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巨頭“競技”醫療器械
近年來,隨著行業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各行業企業之間彼此跨界逐漸成為了常態。跨界蔚然成風,昔日的傳統家電巨頭們也紛紛透過“跨界”開啟多元化佈局——向著非家電外圍產業延伸,這其中不乏智慧家居、智慧裝備、新能源技術等領域。國內家電巨頭們的邊界一直在無限擴充,而這一次它們又將目光瞄準了醫療大健康領域。
其實,家電企業跨界佈局醫療大健康領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放眼國際,醫療裝置業內合稱“GPS”的GE(通用電氣)、Philips(飛利浦)和Siemens(西門子)三巨頭,無一不是依靠家電業務起家。而目前,美的、格力、海爾、海信、長虹、TCL等六家國內頭部家電企業,也先後進入醫療大健康相關賽道,並在此領域展開了新的競賽。
家電巨頭開展醫療器械
據健康界視點統計,僅2016-2018年,就約有上百家上市公司跨界投身醫療大健康行業,具體跨界板塊包括醫療服務、醫療器械、智慧醫療和個性化醫療等,其中選擇跨界醫療服務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然而,國內家電企業向醫療領域進軍雖然已成趨勢,但普遍在醫療器械領域佈局,而國內家電巨頭們開展醫療器械看似是“意料之外”,實則是“籌謀已久”。
一方面,國內家電行業逐漸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需要尋求新的增長點,而醫療器械毛利較高,可以作為家電企業新的增長曲線。 根據奧維雲網資料顯示,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額在2018年達到頂點,實現零售額8260億元,2019年同比下降3.6%,2020年受疫情影響同比下滑11.3%,零售額為7056億元,在2022年上半年也同比下滑了9.3%,實現零售額3389億元,顯然中國乃至全球家電市場的容量增速都在進一步趨緩。
更何況,家電的盈利能力不如醫療器械,巨大的盈利潛力也促使家電巨頭們蜂擁而上。根據Wind資料顯示,我國家電產品平均毛利率為33%,而醫療裝置的毛利率能達到80%以上。另據瞭解,自2013年開始,我國醫療器械板塊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歸母淨利率就分別保持在約40%、13%以上,而2022年上半年,醫療器械行業A股上市公司中毛利率超過50%的就高達72家,核心利潤率超過30%也有31家。
另一方面,國家鼓勵性政策導向,醫療器械行業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成長空間,這對家電企業而言,是尋找到更多快速增長的機會點。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鼓勵和促進醫療器械的創新發展,並且為儘快實現國產化替代,國家從扶持產品研發、加快產品上市、鼓勵產品採購等三個環節不斷提升著國產醫療器械創新能力。醫療器械行業在國家的大力扶持和國產化替代的必然趨勢下,未來將十分值得期待。
更何況,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家電巨頭無一不想在這片藍海“掘金”。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藍皮書(2021)》統計,2016-2021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一直保持高景氣度,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到7721億元,同比增長21.76%,2021年將達到近萬億元規模,同比增長20.22%。而且受疫情反覆的影響,未來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顯而易見,對美的、海爾、格力、海信、TCL、長虹在內的六家國內家電巨頭而言,雖然其進軍醫療器械領域的理由諸多,但其佈局的底氣也絲毫不弱。只不過,由於各家在家電領域佈局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其入局醫療大健康賽道的策略也有所差別。
美的、格力、長虹從場景切入
以何種策略入局,考驗著跨界者的選擇,而從空間上來看,美的、格力、長虹佈局醫療健康領域覆蓋的範圍很廣。美的打造了醫技樓場景、手術部場景、門診藥房場景、住院病區場景以及後勤指揮中心場景五大醫療場景解決方案;格力於疫情之下佈局多個醫療健康領域,並將經營範圍新增了消毒器械、醫療器械、實驗室裝置等;長虹則是對生命科學、智慧冷鏈、家庭健康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顯然這幾家企業幾乎都是綜合多元佈局醫療健康領域。
