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產業智慧官發表於2018-03-22

核心觀點


本文構建智慧情景模型,它是構建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的思想和靈魂,回答Why的問題;其次討論了智慧企業架構框架,即SEAF v1.0的主要元件,回答What的問題;最後是智慧企業架構規劃指導,即如何基於SEAF v1.0規劃智慧企業架構,回答How的問題。文章提出,企業要完成數字化轉型,首先是管理層的觀念、理念轉變,並要具備數字化領導力,積極主動推動數字化轉型,做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和先鋒。其次,是借鑑最佳實踐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三個層面的頂層規劃和設計,制定好實施藍圖。其三,做好向數字化轉型的各方面準備,包括組織、能力、資金等,做好變革前夕的研究和驗證,高度統一和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挑戰,準備長期投入和堅定信念。


Zachman 於1984年提出企業架構框架(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EAF至今已經33年,現已升級到EA框架v3.0,一直沒有改變5W1H的框架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作為原子級框架,EAF聚焦組織的功能、流程、管理和規則等的資訊化,滿足了業務流程和管理資訊化的要求,誕生了支撐主幹業務流程的ERP、PLM、CRM、EAM、MES、BI、PM、辦公平臺和架構工具ARIS等軟體包,以及企業架構規劃的方法論。


數字化企業的演進經歷三個主要階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複雜計算時代,以主機為主解決的是複雜計算問題;九十年代是資訊化時代,解決業務管理的資訊處理和決策問題;本世紀初是網際網路時代,解決了人與人的交流、溝通和電子商務等跨地域的問題。


在進入21世紀的10年代,德國、美國、中國等國家相繼提出工業4.0,工業網際網路和製造2025等國家戰略,宣告即將進入智慧時代,其初級階段是最近幾年的數字化時代和共享時代,將解決行為數字化問題,智慧決策等問題,未來將進入高階階段,即智慧時代。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這種演進需要我們重構企業架構,為此,我們提出智慧企業架構框架SEAF v1.0,本文將闡述三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是構建智慧情景模型,它是構建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的思想和靈魂,回答Why的問題;


其次是智慧企業架構框架,即SEAF v1.0的主要元件,回答What的問題;


最後是智慧企業架構規劃指導,即如何基於SEAF v1.0規劃智慧企業架構,回答How的問題。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構建智慧情景模型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在數字化和共享經濟時代,政府和企業基於戰略訴求聚焦雲端計算、物聯網和大資料,全面向數字化轉型,要從關注功能向聚焦人、事、物等行為轉變,就必須對人、事、物等行為數字化進行重新建模和架構我們需要回答3個問題?

1) 企業數字化如何向人的行為轉變?

2) 企業數字化如何向物的行為轉變?

3) 企業數字化如何向事的行為轉變?

為了回答這三個轉變,構建了智慧情景模型(Smart Contextual Model 簡稱SCM),又稱上下文關聯模型,如圖1所示。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該模型的核心是通過數字底盤和全連線等兩大關鍵技術支撐人、事、物的三個數字化,其內涵如下:


1.  三個數字化


(1)人的數字化


a、 在資訊化時代,主要關注人對事務(業務流)和物(使用)的操作結果。


b、 在數字化時代,人有多面性,其行為也有多空間性:包括企業空間行為,虛擬空間行為,公共空間行為,私密空間行為。因此,需要聚焦個體在不同空間的體驗和行為,人的數字化就是向人的行為數字化轉變。


c、 人作為企業/組織的成員,其行為與企業/組織的治理、使命、文化和能力相一致。尤其是管理者要具備數字化領導力,即領導要數字化,從思想、觀念、行為、技能等要做好準備,完成數字化領導力轉型。IDC研究提出33%領導層要有技術領導經驗。數字化聚焦人在不同空間的行為和結果,建立時間、空間、事務、實物等關係,進而對行為進行分析,來改進業務流、產品和業務/應用系統,為企業/組織提高效率和創造價值。


