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市場的回暖,更像是巨頭們自導自演的遊戲
蘋果春季釋出會AirPods 2將是全場最大的看點,尤其將加入健康資料追蹤功能的訊息。
按照一些果粉的觀點,AirPods 可謂是蘋果繼iPhone 4之後最強大的創新。隔三差五在科技媒體上發聲的郭明錤,聲稱AirPods 的銷量有望從2017 年的 1600 萬增長到 2021 年的1億多,成為蘋果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配件。
IDC也識趣的修訂了耳戴式裝置的定義:只需要通過按一下按鈕或說出喚醒詞就可以啟用智慧助手的無線耳機。將可穿戴裝置的範圍從手環、手錶,擴充套件到了無線耳機,同時釋出了一份相當亮眼的資料:2018年全球可穿戴市場銷量達到1.722億臺,同比增長27.5%。
幾乎在同一時間段,可穿戴裝置公司Garmin公佈了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後,股價一度飆漲17%,Fitbit、Fossil以及國內可穿戴概念股環旭電子、耀華等,股價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反彈。
從2013年的可穿戴元年至今,漫長的寒冬之後似乎嗅到了春天的氣息。
熱鬧依舊的可穿戴
李開復曾在一場論壇上回憶自己的職業經歷:1980年首先做自然語言處理,1982年做計算機視覺,1983年做語音識別,1985年做人機對弈,1996年做VR/AR……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非常糟糕錯誤的職業選擇”。
隨後話鋒一轉,李開復說出了不少創業者的共識:“那些頂尖的創業者都是生逢其時”,一句無奈而又有些許遺憾的解釋。
可穿戴市場也是如此,2013年前後瘋狂一時的創業者大多已經退場,對智慧可穿戴野心勃勃的投資者多半打了水漂,就連早期為智慧手環買單的消費者,多年後也會抱怨當年的不成熟。“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的定理,幾千年後照舊玩弄著一大波人。
不同於那些爆紅後迅速沉寂的專案,可穿戴市場從未缺少“熱鬧”。
2019年的CES上,那些靠譜和不靠譜的可穿戴產品,幾乎完成了從頭到腳的覆蓋:一些規模不大的創業公司,一口氣展示了十餘款智慧手錶;比可摺疊手機還要早一些,有人展示了搭載柔性屏的智慧錢包;可以追蹤呼吸、心率、睡眠質量、壓力的智慧內衣,以及配備骨傳導耳機的頭部可穿戴裝置;索尼、小米乃至必勝客,紛紛以跨界的方式為智慧運動鞋加一把火……
和“元年”時的氛圍一樣,大把的創業者和設計師在可穿戴領域嘗試奇思妙想,服飾、健康相關的公司把可穿戴作為尋找下一個增長點的試驗田,而智慧手錶、智慧手環等有些傳統的裝置,在幾年前的設計上稍加修改就從一個展會奔赴另一個展會。
有所不同的是,早期可穿戴裝置的故事還侷限在健康管理上,人工智慧、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概念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故事的可塑性:產品本身多了智慧化和個性化的說辭,也為打造IoT生態埋下了伏筆。
早在2018年底的時候,IDC就曾對2018年全球可穿戴裝置出貨量進行預計,彼時還沒有把耳戴式裝置計算在內,給出的數字是:2018年出貨量預計將達1.253億部,較2017年增長8.5%,同時表示智慧手錶將在未來五年內持續增長,智慧手環則幾乎停滯。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還要從可穿戴裝置的新使命談起。
