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1軍工行業】即可

1. 軍工板塊總體回顧

1.1. 軍工板塊漲跌幅位於市場末遊,流動性影響較大

截止二季度末國防軍工板塊走勢弱於大盤,板塊漲跌幅位於市場倒數第三。截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收盤,申萬國防軍工板塊較年初下跌 11.5%,同期上證綜指上漲 3.4%,創業板指上漲 17.22%,滬深 300 指數上漲 0.24%。在 28 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國防軍工板塊漲跌幅排名倒數第 3。自今年一季度以來,巨集觀流動性收緊對軍工板塊走勢影響較大。

各二級板塊表現略有分化,船舶製造跌幅較小。今年前兩季度軍工板塊內部各二級板塊表現略有分化,其中航天裝備板塊較年初下跌8.81%,航空裝備板塊下跌12.25%,地面兵裝板塊下跌 16.12%,船舶製造板塊下跌 6.42%,航空裝備、航天裝備和地面 兵裝板塊自去年二季度開始業績釋放明顯,去年估值修復良好,今年以來流動性收緊對板塊估值壓制較為明顯。

上半年板塊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先降後升。板塊活躍度在 1 月份維持了去年延續至 1 月份的高度活躍之後迅速在 2 月份降低至較低水平,日成交量和日成交金額分別保持在 10 億股和 150 億元左右。進入 5 月之後,軍工板塊成交活躍度有了緩慢升高的趨勢。

1.2. 2021Q1 板塊業績持續穩健增長,行業保持高景氣度

板塊業績整體呈增長趨勢,先進裝備持續放量有望帶動板塊持續增長。逐季來看, 2021 年一季度軍工板塊營收延續了 2020 年的高速增長,一季度板塊實現營收 828.26 億元,同比增長 31%。實現歸母淨利潤 46.32 億元,同比下降 9%,這是由於船舶製造子板塊利潤率水平有所下降,使得一季度營收在保持增長的情況下,歸母淨利潤下滑較大,導致整個板塊的歸母淨利潤也有所下降。

航天、航空、地面兵裝行業發展良好。從各二級子行業一季度經營情況看,地面兵 裝、船舶製造、航天裝備、航空裝備四個二級子行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85.35 億元、 266.61 億元、103.99 億元和 372.31 億元,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利潤端, 上述四個二級子行業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6.72 億元、4.46 億元、11.6 億元和 23.55 億元,除船舶製造子板塊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滑較大外其他三個板塊均 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幾個板塊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428.41%、-86.59%、285.72%、 79.24%。從收入和利潤構成來看,航空裝備和船舶製造行業是板塊收入和利潤的主 要來源,營收佔比分別達到 44.95%和 32.19%;航空裝備和航天裝備行業是板塊利 潤的主要來源,歸母淨利潤佔比分別為 50.84%和 25.04%。

1.3. 基金重倉比例處於低位,持倉集中於航空裝備板塊

2021 年一季度末基金重倉持股中軍工重倉比例為近 5 年較低水平。截止 2021 年一 季度末,全部公募基金重倉股中軍工股的持倉市值為 528.85 億元,持倉市值較去年 四季度末下降 7.34%,主動型基金軍工股重倉市值為 352.1 億元,環比下降 10.96%。從持倉市值來看是屬於歷史較高位。但是從基金重倉股的行業配置角度看,截止今 年一季度末所有公募基金重倉股中,軍工股的配置比例為 1.69%,較上個季度末下 降 0.23pct,主動型基金軍工重倉佔比為 1.32%,較上個季度末下降 0.26pct,仍然處 於近 5 年的偏低水平,同時基金重倉股中軍工行業配置比例均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基金持倉偏好航空裝備,一季度基金重點配置中航光電、海格通訊、航發動力等軍 工股。截止 2021 年一季度末,基金重倉軍工股中航空裝備板塊持倉比例為 72.85%, 是基金重倉配置最多的二級行業,此外地面兵裝、航天裝備、船舶製造三個二級行 業重倉配置比例分別為 7.56%、16.6%、2.99%。在基金重倉配置的個股方面,基金 重倉市值佔比較高的個股包括中航光電、海格通訊、航發動力、中航機電等個股, 其中中航光電基金重倉持倉市值為 88.69 億元,佔基金重倉軍工股持倉市值的 16.66%。