(2)物的數字化


a、 在資訊化時代,我們主要關注對物的管理能力,關注物的外在特徵,幾乎不關注物的內在執行行為和對外界的感知。


b、 在數字化/智慧時代,工業4.0提出了CPS,要求物(包括動物、植物、裝置、工具、生產裝備、物流裝備)對外界全面感知,對內執行行為全面數字化,對物的知化和智慧化要求對物的內在行為和外界感知進行重新全面建模。


c、 同時建立物與人、業務等行為的關聯關係,以及與時間和空間的關聯關係,實現萬物互聯和整合,實現協同,進而進行大資料分析,發現萬物的行為關聯關係,改進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和醫療衛生。


(3)事的數字化


a、 資訊化時代,主要實現了業務功能的資料化和資訊化,關注業務過程創造價值的業務結果。


b、 踐行以客戶為中心,需要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構,將流程與組織結構解耦,從以部門為核心的流程要向基於角色的流程轉變,既要關注端到端創造的價值,也要關注創造價值的端到端過程,即發生的時間、地點、物、人等的關係。


2. 兩大關鍵技術


基於服務化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新編排,從功能化、標準化、服務化、向自動化和智慧化邁進,進而對業務流的結果和行為進行分析,實現端到端資料共享和打破資料壁壘,改進業務創造價值的過程,提升端到端的效率和客戶滿意度,推動商業模式和業務創新,實現運營模式轉型。


(1)關鍵技術1——資料底盤


企業/組織必須做好資料底盤,包括資料治理、大資料治理、資料架構(包括資料資產、資料模型、資料標準、資料分佈)、資料質量、資料獲取/採集和資料價值分析和應用等,只有這樣,數字化才能驅動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業務創新、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進而推動企業轉型。


資料作為人、事、物等產生的結果,其昇華過程是數字、資料、資訊、知識、智慧。這些企業資料又分成兩類,即結構化資料和非結構資料,而非結構化資料又分為重複型和非重複型。移動互聯和物聯網環境將產生海量的資料,在事務和決策中如何應用資料,就需要對其進行資料建模、行為建模,通過構建架構和關係,構建以資料為中心的平臺,進行智慧分析,挖掘價值。


在數字化不同階段,模型分三類:

其一,以實體和關係為中心構建實體關係模型,滿足OLTP實現業務邏輯要求。當然數字化時代,在關注實體的同時,也必要將行為納入。


其二,以事實為中心構建維度模型,滿足業務智慧分析要求,但要能深度鑽取到發生的行為。


其三,基於大資料的4V特徵,以行為為中心構建行為關聯模型,滿足大資料產生和價值挖掘需求,將資料、事實、維度、行為進行統一建模。

(2)關鍵技術2——全連線技術


實現數字化的技術分三大類,包括智慧裝備、ICT硬體和軟體。

智慧裝備包括感測、CPS、IoT等,要求對裝備智慧化,實現互聯;


ICT硬體包括三大類,即智慧終端、連線和傳輸技術、雲端計算和儲存技術。


軟體分6層,包括嵌入層、邊緣計算層、業務服務層、分析服務層、平臺服務層、資源層等。

ICT硬體白盒化和硬軟體化是趨勢,軟體將定義一切SDX,軟體是數字化時代的核心,包括採集、獲取、傳輸、處理、分發、計算、儲存、分析、學習等演算法軟體,必須解決基於資料的快速、及時、準確、自動、智慧、海量等核心問題。


連線技術將人、事、物等互聯,催生的網際網路,移動互聯,物聯網,人聯網等最終實現智慧網際網路。


二、智慧企業架構框架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SCM模型勾勒出了全面數字化的情景模型。顯然,資訊化階段的企業架構框架分5W1H等6個域(包括應用、資料、技術、時間、人、組織動機)不能完整表達SCM所覆蓋的情景,因此需要基於SCM重構EA框架。


在企業全面數字化情景下,需要聚焦新的業務模式、人的行為、物的行為、時間、空間和互聯互通。因此,在原EA框架下,增加業務流程、物、整合等三個域,並豐富資料、應用、時間、人、動機等領域,並提出由9個域組成的滿足全連線和數字化的擴充套件型EA(7W2H)框架,命名為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簡稱SEAF,Smart EA Framework),如圖2所示。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架構層上分4層,上下文關聯模型、概念模型、邏輯模型、物理模型,每個域的架構層次元件在不能層次用不同模型來表示,對9個域的架構分別概括性闡述如下:


