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特蘭·羅素《西方哲學史 下》(第三卷 第二篇)筆記8
第三卷 第二篇 從盧梭到當代
第十八章 浪漫主義運動
1、浪漫主義運動從本質上說目的在於將人類的個性從社會傳統和社會道德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人類不是獨居性的動物,因此只要社會生活還在繼續,自我實現就不可能是最高的倫理原則。
第十九章 盧梭
1、盧梭是浪漫主義運動之父
——在當前,希特勒便是盧梭的結果;而羅斯福和丘吉爾則是洛克的結果。
2、將自己的信仰建立在人類本性而某一方面之上——各種敬畏或者神秘的情感、是非感、渴望之情等等。這種為宗教信仰辯護的方法是由盧梭創造的,而且這種方法已經變得如此為人熟知,以至於除非一位現代的讀者不怕麻煩把盧梭和萊布尼茨做一個比較,否則就難以體會到盧梭的原創性。
——良知在一切情況下都是正確行為不會出錯的嚮導。想要有德行只需要服從感情而不服從理性。
3、總體意志和所有人的意志有區別:
——總體意志並不等同於過半數人的意志,甚至也不等同於全體公民的意志,它似乎被設想成國家這樣一個東西本身的意志。
——如果向人民提供足夠的資訊並讓他們進行審議,而且 公民們之間也不互相溝通,那麼微小不同的總和( 自私的分歧互相抵消,最後會剩下一個能代表他們共同利益的結果)就總是能產生 總體意志,而所作出的決定也總是好的。
第二十章 康德
1、康德、費希特和黑格爾發展出了一種新的哲學:德國唯心主義
——康德的看法:外部世界只產生我們感覺的材料,是我們的精神器官將這些材料在空間和時間(主觀的)中整理出秩序,並提出了各種我們藉以理解經驗的概念。
—— 作為我們各種感覺的原因的物自體是不可知的,他們不在時間和空間之中,不是實體,也不能用另外那些康德稱之為”範疇“的一般性概念中的任何一種來加以描述。
——自相矛盾之處: 物自體被康德當作是感覺的原因,而自由意志又被他認為是發生在空間和時間中的各種事件的原因,這個自相矛盾不是偶然的疏忽,而是康德的體系中的一個本質性部分。
2、我們應當將每個人都當做其本身的目的那樣來對待。
——變通一下:並不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絕對的目的,而是所有人在為牽扯到許多人的行動做決定時都是同樣算數的,這樣一解釋,這條原則就可以被認為給民主制打下了倫理上的基礎。
3、 由物件導致的部分稱為”感覺“;由我們主觀器官導致的部分稱為“形式”(不是感覺,不變性,不取決於經驗,先驗的):這是形式這部分將紛繁的東西整理出了某種 秩序。
——感覺能力的一種純粹的形式叫做”純粹直觀“,有兩種這樣的形式:即空間(外部感覺而言,空間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直觀)和時間 (內在感 覺而言)
—— 康德主張精神將感覺的物質原料整理出秩序,但是卻從不認為有必要說明為什麼要整理成這樣而不是那樣。
4、”外在與我“
——作為一個物自體來說,我不在任何地方,沒有任何東西在空間上是外在與我的,只有作為現象而言的我的肉體能夠承載這樣的意思。
5、 在作為知覺物件組成部分的空間(主觀)和作為未被感知的原因系統的組成部分的空間(客觀)之間,一定也存在著一種對應關係。
第二十一章 十九世紀的思潮
1、機器生產深刻地改變了社會結構,並在人類和自然環境的關係上賦予了人類一種新的對力量的概念。
2、浪漫主義的反抗歷經拜倫(非哲學外衣 )、叔本華和尼采(哲學形式),直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理性主義的反抗始於大革命時期的法蘭西哲學家,多少經過緩和之後傳到了英國的哲學激進派手中,然後再馬克思那裡獲得了一種更深刻的形式,併產生了蘇聯這個結果。
3、如何構建一種哲學,能夠應付人們對幾乎不受限制的權力這個前景的陶醉,以及那些無權無勢的人的心灰意冷,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緊迫的任務。
4、在哲學家中,尼采不知廉恥地站在了少數人這一邊;而馬克思則全心全意地站在多數人這一邊。
第二十二章 黑格爾
1、理性是世界的統治者,世界的歷史因而像我們呈現出一種合乎理性的程式
2、黑格爾的錯誤:如果關於一件事物所知道的足夠多的將它和所有其他事物區別開來,那麼這個事物的一切性質都能夠透過邏輯加以推知。
第二十三章 拜倫
1、將人作為力量來看,作為社會結構、價值判斷或者思想觀念上變化的原因來看,不同的人的重要性在不同時代會有不同。
2、抗爭的經驗導致了對愛的力量的絕望,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恨作為驅動力,這一類的叛逆者如果想馬克思一樣也創造了一種哲學,那麼他們的哲學只是為了論證自己這一方的勝利,而與價值無關。
——他們的價值依舊是原始的:吃的東西足夠就是善。
3、貴族叛逆者:因為貴族有足夠多的吃的東西,所以不同?
