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對中國境內的企業而言,首要關注的就是員工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過去幾周,企業已經迅速採取行動,確保已受影響的員工能及時得到安置,同時採取強有力的積極措施,讓員工撤出高風險地區或停產,以保護員工免遭感染。

當下,許多行業已經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汽車行業尤甚。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不僅是新車銷售的最大單一市場,也是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出口國。湖北省是中國重要的汽車製造基地,這對全球汽車行業的潛在影響可能更加廣泛。受疫情影響而造成的全球汽車供應鏈中斷,將會給中國和全球的汽車行業帶來一定衝擊。我們的分析希望可以幫助業界瞭解目前中國汽車供應鏈的狀況,使企業管理層找到近期和長期的應對之策。

回顧供應鏈風險
近幾十年來,企業對效率的不斷追求帶來了更多的全球供應鏈風險。為了利用新興經濟體的低成本勞動力,企業有時會將採購量集中在選定的供應商身上。與此同時,企業也會精簡庫存以減少營運資本,而這意味著沒有儲備足夠庫存來彌補供應中斷帶來的損失,這些都會不斷加劇供應鏈風險。

2011年3月日本發生的地震和海嘯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自那之後,企業意識到需要建立抗風險能力並儲備足夠庫存來抵禦自然災害。但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幾年後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25%的企業認為他們面對危機已經準備充分,而大多數企業仍只能被動地應對生產中斷。

日本地震和海嘯的經驗教訓
我們見證過意外的自然災害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2011年3月,日本東北沿海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第四大地震,並引發了海嘯,這是日本近現代史上最具破壞性的自然災害。

除了直接的人道主義影響外,這一事件還導致日本經濟放緩,並擾亂了日本和世界各地的供應鏈。日本汽車製造商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他們在受災地區有幾家組裝和供應商工廠,但危機衝擊了整個汽車供應鏈,零部件短缺,尤其是電子產品和油漆塗料。

日本整車廠遭受了巨大的影響。與2010年同期相比,豐田汽車在發生地震所在季度的淨收入同比下降了77%。災難發生後,豐田關閉了大部分日本工廠約1個月之久,並將美國工廠以30%的產能運營了數週,原因是零部件短缺。本田汽車的季度淨利潤相比2010年同期下降了38%。該公司在3月份關閉了幾家日本工廠,並在災難發生後的幾個月裡只恢復了部分產能。日產汽車不得不面臨40家供應商的關鍵生產問題,並關閉工廠數週。

總部位於大洋彼岸的整車廠也感受到了經濟上的餘震。例如,底特律汽車三巨頭被迫暫時停產,並重新審視供應鏈的優先順序,以應對關鍵零部件的短缺。歐洲也受到了衝擊,因為零部件短缺,整車廠不得不減產。例如,標緻公司缺少日立公司供應的柴油發動機零部件,而缺乏電子部件的歐寶則不得不減少在德國和西班牙的工廠產量。

對全球汽車供應鏈的影響程度,將取決於中國企業停工的時間和範圍。湖北省是中國第二大輕型車生產基地,僅次於廣東省, 每年湖北省十幾個整車廠生產近200萬輛汽車(參閱圖1)。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都將深受停產的影響,大約20個省份已經停產至少8個工作日(截至2月10日)。湖北省的汽車企業已停產至少12天,而其他十大汽車生產省份中有8個已經停產8個工作日。總體而言,絕大部分的中國汽車生產已經受到疫情直接影響。然而,由於這些整車廠的數百家供應商也同時停產,這一影響將更加廣泛。
圖1 | 湖北省集中了大量的本土和國外合資整車廠
整車廠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湖北省是中國領先的本土汽車製造商東風汽車的總部,其國內50%以上的汽車產量來自湖北省,其他整車廠在湖北省的產量也相當可觀。例如,東風本田2019年在湖北省生產了約80萬輛汽車,佔其在中國產量的100%。東風日產在湖北省生產了約27萬輛汽車,上汽通用也在該省生產了約29萬輛汽車。持續的停產不僅會直接影響工廠員工,同時也會讓經銷商缺乏所需車輛(假設某個特定車型無法在其他工廠生產)。供應商也會遭受很大影響,許多供應商都在向激進的業務目標衝刺,所以能敏銳地感受到任何細微的銷量下滑。

湖北省還擁有一個龐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網路,總共有超過700多家零部件供應商服務於國內整車廠,包括本土品牌及合資品牌,並有少部分出口國外客戶。雖然湖北省的大部分零部件生產都是為該省內的整車廠服務,但省外整車廠客戶的業務佔比也不容小覷。雖然目前還沒有供應商對客戶和發貨地點進行準確的分類,但我們的初步研究表明,最受影響的類別包括制動、轉向、照明和電子產品,對某些供應商來說,省外客戶對這些零部件種類的需求甚至可佔到他們總收入的70%—80%。

供應鏈對中國汽車生產所造成的衝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整車廠供應商在湖北的集中度以及其他地區的替代產能。大多數分析師已經表明,這些供應鏈衝擊將使中國已呈下滑態勢的乘用車市場雪上加霜。鑑於中國在全球汽車行業中的重要地位,其影響將波及全球。國外整車廠通過其在華合資企業進行本土化生產,許多外資品牌的中國銷量佔比也都非常顯著。例如,通用汽車在中國的銷量超過了美國,大眾汽車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表示,其2018年在華合資企業的利潤佔其全球息稅前利潤的26%。