1.4. 板塊估值

申萬國防軍工板塊估值位於 49%的歷史百分位水平上,地面兵裝板塊整體估值處於 歷史中低位。截止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收盤,申萬軍工板塊 PE(TTM)為 63.07 倍, 各子板塊中航天裝備板塊估值為 62.7 倍,航空裝備為 67.72 倍,地面兵裝為 34.19 倍,船舶製造為 126.84 倍。從估值水平看,申萬國防軍工板塊估值位於 43.7%歷史 百分位上,航天裝備、航空裝備、地面兵裝、船舶製造板塊估值分別位於 30.25%、 29.41%、0%和 74.79%的歷史百分位水平上,除船舶製造子板塊以外的軍工板塊估 值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尤其是地面兵裝子板塊估值處於歷史偏低水平。

板塊內 39 家公司估值處於歷史正常偏低水平,31 家公司估值位於 60%以上的歷史 百分位水平。截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收盤,從申萬國防軍工板塊個股 PE 的歷史百分位資料看,共有 39 家公司 PE 處於 40%以下的歷史正常偏低百分位水平上,包括 觀典防務、中國海防、星網宇達、長城軍工、甘化科工、捷強裝備、中直股份、海 格通訊、天奧電子、天箭科技等公司 PE 處於 10%以下的極低百分位水平上。此外, 興圖新科、天海防務、霍萊沃、新興裝備等 31 家公司 PE 處於 60%以上的百分位水 平上。

2. 業績為“錨”,超配航空製造等高成長賽道

2.1. “十四五”先進戰機加速列裝,航空產業鏈景氣度自上而下傳導

2.1.1. 強國必先強軍,先進戰機有望持續加速列裝

“十四五”加速推進國防與軍隊現代化。2021 年 3 月 11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 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 要的決議。綱要中提到“要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 治軍,加快機械化資訊化智慧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 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 2027 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加速推進國防 和軍隊現代化是我國的國家戰略,一方面體現在以四代機為代表的先進裝備的列裝 加速,另一方面體現在加強現代化軍事力量的實戰化訓練。同時,國家著力優化國 防科技工業佈局,推進武器裝備市場準入改革。2021 年 6 月 3 日,國務院釋出《國 務院關於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一、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取消省級國防科技工業部門實施的“第二類武器裝 備科研生產許可(初審)”,改為“申請人直接向國家國防科工局提出申請”。二、軍 工保密資質,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由三級調整為兩級,取消三級資格, 相應調整為二級資格的許可條件。此次簡化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資質審批流程和軍工 保密資質範圍,將激發我國國防工業體系的活力,鼓勵民參軍企業投身國防建設, 此舉有力地優化國防科技工業佈局並促進我國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加速。

國防支出穩健增長,但與主要已開發國家差距較大。近年來,隨著 GDP 增速逐漸趨 緩,我國的國防投入的增速也逐漸趨於穩定。2020 年國防投入達到 1.27 萬億元,增 速為 6.59%,佔 GDP 的比重為 1.25%,2021 年國防預算達到 1.36 億元,增速為 6.8%。

儘管如此,我國的國防支出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我國的國防支出僅為 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我國國防支出佔 GDP 的比重也遠不如其他國家(2020 年美國 3.7%、印度 2.9%、英國 2.2%、法國 2.1%)的水平。補足與已開發國家在先進 軍事裝備上的代際差距,建設國際一流軍隊,需要充裕的國防資金做支撐,我國的 國防支出有著充足的提升空間。

強國必先強軍,以先進戰機為代表的新式裝備放量在即。國防資訊化和武器裝備的 更新換代是應對現代化戰爭、實現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 我國已經形成較為系統的軍工科研生產體系,在重要武器型號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 以 J-20、Z-20、Y-20 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武器裝備在效能上已經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 水平,技術成熟度已滿足批產要求,未來將大批量列裝部隊,對相關軍工企業將產 生積極影響。強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國家層面會堅定不移支援和推進,我國軍工企業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

