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及其盟國的先進半導體公司撤出中國,晶片市場中一個不那麼尖端的領域正更多地轉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本季度的收益顯示出,在庫存過剩和西方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放緩導致銷售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對汽車晶片製造業最大企業的重要性。

過去兩週,恩智浦(NXP)CEO Kurt Sievers將歐洲和美洲工業市場的疲軟與今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的“驚人增長”進行了對比。英飛凌CEO Jochen Hanebeck表示,儘管電動汽車市場從低迷中全面復甦仍遙遙無期,但中國的韌性幫助其實現了盈利。對於德州儀器(TI)來說,其所有五個產品市場的中國業務增長高達20%。

報導稱,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蔓延至汽車領域,與中國的深化合作可能成為這些晶片製造商的一把雙刃劍。歐盟和美國已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關稅。

中美在技術方面的緊張關係促使中國努力實現技術自給自足,尤其是在汽車晶片領域。由於這些晶片不依賴於最新的製造工藝,而且基本不受美國出口管制的影響,因此幾乎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中國加快發展,並最終取代外國晶片製造商。

研究人員John Lee和Jan-Peter Kleinhans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正如歐盟強大的汽車行業為英飛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導體(ST)等歐洲汽車晶片領軍企業提供支援一樣,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在全球的領先擴張也推動了中國此類晶片供應商的發展。”他們表示,這有助於中國汽車製造商提高競爭力,“這可能會對歐洲企業和國家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汽車晶片市場的價值將達到1500億美元,這是歐洲在半導體行業中表現突出的一個領域。汽車晶片的擴張得益於日益複雜的技術,這些技術正在將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變成車輪上的計算機,而資訊娛樂、自動駕駛功能和安全功能現在完全依賴於微小的電子元件。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和市場,總部位於深圳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報告稱,7月份乘用車交付量創下340800輛的紀錄,較去年同期增長31%。然而,中國製造商主要依賴外國公司提供現代高階汽車所需的多種晶片,包括感測器、電源晶片以及微控制器單元

(MCU),後者實際上是用於制動等功能的小型計算機。

中國電動汽車銷量領先

John Lee和Jan-Peter Kleinhans表示,中國汽車晶片製造商目前只能滿足國內約10%的需求。這對英飛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導體來說是個好訊息,它們各自的收入均有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另外,對於瑞薩電子和德州儀器來說,這一比例分別約為25%和20%。

中國已要求比亞迪和蔚來等電動汽車公司增加對本土汽車晶片製造商的採購,而中國正在建設的大多數新晶片製造廠都用於汽車。據報導,歐盟委員會擔心其晶片製造商有可能在中國失去大量市場份額。

雖然季度業績通常不按地區細分,但本季度向投資者所做的報告讓我們瞭解到中國對歐洲晶片製造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當前的困難時期:7月25日,總部位於東京的瑞薩電子因營業利潤不盡如人意,股價出現15年來最大跌幅。

英飛凌CEO Hanebeck在8月5日報告了令人失望的第三季度銷售業績,稱西方市場的需求“不溫不火”,同時指出中國是一個亮點,見證了“健康的消費需求,這對我們很有幫助,尤其是考慮到我們在中國的汽車市場第一大地位”。

意法半導體在下調營收預期、導致其股價創四年來最大跌幅的同時,也強調了今年6月與中國吉利達成的一項長期協議的潛在好處,該協議將為吉利供應電動汽車用的碳化矽(SiC)功率器件,同時還將成立一個聯合實驗室,“以共享知識和探索創新解決方案”。

去年,大眾汽車宣佈與三安光電成立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產碳化矽器件。與此同時,另一家汽車晶片製造商德國博世(Robert Bosch GmbH)在中國蘇州簽署了一份價值10億美元、為期10年的合同,用於開發碳化矽功率模組。同樣在去年,大眾汽車宣佈與中國自動駕駛晶片開發商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成立合資企業。

由Reva Goujon領導的榮鼎集團研究人員在5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歐洲汽車晶片製造商似乎正在追隨德國汽車製造商的腳步,選擇深化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作為在中國市場的保險政策。”

問題在於,歐盟和美國是否準備對中國生產自己的汽車晶片的能力採取行動。今年4月,歐盟-美國貿易與技術委員會對中國“非市場經濟政策和做法”表示擔憂,這些政策和做法可能會導致對傳統晶片的過度依賴,並表示他們可能會制定“聯合或合作措施”來解決扭曲效應。

晶片製造商當然意識到了其中的危險,但至少在公開場合他們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擔憂。

恩智浦CEO Sievers在7月23日表示:“我們都知道中國本土的競爭即將到來”,首先是“低端”MCU。他的解決方案是推動公司向更高效能處理器的發展。

行業研究高階技術分析師Ken Hui表示,中國嘗試實現晶片供應本地化“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為外國晶片製造商仍然提供高質量和可靠的產品”,而這在汽車市場是尤為重要的資產。

鑑於中國新增的晶片製造產能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趕上來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德州儀器CEO Haviv Ilan對中國的態度顯然並不樂觀。雖然他在7月24日表示“我們可以競爭,我們可以贏得業務”,但他承認競爭正在變得更加激烈。

“我認為,如果我們認為這些人只是在做簡單的部件,那就錯了,”他說。“他們都是雄心勃勃、受過高等教育的競爭對手。”

自 鳳凰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