03

1. 機器判斷

1.1. 在生活的各個領域,機器正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做出更多的決定

1.1.1. 我們看到的新聞會塑造我們的觀點和行動,它們是根據我們過去行為中所表達的傾向,或者其他同類人的行為而生成的

1.2. 機器可以識別我們現有的模式,以及世界各地明顯相似人群的模式

1.2.1. 駕駛汽車時,我們與汽車製造商和保險公司分享自己的行為模式,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導航和日益智慧的自動駕駛技術享受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體驗

1.3. 選擇相信機器“幫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1.3.1. 在許多情況下,機器可能比我們自己更瞭解我們,瞭解更真實的我們

1.3.2. 機器也許無法解釋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之間的認知脫節

1.3.3. 機器基於真實行為所獲得的真實資料,會將我們束縛在過去的模式中,而無法讓我們成為想要的自己

1.3.4. 我們把一個決定權委託給了一臺機器,不管這個權力多麼常規或微不足道

1.3.5. 人工智慧系統會監控我們,為我們做出決策,對我們形成看法,並做出判斷

1.4. 人工智慧推動著生活中的自動化基礎設施的發展

1.4.1. 它們與我們交流,彼此交流,並與網際網路上的伺服器交流

1.4.2. 物聯網最初是工廠裡小規模的機器間通訊,現在已經開始穩步進入各種公共空間

1.4.3. 從床墊到垃圾桶,再到鞋子,幾乎所有東西都有一個IP(網際互聯協議)地址

1.4.3.1. 它們都被編織在一張大網中,將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融合在一塊

1.5. 恆溫器

1.5.1. 即使最不起眼的恆溫器也能做出非常簡單的判斷,即使在沒有人類控制的情況下,它也能調節家裡的溫度

1.5.1.1. 人們在設定他們認為舒適的溫度範圍後,將開關暖氣的權力交給恆溫器

1.5.1.2. 它其實只是一個物理機器

1.5.2. 一種叫作雙金屬帶的螺旋狀金屬恆溫器在溫暖時會卷得更緊,冷卻時會放鬆,小球會根據溫度向左或向右移動

1.5.2.1. 它們還是機械裝置,因此我們很難把它們想象成在做判斷

1.5.2.2. 它們正在做的事情:代表某個人做出低階的決定

1.5.2.3. 涉及的理性判斷是我們能夠理解的,這也許讓我們更容易接受由智慧恆溫器為我們做出判斷

1.5.3. 智慧恆溫器為你做決定的想法仍然是一個簡單的最佳化過程:權衡舒適度和成本,或者說找到最大化個人幸福、最小化食品雜貨損耗的方法

1.5.3.1. 恆溫器和它所連線的智慧機器網路為整個社群做了最佳化,也許會把你家裡的溫度調得比你想要的低一些

1.6. 人工智慧技術將推動事物運轉,理想情況下,它將使人們的生活更高產、更富裕、更安全

1.6.1. 所有這些大大小小的決定都要將個人資料與供應鏈資訊、基礎設施更新和市場可得性整合在一起

1.6.2. 人工智慧系統將行使一定的經濟權力,其本身就承載著固有的價值判斷

1.6.2.1. 有些是對的,有些是錯的

1.6.3. 你手機上的搜尋引擎可以根據你的位置、過去和最近的活動以及感知到的目標來調整搜尋結果

1.6.4. 從簡單的恆溫器到全面智慧的家庭自動化系統,再到我們隨身攜帶的手機,在這個演變過程中的某個時刻,我們對智慧系統的看法悄然發生了變化

1.6.5. 2018年,大多數家庭系統都透過電腦或智慧手機應用程式與人類進行互動,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使用亞馬遜Echo智慧音響或谷歌Home智慧音響,它們將家庭自動化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2. 智慧電燈開關