——其哲學所要求的變革大於他們自己的個人成功的人,對權利的熱愛可能是他們不滿的潛在根源,但是他們有意識的思想中存在著的是對人間政府的批評。
4、盧梭讚揚德行,只要那德行是純樸的;拜倫則讚揚罪惡,只要那罪惡是粗獷的。
第二十四章 叔本華
1、叔本華不完全處在學院傳統他不喜歡基督教,而偏愛印度的宗教,不管是印度教還是佛教。
——首創了對意志的強調:意志儘管再形而上學上是根本性的,但是在倫理上卻是罪惡的——這種對立在一個悲觀主義者身上才是可能的。
——叔本華的哲學有三個源頭:康德、柏拉圖和《奧義書》。
——他認為所有改革的努力不可避免地都是徒勞的。
2、叔本華的思想體系是對康德體系的改造。
——費希特和黑格爾移除了物自體,從而使認識具有了形而上學的根本性
——叔本華保留了物自體,但是將其等同於意志,我呈現於知覺的身體其實是我的意志。
3、在康德看來,意願一定是屬於實在世界而不是現象世界的,與意願相對應的現象就是身體的活動
——根據叔本華的意見,這就是為什麼身體是表象而意志是其實在的原因。
4、相信樂觀主義還是悲觀主義是一個氣質的問題,而不是理性的問題。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讓人們在不確信所有的罪惡都能得到解釋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去從事哲學,在這個方面它作為一種解毒劑還是有用的。
——而樂觀主義假定了或者試圖證明,宇宙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高興;而悲觀主義則是為了讓我們不高興。
——從科學上將,說宇宙透過前一種或者後一種關係與我們相關都是沒有根據的。
5、歷史地來看,叔本華有兩點是比較重要的:他的悲觀主義和他的
意志高於認識的學說。
6、我們這個時代的哲學在氣質上所發生的最顯著的改變
——盧梭和康德為這種改變做了準備,但是第一個以純粹的形式正式提出的是叔本華。
第二十五章 尼采
1、反對尼采的哲學和反對一切令人不快但是內在一致的倫理學一樣,不能訴諸事實,而要訴諸情感來進行論證。
2、尼采鄙視普遍的愛,而羅素則感覺普遍的愛是關於這個世界我所期待的一切事物的推動力。
第二十六章 功利主義著
1、邊沁將自己的哲學建立在兩條原則之上,即”聯想原則“和”最大幸福原則“(功利主義)。
2、倫理學有著雙重目的:首先,找到一條區分善的渴望和惡的渴望的準則;其次,透過讚揚和譴責的手段,促進善的渴望,阻止惡的渴望。
3、哲學激進主義者是一個過渡性的學派,從他們的體系中誕生了兩種比激進主義更重要的學說:達爾文主義(生存競爭)和社會主義(侷限於政治學和經濟學範圍內,不應該進入哲學的視野,但在馬克思那裡,社會主義獲得了一種哲學,科學化。)
第二十七章 卡爾 ·馬克思
1、卡爾·海因裡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伊曼努爾·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德語: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縮寫為G. W. F. 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
——亞瑟·叔本華(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歲)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爾布雷希特·胡塞爾(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7日)
2、古典經濟學,原動力是以地主及僱傭工人相對立的資本家的福祉為目標的,與此相反,馬克思開始為代表僱傭工人的利益而工作。(熱心、激情、非科學的直覺——>訴諸證據的力量)
3、馬克思是 唯物主義 的復興者,賦予了這種學說一個新的解釋和 與人類歷史的新的關聯 ; 相信 理性的公式能夠概括人類的進化。
——舊唯物主義錯誤地認為感覺作用是被動的,並進而將活動主要歸因於客體。以往被哲學家們稱為追求認識的那個過程,並不像一直所認為的那樣,其中的客體始終如一,所有的變化都發生在認知者這一邊。