2.1.2. 航空產業鏈產能擴張仍在持續,企業現金流大幅改善

航空產業鏈高景氣度自上而下有序傳導。

從 2020 年二季度開始,部分軍工企業由 於下游客戶需求大幅提升,開始進行大幅擴產。在軍機領域在進行產能擴張的上市 公司主要包括西部超導、愛樂達、利君股份、通達股份、西菱動力和華伍股份等。從產業鏈上下游的業績兌現也能看出,從去年二季度開始,上游的元器件、原材料 廠家開始出現高速業績增長,高景氣度一直持續到本年一季度,而中游系統配套廠 商業績在 2020 年末和今年一季度開始逐漸兌現提升,預期未來兩到三個季度,產業 鏈的高景氣度將自上而下傳導,中游和下游環節業績釋放可期。

產能擴張仍在繼續,資金面大幅改善,航空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今年各 大航空主機廠紛紛上調與各自集團財務公司的存款限額,其中航發動力將存款限額 從 40 億調整至 100 億;中航沈飛預計 2021 年的存款額將達到 500 億元,是 2020 年 的 5 倍左右;中航西飛將存款限額從 80 億調整至 140 億;中直股份將存款限額從 38 億元調整至 60 億元。此外,航發動力公告將開展 117 億元的現金管理,而一季 報顯示只有 44.38 億元的貨幣資金。充分表明航空產業鏈下游企業訂單大幅釋放, 而且資金面也獲得大幅改善,有望自下而上帶動航空產業鏈的企業現金流狀況大幅 改善。同時,從去年二季度開始的產能擴張仍在繼續,如巨集達電子首次定增 10 億元 擴充各類電子元器件產能,行業高景氣度再次得到驗證。

2.2. 航空產業需求旺盛,超萬億市場規模帶動行業中長期發展

2.2.1. 先進軍機需求井噴是本輪航空產業鏈高景氣度的內在動因

我國空軍飛機數量不足美國的四分之一。據《World Air Forces》最新統計,我國空 軍軍用飛機數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但是美國軍用飛機總數是 我國的 4.1 倍,從戰鬥機總量來看我國也僅為美國的 60%。我國空軍軍用飛機與美 國等已開發國家比起來起步晚、底子薄、代際差異大,運輸機、轟炸機、直升機等短 板明顯,但近十年來,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進入快車道,戰鬥機等軍用飛機研發成 果尤為突出。自 2015 年,我軍首次將空軍定位為戰略軍種,空軍建設發生戰略轉 變。在新時期戰略空軍建設目標下,將以資訊化作為發展方向和戰略要點,加大先 進戰機的列裝是下一階段我國國防建設的重點。

我國軍機普遍代際落後,先進戰機列裝需求旺盛。截至 2020 年底,美國擁有軍用飛 機 13232 架,佔比 25%,數量居全球第一;其次是俄羅斯,數量達 4143 架,佔比 8%;我國擁有軍機數量為 3260 架,佔比約為 6%,其中戰鬥機 1571 架、特殊用途 飛機 115 架、運輸機 264 架、直升機 902 架、教練機 405 架,同美國存在較大差距。從代際結構來看,我國四代機只有不到 19 架,對比美國的近 300 架四代機機隊規 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我國空軍目前正在向戰略空軍轉型,未來 10 年帶來軍機需求規模約 1.98 萬億元。當前我國軍用飛機正處於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未來 10 年現有絕大部分老舊機型 將退役,殲-10、殲-11、殲-15、殲-16 和殲-20 等將成為空中裝備主力,新一代先進 機型也將有一定規模列裝,運輸機、轟炸機、預警機及無人機等軍機也將有較大幅 度的數量增長及更新換代需要。

