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資料看本質,企業數字化轉型離成功還有多遠?

danny_2018發表於2022-10-31

資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大型公司投入大量資金來獲取、儲存和管理這些資料。

根據NewVantage Partners調查,目前超過12%的財富1000強企業已在大資料和分析方面投資超過5億美元。但他們有效地使用資料了嗎?

在同一項調查中,不到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回答說,他們是資料驅動的動力。

在這個由多樣資料構建的世界中,

資料管理團隊是資料驅動的原動力,他們必須嘗試採用不用的方式對資料進行管理,並培養企業的資料文化,以確保資料管理和資料團隊能夠有效的分析資料,並且讓企業各部門直接協同利用資料。

01 企業的資料文化對資料使用的影響

企業資料文化當正確嵌入到組織的流程和方法中,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利用各種有效地方式來組織資料,構建資料系統,為合適的人提供正確且安全的資料訪問,更快、更高效的提供資料決策,並降低資料決策過程的風險。在當今世界資料是繁複多樣的。企業如果想要更完備的對資料進行分析,那麼對所收集的各類資料的洞察就尤為重要。

雖然大型企業可能有更大的預算或更多的可用資源,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正在充分利用這些資產。通常,這些大型組織正在浪費資金在許多軟體應用程式上,這些應用程式由於缺乏對企業實際資料應用場景的適配,當然也並不能融合企業獨有的資料文化,所以大部分的軟體工具實施是無用功。最終取而代之的永遠是“迴歸原始”的解決方案報告和資料資產清單表格。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有機會研究構建屬於自己企業的資料行為、資料異常和潛在改進機會的評估能力。憑藉強大的資料文化,即使是較小的企業也可以建立一個高效的資料工程師團隊,他們可以在出現資料異常時主動識別和修復資料異常,幫助在整個組織中建立資料信任。他們不僅對感知到的資料災難做出反應,而且還能啟動有效的預防策略,消除了整個過程中的所有隱患。

02 暗資料:可以利用嗎?

任何公司都在有意無意的收集和產生各種的資料,但大部分企業並未有效的利用這些資料。暗資料是組織在常規業務活動期間收集、處理和儲存的資訊資產,但無法用於其他目的。這意味著任何未立即使用的資料都會被收集、儲存和遺忘——這樣往往會花費巨大,讓企業負重前行。

一些企業可能沒有預算來支付昂貴資料儲存費用,這意味著他們要麼無法收集那麼多的暗資料,要麼在一段時間後將其刪除。這裡我們是否可以想想,有沒有一種方式,在不花費高昂儲存費用的前提下,透過企業資料文化的建設和資料管理的規範來對這些暗資料進行管理呢?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透過加強資料管理規範來解決花錢才能解決的麻煩,對於小規模的企業而言建立完善的企業資料文化,是否比投入大量金錢更容易實現呢?透過花時間分析暗資料,這些公司實際上可以:

為浮動暗資料提供上下文和標記

對收集的資料產生進一步的見解

形成一個可訪問的可索引資料庫

在資料收集和分析方面,暗資料不一定是一個缺點——企業只需要正確的工具和策略。

03 各種規模的企業如何利用雲戰略

各種規模的公司都在經歷今天的數字化轉型,但他們做得有多好呢?今天,企業維護著傳統的本地技術,並可能正在經歷向雲的緩慢過渡。建立和採用具有資料可觀察性的雲策略可以成為更快、更高效的資料洞察的解決方案。

據IDC稱,大多數公司目前分為使用專用雲基礎設施和非雲資料基礎設施。然而,同一份報告預測,在2022年,雲基礎設施投資將看到增長21.7%,相比與傳統基礎設施略有下降。

這表明,雖然本地和傳統技術仍然具有相關性,但混合和雲基礎設施技術的相關性都將上升。公司對許多內部基礎設施的支援已經結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可能會繼續下去。將來幾乎有必要過渡到雲端。

雲戰略仍然是新的,因為它正在增長。為了保持競爭力,公司正在意識到他們需要轉向雲資料管理。與移動速度較慢的組織相比,開始使用雲基礎設施和有效資料策略的企業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簡化資料可擴充套件性。

04 資料可觀測性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器

強大的資料文化和高效的資料基礎設施是當今數字競賽中佔據優勢的關鍵因素。這些是如何完成的?簡而言之,資料可觀測性。

資料治理和資料可觀測性越來越多地被組織採用,因為它們構成了複雜但易於操作的資料管道的基礎。兩三年前,組織的目標是建立足夠多的概念證明來獲取客戶對基於人工智慧的產品的信任,甚至一個簡單的人工智慧功能也是一個差異化因素。它很容易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資料可觀測性提供了預測資料行為和異常的額外優勢,這有助於開發人員設定資源並提前做好準備。資料可觀測性的關鍵能力是找出導致記錄資料效能的原因。例如,如果欺詐檢測模型的敏感性得分較低,則資料可觀測性將深入資料,分析得分較低的原因。因此,在評估任何資料解決方案的輸出時,瞭解效能背後的原因成為重中之重。

不幸的是,大多數使用資料可觀測性工具的公司只是監控資料,而不是資料管理或資料計算。他們不僅缺乏對企業資料環境的完整認知,而且無法有效地擴充套件資料操作能力,並在資料競賽中不斷落後。公司正在錯過關鍵基礎設施的可觀測性,從長遠來看,這實際上花費的不僅僅是金錢。對於所有希望擊敗大型競爭對手的企業來說,這意味著如果他們有工具、戰略和遠見,他們就縮短與大型企業間的差距,反而更容易贏得資料轉型的成功。

來自 “ 談資料 ”, 原文作者:談資料;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_LLKT2DVwv-MMtgf_cNyRw,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