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窒息的廢墟藝術,是如何在遊戲中成為主流審美的?
當林克手持滑翔傘從時光神殿上方掠過,耳畔傳來森林的低語,彷彿海拉爾大陸的百年興衰都與這場冒險無關;
矇眼少女垂坐在老舊的機械上,遠處的高塔瀰漫起塵埃。殘破的建築被藤蔓覆蓋,山石之間生長出奇特的植被,漠然蓋過生死交界的那座木橋;
大叔和少女無聲無息行走在末世的美國西海岸,空中微微瀰漫著灰塵。一片破敗之中,目之所及皆是可以想象的昔日輝煌。
可與此同時,卻有更多的生命在這裡噴湧生長,彷佛人類社會並非被病毒所摧毀,而是出於對自然的敬畏自甘瓦解。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從我們身邊悄然興起的工業廢墟攝影,到豆瓣小組常見的城市廢墟探險中不難看出,廢墟美學早已成為流行文化的一種。藝術家格外偏愛這個渾身裹著悲涼氣息的題材,用豐富迥異的色調、爐火純青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畫面。
出自捷克藝術家FilipHodas
出自日本插畫師mocha
有關於廢墟的藝術在遊戲領域也越來越常見,不管是《輻射》裡的核廢土世界:
《只狼》裡最能體現作品核心和東方美學的源之宮:
乃至《明日方舟》那神祕的末日世界:
從單機覆蓋到手遊,越來越多的遊戲把重要場景,乃至整個世界架構設定為廢墟,卻往往能同時贏得商業和口碑上的雙重豐收。玩家會對遊戲勾勒出的這些反烏托邦世界產生極強的認同感,即使世界殘破且消極,也不妨礙它在玩家眼中是和諧而美的。
所以問題來了,這種毋庸置疑是頹廢、且負能量的藝術題材,是怎麼成為當今遊戲領域主流審美的?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從頭開始,聊聊“廢墟”,以及有關它的藝術。
“廢墟有一種形式美,把剝離大地的美轉化為皈附大地的美。再過多少年,它還會化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將融未融的階段,便是廢墟。”
——餘秋雨《廢墟》
在餘秋雨筆下,建築是一種“剝離大地的美”,屬於典型的人造產物。好比《尼爾:自動人形》裡的遊樂場,或是《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裡還原的切爾諾貝利。這些本屬於人的造物卻絲毫不見人影,而是轉化為“皈附大地的美”,矛盾造成的視覺反差往往讓人格外著迷。
“將融未融的階段”則是一種時間錯位,把過去的繁榮、如今的荒蕪,和未來的重生同時展現在我們眼前,從而開始遐想聯翩,腦海裡浮現對生命和歷史的思考。
如今很多遊戲都是建立在這樣的思考之上的。宮崎英高這樣思考過,於是在《黑暗之魂》裡有很多氣勢磅礴的廢墟場景。天空呈現著異樣的鮮紅,大型廢墟在太陽下擱淺,被靜靜的炙烤著,用沉默無言的方式探討“輪迴”這一核心主題。
陳星漢也曾這樣思考,他在創作《風之旅人》的時候,曾為遊戲撰寫如同天文數字般複雜的背景故事,卻在最後將其全部刪除,僅創造出一個孤獨的世界,用一座座山峰,一場場跋涉讓你回味無窮。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同樣是個非常經典的例子。當我們操作林克第一次闖進滿目蒼夷的海拉爾城堡,或是無人雪山裡發現一座又一座隱藏神殿,彷佛廢墟是所有偉大之物的終年,見識過繁榮和凋零、相聚和別離。
這符合現實生活裡的所有氣質,也讓遊戲世界觀邏輯自洽,格外的具有代入感。
廢墟美學探討的是生命存在的意義,核心往往能對映人心。這也是它被第九藝術創作者格外親睞的原因。
然後我們討論另一個問題,廢墟是何時成為一種主流的藝術審美的呢?
