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於憂!SteamDeck遊戲掌機真實遊戲與效能體驗報告
(注:遊俠得到的仍然只是開發套件,相較於上市之後的市場版一定會有所調整,望周知。)

一:SteamOS 3.0作業系統!
先來說說作業系統好了,我們之前也提到Steam Deck的系統為Valve自行研發的SteamOS 3.0,SteamOS的初始版本1.0和2.0版是基於Linux的作業系統的公開發行版,基本系統源自Debian 8,代號為Debian Jessie。2021年7月,Valve 釋出了 Steam Deck之後,推出了SteamOS 3.0,它基於帶有 KDE Plasma 5 桌面的 Arch Linux 發行版,而不是在早期版本的 SteamOS 上使用的 Debian 基礎,如果你對這些不感興趣,記住它是Linux就好,這意味著它可以執行桌面級軟體,Epic Games、GOG和Ubisoft Connect都可以在Linux上執行。

同時Valve 確認SteamOS 3.0將繼續免費提供,目的是讓其他硬體開發商能夠利用它並構建類似Deck的手持計算裝置,也就是說到時候只要你願意,完全可以將某A、某G、某壹開頭的掌機裝載SteamOS 3.0。
實際用下來,SteamOS的這套系統脫胎於Steam軟體,因此並不會有什麼不適,Steam平臺該有的也基本上全乎,例如一樣的遊戲介紹介面:

UI設計看起來大差不差的遊戲庫:

當然,現階段並不是你遊戲庫中所有的軟體都能出現在SteamDeck,例如3DMark,雖然能在SteamDeck中搜尋到,但點選之後會跳轉到類似於網頁版的Steam介面,因此對想看SteamDeck跑3DMark的朋友還是可能會有些許遺憾了。

SteamOS當然也有很多專為掌機設計的地方,比如在按動右觸控板下方的按鈕,就能喚出Steam Deck的基礎設定介面,音量、麥克風、網路等均可調節。

值得一提的是藍芽,要知道市面上大多能連線無線手柄的遊戲裝置,大多都不能連線藍芽耳機,包括PS5、Xbox等。

當然,你們可能也發現了,Steam Deck還沒有對中文系統做優化,但已經有簡體中文的選項,在Steam Deck上一些地方仍然有部分文字會有亂碼現象出現,但考慮到我們收到的這臺是開發者套件,有些系統上的小毛病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換個角度,也正是因為源於Steam平臺的開發,即使在中文系統下一些系統文字只是小方塊,在非常熟悉Steam平臺的玩家的眼中,基本上還是可以看出每一行方塊代表的意思,即使不熟悉,也能通過對照知曉含義,比如我在找解除安裝遊戲這一選項時,就在眾多小方塊中找到了最後一行的解除安裝,成功釋放了儲存容量,畢竟512GB的容量除開系統之後,下載超過十個大作就要好好斟酌了。

二:遊戲體驗
在進行遊戲體驗之前,我們按照慣例講一下我們收到的這款SteamDeck的配置,SteamDeck搭載的是一顆 AMD Zen 2 +RDNA 2 架構的APU,我們可以在系統中看到。得益於4 核 8 執行緒的 Zen 2 CPU和有著 8 個計算單元的 RDNA 2 GPU提供的強勁動力,CPU 和 GPU 都使用可變時脈頻率,根據當前處理器的需求,CPU 執行在 2.4 到 3.5 GHz 之間,GPU 執行在 1.0 到 1.6 GHz 之間,實現了效率極高的包絡功率,執行 3A 大作自然也遊刃有餘。

除此之外,SteamDeck還擁有16GB的LPDDR5記憶體,需要注意的是Steam Deck可以使用支援casefolding的ext4檔案系統格式化SD卡,也能讀取exFAT卡。但由於手頭上沒有大容量Micro SD卡,所以在進行遊戲測試時只能解除安裝完再下載,因此耗費了些許時間。
緊接著來看看SteamDeck的實際遊戲體驗到底如何吧。
《古墓麗影:暗影》
雖說在Steam Deck的系統上沒有3D Mark,但我們還是有辦法測試它的效能的,大家都愛用的《古墓麗影:暗影》就是一款不錯的遊戲,它自帶的基準測試在近些年來已經是我們的老朋友了。

首先,我們在影像設定選項裡將畫面設定為預設高畫質,通過基準測試,我們得到的平均幀數為36幀。

那我們降低一些畫質之後呢,再稍微降低一些畫質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在遊戲測試中的幀率表現上升到了60幀以上。

