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對大多數農業糧食體系而言,主要的膳食風險因素是全穀類攝入量低,而對長期危機型體系和傳統型體系而言,主要問題是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
報告指出,鈉攝入量高是另一項重大問題,隨著農業糧食體系從傳統型向正規化型轉變,鈉攝入量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成為健康隱性成本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與此同時,在從傳統型向工業化型體系轉變的過程中,加工肉類和紅肉的消費量也持續上升,成為三項最主要的膳食風險之一。
糧農組織每年釋出的《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關注農業糧食體系和發展領域的重要議題,今年,該報告首次連續兩年圍繞同一主題展開,凸顯了推動全球農業糧食體系轉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此次報告基於對全球156個國家的深入調查,全面剖析了與糧食生產、銷售和消費相關的全部成本和收益,特別是那些未能在市場價格中體現出來的隱性成本,涵蓋了健康、環境和社會等多個維度。同時,報告也為農業糧食體系的轉型變革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隱性成本不盡相同
為系統揭示不健康的膳食結構造成的隱性成本,報告對不同型別的農業糧食體系進行了詳細分析,根據農業糧食體系的六個型別,分析了不同體系中膳食風險因素的差異。
報告指出,除膳食風險外,不可持續的農作方式所導致的環境影響也大幅增加了隱性成本。多樣化型農業糧食體系因溫室氣體排放、土地利用變化等造成的環境成本高達7200億美元。
在社會隱性成本方面,貧困和食物不足問題在傳統型和長期危機型農業糧食體系中最為普遍,分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和18%,這進一步凸顯了改善生計和整合人道主義、發展和和平相關工作的緊迫性。
採取集體行動,刻不容緩
面對這些嚴峻的挑戰,報告呼籲採取集體行動,以價值為導向驅動農業糧食體系轉型。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超越傳統經濟方法,採用真實成本核演算法來計算隱性成本,並促進衛生、農業和環境部門之間的政策協調。同時,報告還提出了一系列關鍵建議,旨在推動農業糧食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文件連結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