2.1. 全部意義:房子裡的一個反映你家庭生活的認知元素,透過整合和管理不同資源,增強家庭的安全性、舒適性、可負擔性和娛樂性

2.2. Brilliant公司生產的皮膚包含了前端的螢幕和一個平臺,用於整合和分析家中各種資料流

2.2.1. 分析廣泛的資料可以讓家人更舒適、更安全,對老年人更友好,也會讓大家更加健康,因為可以用它監測飲食和睡眠模式

2.2.2. 人工智慧系統將各種資料來源連線在一起,可以提供更強大的家庭安全保障,而且成本更低,生成的錯誤報告也比目前其他系統更少

2.2.3. 音訊監聽裝置可以標記玻璃破碎的聲音

2.2.4. 像頭將資訊反饋給面部識別系統,以識別來者是家人還是潛在的入侵者

2.2.5. 如果這些資料沒有被儲存和使用,你就失去了很多提供價值的可能性

2.3. 使用者可能對所有資料的安全性和隱私感到擔憂,尤其是在一個像家一樣私密的地方

2.3.1. 從數字技術角度來說,要完全鎖定從多個裝置傳到多個提供商的所有資料是不可能的

2.3.2. 從物理上來說,智慧開關有一個不透明的塑膠皮膚,可以遮蓋嵌入其中的攝像頭

2.3.3.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信任度

2.3.4. 所做的每件事都會有副作用

2.3.4.1. 有時,我們可以弄清楚它們是什麼,但有些時候它們是不可預見的

2.4. Brilliant公司或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預見的是,這些相對簡單的裝置,如智慧恆溫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人類和環境的關係,以及這些個人因素對更大的環境和社群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3. 機器會看到你

3.1. Koru

3.1.1. 透過使用面部和語音識別軟體以及人工智慧演算法來分析一段面試影片,招聘人員可以捕捉到一些微妙的線索,包括舒適感和不舒適感、真實性、自信程度和整體形象

3.1.1.1. 該系統不會取代面對面的面試,但它有助於消除個人和組織的偏見,幫助公司在他們目前可能不會考慮的地方找到員工

3.1.2. Koru可以幫助企業擺脫簡歷至上、強調譜系的習慣,這些行為會給平等機會設定結構性障礙,並弱化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標

3.1.2.1. 人類面試官也受制於他們自己的偏見

3.1.3. “GRITCOP”

3.1.3.1. 堅韌(grit)

3.1.3.2. 嚴謹(rigor)

3.1.3.3. 影響力(impact)

3.1.3.4. 團隊合作(teamwork)

3.1.3.5. 好奇心(curiosity)

3.1.3.6. 主人公姿態(ownership)

3.1.3.7. 磨礪(polish)

3.1.4. 用Koru或者類似的人工智慧系統對候選人的面試反應進行分析,可以幫助面試者與其他候選人做比較,甚至向成功的現有員工學習

3.1.4.1. 現有員工接受的是更高標準的實時行為和心理評估,而不是歷史簡歷分析

3.1.4.2. 後者過分強調譜系、固化社會階層以及教育和社會經濟地位

3.1.4.2.1. Koru等人工智慧系統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給面試者和麵試官更好的反饋

3.1.5. 風險可能在於企業使用的資料元標籤衡量的是對某些任務狹隘的短期適用性,但未考慮個人的長期靈活性和他們對企業戰略或風險的適應程度

3.1.5.1. 員工的價值和靈活性需要在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中變得清晰起來

3.2. 大腦的X射線檢測系統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決策過程中的缺陷,減少我們認知和意識中的某些偏見

3.2.1. 它也可能對某些特定可測量的維度過度關注

3.2.2. 如果我們摒棄所有其他難以量化的認知屬性,例如創造力、靈感、適應性和直覺,這將會阻礙我們發揮大腦蘊藏的豐富潛力,並削弱人類意識不斷進化的力量

3.3. 自我意識、形象和價值觀塑造了我們的私人身份和公眾身份

3.3.1.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工作場所,我們豐富的教育、社交和過往經歷都在不斷積累,相互融合,形成我們的世界觀和每個獨一無二的自我

3.3.2. 即使是我們當中最愛自我反省的人,也不清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3.4. 人工智慧系統可以生成一些長期被人忽視的人性化見解

3.4.1. 摩擦存在於塑造我們生活和關係的諸多因素和經歷中

3.5. 系統也可能會取代一些非常有用的人類直覺,這些直覺能夠讓人們更好地、更緊密地合作

3.6. 沒有系統能夠知道何時或如何在客觀資料和主觀資訊之間切換

3.6.1. 它們無法分辨全力以赴的準備與達到最佳表現所需的信心之間的關鍵界線

3.7. 你看重什麼,就會在創造的東西中體現什麼

3.7.1. 羅素·比約克(Russell Bjork)