趨勢、紅利和不確定
解題的關鍵是蘋果CEO庫克在2019年初給投資者的信。
除了承認中國市場的疲軟,庫克還有意向投資者們安利新的增長引擎:儘管iPhone產品線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服務、Mac、iPad、可穿戴、智慧家居小說酒吧等業務的營收整體同比增長了19%,其中Apple Watch 和AirPods推動可穿戴裝置同比增長50%。
蘋果遇到的問題,儼然不是個案,翻看賽諾、IDC等有關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報告,2018年的市場容量同比下滑超過10%,僅有少數幾個品牌實現了同比增長。如何在手機產品線外挖掘新的增長空間,可穿戴裝置怎麼看都是可選項。
事實卻也如此,AirPods上市後的兩年多時間裡,上演了一出被冷嘲熱諷到口碑和銷量逆襲的好戲,不少中國手機廠商趁勢推出了類似的產品,在定價上幾乎不輸於蘋果,保留了足夠的利潤空間,不排除在手機銷量的重壓下,進一步向可穿戴裝置傾斜的可能。
諸如5G、eSIM等產業紅利,或許可以給出另一種解釋。
比如在2018年11月份,出門問問釋出了支援eSIM的智慧手錶,公關上的說法是:“eSIM 功能是區分全智慧手錶和運動手錶的一個分水嶺,有了獨立高速的互聯互通能力, AI 應用生態的高速增長這扇門就開啟了。”
根據麥肯錫、IHS、GSMA等第三方預測,eSIM將在2018年實現爆發式增長,預計2021年達到50億級別的連線數,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4億美金。除了市場趨勢,讓可穿戴創業者興奮的地方在於,不管是eSIM這樣遲到的創新,還是5G這樣大的行業紅利,解決了獨立聯網的難題,都為其提供了生態化的可能。
然而不確定性同樣存在,BAT和頭部的手機廠商都在打造IoT生態,都試圖主導相關標準的制定,哪怕是市值百億美金的巨頭都很難打造溫柔陷阱不止是顆菜生態,留給創業者的難度無疑會更大。
要麼獨立求生,要麼站隊巨頭,無論哪種選擇都需要時間去驗證。在整個市場還只是出現苗頭的時候,可穿戴市場的不確定都無法測量,可能距離爆發只差臨門一腳,也可能向前一步就是另一個黑洞。
留給創業者的機會
可穿戴創業者的無奈在於,2013年到2018年間誕生了無數的新產品,可撬開使用者需求的武器始終不在自己手中。
可以引證的是,蘋果等手機廠商消滅了3.5mm的耳機插孔,然後才是AirPods 等智慧耳機的爆紅,僅2018年就佔據了可穿戴市場的四分之一。即使萬魔、小鳥、出門問問等也推出了相似的產品搶佔市場,被動跟隨的局面在短時間內還無法逆轉。
另一方面,在IDC釋出的相關報告中,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蘋果、小米、華為、Fitbit、三星,在2018年第四季度拿走了65.7%的市場份額,2017年同期還只有61.1%,與智慧手機行業裡市場份額往頭部品牌集中的結果如出一轍。手機廠商主宰著使用者需求,手機廠商把控著銷售渠道,手機廠商有著先天的品牌優勢,這場競爭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公平。倘若創業者從中找不到掘金的技術,可穿戴市場https://www.xiaoshuo98.com/仍然是巨頭們的後花園,所謂的“第二春”無疑是個偽命題,而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只需要關注三個維度的現狀:
