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行業再現巨頭大戰
作為資本市場中的熱門賽道之一,電子煙行業向來不缺乏關注。臨近年末,電子煙行業的訊息又開始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1月23日,電子煙巨頭悅刻母公司霧芯科技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即飆升了150%;而就在幾天之前,代工巨頭比亞迪也低調公開了自己的“電子煙”專利,對外透露出其進軍電子煙行業的風聲;與此同時,早半年在港上市的電子煙巨頭—思摩爾國際,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其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其市值一度飆升到了5000億港幣,較半年前上市時上漲了數倍。這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此前因監管折戟的電子煙行業又起風了。
電子煙行業風又起
電子煙是一種透過霧化、加熱等手段,將尼古丁等變成蒸汽後,在生理上和物理習慣上都與吸菸行為相近的仿捲菸電子產品。相比傳統菸草的危害性來講,電子煙被認為是相對健康、環保的傳統菸草替代品,它對吸菸者的健康以及對他人的影響都比較小。
得益於電子煙技術的改進,以及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電子煙作為可燃煙的替代品。
據相關行業資料顯示,當前全球電子煙市場規模已經由2014年的124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36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4.2%,到2023年將達到820億美元。而在2014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還僅有7億美元,到了2019年國內電子煙的市場規模已經增至27億美元,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0.99%,可見中國電子煙規模的擴張速度之快。
但相較歐美等發達市場的滲透率,國內電子煙市場的滲透率仍然比較低。據CIC前瞻產業研究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我國的電子煙市場滲透率僅為1.2%,而在最發達的美國市場,電子煙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3%,相比之下國內電子煙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在電子煙消費方面,中國也遠低於美國,美國電子煙人均消費62.7美元,而中國僅有0.19美元,相對美國市場國內擁有更大的電子煙潛在市場。
除了行業前景空間大之外,電子煙“暴利”的特質,也使其受到了來自各方面資本的歡迎。以電子煙巨頭思摩爾國際為例,其總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其“暴利”體質由此可見一斑。總之基於各種因素的催化,國內電子煙行業在近兩年來頗受資本市場的追捧。
巨頭廝殺各顯其能
隨著電子煙行業的爆火,各路玩家之間的競爭也在愈演愈烈。目前在國內的電子煙市場中,活躍的玩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外資品牌,一類是內資品牌,內資品牌又可以分為電子煙創業公司和傳統制造業跨界巨頭。
比如,知名的外資品牌主要有MOTI魔笛、Boulder鉑德等歐美電子煙巨頭,內資品牌中既有像霧芯科技這樣的初創內資品牌,也有像比亞迪電子、思摩爾國際這樣的代工巨頭。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電子煙行業又可以分為上游的電子煙裝置製造廠商,以及下游的電子煙品牌公司。比如,思摩爾國際以及比亞迪電子,就是具備很強實力的代工廠商,而霧芯科技、MOTI魔笛等則屬於下游電子煙品牌商家。
各家品牌商家背景不同,因此各家廠商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差異化的發展思路。比如,作為霧化產業巨頭的思摩爾,始終堅持底層技術研發驅動,其旗下的FEELM陶瓷霧化芯作為企業的競爭壁壘和護城河,使其在行業中擁有了很大的話語權。
而品牌營銷能力較強的悅刻(霧芯科技子公司)則具備先發者優勢,其在產品面世初期便投入大量資源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時迅速擴大線下渠道,目前其在市場佔有率方面保持優勢。
而產品研發能力較強的品牌商MOTI魔笛,則選擇產品驅動的方式,將更多精力放在構建產品矩陣和核心技術研發應用上,近年來公司透過面向多個細分領域推出差異化產品,持續推動了其市場份額的增長,而過去10年其在霧化行業裡面積累的技術經驗,也在此過程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據瞭解,僅在2020年MOTI魔笛就先後迭代了4款產品,其中有兩款產品還配備了MOTI魔笛自主研發的MCU變頻晶片以及澎湃模式,這些新產品很好地增強了霧化裝置執行穩定性和使用者體驗。
除了上述巨頭之外,比亞迪電子、中國菸草公司等製造業巨頭以及菸草公司,也在依託各自的優勢,介入到電子煙行業的競爭之中,這也使行業的競爭愈加激烈。
行業隱憂仍未去
不過,看似熱鬧的電子煙行業,目前仍存在不少隱憂。
首先,行業魚龍混雜,很多被作為可燃煙補充的電子煙,仍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有實驗證明,在電子煙中除了尼古丁,還有其他多種未發現的有毒化合物。據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3·15晚會曝光顯示,長時間吸食電子煙的青少年,同樣會產生對尼古丁的依賴。
其次,隨著行業監管趨於嚴格,整個電子煙行業也在面臨新的洗牌。早在2019年11月,相關部門就聯合下發了《關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明確任何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2020年10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再次明確,任何人任何市場主體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均屬於違法。
這些措施的,都進一步明確了電子煙行業的“紅線”,同時也掐斷了電子煙線上上銷售渠道。目前在主流的線上平臺,都已經看不到電子煙產品了,這無疑會對很多初創電子煙品牌,造成很大的衝擊。畢竟,過去電子煙行業的高毛利、低門檻,再配合線上渠道的成本優勢,使得很多初創企業也可以活的很好。
如今隨著線上渠道的關閉,很多小玩家只能被清理出去,留下的玩家要麼具備很強的產品研發實力,要麼擁有豐富的線下門店資源。此前羅永浩創立的小野電子煙的出局,或可以看作是很多電子煙創業者的行業宿命。
另外,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針對電子煙進行高額徵稅,但隨著電子煙國標,電子煙行業的監管和稅收也會及時跟上,到那時電子煙的高毛利必然會受到影響。實際上,近年來許多電子煙巨頭的利潤,已經開始出現了顯著下滑。
以悅刻為例,其主體公司霧芯科技在2018年毛利率為44.7%,2019年的毛利率下滑至37.5%。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類似這樣的下滑已經是大勢所趨。
下一程方向在哪兒?