3.8. 逃避主義神學

3.8.1. 這已經在埃隆·馬斯克和已故的斯蒂芬·霍金的一些行動中得到了證明。他們都提出,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逃離地球。

3.8.1.1. 克里斯蒂安·貝內克(Christian Benek)

4. 意識

4.1. 傳統上,人們認為思維可能從認知發展到智力,最後發展到意識

4.2. 思辨哲學家中興起的一場運動已經開始把意識看作一種更為原始的現象

4.2.1. 本質上,它是任意一種主觀經驗,而不是唯一的主觀經驗

4.3. 疼痛是意識的一種基本形式

4.3.1. 魚能感覺到,嬰兒能感覺到,成年靈長類動物也能感覺到

4.4. 意識是任何物理系統所固有的,它由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因果關係衍生而來

4.5. 最低的層次可能是感知,也就是我們如何感知世界

4.6. 很多系統擁有意識感知,卻沒有思考或推理能力

4.7. 認知,即對周圍世界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4.8. 過去的二三十年中,關於意識的科學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4.8.1. 理論上,人工智慧和電腦科學都是它的一部分

4.9. 意識似乎是一種突現的現象,不可簡化為某個身體部分或一組明確的原因

4.9.1. 人類的自我反省可能是複雜意識存在的最佳證據,即使我們無法準確解釋它是如何發生或者從哪裡產生的

4.10. 意識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或有限的變數

4.10.1. 作為人類,也會試圖透過冥想、太極、精神修行、自然體驗或藥物實驗來追求更高層次的意識

4.10.2. 所有這些追求都需要更高水平的大腦功能、警覺性和意識

4.11. 人工智慧系統接近於一個更復雜的意識體,而不是我們可能會認為的一堆矽、金屬和程式碼的集合

4.11.1. 從數字模式識別和反思中得到的見解並不總是令人愉快或能夠強化自我

4.12. 傑瑞·卡普蘭(Jerry Kaplan)

4.12.1. 我們不知道人類意識是什麼,所以把它應用到機器上也是完全不合適的

4.12.2. 機器人的電路並未打造一個更高階的存在層面,沒有空間讓它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存在,在宇宙中的位置,或者它的滿足感、懷疑感與好奇心

4.12.3. 弱人工智慧已經成為現實,為特定任務設計的程式的能力已經可以輕輕鬆鬆超過人類

4.12.4. 人類為什麼造飛機,而飛機的樣子並不像鳥。它們足夠‘智慧’,只要切換到自動駕駛模式就能讓自己保持在空中。這比人類厲害得多,但並不意味著飛機擁有意識

4.13. 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

4.13.1. 意識不是一種突現的屬性,而是大腦和其他系統固有的屬性

4.13.2. 雖然在深度神經網路中可以模擬更高層次的複雜性,但它們只能被模擬

4.13.3. 要製造出更接近人類意識的東西,就必須在其核心架構中嵌入大量的因果關係,這或許是基於當前量子計算技術的未來突破

4.13.4. 機器與人類所經歷的複雜意識之間仍然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4.14. 100年後,我們今天的理解看上去將會非常原始。

4.14.1. 戴維·查默斯(David Chalmers)

4.15. 記住人工智慧系統可以模擬我們的體驗,但還不能真正瞭解人類的體驗

4.15.1. 同理心產生於意識和我們自我反思的能力,我們理解他人也會反思自己,並在這種共同的意識上建立一種基本的、相互的紐帶

4.15.2. 完全機械化的程式可以捕捉和反映思維理論,模擬情緒,識別出幾乎難以察覺的沮喪或滿足的生理跡象,並表現出無限的耐心

4.15.3. 機器可能從經驗上了解你的思想在哪裡,並在那裡與你相遇,它會不帶偏見或情感牴觸地這樣做,但它不可能像人類夥伴一樣,對你的情況抱有真正的同理心

4.15.4. 所有這些因素可以被輸入機器,進行加權、調整,得出改進結果,但人工智慧系統永遠無法分享令人目眩神迷的智慧刺激、機會、熱情和腎上腺素,這些都與我的失落感和壓力交織在一起,從而塑造了我當下的情感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