1.  業務流程域


業務流程是業務戰略的承載體,是業務能力的端到端呈現,是業務模式的業務設計,是業務管控的運作機制,是創造價值的過程,當然,也是資訊化/數字化的核心物件。因此,流程必須以客戶為中心、基於角色、聚焦業務價值、架構化,聚焦流程的組織和業務行為。


以客戶為中心為核心理念:就是要樹立以服務為核心的服務型流程文化,需要改變以部門或職能為中心的落後的業務流程設計思想。建立去職能化,以服務和角色為中心的流程設計理念,聚焦有效性和效率,即聚焦創造價值,而不是聚焦職能劃分和權利。


分層分級的結構化思路:建立企業完整的業務流程架構和端到端整合的主幹流程,基於流程架構建立流程責任機制。堅持主幹簡潔和穩定,末端靈活和標準兼顧的業務流程架構思路,按照價值創造過程拉通主幹流程,實現端到端或客戶到客戶的整合,並基於業務場景重構業務流程檢視,實現業務流程的靈活編排,滿足業務變化和靈活性要求,提升端到端流程的效率。


業務行為融於業務流程:業務發生的質量、內控、授權、行權、監控、時間、地點、服務等行為要融於流程,基於業務管控要求,承載授權體系,業務流程要支撐組織/人的行為的可追溯性和可視性。


2.  業務應用域


業務應用首先來自與業務流程架構,是業務流程/業務能力的功能化,是業務的IT實現。將業務流程的能力/活動抽象成最小應用功能,再基於端到端業務、業務邊界、資料關聯性、安全性等要素,將應用功能抽象成應用功能組,再規劃成業務應用平臺,並建立應用整合關係,以及基於應用的資料流檢視。


3.  資料域


在資訊化階段,基於業務流程輸入輸出的業務項(BusinessItem)構建資料模型,聚焦主資料、業務交易資料、業務規則、參考資料等結構化資料和之間的關係,以及基於經營指標、管理指標、業務流程績效指標等管理決策資料構建的維度模型。


在數字化或智慧化階段,以物件及其行為為中心,需要基於業務行為、人的行為、物的行為構建行為模型,聚焦非結構資料(重複型和非重複型)和結構化資料建立人、事和物之間的關聯關係,建立基於場景和行為的趨勢分析、相關分析、關聯分析、故障、質量、客戶流失、使用者忠誠度、使用者習慣、病情監控、情緒分析、索賠、欺詐、違規、位置服務、生物識別等大資料分析模型。


4.  整合域


除了流程、應用、資料和服務等相互整合外,數字化轉型還需基於業務鏈、產業鏈、智慧製造等垂直整合、水平整合和端到端整合,實現資料共享。以及以人、事和物為中心的資料聚集的業務模型和資料模型整合。


5.  技術域


通訊和資訊科技的共享性、通用性、連線性、體驗性、平臺性以及規模性等特徵,要求規劃和制定企業級的技術框架ETF,包括策略、技術架構、技術標準、技術規範、API、參考模型等,並基於技術框架構建企業級的網路平臺、雲端計算/儲存平臺、IoT平臺、資料平臺、異構整合平臺、統一接入平臺、應用平臺、門戶平臺等共享技術平臺,同時要基於雲管端和資料構建安全平臺,通過平臺化技術戰略支撐業務一體化戰略和快速響應全球化的靈活性策略。


6.  時間域


時間是資訊化和數字化的特殊資料,隨著業務管理的精細度不同,IT應用在不同階段關注和管理的時間也不同,對後續的分析和應用方式影響很大。


在資訊化階段,業務流程設計只重視關鍵業務事件發生的時間點,管理應用系統也只管理了業務流上一些關鍵時間,比如建立、修改、簽單、交付、下單、可獲得、發貨、退貨、開票、審批、產品釋出、產品退市等,一般應用於監控和經營、效率指標的統計和分析。