一是,跨多板塊產業聯合,能為醫院和患者提供更高效、便捷、智慧的醫療解決方案。 一直以來,醫院都被認為是最複雜的場景之一,有著檢驗檢疫、門診、住院、手術室、醫療教學等多項立體要求。而美的等家電企業透過把產品與醫療融合,提出了一套滿足不同功能需求的綜合應對方案,讓醫院中的醫學裝置、醫療影像、醫用物流、樓宇暖通等各個環節的流程實現互聯,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醫療時間,避免了醫患糾紛。
二是,家電企業跨專業、跨需求佈局醫療賽道,能形成競爭力併為其開啟更多想象空間。 縱觀國際知名的醫療企業,其醫療品牌的背後,包含了醫學裝置、醫療資訊化、能源、樓宇自控等多項業務,呈現的是一種整體醫療的交付,而目前國內還缺乏一個這樣的醫療科技集團品牌。如果美的等家電企業可以為醫療行業提供一個這樣綜合的解決方案,就能夠形成核心的競爭力,為其帶來更多的利潤。
此外,打造一家綜合醫療科技集團,讓各業務之間協同互補,也有利於家電企業提升估值。 以西門子為例,其創立之初僅僅是一家電報企業,但如今卻是在影像診斷、臨床醫療、實驗室診斷、醫療IT等方面可向客戶提供綜合性醫療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全球知名的醫療器械巨頭。而美的等家電企業一旦成為了類似這樣的一家綜合醫療科技集團,其營收能對標西門子,那麼其估值也將會大幅提升。
海爾、海信、TCL借產品突圍
與美的、長虹等全面佈局謀求發展的家電巨頭不同,海爾、海信、TCL則是從細分賽道尋求突圍。比如,由醫用冰箱、冷藏箱起家的海爾集團,在2005年成立了低溫製冷領域的核心研發機構海爾生物醫療,主攻生物醫療低溫儲存裝置領域;同年,擅長顯示技術與影像處理技術的海信,致力於打造視覺化裝置產品;在數字影像處理技術領域頗具競爭力的TCL,也於2009年投身了醫學影像診斷領域。
佈局醫療領域長達十餘年,海爾、海信、TCL在醫療裝置等方面積累頗深,其取得的成果也極為顯著。海爾生物專注生物醫療低溫儲存這一細分賽道,逐漸建立了覆蓋-196℃至8℃的全產品線,取代進口品牌站穩了腳跟;海信如今已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擁有29個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20所研發中心、覆蓋160多個國家的業務版圖;TCL醫療也逐漸構建起了DR、超聲、磁共振、CT、DSA等醫療全影像產品鏈。這三者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績,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一方面,產能優勢的支撐,為其快速進入醫療器械領域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過多年發展,海爾、海信、TCL等家電巨頭不僅在技術研發、使用者基礎、商譽口碑、供應鏈渠道、銷售網路等產能上有了很深的積累,也在人工智慧、資料分析、感測技術、影像分析等技術領域有了很大的突破,而基於這些積累,發力與其主業關聯度較高的醫療器械領域,能將其自身優勢最大化。
海爾、海信、TCL雄厚且獨特的技術優勢,對其掌控醫療器械核心技術給予了極大的便利。低溫製冷、影像處理、顯示等技術對醫療儀器、裝置的研發有著極大的幫助。依託這些技術,海爾、海信、TCL有足夠的底氣選擇自主研發進行醫療器械技術攻關。而這些家電企業一旦自主掌握了醫療器械的核心技術,就算是越過高技術的門檻,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壁壘,這也就意味著其擁有了與國際巨頭分羹的機會。
另一方面,從細分賽道入局,差異化的優勢可進一步推動其版圖擴張的步伐。 醫療器械低端市場早已成一片“紅海”,而中高階市場卻仍還是一片“藍海”,而且大部分國內醫療器械的市場份額仍由飛利浦、GE、西門子等國際品牌佔據,並掌控著定價權和話語權,海爾、海信、TCL發力細分賽道,做出更為精準的市場定位,以更為細分、專業的產品向更高階的“藍海”市場挺進,才有可能縮短和國際高階品牌的差距。
醫療健康“掘金”不易
事實上,國內家電企業進行自我變革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但是,任何變革都會存在一定風險,尤其是在醫療大健康領域,就算有著雄厚的資本也不一定能百分百成功,更何況,家電與醫療器械的邏輯有很大不同,國內目前尚無大型家電廠商在這方面取得巨大成功。顯然,以美的、海爾、格力為代表的國內家電巨頭,在醫療大健康領域多元化佈局的進展並不如想象中順利。
一來,醫療大健康市場雖然廣闊,但搶灘這一賽道的玩家不在少數,對於國內家電企業而言,想要分羹並不容易。 事實上,除了美的、格力、海爾這樣的家電巨頭外,像“BAT”、恆大、碧桂園、萬達等行業巨頭也早已入局,這些巨頭的實力都不容小覷。何況還有早已在醫療器械市場深耕多年的以飛利浦、西門子、通用電氣為代表的國際巨頭走在前列,目前國內的超高階醫療器械市場大多由這些國外品牌佔據,市場份額超過70%,幾乎是長期處於壟斷地位。
