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IT原創編譯
過去兩年是銀行業自2007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GFC)爆發以來最好的兩年,盈利能力、資本和流動性都很健康。儘管銀行業是全球最大的單一盈利行業,但市場對長期價值創造持懷疑態度,在市淨率方面,銀行業在所有行業中排名墊底。
除了一系列宏觀經濟因素外,還有一些行業特有的因素:
-銀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喜憂參半,銀行在科技領域的支出佔所有行業收入的比例最高。
-世界各地的監管變化仍然需要投資。
-銀行中更有利可圖的資金池正面臨來自集中攻擊者的競爭(包括私人信貸、支付和財富管理)。
-近期經濟表現的改善主要是受到利率上升的推動。
-儘管最近創造了價值,但在過去十年,與資本成本相比,該行業的經濟價值有所下降。
有關銀行業基本面的問題持續存在,2023年整個行業業績的提升是否會讓位於該行業近期歷史的引力?
看看過去5到10年表現優異的銀行,或許能找到銀行如何實現逃逸速度的答案。報告透過多種分析視角確定了這些贏家。他們透過在三個結構維度和在一系列能力上嚴格的運營執行相結合,取得了勝利。
對其他行業來說,好訊息是情況可以得到改善。事實上,在過去的五年裡,大約10%的行業的有形股本回報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銀行業要想恢復其市盈率,管理團隊需要召喚出這些贏家的活力。
199IT.com原創編譯自:麥肯錫 非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