在數字化階段,需要進行大資料分析,挖掘資料的時間和趨勢價值,以前管理的時間點遠遠不能滿足精細化管理和分析要求。需要關注人在不同空間(企業、虛擬、公共)的行為和關聯行為,比如企業空間的體驗、停留、興趣、位置;虛擬空間的體驗、停留、興趣、位置、言行等;社會空間的位置、活動、位移軌跡等行為。對物體(生物、裝置、裝備、終端)的內部執行狀態,需要基於時間抽樣,比如發動機各部件的狀態、溫度等,比如人的心率、血壓等,以及物體對外界的感知,包括溫度、空氣、位置、環境等需要基於時間抽樣。


基於人、事和物體發生的行為和時間建模,對行為資料進行採集,而基於時間系列的分析建模,對行為趨勢進行分析,對行為發生的後果進行預防和預警,從而實現人的先見之明,創新商業模式,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


7.  物(物體)域


在數字化時代,對物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發階段就要對其進行內外行為建模,即對物體的智化設計包括內部感知、外部感知、連線性、自調節、自學習、自愈性、類人性等,只有智化設計的產品和植入了各種感測器的生物,才能實現物物互聯,人物互聯,和與管理應用系統實現整合,在使用和執行時才能產生和採集我們需要的行為資料,實現精細化的管理和控制。


8.  人(角色)域


在現代社會,人在不同空間呈現為不同角色,不同的組織構建不同空間行為的模型。在企業空間,需要基於業務價值創造過程和管控要求來精細化角色定義,並在效率和管控上取得平衡,因此,需要基於角色來設計流程,以角色為中心進行行為建模,要把人的行為納入IT應用系統設計和開發,組織才能掌握在企業空間的行為,並構建行為分析模型,基於行為、規則、知識、經驗來改進業務流程、內控模式、遵從模式和IT應用系統,讓企業管理層聚焦異常行為的處理和規則的建立,從而改變工作方式和不斷提升人的效率。


企業或一個組織,基於角色來進行資源配置、能力建設、崗位匹配、授權體系設計、IT應用功能和服務設計,以及組織結構優化。


9.  組織動機域


資訊化和數字化是管理變革、流程變革、企業轉型的使能器,歷史經驗證明了它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因此企業/組織的願景、戰略、目標和能力等決定了資訊化和數字化的程式和水平。


資訊化和數字化的技術已經成為企業或組織的生產要素,必須走與業務緊密結合的道路,才能為業務和經營帶來最大價值,才能推動業務變革和轉型,併為業務賦能。因此,IT部門必須與業務戰略制定緊密結合,推動和影響業務戰略制定,構建資訊化/數字化的戰略規劃能力、變革能力、數字化領導力、架構能力、連線能力、轉型能力、智慧能力,並清晰準確解碼業務和經營戰略,構建企業級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和企業架構。


三、  智慧企業架構規劃指導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智慧企業架構框架只是一個原子級的框架,對各域的分級元件和要素進行定義,但如何規劃滿足數字化轉型要求的智慧企業架構,指導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舉措和方案落地,需要藉助一套方法論,比如TOGAF企業架構規劃方法論。我們需要進行下列三層面的頂層設計,並長期投入實現轉型方案的落地和運營,以及持續改進和優化。

1.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包括業務創新戰略、經營戰略、組織能力、數字化領導力、數字化戰略、雲戰略、連線戰略、大資料戰略等


2. 數字化治理的頂層設計,企業級的總體策略、總體原則、願景、使命、定位、數字化組織和管控流程、崗位和資源配置、長期投資、績效與激勵措施等。


3. 數字化的智慧企業架構規劃,包括業務架構、數字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整合架構、基於時間的架構、基於物和角色的行為架構等架構頂層規劃和設計。

總之,企業要完成數字化轉型,首先是管理層的觀念、理念轉變,並要具備數字化領導力,積極主動推動數字化轉型,做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和先鋒。其次,是借鑑最佳實踐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三個層面的頂層規劃和設計,制定好實施藍圖。其三,做好向數字化轉型的各方面準備,包括組織、能力、資金等,做好變革前夕的研究和驗證,高度統一和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挑戰,準備長期投入和堅定信念。(本文作者:王濤,華為EBG ICT規劃諮詢部;文章原標題《數字化企業的智慧企業架構框架——使企業全面向數字化轉型》