那麼,遭遇多重挑戰的電子煙行業,未來將走向何方呢?
從行業前景來說,目前國內電子煙行業前景廣闊、可挖掘的潛力仍然很大。不論是低滲透率的行業現狀,還是良莠不齊的供給端表現,都從側面反映了電子煙行業的真實需求。
從監管政策層面來看,行業合規化已經成為新常態。隨著監管的介入,一些雜牌和一些不合規的品牌會逐漸被清理出局,剩下的品牌則會得到更健康的發展,這也意味著整個電子煙行業,逐漸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洗牌期。
首先,隨著行業門檻的提高,電子煙“貼牌”銷售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過去很多電子煙只需要“貼牌”銷售,就可以獲取很大的收益,但未來只有營銷、產品、門店運營、供應端不存在明顯短板的成熟品牌,才有機會生存下去。
其次,行業門檻的提升,也會淘汰掉很多缺乏雄厚資本支援的品牌。目前來看,無論是思摩爾國際還是已經上市的悅刻,其背後大多有大資本的支援(比如真格基金、SIG海納亞洲創投等)。而得益於雄厚的資本支援,它們在做線下門店運營時,擁有更充足的資金儲備,這極大地方便了其拓建線下門店網路。
因此,從長遠來看,未來霧化行業的“終局”可能是,整個行業留下幾個有影響力的巨頭企業。而對於那些沒有差異化定位的初創企業來說,其將很難在行業毛利下滑、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大背景下求得生存。
配圖來自Canva可畫,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75744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行業巨頭佈局車聯網 地圖大戰升級行業地圖
- Linux巨頭Red Hat涉足電信行業(轉)Linux行業
- 遊戲巨頭“再探”3A遊戲
- CIC:從悅刻招股書看電子煙行業增長空間行業
- 晶片行業全球大爆發!蘋果谷歌英偉達華為巨頭逐鹿晶片行業蘋果谷歌
- 華爾街日報:日本電子巨頭為何敗給iPhone?iPhone
- 民生證券:2022年電子煙行業報告(附下載)行業
- 亞馬遜也加入VR大戰了 科技巨頭還差誰?亞馬遜VR
- 全球十大電信巨頭是如何玩大資料的?大資料
- 艾瑞諮詢:2021年中國電子煙行業研究報告(附下載)行業
- 莫博士解讀蘋果谷歌手機大戰:兩巨頭均有挑戰蘋果谷歌
- 微軟擬成立支付公司:或加入移動支付巨頭大戰微軟
- 金秋十月,巨杉再獲金融行業認可行業
- 現在太賺錢、巨頭不想變——5G時代遊戲行業展望遊戲行業
- 關於電子煙的11個資料
- 中國電子煙的難言之“癮”,談霧化技術對行業發展的影響行業
- Juul智慧電子煙口感極其逼真 提供四種口味的煙彈
- BAT等8大巨頭在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佈局分析BAT行業
- IBM:電子行業應對新資料經濟的三大戰略(附下載)IBM行業
- 電子巨頭LG將專注於區塊鏈、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品牌戰略開發區塊鏈人工智慧
- 科技巨頭們正在掀起AI收購戰AI
- 巨頭們的AI研究院戰事AI
- AMD、Intel、NVIDIA晶片三巨頭內戰Intel晶片
- Howmuch:2018年全球科技行業巨頭版圖行業
- 瀾起科技半年報:AI晶片戰場迎戰巨頭AI晶片
- 矽谷巨頭們的大資料玩法大資料
- 中國電子行業企業排名100強行業
- 電魂再獲三項遊戲行業殊榮遊戲行業
- 業界 | 電商落地時代:巨頭們如何兼得資料的“大”和“厚”
- 巨頭競逐企業級市場,大資料安全成焦點大資料
- 2022年電子元器件檢測行業發展現狀,涉及軍用電子元件行業元件
- 我國電子發票市場現狀及行業趨勢行業
- 商業價值雜誌:商業巨頭是怎麼玩轉大資料的?大資料
- 聯想Filez助力行業巨頭金光紙業實現多資料中心部署行業
- win10企業版怎麼調CF煙霧頭_win10CF煙霧頭怎麼調最清晰Win10
- 中國電子資訊行業聯合會:2020年中國電子資訊行業經濟執行報告行業
- 中國電子資訊行業聯合會:2019年電子百強企業行業
- SolarWinds攻擊目標再增!微軟等科技巨頭也中招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