二來,醫療器械的技術壁壘短時間內難以突破,從產品研發到面市也需要投入較長時間,家電企業跨界有一定難度。 醫療器械涵蓋面極廣、細分領域眾多,並且大多有著高投入、長週期、認證門檻高、見效時間長等特點,顯然這與家電銷售市場的短期回報完全不同。而且在專屬醫療器械方面,仍有一定進入門檻,雖然家電和醫療器械二者在技術上有整合的可能性,但畢竟存在現實的行業差距,家電企業仍需要付出一定的學習成本。
三來,相比於國外“GPS”不約而同地轉讓旗下家電業務,國內家電巨頭卻在堅守主業同時佈局新賽道,醫療與主業如何協調發展,就成了其最大的挑戰。 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等家電企業,都先後透過剝離家電業務成功向大健康醫療等板塊轉型。而國內的家電企業則是在堅守主業的同時,擴充多元化領域,這雖然能有效保障企業穩定盈利,但資源並非無限的,一旦繼續發展主業,其醫療創新業務所需要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都會相應減少。
總而言之,醫療領域與家電行業的環境截然不同,國內那些沒有醫療行業運營經驗的家電企業想要搭上“醫療大健康”這趟專列絕非易事,還需要突破技術、品牌、銷售等多方壁壘。顯然,對於美的、格力、海爾、海信、長虹、TCL等家電巨頭企業來說,從家電到醫療裝置這場產業升級與跨界的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而其能做的也只是在兼顧自身的同時進行合理改革。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92286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醫療器械ERP的價值分析
- 醫療器械供應鏈協同管理系統
- CFDA會議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研發
- 哲訊科技SAP醫療器械行業ERP解決方案行業
- 收藏!醫療器械出海美國網路安全要求盤點
- BCG:中國醫療器械市場2023年回顧及展望
- 醫療器械圖紙管理軟體,圖文件管理解決方案
- 記一次 .NET某醫療器械清洗系統 卡死分析
- 達觀醫療器械知識圖譜-心血管器械企業加速創新的“黑科技”
- 網際網路巨頭搶購電競戰隊!今年以來電競相關企業新增4306家,同比增六成
- 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整體步入高速增長階段行業
- 行業方案|醫療器械行業全鏈數字化解決方案行業
- 中國醫療器械創新之路:中國心血管創新
- 遊戲行業獲批首張醫療器械註冊證,或將同時改變遊戲與醫療遊戲行業
- AI成科技巨頭競技場 這個玩家你可能沒想到AI
- 益普索:疫情對中國醫藥和醫療器械行業影響(附下載)行業
- 易凱資本:2022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醫療技術與器械篇(附下載)產業
- 畢馬威:醫療器械行業2030年前景展望(附下載)行業
- 華大基因:全資子公司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變更
- 中美貿易戰打響為國產醫療器械帶來良機
- 泛微eteams協同管理平臺,醫療器械行業解決方案行業
- 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創新合作平臺會議在博鰲召開,一文讀懂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常見問題人工智慧
- 德國醫療巨頭輸液泵存在安全漏洞,邁克菲釋出研究報告
- 義大利國家展團將亮相第八十六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
- 從技術到醫療,雲知聲全棧AI技術為智慧醫療加碼全棧AI
- 電商巨頭紛紛涉水電競,撬動遊戲產業恐為時尚遠遊戲產業
- 醫療技術能成為解決新加坡醫療保健挑戰的方案嗎?
- 醫療技術巨頭被勒索攻擊、微軟公佈74個安全漏洞|10月13日全球網路安全熱點微軟
- 中國信通院:2023年遠端醫療器械研究報告(附下載)
- 海爾智家赴港IPO,白電巨頭們的資本博弈
- 醫療資訊化再加速,電子病歷、區域醫療、醫保支付成熱點
- 普華永道:2017年企業併購回顧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行業
- 火石創造:2022中國醫療器械高值耗材產業報告(附下載)產業
- 醫療器械行業: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專題報告(附下載)行業
- 人工智慧技術助力醫療保健人工智慧
- 日本電信巨頭希望利用區塊鏈技術儲存合同區塊鏈
- 巨頭爭相佈局的AI醫療,隨著熱潮褪去AI賽道會變寬鬆點嗎?AI
- 聚焦醫療電子票據改革,護航醫療行業票據業務安全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