2.2.2. 民用航空市場空間廣闊,為產業發展開啟長期空間

隨著我國現代製造業的發展,民用航空國際轉包已經發展到新的高度。我國民用航 空事業起步較晚,並且在零部件的生產中,大都是以國際轉包的形式為先進的民用 飛機提供零部件產品。近些年來,我國航空企業一直通過國際航空轉包生產以及大 量合資企業建設的方式,不斷提升國際主力機型結構部件、金屬型材、金屬零部件 等方面的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逐步成為世界航空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提升了國 際化發展能力。我國的航空零部件轉包最初主要是通過“三來加工”的形式出現, 即客戶來圖、來料和來樣,企業根據客戶的圖紙對零部件進行生產和裝配。在國際 轉包業務配套過程中,國內航空零部件生產企業的技術實力明顯得到提升,業務規 模不斷擴大。我國現有的民機國際轉包體量遠低於已開發國家所獲得的國際貿易補償 的平均標準。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航空零部件的國際轉包業務中,除西子航空等 極個別公司直接承接了空客等整機廠的少量訂單外,均由中航工業及其下屬公司總 攬承包並分包,但中航工業作為我國航空事業的中堅力量,主要精力更多投向自主 機型的研發及生產;另一方面,民營企業雖有較強的國際轉包業務承接意願,礙於 波音、空客一級供應商認證的嚴苛條件,民營企業極難直接從波音、空客取得訂單。未來伴隨著波音、空客國際採購趨勢的加深和國內航空零部件製造主體的多元化特 徵凸顯,一批實力雄厚、工藝完整、技術質量過關的民營企業將可能獲得波音、空 客一級供應商認證,突破現有製造格局。中國民用航空業發展迅速,2020 年底,通 用航空在冊運輸飛機總數達到 3903 架,比上年底增加 85 架。同時,《“十四五”遠景 目標綱要》提出要推動 C919 示範運營和 ARJ21 支線客機的系列化發展。

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全球航空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航空客運量持續走高,各 國對飛機的需求量保持持續增長。未來 20 年,全球航空旅客週轉量(RPKs)將以 平均每年 3.73%的速度遞增,預計將有 40664 架新機交付,價值約 6 萬億美元(以 2019 年目錄價格為基礎),同時,根據波音公司最新發布的全球民航市場未來 20 年 展望,中國民航飛機交貨量將達到 8600 架。根據《中國商飛公司市場預測年報(2020- 2039)》,到 2039 年中國機隊規模將達到 9641 架,未來二十年,中國航空市場將接 收 50 座以上客機 8725 架,價值約 1.3 萬億美元。

按照我國對外採購幹線飛機數量及最低 5%的貿易補償標準,以及國產飛機已取得 訂單的情況,按飛機零部件約佔飛機總價值 30%的比例測算,我國民用航空零部件 國際轉包市場規模約 1000 億元。

以 ARJ21 和 C919 為代表的國產民航飛機批產在即,有望開啟航空零部件國內分包 市場空間。我國繼運-10 後自主研製的第二種大型客機 C919 已於 2017 年 5 月實現 首飛。據中國商飛官網顯示,目前 C919 的全球客戶達到 28 家,訂單總數達到 815 架,中航工業及下屬成飛民機、沈飛民機等承擔了 C919 大部分機身部件的生產工 作,預計佔飛機總價值量 15%左右。此外,截止 2020 年 3 月我國 ARJ21、新舟 60 和新舟 600、新舟 700 分別獲得訂單 724 架、524 架(根據 2016 年的 343 架推測) 和 285 架。

2.2.3. 國產航空發動機作為製造業核心能力列入“十四五”規劃

經過 60 餘年發展,我國軍用航發效能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十四五”規劃和 2035 遠景目標綱要》中重點強調,製造業核心能力提升包括加快先進航空發動機關鍵材 料等技術研發驗證,推進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CJ1000 產品研製,突破寬體科 技發動機關鍵技術。我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國產化道路經歷引進、測仿、改進、創新 四個過程,經過 70 多年發展,已具備戰鬥機、運輸機、武裝直升機、教練機等多系 列飛機研製能力。國產航空發動機自研起步於上世紀 60 年代,吸取蘇聯技術經驗的 基礎上開發渦噴 6、渦噴 7。2002 年,渦噴-14 被國家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 設計定型,我國正式成為全球第五個擁有獨立研製航空發動機能力的國家,主要搭 載於殲-7、殲-8 等二代戰鬥機上。2006 年,中國推重比 8 的太行渦扇 10 發動機正 式定型,目前已經批量列裝於殲-11B、殲-11、殲-15、殲-16 等三代戰機。進入 21 世 紀以來,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一系列新型發動機專案正在進入關 鍵攻關階段。WS-20 發動機已隨運-20 飛機試飛昇空,推重比達到 9 以上的新一代 中推發動機獲得立項研製,推重比為 10 一級的 WS-15 第四代發動機正在進行上機 試飛,推重比為 12 一級的改進型四代軍用發動機已經進入預先研究。推比為 8.5 一 級的改進型“太行發動機”將於未來幾年試飛。

