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安防,地產巨頭的「自我革命」

dicksonjyl560101發表於2020-05-15
2020-05-01 07:00
導語:房子才是最牢固的社群,它能緊緊地圈住使用者。

AI 安防,地產巨頭的「自我革命」

1

前有萬科聯姻海康成立新公司;後有綠城牽手大華涉足新安防。

一個地產、一個科技,原本關聯不大的產業巨頭們,物聯網時代下竟接連碰頭、逐步交往。

先看萬科。

去年歲末,萬科子公司與海康一同出資,成立了一家名叫萬御安防的科技服務公司。

AI 安防,地產巨頭的「自我革命」新成立的這家公司由樑琪庚擔任董事長,海康威視高階副總裁徐習明擔任董事。

公開資料顯示,樑琪庚於1998年加入萬科,歷任武漢萬科物業總經理、蘇南萬科物業總經理。

公司的經營專案包括:安防科技的技術轉讓、技術服務、物業管理等。

AI 安防,地產巨頭的「自我革命」

萬御安防成立的意圖基本也已明晰:萬科藉由海康的軟硬體能力,加碼智慧物業賽道。

再看綠城。

去年十月,綠城中國與大華股份在杭州順利牽手,雙方聚焦安防監控平臺、自有品牌培育,簽訂系列戰略合作協議。

這場簽訂會排場不小: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執行總裁耿忠強、總工程師肖力;大華股份董事長傅利泉、國內營銷中心副總裁史東、浙江區總經理陳勝江皆出席為之站臺。

張亞東會上直言不諱:希望通過大華的技術支援,未來能與綠城建築科技集團、智慧園區事業部等單位,進一步達成戰略協同,產生1+1>2的價值,共同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

將這段官方說辭翻譯成大白話:

賣房是最原始的商業行為,傳統地產商想要活得好,科技這條路必須走。

2

“活下去!”

AI 安防,地產巨頭的「自我革命」

2018年9月,萬科秋季例會上,這三個殷紅大字一經放出,一下子就觸碰到了不少人的敏感神經,瞬間刷屏朋友圈。

簡直諷刺,當行業領頭羊都在思考生存問題,中國房地產的真實現況又是如何?

富力地產董事長李思廉甚至調侃,“他們說活不下去是開玩笑的,萬科是提醒我們要活下去。”

暫先不論誰能活下去、誰能活得好,過去兩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確面臨一個共同問題:

人口紅利漸失,政府調控加強,地產降溫趨冷。

據人民法院公告網資料顯示,2019年宣告破產的房地產相關企業數量已經超過400家,且進入2019年下半年之後,破產房企數量增速有所加快。

殘酷形勢下,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地產商們不得不去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以求在後房產時代更好活下去。

新的業務增長點在哪裡?

原本主打差異化、鬥得不可開交的房產大佬們,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選擇的方向竟驚人地一致:科技。

地產巨頭科技轉型已經成為一個業界共識。

王石曾說,萬科用了近兩年時間去調研,仍描述不清未來十年終會怎樣,但有兩點非常明確:由製造型轉向技術型,由銷售商轉向服務商。

所以看到,科技賦能一詞作為一個單獨子項,最先出現在萬科2017年年報上。

2019年年報中,萬科對科技賦能進展的最新表述是:全面主動擁抱科技變革,打造全新沃土計劃。

再譬如碧桂園,直接定位自己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從地產延伸至農業、科技等多個領域。甚至直接重倉惠州,高價建了一個潼湖科技小鎮。

如果說土地是地產商的重要生產資料、科技是地產商未來重要的生產工具,那麼:

為什麼地產商們大多選擇安防作為他們科技轉型的頭把利器?

無論哪個行業,企業一旦做大,必須要向多元化市場靠攏,原因很簡單,人多要吃飯。

但這個多元化市場並非矇眼瞎選,通常是在自己的主營業務基礎之上,思索求變。

地產商的主營業務是賣房,房產主要有三大特性:面大、呆板、易受政策影響。

也就是說,地產商在做科技轉型時,必須著重考慮三個點:

1、高增長性;2、資源互補;3、符合政策導向。

三大門檻一經放出,可以選擇的細分場景所剩無幾,安防也就成了最適合的方向,沒有之一。

論高增長性:安防是智慧城市的必經一站,視訊物聯的優質前身。

論資源互補:論誰能給房產帶來實實在在的智慧供給,唯安防莫屬。

論政策導向:這一點毋庸多提,智慧物業、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

從安防商角度出發,積極對接地產商等優質大B端客戶,也是他們的宿命所向。

過去多年,安防專案顆粒度越來越大且越來越少,ToG轉ToB已成市場大勢,佈局智慧社群則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一步。

一來,智慧社群外有安全需求,是安防商的主航道業務;

二來,智慧社群內還有智慧需求,而安防廠商們旗下的C端品牌也在不斷壯大。

譬如海康C端品牌螢石,2019年營收25.92億元,同比大增58.38%。就此,海康近日還宣佈,擬將螢石分拆至深交所獨立上市。

3

從一套好房子到一個好物業到底有多遠?

