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肆虐,但中國已經率先走出疫情陰影,步入疫情防控的新常態。在此大背景下,物流不同的業態呈現了多種的復甦形態,也正在面臨新的趨勢。物流企業應該深刻剖析巨集觀經濟、行業趨勢和企業應對層面的啟示,把握新的增長機遇。

重返增長:三駕馬車齊驅,中國經濟快速復甦

中國在2020年第三季度GDP漲幅達到4.9%,處於2020年高位,而前三季度整體GDP漲幅也已經由負轉正。具體看經濟增長的三大驅動力:

三駕馬車之貿易2020年第三季度受需求回暖,貿易額出現反彈,尤其是出口增速顯著提升。中國與東盟、歐盟、美國的貿易保持穩定增長並保持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雖然2019年中國與美國的前三季度貿易額下降10%,但2020年止跌回升,上升2%。受貿易回暖影響,國內集裝箱貿易吞吐量在202010月達到較高水平,根據中國港口協會統計,10月份全國八大樞紐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1.1%,顯示出強勁的勢頭。而在需求強勁的同時,航運公司迅速調整部署,相對於2020年初需求萎靡、縮減運力的應對不同,大量運力被投放市場,特別是投放到美國航線。隨著量價齊升,航運業迎來了近幾年最佳的盈利週期。與此同時,中歐班列也受益於中國歐洲的貿易往來,2020年相比去年增速較高,月均通行1000多列,成為中國貿易的重要名片。

三駕馬車之消費:如果說GDP是國家經濟的晴雨表,那麼消費則是GDP的晴雨表。消費是所有人群都能切身感受到的指標。202010月,社會零售總額超越去年同期4%左右,達到3.9萬億元;令人可喜的是,其中重要的餐飲消費在十月達到正增長,消費者樂於走進餐廳直觀顯示了對於經濟和疫情防控的信心。受到消費提振,快遞行業一騎絕塵,從疫情之初的無接觸消費理念推動線上消費,到疫情逐漸受控後的回歸正常消費,再到雙十一、雙十二的消費盛宴,帶來了快遞量上升30%左右。公路運輸和倉儲也在消費的帶動下出現反彈,公路運量近幾個月超過去年7-8%左右,倉儲行業指數也超過榮枯線。

三駕馬車之投資:受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推動,固定資產投資恢復到較好水平;而第三季度民營企業投資也展現出較強的活力。在交通行業,2020年國家出臺新的22個物流樞紐建設,這既是國家物流樞紐戰略的延續,又是為疫情後建設投入新的活力。

把握機遇:新常態下的中國物流業的新趨勢

經歷了疫情之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呈現出強大的韌性。而物流行業也出現兩大重要趨勢。

物流趨勢之——打破瓶頸、提升效率,實現雙迴圈物流大通道暢通

物流供應鏈安全與穩定正在成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物流行業將會迎來國家構建通道+樞紐+網路的現代物流運作體系的大格局,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格局下,我們認為雙迴圈的實現重點在於兩個方面:

一、打通物理瓶頸:特別是物理樞紐、物理通道等重要節點的鐵路、水路、公路綜合運輸能力。改革開放之初,要致富,先築路的宣傳標語代表了公路對於物流和經濟的重要性。時至今日,中國大部分地區的交通瓶頸得到改善,而交通方式對於經濟的促進不再僅僅取決於公路,而更加取決於多維度的運能增加,這些運能的增加包括了鐵路、公路、水路等多個維度及這些交通方式之間的專案銜接。(見圖1

事實上,在2018年,國家就提出建設六大類物流樞紐網路,實現物流暢通、成本降低和多式聯運體系的發展;而在2020年,新的22個物流樞紐建設,有助於圍繞打通京津冀、長三角和大灣區三大區域內迴圈、跨區域迴圈協調發展。根據麥肯錫研究院估算,這三大區域到2028年將會貢獻45%的GDP增量和41%的人口增量,是未來重中之重,將決定未來供需市場格局。(見圖2)
二、提升管理和物流效率:通過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管理,推動跨交通方式效率提升,特別是以鐵水聯運、公鐵聯運為代表的多式聯運。過去十年,中國社會物流費用佔 GDP 比例不斷下降,但整體運輸結構的不合理是導致物流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以美國為例,美國鐵路的平均運距達1600公里,很好的完成了長距離、經濟性的運輸形式,而中國鐵路的平均運距僅730公里左右;美國鐵路的市場份額近40-50%,而中國僅25%左右,這就意味著基於運輸結構的效率優化潛力巨大,特別是以長距離鐵路、水路運輸為代表的鐵水聯運、公鐵聯運等。這些運輸結構的優化,需要打通銜接一體的全鏈條交通物流體系和建立資源共享的數字化平臺。(見圖3)
物流趨勢之——擴充套件邊界,滿足客戶端到端一體化服務需求客戶的需求已經從一種或幾種交通方式,演變為端到端的服務需求。

