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們AI的角力戰正向農村滲透

liukuang發表於2020-05-14

巨頭們AI的角力戰正向農村滲透

 

“手機成為新農具,資料成為新農資,直播成為新農活。”由於疫情的影響,直播賣貨成為了解決農貨滯銷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商務部資料顯示,一季度全國的農產品網路銷售額達到936.8億元,增長31.0%,電商直播場次超過400萬場。有人感嘆,這簡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實上,網際網路和農業早已經有了莫大的關係。前有網易養豬,後有騰訊養鵝。中間還有阿里養牛,京東養雞。儘管後面騰訊表示養鵝只是愚人節的玩笑,但卻轉頭真的種起了黃瓜,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們對於“田園生活”可以說是樂此不疲。

 

而在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田園生活背後,是一場關於AI農業的角力戰。

 

AI農業的必然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影響著大眾日常生活。在如今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裡,農業生產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

 

一是勞動力日漸湧向城鎮,農村出現大片土地撂荒現象。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農村適齡勞動人口數量為3.31億人,在農村常住人口中的佔比為56.8%,比重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也比城鎮的79.5%要低得多。青壯年人員從農村去往城鎮的數量要遠遠高於迴流量。

 

農村勞動力日漸稀缺,導致農村耕地撂荒程度加劇。截至2017年時,中國消失的自然村落已經達到132.4萬個,民以食為天,保證糧食安全成為不能避免的問題。

 

二是,隨著人口增長對糧食的需求也更上一層,但是全球也面臨著土地資源緊張,有限的耕地需要產出更多,這就需要AI等技術的介入。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25年,全球人口將會超過90億,和人口目前25%的增速相比,對糧食量需求的增長將會達到70%。

 

AI技術中的機器人技術、無人機、自動農用車等等,將會有效的提高耕作效率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勞動力。從育種分析、田間監測、精準噴灑、以及最後的收割階段,都有AI技術的用武之地。

 

三是,農業可以說是網際網路時代為數不多的藍海。中投顧問釋出的《2016-2020年中國智慧農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以應用為基礎的智慧農業市場規模,2016年達到90.2億美元,在2022年時將會有望達到184.5億美元。

 

對於這一塊蛋糕,網際網路巨頭們勢必要分上一塊。同時巨頭們帶入AI農業中的資源以及技術支援,也會更快一步促進AI農業技術應用以及市場規模增長。在AI農業這個領域裡,無形的硝煙早已蔓延。

 

必爭的AI農業版圖

 

近些年網際網路巨頭無論是阿里、京東、還是騰訊以及百度都對AI農業發起了號角,憑著各家自有的優勢,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在AI農業領域裡各展拳腳。

 

阿里:2019年9月阿里在雲棲大會上就推出了AI養蜂系統,預計在將來可以讓國內30萬的蜂農實現20%的增產,接著同年12月份,阿里雲聯合涇渭科技釋出了遙感AI農業,可應用於大面積的資產盤點、產量以及土地變化的監測,進一步促進智慧農業落地。

 

京東:2020年3月19日京東數科宣佈成立產業AI中心,產業AI基於機器人學習、計算機視覺、知識圖譜等前沿的AI技術,將會應用於工業、農業、金融等方面。

 

騰訊:2019年5月,騰訊AI Lab與中國農科院資訊所成立了智慧農業聯合實驗室,將會推進農業與AI、IoT、大資料等方面的進一步結合。

 

百度:Create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大腦與京東方植物工廠推出合作,提出AI植物工廠的智慧無土栽培解決方案。在近些年,百度也透過與麥飛農業、雷沃重工等農業巨頭合作,憑著自身AI與大資料優勢推出關於智慧農業的解決方案。

 

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們之所以入局AI農業,不僅僅因為農業是網際網路時代下還尚存的藍海,更因為AI農業是構建網際網路生態版圖的重要一角。

 

阿里和京東透過介入AI農業,從源頭把控商品的成本與質量,藉由大品牌優勢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對於阿里的盒馬、天貓超市,京東的7fresh、京東超市可以說非常重要的佈局。

 

還有透過從數字城市基礎的AI農業入手,聯通其他民生領域,形成聯合縱橫。為網際網路巨頭們進一步在數字城市的搶奪中,增添砝碼。

 

阿里和北大荒合作的同時,獲得數字龍江訂單;京東數字農業成都研究院透過聯合其他農業巨頭與科學院,在成都數字農業大資料中心建設上取得一席;騰訊與新希望集團取得合作,成立了新騰數致,新騰數致又與騰訊雲聯合對接四川省大資料中心。

 

從以上的方面來看,AI農業可以說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在AI農業領域,想要獲得回報,也並非是一日之功。

 

AI農業這條路:註定坎坷漫長

 

儘管AI農業中大有故事可以講,但是想要講好AI農業的故事並不容易。

 

首先,是AI農業需要面對的技術問題,AI農業需要在獲取大量資料的基礎之上展開。農作物的種類繁多生活環境習性不盡相同,這就意味著資料收集不可能一勞永逸。同時農作物的生長週期以及季節變換,決定著資料收集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巨大資源的專案。

 

其次,國內農業市場的小農戶佔比在80%以上,具有小規模、分散性等特點,這些決定著想要推進AI農業,將會面對投入改造成本巨大且週期漫長的問題。因為只有進入類似工業的標準化,運用大型機械裝置、生產技術以及管理手段等等才成為可能,從而實現AI農業的產業化。

 

還有農村具有的熟人社會屬性,也影響著網際網路巨頭們對於AI農業各個環節的打通。農業和其他網際網路行業不同,農業高度依賴著線下服務,這需要針對不同的地區來制定不同的推進方案。

 

同時想要推進AI農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懂農業又懂AI的技術人才。但是目前國內的AI技術人才還不是很充足,更不用說關於AI農業方面的人才缺口。

 

簡而言之,目前AI農業還沒有全面推廣,這既是網際網路巨頭們吃螃蟹的好處也是難題。取得AI農業對於網際網路巨頭們構建自身生態有著重要意義,但是AI農業的發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網際網路巨頭們在AI農業方面,需要度過的田園生活還有很久。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69211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