——辯證唯物主義,類似於(主體的)工具主義,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一切感覺或知覺作用都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離開了知覺者的活動,光禿禿的客體僅僅是 原材料,在逐漸 被認識的 過程中 會發生轉變( 即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不管主體還是客體,也不管認知者(只能是人)還是被認知的事物,都處在一個連續不斷的 相互適應(所以有改變,動物的認知也會這樣?)的過程中。馬克思將這個過程 稱為” 辯證的“,因為它永遠不會徹底終結。
——認識,在被動性凝思這個舊的意義上,只是一個 非現實 的抽象;真正發生的是處理事務的過程。否定英國經驗主義者所設想的”感覺“(—>稱之為”察覺“比較好,因為這個詞暗示了能動性)的實在性對這個理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馬克思這樣主張:實際上,我們是 將事物作為活動著的 過程的一部分來察覺的,這個過程又是關於我們所察覺的事物的,任何遺漏了行動的理論都是會 誤導人的抽象。
—— 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 (問題是事後才能證明),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馬克思是第一個從能動主義的角度批評”真理“概念的哲學家。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關於離開實踐的 思維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
4、馬克思和黑格爾一樣,認為 世界 是按照一個辯證的程式發展的。( 專注於人間事務這個侷限:在哥白尼之後,已經十分清楚:人類並沒有以前自己妄稱的那種宇宙重要性,任何一種沒有領會這個事實的人都無權稱自己的哲學是科學的)
——
相信(信念,情感因素)辯證法的每一個發展階段在某種非個人的意義上都是一種進步,由於對進步的不可避免的信仰馬克思才認為可以省略掉倫理上的考慮。(馬克思自稱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是又保留了一種只有從有神論中才能找到正當理由的宇宙樂觀精神)
——這個發展的原動力,黑格爾相信有一個 叫做”精神“的神秘 實體導致了 人類歷史按照他在自己的《邏輯學》中所闡述的辯證法的各階段進行發展,為什麼精神要經歷這些階段則不清楚。
——在馬克思看來,推動力不是精神而是物質,但是那是一種我們已經談論過的意義特殊的物質,而 不是原子論者所說的完全 非人化的物質。也就是說,在馬克思看來,推動力其實是人與物質的 關係(非人化的物質?某種客觀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生產方式,在這一方面,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實際上就變成了經濟學。
——”唯物史觀“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政治、宗教、哲學和藝術都是生產方式的結果,在一個較小的程度上,也是分配 方式的結果。
5、哲學的主觀看法和客觀看法:馬克思和其他哲學家一樣,相信自己的學說是真理(是某種客觀的東西,某種在某個意義上 每個人都應該接受的東西),不自覺地為自己的許多觀點持有超理性的理由
6、馬克思徹底改變了”唯物主義“的含義,關於唯物主義是正確還是錯誤的激烈爭論,一直以來都是靠避免下定義的方法才保持了活力。
——問題的真相實際上相當簡單,通常所說的”哲學“,是由兩種截然不同的成分構成的。一方面,有一些科學性或邏輯性的問題,能夠用人們普遍接受的方法來處理;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問題能夠引起相當多人的興趣,但是關於這些問題在正反兩面都沒有可靠的證據。後一類問題有些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實際問題。
