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逐步重視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的環保問題及COVID-19疫情帶來的健康意識高漲,全球畜牧業及動物蛋白正面臨巨大挑戰,進而帶動了食品行業的顛覆性變革。因其可有效填補蛋白質需求缺口的特性,目前替代蛋白風潮已席捲全球,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十年黃金機遇。除了消費端的需求驅動外,大型食品集團或初創型企業都在產品與技術創新、降本增效及消費者教育等環節對替代蛋白進行積極投資,行業整體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格局。
靈活的素食主義或彈性飲食(Flexitarian)、每週吃素1天的綠色星期一倡議(GreenMonday)等概念在歐美國家已蔚為風行,輔以亞洲飲食中培養出的龐大素食人群基礎,綠色飲食理念引領了全球流行趨勢,也加速了特別是替代蛋白的相關創新和商業化,其中植物蛋白肉、植物奶已成為主流消費品。
目前全球共有四種主流替代蛋白解決方案,植物蛋白作為初代產品已實現了較高程度商業化,生產技術成熟、口感更接近動物肉,且具有低膽固醇、較低水平的飽和脂肪及少量膳食纖維等營養價值優勢,預計截至2025年仍將佔據替代蛋白93% 的市場份額。其他型別的替代蛋白因相關積累較淺、成本較高且消費者接受程度不一等因素,導致目前發展較慢,但隨著技術不斷的迭代升級及政策鼓勵,例如美國Eat Just於2020年宣佈其細胞培育雞肉所製成的雞塊已獲得政府批准在新加坡上市,未來其他替代蛋白有望接續植物蛋白,形成新的規模賽道及投資風口。
主流植物蛋白市場前景廣闊,預計2026年的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人民幣。植物蛋白目前已經發展出不同品類,其中,大豆作為第一代植物替代蛋白的領頭羊,為目前的主流原料,無論是成本、營養價值、口感及產能等皆有優勢。然而消費者仍對其致敏性、轉基因風險等有所顧慮。另外一方面,第二代植物替代蛋白也已逐步發力,其中,豌豆得益於其無麩質特性及種植可持續性,有望成為第二代植物蛋白的明日之星。
隨著加工技術的進步及消費者接受程度的提高,全球替代蛋白整體市場增長迅猛。然而,相比西方國家,中國的替代蛋白市場起步較晚。以植物肉舉例,根據The Good Food Institute所釋出的《2020植物肉產業現狀》報告中所列舉800多家植物肉公司,中國公司僅佔不到十分之一。
2019年開始,隨著植物肉及植物蛋白飲品逐步嶄露頭角,中國龐大的市場基礎也受到國際食品巨頭及私募基金的關注,投資熱點逐步湧現。與此同時,國內消費市場的崛起也為替代蛋白帶來新的挑戰;例如,因文化及國情的差異,國內消費者對替代肉的口感及風味偏好、迎合市場趨勢的不同植物基新產品研發(如避免大豆被詬病的轉基因及豆腥味)以及不斷改善趨近肉類生產的規模成本效率。根據GFI統計,至2030年,植物肉需將終端產品產能提升至2,500公噸,才能在全球肉類市場佔有一定比例,對應的基建投資超過200億美元。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