1、可穿戴的使用場景。智慧可穿戴的流行,一度讓手機廠商們腹背受敵,既需要面對友商們的競爭,也要謹防被智慧化的新物種搶走入口。然而智慧手錶、智慧手環等並未能脫離智慧手機,AirPods 的重度場景也是手機+耳機,輕度場景是手錶+耳機,至少在eSIM和5G大規模商業化之前,可穿戴裝置幾無獨立求生的可能。
2、可穿戴的使用者訴求。2015年應該是可穿戴的高潮期,不少產品瞄準的使用者訴求是健康管理,後來被證明是個嚴重的誤區,一度名聲大噪的Jawbone正是在臨床服務轉型失敗後,從獨角獸迎來了天花板。反觀那些銷量尚佳的產品,Apple Watch選擇的是時尚路線,小米手環等憑藉價格優勢,都未將健康管理作為核心訴求。相比之下,不少創業者在矇眼狂奔,過去如此,現在也是這樣。
3、可穿戴的市場形態。如果對可穿戴產品進一步細分,智慧手錶、智慧手環和耳機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諸如服飾、頭戴式和模組化的產品多半隻是活躍在各種展臺上。如此這般的市場格局,也就不難理解資本的熄火,對比五年前,可穿戴市場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哪怕是人工智慧、IoT等新概念輪番登場。
至此,可穿戴市場的回暖,更像是巨頭們自導自演的遊戲。如果有創業者看到股市的反彈就斷言春天來了,恐怕還要再感嘆一句“生不逢時”。
相關文章
- 網際網路巨頭眼中的雲遊戲市場遊戲
- 國內PC遊戲市場回暖 端遊許迎高峰遊戲
- 全球手遊玩家已達22億,晶片巨頭群起逐鹿遊戲市場晶片遊戲
- 自導自演的面試現場,趣學MySQL的10種檔案面試MySql
- 巨頭混戰SiC市場
- 全球科技巨頭加碼雲遊戲,誰能分得千億市場的一杯羹?遊戲
- PC遊戲市場將要回暖,中國市場還需不需要新端遊遊戲
- 觸底反彈,市場回暖?投資人揭祕真實的遊戲市場殘酷現狀遊戲
- 自導自演的面試現場之--你竟然不瞭解MySQL的組提交?面試MySql
- 由雲入端:一場雲端計算巨頭的闖關遊戲遊戲
- 遊戲巨頭“再探”3A遊戲
- 上半年遊戲市場回暖 整體銷售收入1163.1億元遊戲
- 自導自演的面試現場:說說char 和 varchar的區別你瞭解多少?面試
- 移動遊戲新趨勢:巨頭之下,“原神們”冉冉升起遊戲
- 科技巨頭加速萬億級市場下的“智慧社群”建設
- 巨頭們的AI研究院戰事AI
- “特立獨行”的沙盒遊戲:關乎遊戲巨頭未來的“賭局”遊戲
- 2019網頁遊戲資料包告(3月)—市場回暖,新作頻現網頁遊戲
- 她被朋友自導自演黑客騙走29萬黑客
- 東南亞的電子遊戲市場,它是領導者!遊戲
- 遊戲玩家動機研究報告:來自中美遊戲市場的核心洞察遊戲
- 微信小遊戲洞察:巨頭壟斷棋牌頭部市場,益智類個人開發者強勢突圍遊戲
- 騰訊廣告+巨量引擎兩大流量巨頭力推,今年的“休閒遊戲”市場將迎來新變革?遊戲
- AI巨頭們建造的“新世界”,進展如何?AI
- 遊戲巨頭的下半年:女性向、出海、去硬核化遊戲
- 庚子年遊戲行業市場趨勢、政策導向&市場方向遊戲行業
- 谷歌、亞馬遜.....為什麼巨頭們燒錢也圓不了遊戲夢谷歌亞馬遜遊戲
- 遊戲市場陰影下的遊戲手機廠商,和他們無法觸碰的未來遊戲
- AI語音巨頭鏖戰語音晶片市場AI晶片
- 巨頭們AI的角力戰正向農村滲透AI
- Sony 入股 Epic,新世代遊戲巨頭分道揚鑣的開始遊戲
- node基金爬蟲,自導自演瞭解一下?爬蟲
- 《空洞騎士》:我們為什麼深愛這款玩起來看著像是自虐的遊戲遊戲
- 遊戲行業真的回暖了?遊戲行業
- 在遊戲里加入自走棋模式的遊戲們 它們的本體都怎麼樣了?遊戲模式
- 雲至通關的玩家有多可怕,它們正在破壞遊戲市場,降低遊戲銷量!遊戲
- 女性市場崛起:全球有68%的移動遊戲收入來自女性遊戲
- 這場「雲+AI」的牌局,巨頭如何「各自坐定」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