——在戰爭期間,我必須支援自己的國家,否則就會和朋友們以及當局發生痛苦的衝突;
——在許多時代,在支援官方宗教和反對官方宗教之間是沒有中 間道路的。出於這種或那種理由, 我們都感覺在許多純粹理性無能為力的問題上是不可能保持一種懷疑主義的超然態度的。
—— 按照”哲學“這個詞極為常見的一個意義來說,哲學就是超理性的決斷的一個有機整體。但是即便在這個意義上,哲學也是由經濟上的以及其他方面的社會原因決定的。這樣來看,馬克思關於”哲學“的意圖基本上是正確的。
第二十八章 柏格森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0月18日—1941年1月4日)
1、哲學的分類
——按照方法分:經驗主義哲學和先驗哲學;按照結果分:唯實論哲學和唯心論哲學
——原則上根據導致哲學家進行哲學思考的支配性渴望來進行分類:由對幸福的熱愛而生的感情哲學、由對知識的熱愛而生的理論哲學,以及由對行動的熱愛而生的實踐哲學(實用主義者和柏格森:生命和物質兩種相反運動的碰撞和衝突)。
——機械論和目的論都假設了這個世界本質上是沒有新鮮事物的。機械論認為未來隱含在過去之中,而目的論則否認最終的結果中能夠包含任何本質上新穎的東西,因為它相信所要達到的目的事先是能夠知曉的。
2、 柏格森這種哲學中沒有為思索時獲得洞見的時刻留下空間,而我們正是在這樣的時刻,超脫了動物性的生命,認識到將人從野獸般的生活中拯救出來這更崇高的目的。
第二十九章 威廉 ·詹姆斯(1842-1910)
1、“純粹經驗”定義為“直接為我們之後的思想提供原料的生命的流變”;廢除了精神和物質的區別。
——只有一種“原初的材料或原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它構成的,他把這種材料稱為“純粹經驗”
第三十章 約翰 ·杜威
1、“探究”(方向是“統一的 整體”這個後果)代替“真理”,作為邏輯和認識論的基本概念的學說。杜威將思想設想為一種進化的過程。 有機物的形而上學是杜威理論的基礎。
——杜威從信念的效果拒絕在自己的形而上學中承認“事實”,拒絕承認“事實”就意味著確定無疑、無法操控。
——過去無法受到我們現在所作所為的影響,因此,如果真實性是由已發生的事情決定的,過去就獨立於當前或未來的意志。
2、羅素認為意外感讓我們檢驗到了錯誤,普遍來說,這個方法可以對檢驗的信念都適用,假信念就是會在適當的情況下使懷有這個信念的人經驗到意外感的那些信念,而真信念就不會造成這個效果。
—— 信念 是有機體的一種狀態,可以促成一個被感官撲捉到的事件能夠 促成的行為,促成這個行為的事件就是“ 意義”。
3、 將“真理”當作某種依賴於事實的東西,而事實在很大程度上又在人類的控制之外——這種觀念迄今為止意志是哲學教導我們謙卑是必要的要素的方法之一。
——當移除這個對驕傲的制約,我們在通向某種瘋狂的道路上就又前進了一步,這種瘋狂就是隨著費希特侵入到哲學之中的對權力的迷醉。
第三十一章 邏輯分析哲學
1、金山不存在:似乎把 存在性賦予了金山(圓正方形不存在)
——沒有一個實體c,使得如果x是c的話,那麼x是“金子” 而且是“山”(消解了存在性的難題)
2、4=2+2,不是經驗性的,也不是先驗性的,是推導的,證明的。
3、對哲學家來說,相對論的重要性在於用時空關係代替了時間和空間。
——常識認為物理世界是由“事物”構成的,事物在一段時間之內延續,在空間之內移動。
——哲學和物理學將“事物”的概念發展為“物質實體”的概念,並認為物質實體是由粒子構成的,每個粒子都極為微小,並且在時間中始終存在。
——愛因斯坦用事件代替了粒子,每個事件和另外的每個事件之間都有一種可以稱之為“間隔”的關係,這種關係可以透過 各種不同的方式(選擇是任意的,沒有任何物理事實和這些不同的規定相對應)分解為一個時間要素和一個空間要素
——“物質”就不是組成這個世界的基本材料的一部分,而只是將各種事件集合成束的一種便捷方式而已。
—— 量子理論在哲學上的重要性主要在於它認為物理現象可能是不連續的。導致與量子理論相適應的哲學會更多地要求背離傳統的空間和時間學說。