來源:CIO進化論



吉利數字化工廠的實踐乾貨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製造工程(ME)中心數字化工廠部部長張喆日前在2017中國汽車智慧製造論壇上就"數字化轉型、精益運營、數字化管理和智慧物流的發展"發表演講,介紹了吉利汽車通過產品創新和管理變革,有效利用資訊科技、自動化技術、智慧化技術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從而縮短產品上市週期、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滿足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敏捷應對市場變化,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以下為發言內容: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吉利汽車的數字化轉型、精益運營、數字化管理和智慧物流的發展。

 

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在一個月前發生了一些職位的變化,除了在管理整個數字化工廠之外,現在工廠、焊裝、自動化等等也都在管。吉利建立數字化工廠的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兩年半,這兩年半里我們一直在想如何把數字化工廠給做好。這個過程當中碰到了很多阻礙,有很多風險。

 

到今天我們回顧這兩年半的工作發現,其實數字化工廠不光是某個部門來做的,所以在我們未來的規劃當中,明年我們就會真正在焊裝、總裝、塗裝、衝壓以及物流,還包括IT一些相關部門,來真正打造吉利3.0工廠,甚至是未來4.0工廠的邁進。

 

目前吉利控股集團中,包括高階的沃爾沃、領客以及最近收購的馬來西亞的品牌等,無論是老基地的改造還是新基地的投產,我們數字化工廠都會進行部署。

 

我們為什麼要做數字化工廠?目的是兩個:第一是降低成本,第二是提高產品質量。

 

我記得在一個多月前我們有一家合作伙伴也組織了一場論壇,有人在臺下問我,數字化工廠是花錢的那怎麼能夠降低成本?的確是這樣,從表面上看我們每年對數字化工廠投入的金額是很巨大的,包括領導的支援也是很巨大的。而一旦實施數字化工廠,我們相關的成本都可以大幅度降低,另外運營成本也是降低的。

 

今天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講:生產物流數字化、生產技術數字化、資料平臺數字化以及數字化智慧製造。我會拿一些我們數字化工廠已經在做的案例來進行分享。

 

我相信在座的所有人,一旦談到中國製造2025、工業4.0,每個人腦海裡都有不一樣的概念,希望我們接下來我們的案例或者是剖析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大家一起為了中國製造2025、工業4.0這樣個願景一起來邁進。

 

我們從去年開始做工廠物流,我們會對3D物流模型進行搭建,這在很多車廠裡是很常用的,包括我們會對交通路口通過等進行計算。同時我們對能耗進行監控及模擬,然後跟實際資料進行對比。今後我們都會使用這樣的系統對所有新工廠進行規劃。

 

數字化工廠有一塊模擬業務,包括對衝壓車間驗證,焊裝車間是全線體驗證,塗裝會對噴塗進行模擬,總裝更多的是偏向於裝配以及人機工程驗證。

 

我在規劃領域做了十幾年,在加入吉利之前也有在很多單位工作過,大家都有一個認識和共鳴是什麼呢?模擬跟現場其實是有脫節的。模擬是模擬、實際是實際,如果有做生產製造的人應該知道,所有的模擬資料僅供參考。如果在座的有機器人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的話,想必大家更清楚,模擬做的是不能直接上線上自動執行的。

 

吉利數字化工廠經過兩年的探索,目前我們把整個現場跟模擬的差距已經縮短到了3毫米。所以說,我們所見即是所得。我們在模擬裡面所做的所有的工作、看到的所有的情景跟現場最大的誤差就是3毫米。

 

從去年開始,我們的數字化雙胞胎已經在兩到三個工廠裡面成功實施了。從明年開始吉利所有的專案都會在技術協議裡面寫入我們會有虛擬技術除錯技術,來要求供應商進行部署實施。

 

在那麼多模擬工作基礎上,吉利目前有兩個平臺來進行CRM的部署,一個就是Telematics,另外一個會在後年逐步進行切換的TCenvironment。我們會優先於其他幾個專業,會在明年年底率先切換,進行部署應用。

 

圖上可以看到通過整個這些環節,所見即所得,虛擬和實物可以做到完全一樣。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吉利數字化工廠部部長:吉利數字化工廠的實踐乾貨