當前我國軍用飛機正處於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未來 10 年現有絕大部分老舊機型 將退役,殲-10、殲-11、殲-15、殲-16 和殲-20 等將成為空中裝備主力,新一代先進 機型也將有一定規模列裝,運輸機、轟炸機、預警機及無人機等軍機也將有較大幅 度的數量增長及更新換代需要。按上述測算軍機價值 1.98 萬億,按軍用發動機系統 佔比 25%測算,裝備發動機價值 4952 億元,若按軍用飛機 120%的備發率,十年間 軍用發動機的市場合計為 5942 億元。

民用航空發展門檻高,發動機市場呈現寡頭趨勢。民用發動機,更重經濟性和安全性,我國大涵道比渦扇仍在研製,短期難有機會:對於軍用航空發動機而言,推重 比、可靠性、工作穩定性和燃油消耗率是最重要的 4 個指標,因為它直接影響到飛 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升限、任務載荷和機動性。但是民用發動機更加看重經濟性、 安全性與高可靠性。在多方面因素制約下,現役的主流民用航空發動機市場被 CFM、 UTC、GE、RR 等少數幾家公司壟斷。民用航空發動機是發動機市場的主體部分, 其體量約是軍用市場的 4-5 倍,雖然市場空間巨大,但是一方面我國民用發動機技 術相對不成熟。

民航市場空間大,民用航空發動機前景強勁。未來二十年,中國航空市場將接收 50 座以上客機 8725 架,價值約 1.3 萬億美元。按發動機系統佔比 20%測算,裝備發動 機價值 1.69 萬億元,若按民用飛機 110%的備發率,民用發動機的市場合計為 1.86 萬億元。

3. 國防資訊化重要性不斷提升,“軍轉民”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3.1. 國防資訊化是國防與軍隊現代化的標誌

國防資訊化助力實現國家安全效能最大化。基於資訊化的國家安全戰略制訂是新時 期軍事變革的基礎,資訊化體系作戰成為新形勢下國防戰略的重要作戰樣式,大到 國防戰略規劃、國防戰略制訂、國防戰略實施、國防戰略調整,小到國防裝備、局 部國防部署、國防科研計劃、各種國防力量配置等,都在資訊化的海洋上融合、前 進和發展。國防資訊化經歷了初始的網路國防、資訊國防,逐漸向智慧國防和智慧 國防發展,使國防發展戰略與國家的防衛要求進一步匹配,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 的國家安全防衛實效,以逐步求精的方式實現國家安全防護的跨越式發展,優化組 合國防資源,動態匹配國家經濟、社會、文化各類軟硬實力,構建國家和國土安全 防護體系,從而實現國家安全效能的最大化。我國正處於資訊國防的建設階段,與 美軍高度資訊化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據研究顯示,美國及北約軍事衛星承擔軍用 通訊近 85%的通訊量,我軍則不足 5%。相較於已開發國家對軍工通訊系統建設高達 國防開支 5%的投入,我國軍工通訊系統建設開支僅佔國防經費 2%以下。

國防資訊化致力於將機械化國防力量改造成資訊化國防力量。國防資訊化建設是在 人類社會由工業時代向資訊時代過渡時期進行的,以提高資訊力為根本目的,以“系 統整合”為主要途徑,最終把以物質和能量為國防力量戰鬥力核心構成要素的、適 於打機械化戰爭的機械化國防力量,建設成以資訊和知識為國防力量戰鬥力核心構成要素的、適於打資訊化戰爭的資訊化國防力量的過程。