4、物理學將物質的物質性減弱的同時,心理學也正在減弱精神的精神性。精神和物質都只是聚攏事件的便捷方式,這樣我們對這個世界構造的描繪大為簡化了。
——關於物理世界的 知識只是抽象的和數學的。
——如果有 什麼能夠被稱為“知覺”的話,它一定在某種程度上是被知覺到的 物件的 效果。而且如果它能夠是關於這個物件的 知識的來源的話,它一定或多或少地與這個物件相似。其必要條件只有在 存在著一個多少和世界的其他部分 無關的因果鏈條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滿足。
5、羅素的現代的 分析經驗主義:結合了數學並且發展出了一套有力的邏輯技巧,因而能夠在某些問題上得到確定的答案,這些答案的性質 與其說是哲學的倒不如說是科學的。
—— 與締造了體系的哲學相比,這種哲學具有一個優勢,就是能夠一次解決一個問題,而不必一下子為整個宇宙創造出一套理論來。
——但是依然有一個廣闊的領域傳統上包括在哲學中,科學的方法在其中是不夠用的。價值、倫理。
6、哲學在其整個歷史中,一直都是由兩個胡不協調的部分混合起來的
——一方面是關於世界本質的理論
——另一方面是關於最好生活方式的倫理學或者政治學理論。
——因為沒能在這兩部分之間做出足夠明確的劃分,結果使之成了許多混亂思想的根源。
—— 真正的哲學家準備去考察一切先入之見,如果為追尋真理這件事設定任何限制,不管是友誼還是無意之為,這些都會因為恐懼而癱瘓。
——在理智上,道德上的錯誤考量對哲學的影響一直都極大地阻礙了進步。
7、 將邏輯分析當作是哲學的主要職責的哲學家承認:人類理智無法為許多對人類具有深刻重要性的問題找到決定性的答案,但是他們拒絕相信有某種更“高階”的認知方法,能夠為我們發現科學和理智發現不了的真理。
——得到的報答是,之前許多被形而上學的迷霧籠罩的問題都可以得到精確的回答,而且是透過除了求知慾之外不引入哲學家個人氣質的客觀方法。
——這種方法中的每一步都是由對之前工作的改進而不是否定得到的。不斷逼近真理的方法。
2021-10-11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70627/viewspace-279389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勃特蘭·羅素《西方哲學史 下》(第三卷)筆記6筆記
- 勃特蘭·羅素《西方哲學史 下》(第三卷)筆記7筆記
- 勃特蘭羅素《西方哲學史》筆記筆記
- 勃特蘭·羅素《西方哲學史》筆記3筆記
- 勃特蘭·羅素《西方哲學史》筆記2筆記
- 勃特蘭·羅素《西方哲學史》(第二卷)筆記5筆記
- 勃特蘭·羅素《西方哲學史》筆記4(第二卷)筆記
- 哲學筆記筆記
- 哲學筆記——老子筆記
- 西方哲學中有類似於東方哲學的“道”嗎?
- 羅蘭米勒《親密關係》閱讀筆記筆記
- 王德峰哲學筆記——儒家筆記
- 哲學筆記——叔本華>續筆記
- 陳亞軍哲學筆記——詹姆斯筆記
- 哲學筆記——叔本華《續三》筆記
- 哲學筆記——叔本華《續四》筆記
- 哲學筆記——叔本華《續五》筆記
- 哲學筆記——叔本華《續二》筆記
- 哲學筆記——叔本華《續六》筆記
- 哲學筆記——叔本華《續七》筆記
- 哲學筆記——叔本華《論意志自由》筆記
- 王德峰視訊哲學課筆記筆記
-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 抽象類特點 學習筆記抽象筆記
- 鄭永年:生存vs征服:中西方兩種哲學及其結果
- 《中國哲學簡史》-道家&新道家
- Sqlite學習筆記之Sqlite歷史SQLite筆記
- 【筆記】馬克思主義哲學(二)-- 唯物論筆記
- 王德峰哲學筆記——馬克思主義筆記
- 遊戲趣史:開羅遊戲與它的畫素帝國遊戲
- Tensorflow學習筆記No.8筆記
- 《golang筆記》第二篇-main入口Golang筆記AI
- Git 的特點—— Git 學習筆記 02Git筆記
- ASP.NET Core 學習筆記 第二篇 依賴注入ASP.NET筆記依賴注入
- 學習筆記2(下)筆記
- k8s學習筆記K8S筆記
- G01學習筆記-8筆記
- 檢視提交歷史 —— Git 學習筆記 11Git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