一、以B端為例:許多傳統的B端客戶,正在提出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除了傳統線下物流定製服務存在的同時,行業正在湧現出許多線上一站式端到端的一體化需求;他們渴望找到一個銜接點,滿足其主要的業務需求。這在傳統海運商務運輸中特別明顯,為了解決許多進出口商需要對接多個利益相關方的問題,在海執行業中,一些海運平臺正在採取線上平臺、線下一體化服務的模式,提供三大重要差異化服務:

1) 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通過直接與船公司簽訂包艙協議鎖定艙位,避免多重貨代經手,保證價格具有競爭力;

2) 便捷透明的線上系統:實現線上實時報價、貨物實時跟蹤(連線港口、船公司、倉庫、拖車等資料節點,實現從起運地到目的地全程物流視覺化);

3) 完善的線下服務網路:結合碼頭、倉庫等資源,在重點線路上(如拉美、非州、東南亞)搭建完善的國內外物流供應商網路,保證端到端服務能力。

同樣的,在一些鋼鐵電商平臺,他們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通過提供線上交易、線下物流配送、技術服務、大資料分析及金融增值服務等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某領先的鋼鐵電商平臺通過這樣的模式,實現了90%以上的增長和超越2億噸的交易量。

二、以C端為例:疫情成為電商物流新的催化劑,讓電商物流進一步蓬勃發展,企業的物流需求由傳統的線上或線下的單一結構,大幅發展為線上、線下端到端一體化的服務需求。中國的城市零售總額在2019年超過35萬億元,過去十年保持11%的年均增速;更引人注意的是,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與城市消費升級帶動中高階產品、生鮮產品等細分行業高速增長,消費者快速的生活節奏讓他們追求最方便、最便捷的消費方式,這也加劇了行業的競爭格局,為物流企業創造了消費端一體化的服務需求(見圖4),也特別為城市最後一公里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順勢而為:物流企業如何應對新趨勢
在新常態下,物流企業可以考慮從如下三個方面“新常態”並把握增長機遇。一、升級網路,把握巨集觀機遇。物流企業應把握國家戰略脈搏,進行網路升級,進一步完善物流企業國內外服務網路,特別在重點的國家戰略中湧現的機遇,如“一帶一路”建設、雙迴圈發展新格局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隨著中國企業在海內外的擴充,越來越多本土企業成為國際化典範,物流企業需要滿足其海內外的服務網路,並提供可靠、優質的跨境一體化供應鏈服務。

二、優化戰略,升級解決方案。物流企業應從單純物流服務提供商,戰略升級為一站式端到端供應鏈解決方案合作伙伴:為客戶提供貨流、商流、資金流一體化端到端解決方案,通過與客戶、供應商等生態體系內的多利益相關方合作,建立一體化平臺,升級服務,並捕獲由此獲得的價值鏈利潤溢價。當然,在擴充價值鏈邊界時,物流企業需要把握“1+N”的大方向,即1個強核心:物流企業需要首先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讓客戶基於核心能力產生忠誠度和N個跨邊界:在建立自身核心能力後,基於此往價值鏈上下游擴充,提供跨交通方式、跨線上線下、跨價值鏈的一體化服務(見圖5)

三、錘鍊能力,打造智慧物流體系。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國內物流企業已基本完成資訊化改造,領先企業則充分藉助數字化變革與自動化投入應用持續鞏固競爭優勢;而要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通過數字化加深對客戶的理解並重塑客戶營銷與管理,甚至創新產品和決策流程構建智慧化物流體系,將有望成為物流業迭代前進發展的新常態。這個過程無疑需要業務與數字化符合人才和高效的組織賦能支撐,更加需要物流企業CEO們高瞻遠矚的決策與對創新顛覆的大力鼓勵引導。
中國的物流行業從來不缺機遇,也蘊含挑戰。在“新常態下”,物流企業唯有抓住新的趨勢,不斷錘鍊自身能力和解決方案,方能在大勢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