截至目前為止,數字化工廠已經對點雲平臺,對標準體系、工作流程都進行開發。目前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小團體,他們更多的是基於二次開發。

 

明年我們會把整個數字化工廠經驗系統進行部署,它會通過經驗庫系統,把吉利總結的經驗教訓全部統計到經驗庫系統裡面,把我們的ERP、AI系統等等,共同打造成經驗庫系統。

 

基於整個平臺,我們有分成一個平臺四個系統來進行大資料、SAP等等系統,把它全部串聯到數字化的平臺當中。想必大家以前是通過電腦來連線整個系統的,我們在調研過程當中發現現在年輕人為多,所以除了在IE平臺開發之外,我們所有數字化系統都可以通過Android和蘋果系統來進行開發,在我的手機裡已經可以實時對吉利數字化系統進行訪問。

 

很多人說,兩年多來吉利數字化工廠除了在做那些具體工作之外,還做了哪些東西?其實兩年多來我們更多的時間是花在數字化標準體系建立、平臺搭建及規範、資源資料庫搭建以及業務資料庫規範管理。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截止到目前,整個吉利包括領客工廠目前在國內有十幾個基地在同時生產我們的汽車,每一家工廠的工藝、裝置各有千秋,那如何把這些工藝、裝置做成標準化、統一化?可口可樂無論是在德國、美國、中國,你品嚐到的可口可樂都是同一個味道的。那麼汽車能不能也這樣發展?我們吉利汽車能不能也往這方面發展?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這張圖裡所看到的就是擷取的某一個工廠的圖,我們十幾個基地都實現了這樣的技術,在控制端在電腦端就可以對十幾個工廠進行靜態的視覺化的操作,包括裡面的裝置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等等。在完成整個工廠3D視覺化之後,就開始來對工廠進行網格化的監控管理。這裡面就是擷取於我們某一個工廠某一條線體來進行的實施。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講,這不就是工廠漫遊嘛,類似於Google街景這樣的東西,其實我們進行網格化管理之後,隨後在進行工廠漫遊的情境之下,我們又新增了一些新功能,比如說我們漫遊到某一處的時候可以點選某一個裝置看到它的執行狀態、生產圖紙,也可以走到某一個工序邊上進行雙擊可以看到它的工序步驟。換句話說,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工廠漫遊實現的不僅僅是一個展示,更多的是對於整個規劃人員、操作人員、維修人員,真正可以用的全方位的裝置的監控。

 

在監控完成之後我們又涉及到了另外一個事情,就是很多在座的生產的人都知道,我們現在生產的資料99%都是無用的資料。所以我們吉利數字化工廠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在諾挪威那邊跟一家友商達成了一系列框架協議,我們使用了工業大資料這樣一個平臺。當然整個吉利的工業大資料不僅僅體現在某一個合作伙伴上,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包括跟西門子、阿里、百度、英特爾都建立了聯絡,在整個工業大資料上進行探索。

 

當然談到工業大資料,我們想把它展開。工業大資料對於整個汽車甚至於整個吉利的生產製造它的作用在哪裡?我們之前有過調研,我在兩個半月以前,我們跟亞馬遜(美國)通了電話,隨後亞馬遜的一個產品經理用了將近一個小時試圖說服我他們的資料是如何龐大、如何好,如何使用他們的大資料。

 

結果我們在做內部評審時,我問了團隊裡這樣一句話?我們為什麼要大資料?大資料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當很多的人都在關注資料如何安全、資料傳遞如何實時化的時候,作為生產製造,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關注到那些資料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價值?我們能獲取哪些資料?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所以整個團隊換了一種思路,我們從整個生產實時資料來進行獲取,我們自己來定義哪些資料是需要獲取的、哪些資料是可以拋棄的。我們跟一家合作伙伴經過了兩個多月的部署實施,我們發現資料裡面99.9%的資料都是無用資料、都是可以被丟棄的資料。

 

那麼剩下的0.1%的資料可以說真正的會給我們吉利汽車生產製造、提升、預防維護是至關重要的。那麼最後我們需要對資料進行挖掘得到最佳的引數。最終我們的生產與能源耦合系統也會介入其中。

 

