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釋出一份最新報告《新零售下中國物流企業的應對之道》。報告旨在探討新零售時代下對中國供應鏈組織方式及物流配送模式帶來的深刻變化,並提出未來物流服務提供商在整體競爭格局中所處的位置,幫助中國物流企業在新零售的浪潮下明確自身角色定位並提前構建相匹配的核心競爭力,把握新零售的制勝之道。
線下潛力巨大:中國零售行業正式進入以資料驅動及渠道融合為特徵的新零售時代,線上零售飛速成長,但線下零售依然占主導地位。事實上,傳統的夫妻店、商超、百貨、購物中心及便利店等線下實體業態經過多年發展,已積累起廣泛的線下網點資源,具備深度改造及價值啟用的空間。
上加快佈局:網際網路巨頭線上上零售戰場之外開始積極尋求新的增長點,未來將進一步依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對傳統線下零售生態進行賦能。以阿里和京騰為代表的兩大陣營正大舉通過入股、併購、自建等手段快速佈局新零售資源。
以“資料驅動”和“渠道融合”為特點的新零售業態,消費者的行為資料被完整地收集及分析,消費需求可被實時傳遞給零售鏈條上的不同參與者,消費者的多樣化訴求在資料驅動下將被極大滿足。同時,在整個鏈條中,各環節庫存資料打通並實時動態共享,將有效降低庫存,提升整體供應鏈效率。
一方面,線上零售商具備極強的資料抓取及分析能力(可實現更為準確的需求預測及採購與物流計劃,同時線下零售商擁有豐富的網點物流配送價值可供啟用(可實現更為快速的配送時效及更具競爭力的配送成本),因此,雙方在供應鏈前端計劃環節及末端配送環節的核心能力共享將釋放顯著的協同效應。
另一方面,線上零售商SKU(最小商品單元)多、訂單分散,而線下零售商SKU有限、規模化程度高,因此,雙方在供應鏈中間的採購、倉儲及運輸環節的核心資源共享將帶來可觀的規模效應。
新零售模式下物流服務提供商將具備更為清晰的分工與緊密的協作:supply chain owner(供應鏈整合商)、capacity provider(運力提供商)及infrastructure supplier(基礎設施提供商)三類物流玩家將分工協作、主導市場,三類玩家將在新零售下的供應鏈環節中各自承擔更為清晰的任務分工。
首先,供應鏈整合商在前端與消費者距離最近,在資料抓取上具備天然優勢,可以提供準確且具前瞻性的供應鏈計劃,同時對接後端供應鏈各物流執行環節的利益相關方並提供指導。進而,運力提供商及基礎設施提供商逐步迴歸自身在運輸、倉儲及物流科技應用環節上的專長,聚焦物流運營效率的提升。
不同型別的物流服務提供商將具備鮮明的角色及價值定位:供應鏈整合商在供應鏈環節中將以“計劃者”及“整合者”的定位為核心,在全域性上整體提升供應鏈的協同效應及釋放規模效應。運力提供商將回歸“運輸專家”的角色定位,力求在提升物流交付時效、穩定性的同時,有效降低運輸成本。而基礎設施提供商則進一步體現“賦能專家”的角色定位,通過最優的倉網布點及柔性、敏捷的物流科技研發提升各節點的運營效率。
同的角色定位對三類物流服務提供商的核心能力提出差異化的構建要求,中國物流企業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根據自身定位,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供應鏈整合商未來的核心競爭能力來源於資料驅動、供應鏈計劃及三方資源整合能力。首先,資料驅動能力要求其進一步以先進人工智慧手段為依託,實現更多維、更深度的大資料採集及分析,進而逐步強化需求預測及供應鏈網路分析及優化。同時,在供應鏈環節逐步向上游延伸,搭建上游尋源及採購體系,並具備整合優質三方物流資源的併購、資訊對接及管理能力。
運力提供商未來的核心競爭能力來源於及時穩定的運力保障、最優的成本控制以及優質的服務能力。因此,相關企業應積極圍繞社會化運力的尋源及管理、線路規劃、運力排程、車隊管理、標準化服務培訓及增值服務相關的能力構建,以期在現有的同質化競爭中率先脫穎而出。
基礎設施提供商未來的核心競爭能力來源於最佳倉儲網路佈局、商品庫內高效週轉及提升供應鏈柔性的物流科技開發及應用能力。其中,倉儲網路分析及規劃、土地資源獲取、高效庫內管理及增值、柔性科技研發及應用等相關能力應儘速構建以佔得先機。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援我們發展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