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釋出了“全球鹽漬土壤狀況報告”。受鹽影響的土壤是一種特定的土壤,其可溶性鹽(鹽漬土壤)或交換性鈉(鈉質土壤)的含量升高,對大多數植物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用於區分鹽漬土與其他土壤的技術標準是飽和膏體提取物的相對高電導率,或相對高的可溶性鹽含量。超過對植物有害影響的鹽度閾值因植物型別、鹽型別、土壤健康和肥力而異。
鹽鹼化和固化的驅動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主要(自然)土壤鹽鹼化和固化的原因包括氣候變化及其相關現象;海平面上升加劇;海嘯。次生土壤鹽鹼化和固化可能是由於水質差的灌溉、不適當的排水或灌溉方法、森林砍伐和去除深根植被、沿海和內陸地區過度抽水、過度使用肥料、使用除冰劑和採礦活動造成的。
各大洲都有鹽漬土壤,但其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天然鹽鹼地和鹽鹼地通常出現在乾旱、半乾旱和沿海地區,在這些地區,它們可以承載有價值的、適應的生態系統,棲息著只有在這種土壤中才能生存的物種。
報告對全球鹽漬化土壤面積進行了新的估計,全球鹽漬土壤總面積達13.81億公頃,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0.7%。
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估計表明,世界上45萬公頃(19.5%)的灌溉土地和32萬公頃(2.1%)的雨養農田,共計77萬公頃受到鹽鹼化的影響。10%的灌溉農田和10%的雨耕地受到鹽鹼化或鹼化的影響,儘管由於現有資料的缺乏,不確定性仍然很高。
21世紀全球乾旱趨勢模型預測,在現有的溫度上升趨勢下,它可能會增加到總陸地表面的24%至32%。多達80%的乾旱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文件連結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