這個圖是我在某個基地裡面實施了兩個月的資料監控。其實在這張表中大家可以看到整個資料前面相對來說是比較平穩的,到後面發生了一些裂變。我為什麼拿這張圖說明?吉利當初在做大資料的時候,其實也不是抱有太大的信心。我覺得可能需要一年兩年三年才能有成果。但是當我拿到這份報告時的確震驚到我,因為就通過兩個月的監控,隨後那家供應商就花了16個小時整個資料的挖掘進行改善,最終改造前跟改造後,我們的節拍可以提升4秒鐘。所以基於這樣的值,我們在明年整個數字化工廠會把大資料作為一個重點目標來進行推進。

 

我們再回顧一下數字化工廠。其實前面講了那麼多,整個數字化工廠所做的就是對於模擬進行驗證、對於數字化雙胞胎進行部署實施,當然我們已經有兩個基地採取到了數字雙胞胎技術。明年我們會對所有新生產線全部使用數字化雙胞胎理念。

 

最終我們在明年會啟動智慧工廠專案,除了之前談到的ERP等系統之外,我們會把整個包括AI、AR/VR技術以及類似於工廠漫遊的技術,都融入到智慧工廠裡面,最終在這樣的基礎上來實現整個數字化工廠。

 

數字化雙胞胎場景的應用,會有幾個關鍵點。首先就是模擬資料跟現場資料它們的誤差只有13毫米。第二個值就是所有的CT節拍所有的誤差控制在了0.5秒。第三個是所有機器人在模擬裡面的資料跟現場是完全一樣的。

 

我們可以在這樣一個控制室,我們在控制室裡面可以控制現場任何一臺機器人的啟動、停止,可以調動現場任意一個程式。當然現場所有的訊號、程式都可以實時反饋到監控室裡面,讓監控室實時同步的對生產現場環境進行模擬監控。

 

我們的第二個實驗室就是人機工程實驗室。在左下角可以看到通過整個人機工程實驗室可以把很多人機工程上的問題,通過可穿戴裝置進行模擬驗證。這有點像拍電影,其實靈感來源於哪裡呢?三年前在我離開前一家公司的時候,我帶著全家去了美國,當時在拍電影。拍電影,尤其是拍科幻電影很簡單,就在單色的背景前面一些人穿著可穿戴裝置、感測器做所有動作,那些動作被輸到電腦裡進行合成。

 

所以吉利數字化工廠,我們就在想能不能進行跨行業結合。所以我們借鑑了電影技術,也購買了拍電影的穿戴裝置。原來我們進行的都是靜態的驗證,但是到現場我們突然發現,現場操作工因為地域差別、啟停差異等,模擬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但是我們應用一套可穿戴裝置,把真實功能所有動作通過模擬可以100%的做出來,用紅色、黃色、綠色來識別某一個關節某一個動作的差異。當然通過這樣一套感測器技術,我們除了對於人體大的74個環節進行模擬之外,甚至可以拆分到具體動作,比如手指關節動作、頭部運動動作,都可以進行自定義。

 

第三個實驗室也是很引以為豪的,就是VR實驗室。我們會利用K5系統來對整個吉利的CAD、CAE、評審進行實時的驗證。明年我們這個實驗室就會建立完畢,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屆時來我們實驗室進行交流參觀。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於中國汽車智慧製造論壇、愛波瑞精益與智造、製造業生態圈。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

AI-CPS OS

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分支用來的今天,企業領導者必須瞭解如何將“技術”全面滲入整個公司、產品等“商業”場景中,利用AI-CPS OS形成數字化+智慧化力量,實現行業的重新佈局、企業的重新構建和自我的煥然新生。


AI-CPS OS的真正價值並不來自構成技術或功能,而是要以一種傳遞獨特競爭優勢的方式將自動化+資訊化、智造+產品+服務資料+分析一體化,這種整合方式能夠釋放新的業務和運營模式。如果不能實現跨功能的更大規模融合,沒有顛覆現狀的意願,這些將不可能實現。


領導者無法依靠某種單一戰略方法來應對多維度的數字化變革。面對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顛覆性的數字化+智慧化力量,領導者必須在行業、企業與個人這三個層面都保持領先地位:

  1. 重新行業佈局:你的世界觀要怎樣改變才算足夠?你必須對行業典範進行怎樣的反思?

