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巨頭集體「卷」AI,華為又在憋什麼大招?

新闻助手發表於2024-06-17

生成式 AI 的競爭,今年更加激烈了。

今年 5 月以來,全球科技巨頭們不約而同地開始展示在 AI 領域的最新成果和戰略部署,一系列引人矚目的釋出和合作活動相繼展開,預示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5 月 15 日,谷歌推出了 Gemini 1.5 Pro 和 Gemini 1.5 Flash 兩款新的大型語言模型,併發布了聲稱效果超過 GPT-3 的生成影片模型 Veo。微軟在 Build 2024 開發者大會上釋出了 50 多項與 AI 相關的更新,包括 Team Copilot、Microsoft Fabric、Azure AI 和 Cobalt 晶片等。

在上下游領域,英偉達釋出了 “最強 AI 晶片” Blackwell,並宣佈將繼續堅持資料中心規模、一年一更新、技術限制和一個架構的發展路線。蘋果與 OpenAI 達成合作,推出了系列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和服務,併發布了個人化智慧系統 “蘋果智慧”

AI 技術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沒有哪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獨自引領 AI 發展,但是美國確實走在了 AI 發展的前列。面對美國科技巨頭在 AI 領域的強勢競爭,中國 AI 如何才能走出自己的路?特別是在高階 GPU 晶片出口限制層層加碼、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國的 AI 產業更需要在多個方面加強自主創新。

AI 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強大的計算能力,而中國目前在高階晶片領域仍面臨著進口依賴的問題。因此,中國 AI 企業必須加快自主研發高效能晶片,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算力自給自足。

AI 應用的推廣需要依託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資料中心、雲端計算平臺等。中國在這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仍需持續投入和最佳化,提升整體基礎設施的智慧化和高效化。

在大模型研發方面,AI 技術的核心在於演算法和模型的創新。中國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海量資料,這為大模型的訓練和最佳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中國 AI 企業應加大對大模型的研發投入,探索更多元的應用領域,提升模型的實際應用效果和商業價值。

在全球科技巨頭紛紛亮出 AI “大招” 死磕的時候,華為也將於 6 月 21 日至 23 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 (HDC 2024) 上展現其在 AI 行業應用上的廣泛探索。屆時,華為雲盤古大模型 5.0 將重磅亮相,並呈現在行業落地方面的最新成果。

全球科技巨頭集體「卷」AI,華為又在憋什麼大招?

自 2023 年 7 月 7 日釋出盤古大模型 3.0 以來,華為在 AI 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這一模型在礦山、藥物分子、氣象、鐵路、政務、金融、製造等多個領域均取得了應用成果,為業界貢獻了先進的演算法和解決方案。

如今,華為雲盤古大模型即將迎來一次重大升級。在 HDC 2024 上,我們將見證盤古大模型 5.0 的首秀。這一全新版本的大模型有望在多模態能力、自然語言處理、影像識別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併為更多行業帶來突破性的應用。這無疑將進一步鞏固華為在 AI 領域的領先地位,並推動全球 AI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