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遊資網發表於2019-05-07
40年後,瘋狂麥克斯仍舊是最棒的荒野遊俠之一。
在世介面臨危機之時,扮演力挽狂瀾的英雄,無論在任何一個文化媒介中都是極為常見的主題。命運欽定也好被逼無奈也罷,時勢造就的英雄們一路披荊斬棘,在最後完成保住了文明延續的使命。

但是如果這是一個早已無藥可救,或是壓根就沒有挽救必要的世界呢?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你配點太爛了,自己都救不了

倖存者在末世環境下求生,展開探尋過往文明的旅程,並揭開一幕幕充滿人性鬥爭道德困境或是今晚吃啥的複雜故事。隨著廢土、末世、或是後啟示錄題材的興起,那些代表著廢墟美學的元素對我們來說早已不再陌生。

從玩家的角度來講,雖然最近嘗試涉足網遊的成效令人扶額,但提起廢土遊戲仍然繞不開《輻射》。冒險、人性、宗教和科技等等豐富的元素構成,讓它始終是最具豐滿且具有代表性的後啟示錄符號。

就和許多經典遊戲IP一樣,從黑島的舊《輻射》時代開始,它就不可避免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與傳承。其中賦予了它視覺元素的主要作品,便是經常被人稱為“廢土鼻祖”的《瘋狂的麥克斯》。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這個系列剛剛走過了它第40個年頭,而影響力仍舊在許多繼承者之中傳播。雖然論名氣可能還不如許多後輩,但這仍舊是值得你我回味、並挖掘其魅力的廢土故事。

醫生眼中的末世

在電影行業中,許多能夠以“三部曲”形式流傳的系列,一般都是有著長遠計劃、籌備完善的商業專案。然而《瘋狂的麥克斯》的誕生與崛起,卻更像是導演喬治·米勒個人的靈感迸發所致。

米勒於1945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出生,後來成長為一名醫學生。然而跟刻板認知裡文質彬彬的醫學人士不同,這位老哥的人生從來就不缺乏狂野的經歷。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最著名的作品是廢土朋克,然而他也拍過快樂的大腳……

昆士蘭州的民風頗為彪悍,在喬治早年居住於此地時,各種大小車禍一直都是家常便飯,甚至幾位年輕時的好友也因此喪命。在麥克斯系列裡,飛車場面素來都是最關鍵的核心,要說和這些現實經歷沒關係那怕是沒人相信的。

而另一方面,在急診室工作的經歷,使得喬治整天要目睹各種死傷慘狀。可以說對於暴力與死亡,正在學習濟世救人本領的喬治,其實比絕大多數人都要了解。

1971年,即將畢業的喬治和弟弟克里斯拍攝了一部短片,並在學校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以此為契機,他參加了墨爾本大學的電影研討會,並在那裡遇到了後來的摯友與合作伙伴:拜倫·肯尼迪。

一見如故的兩人在之後便合作拍攝了實驗性短片《熒幕中的暴力》,在當時普遍都是文藝片的澳大利亞,讓影評人與觀眾大為震驚。第二年完成學業後,喬治·米勒立刻就正式進入電影行業,大概是覺得“學醫救不了澳大利亞”吧。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拜倫·肯尼迪(褐色大衣,1949-1983)在麥克斯片場

由於澳大利亞的製片人與政府都不太願意投資動作片,兩人只能先參與短片等拍攝,並時不時通過各種臨時工(比如當醫生或是開卡車)來籌集資金。直到他們正式的電影長片《瘋狂的麥克斯》上映,已經是8年後的1979年4月了。

影片開場就是野外啪啪啪和飛車追殺,喬治認為把那些重口味場面放在荒涼的近未來,觀眾會更加具有認同感。車輛在片中佔據了非常大的戲份,因此現實中石油緊缺而導致加油站亂插隊鬥毆的現象,據說也成為了編劇的靈感來源之一......