其實使用最高畫質進行遊戲也完全感覺不到卡頓,最高畫質下30多幀的平均幀數表現已經可以令我非常滿意了,在遊戲中的光影質量也能得到非常好的呈現。

《毀滅戰士DOOM》
儘管是一個重製版的作品,但本作絲毫沒有辱沒了FPS遊戲開山之作的名頭。血腥暴力、快節奏的戰鬥、金屬樂的BGM,向許多年輕的玩家展示了初代FPS遊戲的暴力美學。除了《古墓麗影:暗影》之外,《Doom》也是一款能看到遊戲效能的遊戲。

在遊戲中,我們在進階模式中,設定遊戲畫質為中。

《毀滅戰士》可以說是槍械手感最好的FPS遊戲之一,也尤其適合用手柄進行遊玩,在中畫質下,我們可以看到遊戲幀數基本在60幀上下波動。

畫質提高一些之後,遊戲幀數也降至46幀,不過遊玩起來依舊非常順暢。

《賽博朋克2077》
《賽博朋克2077》同樣也是玩家們討論的重點,我們在遊戲中設定畫面質量為高,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卡頓,幀數也就在二三十幀波動,但《賽博朋克2077》的畫面質量還是非常令人舒適的,在遊戲中我們可以看到水面的倒影即使在7英寸小的螢幕上也非常生動。調整畫面質量為中或低,便可以進行非常順暢的把玩。

而此時經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遊戲,遊戲背面確實是有些發燙的,但也得益於掌機的面積與出風口的設定,整個機器的機身溫度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通過溫度計我們可以看到,後背背面溫度在42.6℃左右,而握把處的溫度則在29攝氏度左右。


而經過了大概三個小時的遊玩,此時SteamDeck的電量的從100%掉到了46%,V社沒有說明這些開發者版本和最終版本之間有什麼差別,但想來還在優化中。

在進行一會兒充電之後,我們又開始進行了下一項遊戲測試。
《DOTA2》
而在微博發出後,評論區中關於用SteamDeck試玩《DOTA2》這款遊戲的呼聲也是非常高的。

不得不說,使用手柄進行《DOTA2》的體驗還是非常糟糕的,但G胖在之前接受IGN採訪時表示他一直在用能否玩好《DOTA2》來作為衡量Steam Deck硬體水平的標準,我們也不得不硬著頭皮進行體驗。
遊戲選擇英雄介面,我們可以看到遊戲幀數可以達到140幀,當然,實際遊戲起來我們才能知道幀數到底如何。

真正進行遊戲的時候,我才算明白了G胖給SteamDeck增加這兩塊觸控板的意義,在《DOTA》裡如果只用手柄進行遊玩,那還必須得使用觸控板進行行走,不得不說體驗特別彆扭,怪不得大家都說G胖只玩人機。

除了用掌機自帶的手柄之外,SteamDeck有一個type-c介面,據官網介紹,Steam Deck還會附帶一個基座,可以立起Steam Deck並連線外接螢幕、USB外接裝置、有線網路和電源等,但是由於我們到手的機器是開發版,所以暫時缺少了基座,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擴充塢進行外設的連線,這樣玩《DOTA2》才感覺到了舒適。

當然如果玩家嫌棄螢幕太小,也可以將SteamDeck連線至擁有Type-C介面的顯示器上,只不過最好還是在V社推出基座之後連線電源進行嘗試,不然會很快就沒電的。

而在遊戲效能上,最高畫質下的《DOTA2》幀數有47幀左右,而低畫質下游戲幀數可以達到80幀左右,這樣的表現也在預期範圍之內。


儘管Steam Deck的觸控式螢幕為1280x800 畫素的LCD 螢幕,重新整理率固定為60 Hz,但因為尺寸的原因,在畫質表現上看起來還是非常不錯的,以下分別是最高與低畫質下的《DOTA》顯示,較低的解析度也能為電池續航帶來保障。


在進行的遊戲體驗過重中,只有《賽博朋克2077》半路崩潰過一次,在其他遊戲的體驗時還是非常穩定的。

三:Linux系統體驗
還記得前文提到SteamDeck可以啟動SD卡上的作業系統,這也就意味著玩家如果想要在掌機上執行Windows系統也是可行的,但苦於手頭沒有大容量的Micro SD卡,同時用SD卡打造的Windows系統恐怕不僅發熱嚴重,速度也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只得作罷。
但還記得前文提到SteamOS是Linux系統打造的系統嗎?經過一番操作之後,我們也嘗試進入掌機的Linux系統看看,一不小心就成功了。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SteamDeck真正變成了一臺電腦,我們可以使用它進行看視訊、瀏覽網頁,所以我們就可以抱著它來看遊俠網的SteamDeck開箱視訊。