國防資訊化以 C4 ISR 系統為核心,包括雷達、衛星導航、軍工通訊、軍工電子和信 息安全等幾個細分領域。C4 ISR(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 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簡稱 C4 ISR)系統,我軍也稱之為軍事綜合電子資訊 系統,是涉及到指揮控制、情報偵察、預警探測、通訊導航、電子對抗、綜合保障 以及作戰人員等多種軍事資源的分佈、異構的複雜軍事資訊系統。隨著資訊科技廣 泛應用於軍事領域,戰爭的形態將隨之發生變化,未來戰爭將是資訊化戰爭。資訊 化戰爭要求實現多軍兵種聯合作戰,強調系統與系統的對抗,體系與體系的對抗。要獲取戰爭的主動權,不僅要求 C4 ISR 系統能夠實現預警探測、情報偵察、指揮控 制、通訊、電子對抗、武器系統等各功能系統之間的整合,而且要求各級、各類 C4 ISR 系統實現綜合整合,將各作戰單元和系統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提高系統的整體 作戰效能,保證在作戰中獲取資訊優勢。

核心資訊系統建設經費近兩百億,縮小與先進國家差距依賴於不斷加大的經費投入。 美國在核心國防資訊系統 C4I 上投入近五年都維持在裝備採購費的 4%以上,佔整 個國防支出的 1.4%左右,而且其佔比始終保持增長。2021 年我國的國防預算達到 1.35 萬億元,若按美軍的投入佔比進行測算,則有 189 億元用於 C4I 系統的建設, 考慮到我國國防資訊化水平與美軍還有很大的差距,每年我軍在這方面的投入應有 加速增長的趨勢,以彌補與美軍的裝備代差。

複雜電磁環境是資訊化戰爭的典型特徵,重點關注以電子藍軍為代表的國防資訊化 產業。藍軍戰場環境構建總體思路:一是從戰術思想入手,通過想定編輯、態勢感 知、意圖識別、模型庫建立等手段,構建藍軍戰術環境;二是從裝備模擬角度入手, 利用專裝器材模擬情報偵察、電子對抗、精確打擊、網電攻擊等藍方對抗環境,利 用海上實兵生成雷達訊號、電波、背景噪聲、輻射傳導等紅方電磁環境,並輔助以 電磁環境規劃控制機制,用來生成、監測、顯示電磁環境在“時、頻、能”三域上 的特性,綜合構建紅藍對抗的電磁環境;三是從地理、海洋水文、天候氣象等自然 環境入手,檢驗複雜水文氣象、高海況條件下實際使用武器、開展對抗演練的能力, 構建方法上主要採用自然生成;四是利用靶場專裝,構建通訊網、感測網和指控網, 用以高效的內外場整合、統一的環境監測、資料分發和指揮控制;最終,形成紅藍 對抗體系和試訓評估體系。

高標準、高密度的實戰化訓練要求對電子藍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電子藍軍是 我國實戰化訓練的必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軍隊提升綜合作戰能力的關鍵對手方。自 2012 年以來,軍方高層多次強調全軍應加強實戰化的軍事訓練,到 2021 年中央軍 委已經連續四年簽署開訓動員令。高頻高強度的實戰化訓練對電子藍軍的模擬精準 度、作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從事電子藍軍裝備研發的工業部門提出了更 高的研發能力要求和產能要求。當前國防建設不斷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新階 段邁進,軍隊資訊化建設、裝備更新換代和國產化程式不斷加速,裝備建設向一體 化聯合作戰下的體系建設轉變。軍事資訊裝備成為軍事作戰效能的“倍增器”,發揮 的作用越來越大,應用領域不斷深化。隨著我軍新型軍事體系建設需求和實戰化試 訓體制實施背景下,各軍兵種、國防工業部門及相關行業單位對電子藍軍裝置系統 及模擬系統的需求不斷加大,將加快推進藍軍裝備型譜、模擬訓練、試驗鑑定及作 戰體系評估等新業務領域發展,加快推進藍軍裝備體系建設。

