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火的《死亡擱淺》究竟想表達的是什麼?

遊資網發表於2019-11-26
最近,TGA公佈年度遊戲入圍名單,因“快遞員模擬器”玩法而引起激烈討論的《死亡擱淺》,獲得了包括最佳遊戲指導,最佳動作/冒險遊戲,最佳敘事在內的九項題名。

由於上線時間臨近雙十一,且遊戲的主人公Sam正是遊走於各地傳遞物資,因而很多體驗過玩家和媒體都調侃這是一個“送快遞”的遊戲,真是應情應景。

雖然聽起來只是一個不停送貨的簡單過程,但還是有很多玩家直呼看不懂。那麼這個遊戲究竟想表達什麼?

最近大火的《死亡擱淺》究竟想表達的是什麼?

在遊戲中有兩條主線,玩家扮演的Sam在遊戲中通過“送快遞”的方式來連線末日毀滅後散落在各地的倖存者是明線,而暗線則是我們每一個遊戲玩家的之間的關聯。

先說說明線,因為一場名為“死亡擱淺”的災難,美國的通訊網路、資訊網路、物流網路等各種現代社會的“連線”不復存在,在這樣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就像是一座座孤島,而弩哥扮相的快遞員Sam就承擔起“連線”的使命。Sam不僅需要為各地的人們運送物資,還要將重新搭建的“手性網路”連線到各地,再現舊世界的輝煌。

換言之,我們在這個遊戲中四處奔波送快遞,就是為了連線災難後的人們,修復這個世界的秩序。

最近大火的《死亡擱淺》究竟想表達的是什麼?

而同樣被連線的還有每一個玩家在末世掙扎、孤獨求助的心。我們扮演的Sam並沒有超能力,在送貨的旅程中都是以肉體凡胎去經歷艱難險阻。而《死亡擱淺》並沒有一些遊戲中設定的力量迴圈:只要完成任務我們就能變得更強。

在《死亡擱淺》的世界裡我們將貨物送到了目的地,得到不是有實質性收益的屬性提升,而是“點贊”的認同感。

最近大火的《死亡擱淺》究竟想表達的是什麼?

因為沒有力量迴圈的存在,所以在這個世界中連線每一個玩家的不是追求優越感的“互帶”文化,而是一種更加深刻的羈絆——存在於現實社會中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

有玩家這樣形容:“當我在山區結點城的雪山上寸步難行,貨物快被暴風雪毀的一乾二淨時,轉角遇到了其他玩家建造的雨亭,它放出的修復噴霧成功拯救了我背上的貨物,同時能讓我不被暴風雪埋沒;面對懸崖,我手中用於速降的纜繩已經用光,猛然發現不遠的地方出現了其他玩家留下的攀爬柱,繩子長度正好允許我降到崖底。那一刻,我心中充滿感激。”

雖然大家在遊戲中互不相見,但是卻可以在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時可以使用彼此留下的設施,看到其他玩家留下的Tips,這種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的溫暖,在《死亡擱淺》的災難背景下被不斷放大。

雖然送貨路上困難重重,但是卻能在遊戲的每一處都能感受到玩家彼此間的友愛,這是那些追求快感的“槍車球”遊戲無法給予的。

最近大火的《死亡擱淺》究竟想表達的是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當國外玩家玩《死亡擱淺》還在各種懸崖峭壁,天險絕地掙扎時,我們中國玩家已經在基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本著想致富先修路的原則,一條條公路拔地而起,看得歪果仁都傻眼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中國基建“狂魔”的佳作也造福了許多後來的玩家,更加深刻體現了《死亡擱淺》“連線”的意義。

最近大火的《死亡擱淺》究竟想表達的是什麼?

《死亡擱淺》是第一個如此重視人文關懷,去體現人的社會屬性的遊戲,但影響遊戲好評的不僅僅是遊戲背後的深刻思考,還有各種各樣的因素,所以並不是所有玩家都買賬,網上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意見。

有些玩家認為小島秀夫不僅做到了連線世界,更做到了連線玩家的感情,讓玩家感受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也讓看似孤獨的冒險變得溫情。

最近大火的《死亡擱淺》究竟想表達的是什麼?

最近大火的《死亡擱淺》究竟想表達的是什麼?

而有些玩家則覺得這種連線要建立在認可小島秀夫價值觀的基礎上,這本身就是脫離現實的,如果無法認可“連線”,那麼送快遞的玩法就會變得枯燥無味。

最近大火的《死亡擱淺》究竟想表達的是什麼?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小島秀夫表達的“連線”理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你是否認同他的理念?你心目中對“連線”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來源:極光遊戲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6BvmSaD2GzoVHhpHYJLTRw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