  2. 重新構建企業:你的企業需要做出什麼樣的變化?你準備如何重新定義你的公司?

  3. 重新打造自己:你需要成為怎樣的人?要重塑自己並在數字化+智慧化時代保有領先地位,你必須如何去做?

AI-CPS OS是數字化智慧化創新平臺,設計思路是將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無縫整合在雲端,可以幫助企業將創新成果融入自身業務體系,實現各個前沿技術在雲端的優勢協同。AI-CPS OS形成的字化+智慧化力量與行業、企業及個人三個層面的交叉,形成了領導力模式,使數字化融入到領導者所在企業與領導方式的核心位置:

  1. 精細種力量能夠使人在更加真實、細緻的層面觀察與感知現實世界和數字化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進而理解和更加精細地進行產品個性化控制、微觀業務場景事件和結果控制。

  2. 智慧:模型隨著時間(資料)的變化而變化,整個系統就具備了智慧(自學習)的能力。

  3. 高效:企業需要建立實時或者準實時的資料採集傳輸、模型預測和響應決策能力,這樣智慧就從批量性、階段性的行為變成一個可以實時觸達的行為。

  4. 不確定性:數字化變更顛覆和改變了領導者曾經仰仗的思維方式、結構和實踐經驗,其結果就是形成了複合不確定性這種顛覆性力量。主要的不確定性蘊含於三個領域:技術、文化、制度。

  5. 邊界模糊: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不斷融合成CPS不僅讓人們所知行業的核心產品、經濟學定理和可能性都產生了變化,還模糊了不同行業間的界限。這種效應正在向生態系統、企業、客戶、產品快速蔓延。

AI-CPS OS形成的數字化+智慧化力量通過三個方式激發經濟增長:

  1. 創造虛擬勞動力,承擔需要適應性和敏捷性的複雜任務,即“智慧自動化”,以區別於傳統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2. 對現有勞動力和實物資產進行有利的補充和提升,提高資本效率

  3. 人工智慧的普及,將推動多行業的相關創新,開闢嶄新的經濟增長空間


給決策制定者和商業領袖的建議:

  1. 超越自動化,開啟新創新模式:利用具有自主學習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動態機器智慧,為企業創造新商機;

  2. 迎接新一代資訊科技,迎接人工智慧:無縫整合人類智慧與機器智慧,重新

    評估未來的知識和技能型別;

  3. 制定道德規範:切實為人工智慧生態系統制定道德準則,並在智慧機器的開

    發過程中確定更加明晰的標準和最佳實踐;

  4. 重視再分配效應:對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衝擊做好準備,制定戰略幫助面臨

    較高失業風險的人群;

  5. 開發數字化+智慧化企業所需新能力:員工團隊需要積極掌握判斷、溝通及想象力和創造力等人類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創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樣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和 人工智慧,像君子一般融合,一起體現科技就是生產力。


如果說上一次哥倫布地理大發現,擴充的是人類的物理空間。那麼這一次地理大發現,擴充的就是人們的數字空間。在數學空間,建立新的商業文明,從而發現新的創富模式,為人類社會帶來新的財富空間。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和區塊鏈,是進入這個數字空間的船,而人工智慧就是那船上的帆,哥倫布之帆!


新一代技術+商業的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AI-CPS OS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並創造新的強大引擎。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巨集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慧化新需求,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



產業智慧官  AI-CPS


用“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在場景中構建狀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學習提升的認知計算和機器智慧;實現產業轉型升級、DT驅動業務、價值創新創造的產業互聯生態鏈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數字化】智慧企業架構框架: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基”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AI-CPS,更多資訊回覆:


新技術“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新產業:智慧製造”、智慧金融”、“智慧零售”、“智慧駕駛”、智慧城市新模式:“財富空間“工業網際網路”、“資料科學家”、“賽博物理系統CPS”、“供應鏈金融”


官方網站:AI-CPS.NET


本文系“產業智慧官”(公眾號ID:AI-CPS)收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宣告產業智慧官(公眾號ID:AI-CPS推薦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絡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絡、投稿郵箱:erp_vip@hotmail.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