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精密發酵過程製造的生物製品(長期以來被預測將顛覆從製藥到食品再到化學等行業)最終能實現其潛力嗎?

需求正在固化。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實現製造業可持續性的需要意味著所有型別的公司都需要透過生物過程生產的成分和投入。根據科學減排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的資料,全球4100多家最大的公司已經制定了減排目標,其中2600家公司釋出了淨零排放承諾。

擴充套件解決方案

進入生物鑄造廠——為高效、經濟地生產非製藥生物製品而設計、建造、最佳化和標準化的設施。每個這樣的設施可以提供至少200萬升的產能,實現商業經濟,並透過將單位成本降低50%來彌合大型生產類別的成本差距,使成本與現有技術相當。

障礙

挑戰依然存在。下一代設施還沒有記錄,根據具體規格,每個設施需要3億至4億美元的前期資本。設計和建造階段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完成,至少第一批設施是這樣。這些因素使得在沒有承諾需求的情況下難以籌集資金。

廣泛的消費者教育和新的規章制度是關鍵,尤其是在食品行業。監管機構,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歐洲食品安全域性必須制定新的驗證和檢查規則和程式,以促進開發新的、可持續的、安全的產品,而不增加上市時間。但應對氣溫上升和溫室氣體排放需要迫使製造業做出重大改變。除了透過使用生物原料而不是化石原料來減少排放外,生物鑄造廠還提高了產量和能源效率。因此從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來看,大規模生物製造是生產大多數分子的更有吸引力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