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覆關鍵詞【2019年中國銀行業CEO冬季刊】即可
近年來,面對外部經營壓力、競爭和監管環境變化,國內銀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長步履維艱,很難突破雙位數;但在同樣嚴峻的環境下,全球領先銀行通過大資料應用,仍能在公司及零售核心業務上實現10%~15%的增長。此外,針對困擾很多銀行的不良率高企問題,領先銀行利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在巨集觀經濟下行情況下,仍然實現了良好的風險控制。而人工成本上升、科技投入增加,令很多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上升,數字化、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可以幫助銀行有效實現降本增效。
根據麥肯錫全球資料工作坊的分析,規模化應用大資料和高階分析可顯著提升銀行業務績效、降低運營成本、優化風控和決策、改善監管資料效率及提升客戶體驗。大量銀行斥巨資於大資料和高階分析技術,就是看到了其背後的巨大價值。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測算,高階分析在全球各個行業的價值創造潛力高達9.5萬~15.4萬億美元,能推動銀行業利潤增長10%~15%。
得益於中國銀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政策扶持以及相關技術能力的日臻成熟,在中國銀行業,大資料和高階分析規模化已進入黃金時代,是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中國區金融機構諮詢業務負責人曲向軍:“全球前50大銀行中,90%以上都在積極應用大資料和高階分析技術。全球領先銀行將稅息前利潤的15%~17%投入到數字化、科技和大資料領域,科技和大資料人員佔到總人數的17%左右;與之相比,中國銀行業的相關人才比例不足5%。擁抱大資料、提升銀行競爭力已是整個行業的共識,能夠率先轉型為“科技銀行”、“資料銀行”的金融機構,將在未來10年領跑同業。”
大資料與高階分析能夠給銀行前臺業務和中後臺管理創造可觀價值。以零售銀行為例,實踐表明,通過大資料精準營銷,新客獲客率可提升10%~15%,老客交叉/向上銷售率可提升15%~20%,老客到期維護續接率可提升逾20%,流失客戶挽回率可達到15%,準清零及以下客戶的批量啟用與經營可令客戶價值提升50%以上。在風控等中後臺管理上,大資料與高階分析同樣成效斐然,可令成本至多降低30%。
然而,即便是在大資料應用方面領先的銀行也認為,大資料戰略的真正落地挑戰重重,其中最艱難的是完成洞見轉變為成果的“最後一公里”,這是實現規模化應用的關鍵。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韓峰:“在大資料和高階分析應用上,多數銀行取得了單次小範圍的成功,但尚未實現真正的規模化。許多銀行高管反映,儘管在大資料和高階分析法方面投入了巨資,但創造的價值卻不成比例。究其原因,根源在於這些分析技術的用例不廣,即便能夠創造出少量效益,也遠未能紮根於銀行的各個業務領域、實現全面開花。從客戶經營角度來看,很多銀行投入巨大資源獲新客,但轉化率不到25%,存量客戶中75%左右都是準清零客戶(1000元~2000元餘額以下),說明銀行的存量客戶經營能力非常薄弱。單個客戶貢獻僅在300元~350元左右,全面關係客戶只佔2%左右,而國外領先銀行全面關係客戶能佔到15%。零售銀行單點產能(零售收入)只有1500萬~2000萬,產能低下。各家銀行普遍注重產品銷售,忽視客戶體驗。因此,在客戶獲取、經營和客戶體驗方面,大資料和高階分析均大有可為。”
我們發現,國內銀行在大資料規模化方面存在幾大共性問題:大型銀行往往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從全面資料治理入手推動大資料規模化應用,但投入之後久不見價值;小型銀行則畏難情緒嚴重,較差的資料基礎致使它們多止於觀望;此外,各類銀行還普遍存在模型搭建與業務場景應用“兩張皮”的情況,未遵循“用例驅動”和“閉環迭代”原則;而大資料人才匱乏進一步制約了規模化應用。
對於傳統銀行來說,大資料戰略推進與轉型通常需要2~3年時間。為了挖掘大資料規模化應用的巨大價值、幫助國內銀行有效應對上述普遍挑戰,麥肯錫提出以下三大戰略舉措:
制定價值驅動的大資料實施路線圖:通過大資料診斷,識別出銀行的機會點,定義並對大資料用例進行優先排序,制定最佳實施路線圖,並在全行上下達成共識;端到端大資料用例試點:通過落地1~2個試點用例,跑通端到端大資料用例閉環,對用例進行快速迭代優化,並驗證其業務價值,實現速贏;
夯實支撐體系,加速大資料規模化落地:對於一家IT預算在10億美元的銀行而言,簡化、梳理及優化資料管理工作,每年能給其節省0.71億美元。銀行需在18個月內循序漸進地建立大資料卓越中心(CoE),招募並培養大資料核心人才,完善資料治理機制,以及構建大資料相關係統,這些是保證大資料規模化落地的重中之重!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覆關鍵詞【2019年中國銀行業CEO冬季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