東方傳統文化裡,對於歷史和自然廢墟有一種天然的審美情感。不管是我國文學裡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還是日本文學裡的“物哀之美”都是很好的體現,倒不必多提。
比較特別的是,古代中國對廢墟的理解是建立在“自然消逝”觀念之上的,所指的常常是被摧毀了的木質結構所留下的“空”,從而引發對往昔的銘記。相比起具體的“形狀”,更注重整體環境造就的“神韻”。
這點從亞洲地區開發的遊戲作品也能看到,較有代表性的《荒野之息》和《尼爾:自動人形》等,裡面描繪的世界都是平靜、中性的,略有風花雪月、時過境遷的悲哀,但也能從一片自然綠意中看到生機。
歐美以廢墟為主要場景的遊戲則更加狂野悲觀,像《輻射》或《地鐵》系列,大都設定在戰爭後的核廢土,充斥著生存、恐怖、人性惡等元素。這些作品更多被統一劃分到“廢土風格”裡,屬於科幻題材的一個子型別。
造成差異的原因除了美蘇冷戰,也和西方長久以來的主流審美密切相關。中世紀西方曾堅決否定廢墟審美。彼時他們的藝術作品往往是崇高的,色彩飽滿、形體健壯,富有生命力。
不過情況最早在15世紀時有所改變。當歐洲文藝復興時的文人,看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廢墟被重新挖掘,看到巨大的時間溶解在殘垣斷壁中,第一次發現缺失也是一種美。
當時歐洲畫家開始用野外的樹葉和粗糙的景觀描繪歷史場景,更是讓這些大佬們意識到,歷史如果具有荒涼的背景似乎會更具史詩感。
對這一藝術影響頗深的一個人叫提香·韋切利奧,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的代表畫家,嘗試跳過宗教、神明這些“古典之美”,用自然喚起觀眾的情感。
他的風格對17世紀的兩位畫家尼古拉斯·普桑和克勞德·洛蘭產生了重要影響。看看這兩位老哥的作品,你就能明白如今西方的廢墟美學源於何處。
最後到18世紀末的浪漫主義運動。這一時期,工業革命和資本市場的弊端開始顯現。當時的藝術家們開始以一種消極諷刺的方式,表達對工業主義的反抗和迴歸自然的主題。這種反主流的審美風格對流行文化形象頗深,並一直持續至今。
對我來說,廢墟是一種極致的獨特審美。這裡有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可能。你可以放下使命當一個海拉爾流氓,可以化為火焰燃盡舊世界的腐朽,也可以賭上性命陪著一個女孩橫穿美國。它是歷史的實體,記錄了人類的荒涼,也見證了人類的偉大。
我們驚歎於遊戲裡那些震撼人心的廢墟場景帶來的視覺體驗,更享受它帶給我們精神層面的思考。斗轉星移,繁榮興衰,都凝聚在這殘破的建築裡,我們將銘記所有,並砥礪前行。
它是對過去的緬懷,現在的思考,和未來的警鐘。
來源:BB姬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Tl38R_VlHwUrA3LK_FTTDQ
相關文章
- 遊戲成為第九藝術的思考遊戲
- 給你的藝術審美打幾分?來這款遊戲一測便知!遊戲
- 廢墟國度 Regions of Ruin for Mac(角色扮演遊戲)原生版UIMac遊戲
- 天美遊戲人薦書:《天美官方藝術典藏》①遊戲
- 努力一下,還是可以成為技術美術(TA)的
- AI,站在生態化反的廢墟上AI
- 探討遊戲藝術和遊戲設計的美學意境遊戲設計
- 遊戲技術美術之<技術&美術>知識構成遊戲
- 最新測評!美圖大模型提前揭秘,這波風格化美到窒息大模型
- 無人機專用感測器,探測廢墟中的生命氣息無人機
- 走進遊戲中的美術:遊戲美術風格介紹遊戲
- 如何在遊戲設計中實現優雅藝術?從流程解析到具體例項遊戲設計
- 從Steam移植手遊的遊戲是否會成為主流?遊戲
- 如何成為優秀的遊戲特效美術師?Riot專家分享遊戲特效
- 廢土藝術風格 2丨遊戲主題概念設計遊戲
- 3A遊戲的必備工藝! 天美是如何將動作捕捉運用到遊戲中的?遊戲
- 藝術家為無人機設計毛衣 既美觀又保暖無人機
- 如何在大學裡成為IT技術大神
- Java能夠成為完美的技術平臺嗎?(轉)Java
- 程式碼審查的藝術:Dropbox 的故事
- 設計的藝術(二):遊戲與遊戲性與互動藝術遊戲
- 廢土藝術風格丨主題UI探索UI
- 編寫小而美函式的藝術函式
- 用藝術的眼光探索資料之美
- 休閒遊戲的2020年:超休閒沒落,中重度成為主流遊戲
- 淺析電子遊戲中的「留白」藝術遊戲
- 晦澀難懂皆為藝術 第九藝術何時成了遊戲的擋箭牌?遊戲
- 美顏sdk是什麼?美顏sdk有哪些技術組成?
- 美妝類產品網路營銷,打入年輕市場成為主流
- 作為第九藝術,遊戲的傳達能力是否受限?遊戲
- 網路遊戲中的遊戲模式如MMOPRG,PRG,NPRG等是什麼意思?遊戲模式
- 遊戲中的方塊藝術——從藝術生角度淺談劃時代產品"畫素風"遊戲
- 英國衛報:遊戲已經取代音樂成為年輕人文化主流遊戲
- 從概設流程、審美、設計思路幾個方面,漫談遊戲美術設計的思維方式遊戲
- 國內獨佔VR大作《RuinsMagus廢墟法師》上線PICO StoreVRUI
- 九成消失!成都的遊戲美術外包商,你們還好嗎?遊戲
- 重生的藝術!從零開始教你成為畫素畫高手(一)
- 遊戲“第九藝術”批判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