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馬克思主義哲學(二)-- 唯物論

小y的測試之旅發表於2020-10-20

一、物質

1、物質範疇

(1)概念:人們通過感覺感知的,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像、反映。
(2)物質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
(3)意義: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堅持能動反映論和可知論;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2、物質與運動

(1)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
(2)物質和運動的不可分割關係:
 ①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會陷入形而上學的錯誤
 ②運動是物質在運動,沒有物質的運動會陷入唯心主義
 ③方法論意義:脫離物質談運動會導致唯心主義,脫離

3、運動和靜止

(1)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包括空間位置和根本性質暫時未變
(2)關係:對立統一關係。
 相互區別: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性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性的;
 相互聯絡:互相依賴、互相滲透、互相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3)靜止的作用:運動的量度;認識事物
(4)方法論意義:誇大靜止,否定運動則導致形而上學,誇大運動,否定靜止將導致詭
辯論(一個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

4、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1)概念
 時間: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順序性。特點:一維性
 空間:運動著的物質的伸張性、廣延性。特點:三維性
(2)關係
 時間、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人們關於時空的觀念也是可變的、發展的

二、意識

1、意識的產生

(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勞動在意識的產生起了決定性作用
(2)三個環節:無生命物質的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反映;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
 注:語言是意識的物質外殼,語言是物質,語言的含義是意識

2、意識的本質

(1)人腦的機能和屬性,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2)客觀存在的反映,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
 注:人工智慧(對人思維的模擬;機械的,物理的過程)

3、意識的作用

能動作用。意識反映世界具有自覺性、目的性和計劃性(比如今天做某件事);意識具有創造性(看到小雞,聯想到紅燒雞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頭腦指揮雙手做事);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的作用

4、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1)物質決定意識
(2)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能動作用)
 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意識活動的創造性;意識活動對人體活動 的控制;意識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作用
 注:意識可轉化為物質(物質可轉化為意識),但不能創造、產生物質

三、物質與意識總結

1、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

(1)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2)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3)實踐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相統一的基礎。

2、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1)實際出發,認識把握規律
(2)實踐是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的基本途徑
(3)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依賴於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3、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1)原理:世界是統一的,世界統一的基礎是物質,物質世界的統一性是多樣性的統一
(2)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