3.2. 軍工電子助力孵化我國半導體產業實現全面自主可控

美國製裁倒逼積體電路國產化加速。我國的積體電路行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在 2020 年國內積體電路銷售額已經達到 8848 億元,同時進口晶片額也達到 3500.4 億 美元,晶片自給率僅有 6%。自 2018 年 4 月美國商務部制裁中興開始,至今以華為、 中芯國際等為代表的 59 家公司盡數被美國列入制裁清單。其中美國的遏制戰略主 要針對的就是我國的積體電路行業,晶片“去美化”已成為行業共識,《“十四五” 規劃和 2035 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要在科技前沿領域攻關,包括積體電路設計工 具、重點裝備和高純靶材等關鍵材料研發,積體電路先進工藝和絕緣柵雙極型晶體 管(IGBT)、微機電系統(MEMS)等特色工藝突破,先進儲存技術升級,碳化矽、 氮化鎵等寬禁帶半導體發展。

“大而不強”和核心元器件長期依賴進口是我國大陸電子產業的現狀。中國大陸集 成電路企業在頂尖技術積累方面與業界龍頭企業存在一定差距。儘管中國政府和企 業愈發重視對積體電路產業的研發投入,但由於技術發展水平、人才培養等方面的 滯後性,以及企業資金實力不足等諸多原因,中國大陸積體電路產業的研發力量薄 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狀況依然存在。中國電子產業既要加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 術,實現既有產業技術的加速追趕;又要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 史機遇,實現新興科技的“彎道超車”。由於我國軍用半導體晶片起步較晚,專業人 才和核心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目前我國中高階晶片的國產化水平仍 然較低。

積體電路產業的興起與國家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從全球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歷程來 看,在美國、歐盟、韓國、日本的產業發展、崛起和形成的產業結構過程中,都得 到政府長期、持續地大力支援。美國早期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動力是軍事國防,發 展至今,美國的積體電路產業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產業規模,同時也是最先進的技 術。美國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及其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得益於美國政府在戰略發展 方面的指導性政策、科技先導的技術發展模式以及全球最大的積體電路產品市場規 模,這些成功經驗對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發展具有借鑑意義。

軍工電子或成為培育我國半導體產業補足功課的試驗田。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中最大 的三類應用市場為網路通訊領域、計算機領域及消費電子領域,軍工電子產品的應 用環境較為惡劣,需要經受高低溫、高空、振動衝擊、溼熱、電磁干擾等極端環境 的考驗,而且在戰場上一旦出現問題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產品質量和可靠 性要求苛刻,產品實現所使用的技術也極具針對性。例如為保證產品具有良好的抗 振性,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做縝密的力學分析,並將科學的力學設計應用到 產品中;再如為保證產品在執行過程中不會過熱失效,設計人員需要控制產品各元件的功耗、合理進行內部結構佈局並有效將熱量傳導至產品外部。在以美國為首的 西方國家對我國半導體產業實施制裁遏制的環境下,我國軍用半導體將率先走出一 條自主可控的路,相對落後製程的晶片在滿足軍工高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條件下 仍可以保障軍事裝備的效能達標,以軍工為代表的下游應用將孵化我國的半導體產 業鏈逐步實現自主可控。

高階晶片領域,軍用 IC 已經有所突破,有望逐步推動民品應用。軍用積體電路是 現代軍事技術的核心和基礎,我國在 2000 年後將軍用積體電路的發展上升到了國 家安全戰略的高度,促進積體電路產業發展,尤其是加強軍用積體電路的國產化工 作。與民用晶片相同,軍工晶片的產業鏈也分為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和封裝測試三 個環節,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和裝置供應商,中游為涵蓋上述三個環節的晶片製造 商,下游為衛星、軍機、艦船、軍用計算機、導彈、雷達、運載火箭等需求端。經 過長期發展,我國在 CPU、GPU 和 FPGA 等為代表的高階晶片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以 申威、龍芯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不斷湧現,相關產品目前主要面向軍用市場。軍工 領域的應用帶動了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產品迭代,隨著工藝水平的提升和批產規模的 擴大,產品成本也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價效比與國際同類產品逐步拉近。目前美 國在高階製造領域對我國進行極限施壓,中興事件和華為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推動晶片領域自主可控勢在必行。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援下,部分國產化中高階芯 片在民用市場的應用推廣正在破冰,民用市場需求有望得到較好釋放。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1軍工行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