當然,我們同樣也可以在掌機中進行《原神》的下載了。

但因為Linux系統裝載原神,由於作業系統不同,linux是不能執行window下的可執行檔案的,必須藉助於wine,也就是使用模擬器的方法來進行了,違背了初衷,同時也礙於時間的限制,沒有過多的時間進行測試,也就只得作罷,但它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在正式上市後,更多的極客大佬也能使用SteamDeck進行更多的嘗試,這也不得不說是一種意義。
四:總結
掌上電腦越來越受歡迎,儘管NS目前仍然是掌上游戲機的王者,但就PC遊戲而言,V社仍然是無可爭議的重量級冠軍,要想讓PC遊戲在掌機上發揮更好的效能,恐怕也只有V社可以做的到了,而事實證明SteamDeck確實表現出色,399美元起的定價相比於市面上某些高價位品牌掌機來說,你能說Steam Deck不香嗎?

Steam Deck也確實很重,669g的重量約等於兩個NS了,但是它的尺寸也不小,反而分攤了它的重量,使用一天下來甚至沒有感覺到多少累手,可能也是被新產品的到來沖淡了疲憊。儘管它還有著不少BUG,但我們在系統中能看到COMING SOON字樣,也表明V社對於它還在進行著優化與開發,期待正式版上市後SteamDeck有著更優秀的表現。

來源:遊俠網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P77h3IM8G41XN5LF2Jp-4w
相關文章
- 遊戲行業首部遊戲類別全球報告——《成就偉大:遊戲類別洞察報告》遊戲行業
- 據說這將是一款讓你真實體驗遊戲製作人的遊戲遊戲
- 黑鯊遊戲手機配置引數與真機圖賞:專為遊戲而生遊戲
- ADL:2019年網路遊戲體驗調查報告遊戲
- SensorTower:2021年手機遊戲報告遊戲
- Digital Turbine:遊戲品牌機遇報告Git遊戲
- 遊戲玩起來很平淡怎麼破? 基於體驗地圖優化遊戲情感體驗遊戲地圖優化
- 1月全球數字遊戲收入達94億美元,戰術競技類遊戲喜憂參半遊戲
- 廣州遊戲公司轉型中的憂患與現實遊戲
- 創始人“去意已決”,亞馬遜遊戲是喜是憂?亞馬遜遊戲
- 成就偉大:遊戲類別洞察報告遊戲
- 讓遊戲世界更加真實可信遊戲
- 2019年手機遊戲行業研究報告:使用者規模大,遊戲時間長遊戲行業
- MISTPLAY:2024年手機遊戲支出報告遊戲
- Newzoo:手機角色扮演遊戲報告遊戲
- CMR:印度手機遊戲調查報告遊戲
- Sensor Tower:2023年手機遊戲報告遊戲
- 從第一臺“VR掌機”說VR遊戲業VR遊戲
- 玩手機遊戲的頂級裝備 驍龍855 Plus燃爆遊戲體驗遊戲
- Java實現飛機大戰遊戲Java遊戲
- 遊戲與遊戲引擎遊戲引擎
- Sensor Tower:2021年手機遊戲廣告報告遊戲
- 遊戲行業報告上線,助力打造精品遊戲遊戲行業
- 《中國手機遊戲市場報告》公佈 95%的玩家會玩手機遊戲遊戲
- 遊戲玩家動機研究報告:來自中美遊戲市場的核心洞察遊戲
- 《和平精英》體驗報告:高自由度的生存競技遊戲遊戲
- 遊戲界的巴菲特:從手游到掌遊的遊戲風口變遷遊戲
- 釋放超凡效能,打造鴻蒙原生遊戲卓越體驗鴻蒙遊戲
- PerfDog賦能手機晶片行業,提升遊戲效能使用者體驗晶片行業遊戲
- 為什麼遊戲廠商熱衷於製作不實遊戲廣告遊戲
- 2023年遊戲人最大的體驗:“做遊戲好難”遊戲
- 如何做出“好玩”的小遊戲?——升級遊戲體驗遊戲
- Fandom:2024年遊戲報告遊戲
- GWI:2020年遊戲報告遊戲
- 手機遊戲流失使用者研究報告遊戲
- Tapjoy:2019年現代手機遊戲報告遊戲
- Sensor Tower:2021年MOBA手機遊戲報告遊戲
- 《駭遊俠探》 | 關於敘事的敘事,或如何在遊戲裡的遊戲裡尋找真實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