除了對國內汽車生產的影響,中國也是北美、歐盟、日本和其他地區多家整車廠的重要零部件出口國。根據零部件型別和關鍵地區可以看出中國汽車零部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參閱圖2)。顯然,中國企業的持續停產可能會對北美、歐盟和日本的汽車總裝業務產生巨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湖北省擁有不少二級供應商,許多零部件運往中國其他地區的一級供應商進行組裝,最後出口到海外)。

圖2 | 北美和歐盟受中國出口中斷的影響最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車輪、車身和制動,這些類別的年出口額都在50億美元至60億美元之間,其中超過一半的出口流向北美和歐盟。例如,在方向盤、轉向柱和轉向箱類別裡,武漢是中國的第三大出口產地,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轉向系統中有20%以上來自武漢。這些工廠供應的任何一次中斷,都可能對北美的組裝工廠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工廠可能並不容易。少數情況下,其他地區可能存在替代的生產能力(模具等)。但多數情況下,可能需要製造全新的模具、對工人進行再培訓或招聘新人。根據產品的複雜度,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三至九個月。

我們與業內許多客戶合作,看到一些汽車企業建立了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全面的應急計劃。這些體系確保企業有能力應對危機並作出快速反應,從而減少危機對正常運營的影響。具體措施包括在整個價值鏈中明確供應鏈風險,包括二級及三級供應商,並在停產前確保其他替代供應來源。然而,大多數企業缺乏這樣的體系能力,他們現在正受到危機的影響。如果競爭對手在執行應急計劃方面領先於他們,並爭取到了最稀缺的資源,那麼這些企業面臨的潛在負面影響會更加嚴重。

短期和長期應對措施
雖然現在評估此次事件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但企業需要立即啟動風險評估並制定應急和復甦計劃。企業應該從三個方面思考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每個方面都有一系列的具體步驟(參閱圖3)。
圖3 | 企業在三大方面予以響應
01、關心當地員工及其家人
企業首先應該與相關部門一同致力於確保員工及其家人的安全和健康,包括讓所有受影響的員工能夠儘可能得到最好的醫療救助。除此之外,車企還應盡其所能,利用成熟的供應鏈,加速將所需的援助和醫療用品運送到受影響地區。
02、穩定並管理價值鏈
以下步驟與部分領先企業一直在採取的措施類似,目的是緩解全球貿易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 指定一位明確的牽頭者。在組織中指定一名牽頭者來應對危機,並對整個過程負責。此人將領導一個跨職能小組,通常包括來自運營、供應鏈、採購、財務和相關業務部門的成員。但關鍵是要有一個負責制定應對計劃的協調中心。
  • 增加透明度,確定風險敞口。識別每家供應商的零部件潛在供應風險,包括一級和二級供應商,在某些情況下,需要考慮到原材料層面。這可能很難做到。正如我們從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嘯危機後Xirallic汽車塗料短缺中得到的教訓一樣,許多企業對二、三級供應商缺乏瞭解,但這卻至關重要。
  • 在零部件層面,制定資源的連續性分配計劃。對於受供應中斷影響最大的零部件和供應商而言,制定詳細的計劃很重要。一項有效的計劃可能會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包括要求優先供應、緩衝庫存、將採購轉移到其他地區的類似工廠、尋找潛在的替代供應商,以及開展專門的談判。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客戶建立了一個“作戰室”,重點職能部門每天通過遠端辦公的形式交換關鍵的資訊。
  • 主動管理需求。整車廠必須迅速行動,為面臨短缺風險的產品制定優化的訂單履行計劃。必須瞭解潛在的罰金和聲譽損害、戰略重點、失去市場份額的風險以及實現盈利目標(價格上漲)之間的主要權衡。及時與客戶溝通、瞭解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延遲滿足需求、最大化可選擇的處理方案,並不斷改進最優解決方案。
  • 保持敏捷。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裡,我們將處在一個多變的環境中,對冠狀病毒的範圍及其影響的預測似乎每天都在變化。因此,需要確保危機緩解小組能夠擔起重任,時刻關注環境的變化,並根據情況的發展更新計劃。
03、建立長期的企業抗風險能力
雖然供應鏈的設計和管理已經被提煉為一門旨在將成本優化顆粒度精細到百分之零點幾、將營運資本最小化到最低限度的學科,但風險管理卻常常被拋在腦後。優秀的企業能打持久戰,深入且持續掌握供應鏈情況,通常能夠達到原材料層面。這使他們在評估和監控停產風險時更具前瞻性,並能在絕對最低成本和可控風險級別之間做出權衡。這些舉措不應該只用在供應鏈遭受衝擊的時候,而是要作為一種核心能力,制度化地納入供應商選擇和更廣泛的供應鏈設計體系中,當中自然少不了應急和危機管理方案。這些技能和管理體系對於企業打造未來十年全球挑戰所需的抗風險能力至關重要。
就在幾個月前,各個企業還在努力敲定2020年的商業戰略和規劃。當時,沒有人預測到新型病毒的出現及其對全球汽車市場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現在,企業的當務之急是照顧好員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目前還無法知曉它將何時結束。但無論如何,企業越早開始採取積極主動的強力措施來應對風險、打造未來抗風險能力,成效就會越好。如果我們能從大規模傳染性疾病、自然災害和全球貿易新局勢中學到一件事,那就是企業抗風險能力能夠為企業帶來收益。

來自: BCG波士頓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