今天的地產商們一定會告訴你,只有一個AI安防的距離。

如果要問眼下最大的AI細分落地市場在哪裡,智慧社群必屬其一。

如果再問智慧社群最大的AI細分落地市場在哪裡,智慧物業又必屬其一。

如果說智慧社群是智慧城市構建的mini版;那麼智慧物業就是智慧城市構建的神經網路。

城市大腦最終是否智慧,主要依賴神經網路是否互通、有序。

戰略規劃從上往下做,市場落地從下往上走,智慧物業市場份額的多少,後期直接影響整個雲、資料平臺市場的戰爭態勢。

這個說法一點也不誇張,新經濟100人創始人李志剛曾提到,未來新經濟由三大區間構成:

第一區間是線上,核心是資訊、內容、社交。這個區間內,網際網路巨頭扎堆,進去就是炮灰。

第二區間是SKU,可以簡單理解為賣貨池。這裡包含40萬億大市場,目前仍有各種垂直、細分機會。

第三區間是本地生活服務。它覆蓋第三產業的各行各業。

移動互聯時代,誰掌握了家庭智慧入口,誰就掌握了第二、三區間的渠道入口。

這個入口的最後一道把關人是誰?不是阿里、不是騰訊、也不是拼多多,而是物業。

房子是最牢固的社群,物業藉由它能緊緊地圈住使用者。

可視對講、視訊門禁,這些安防產品未來都將化身物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資產,這些資產也將為物業打造一個成熟的商業生態。

萬科集團高階副總裁朱保全曾舉過一個例子:

萬科物業通過互聯技術構建了萬物雲,當一個人臉或者一個車牌號傳遞到後臺之後,萬科物業可以基於使用者的生活習慣、出行習慣和客戶家中的人口結構,去提供精確服務。

過去兩年,無人售貨、洗衣服務、家庭健康管理等服務在小區中普遍出現。部分開發商在住宅專案中甚至會提供一些理財、保險產品。

AI 安防,地產巨頭的「自我革命」

從經營角度出發,傳統物業只收管理費,未來會有各類資料入口、增值服務入口。多業務加碼後的物業管理也會轉型成平臺、中介、服務商。

4

物業雖小,五臟俱全。

新力物業某高管告訴AI掘金志,目前傳統物業科技轉型,大概可以歸納為六化:

經營科技化、盈利創新化、管理精細化、運作分包化、組織聯盟化、品牌高階化。

但這六化之路不好走,智慧升級之路道阻且長,主要矛盾體現為:

一、結構冗雜的物業專案,小型技術商無力應對,大型整合商又不願精耕。

智慧物業市場還未出現絕對巨頭,並且在社群中利益相關方中間也沒有出現主導者。

物業公司大多屬於缺錢的狀態(幾家地產物業除外),低廉的物業費用不足以支撐起高昂的改造與投資。

且由於物業偏向勞動密集型市場,工作人員的技術操作能力還需配套加強。

二、涉及政府跨部門協作較多,IoT、AI、大資料等內容繁多雜亂。

智慧物業的改造大多停留在淺層次,整體發展較為落後。

即便是一些垂直的社群運營公司和IoT企業想要進入,卻囿於各方關係難以打通,難以施展手腳。

三、技術應用成本及物業投入資源極不匹配。

智慧物業建設是系統工程,從家庭到公共區域,從網路硬體到軟體服務,時間週期長,需要協調各方利益。

此外社群的智慧裝置更新換代非常快,更換和淘汰需要強資本做保障。

四、標準化建設跟不上。

居室之外的各類門禁、監控裝置、無線連線等都面臨著複雜的競爭環境,網際網路廠商、安防廠商、ICT廠商,大家各自為營、自創生態。

這四大點也充分說明:

智慧物業是個硬骨頭,有人不想啃,有人啃不動,地產商聯手安防商親力親為才是上上策。

地產巨頭有場景、安防巨頭有技術。

雙方優勢互補,憑藉AI全棧方案,勢必會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最深壁壘,打造出一套智慧物業行之有效的作業系統,進而引領新一輪社群物業革命。

5

物業的智慧落地已經到了最好的時代。

據預估,截至今年,中國物業增值服務空間將達2.6萬億元。

過去11年,全國物業管理面積也增至260億平方米左右,年均複合增長率7%左右。

盤子已經夠大,未來就看地產商如何在上跳舞。

地產行業大規模、快複製的商業模式已經失效,移動互聯擴充套件和模糊了整個行業的邊界,競爭的焦點從獨立的產品延伸到相關產品的系統。

物業是線下的最後一公里,是投身大規模網際網路化中的關鍵一環,選擇安防這個切入口亦是明智之選。

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一點:組織和管理變革比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更為重要,組織不改,技術、產品改造都是空談。

所以也可以看到,萬科和海康的聯姻,摒棄了傳統專案合作式、集採式關係,直接成立新公司,競逐新市場。

AI智慧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越來越多的地產企業,你根本弄不清楚他最賺錢的業務是什麼?房子、物業、服務還是資料。

無邊界,這將是未來的又一個時代總結。

畢竟,地產的黃金時代已至黃昏,科技轉型新週期正緩緩駛來。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4/yETHkMTaahEbVMOx.html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269227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