其實和現在被譽為廢土鼻祖不同,《瘋狂的麥克斯》第一部電影的故事風格更像是警匪片。只是它的背景被設定在了文明社會搖搖欲墜的崩潰邊緣,更加暴力和混亂的時代。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初代電影裡警察執法的方式

相比我們熟悉的、那些轟轟烈烈的啟示錄降臨不同。《瘋狂的麥克斯》的末世來臨更加無奈與寂靜——它似乎就是必然會迎來的結局一般,突然就進入了文明的終結。

資源耗盡,政府無力維持秩序,然後世界就這麼理所當然地崩潰了。也許是這樣的設定缺乏衝擊感,在後來誕生的遊戲或漫畫裡,末世的來臨更多還是來自於戰爭或核災難。

這樣的設定自然也加劇了故事的科幻元素和災難性。一場徹底的毀滅,不僅讓人類和資源變得更加匱乏,還帶來了各種變異生物出現的可能性。相比集中在人與人之間衝突的《瘋狂的麥克斯》,《輻射》或《廢土》這種安排更像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更符合遊戲性方面的設計。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廢土沒有變異怪物總讓人覺得少了點什麼不是麼?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末世的來臨,都離不開對繁榮文明的追思。在看似還留有過去痕跡的廢墟里冒險,將新生與毀滅兩種矛盾元素結合,幾乎成為了廢土故事必不可少的主題。

影片中的世界幾乎每天都能上演亡命飛車,警察暴力執法、甚至直接殺死歹徒是家常便飯。雖然不是純粹的廢土,但是諸如警察們所穿的黑色皮衣制服、各種改裝車輛和手工範兒濃厚的鋸短霰彈槍等元素,奠定了整個系列的視覺基礎。

本片捧紅了當時還未成名的梅爾·吉布森。然而在試鏡前一晚,他由於在酒吧喝醉後一挑三被打得鼻青臉腫,差點就丟掉了主角的寶座。幸虧劇組經理最後想通,覺得這種Cult電影就應該找個怪胎來演,才讓吉布森繼續留了下來。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作為演過華萊士的人,敢在酒吧一挑三的確有“勇敢的心”

作為一部充滿了黃暴鏡頭的影片,它上映時不出所料遭到了影評人口誅筆伐(有小部份人偷偷點了贊)。但是之後幾年裡這部“爛片”慢慢傳播開,最終斬獲了1億美元的票房,入選並獲得諸多獎項。

電子遊戲的表現方式畢竟不是純寫實,而後來的末世類電影又太強調特效。所以相比來說,《瘋狂的麥克斯》那種不帶太多藝術修飾的死亡反而更令人觸目。

如果你現在還沒看過這部影片,那麼個人覺得也沒太大必要去考古。由於低成本和劇組缺乏經驗,全片許多橋段都有些微妙的不協調感,看起來有些昏昏欲睡的麥克斯更是被男二號搶走不少戲份。

當然,就像影片最後的鋸腿逃生橋段,啟發了《電鋸驚魂》的創作那樣。《瘋狂的麥克斯》的貢獻遠非電影自身那麼簡單。它所開創的這個主題、以及包括續集在內留下的無數文化影響,才是之後始終留存於人們記憶裡的關鍵。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第一部的暴力元素其實是整個系列裡最露骨的

隨著影片大獲成功,喬治·米勒正式成為了一名專業的導演,並在兩年後帶來了《瘋狂的麥克斯2》——真正的廢土題材起源。

廢土,從這裡開始

如果說第一部因為故事和經費限制,還沒能體現太多後啟示錄世界觀氛圍,那麼整個世界崩潰後作為背景的續集,就完美奠定了後世廢土題材的基礎了。

在離開警隊5年後,由於生存資源已經所剩無幾,整個世界的法律和秩序徹底宣告崩潰。家破人亡的麥克斯開著自己的“V8攔截者”,與一隻昆士蘭赫勒犬流浪在荒漠上,周旋於各路組織之間尋找生機。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辨識度MAX的海報

如果要論《瘋狂的麥克斯2》最經典的視覺元素場景,那張宣傳海報所使用的主人公照片,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幕。

公路、黃沙、一人一狗緩緩走來。不管是從內在核心的致敬與傳承,還是僅僅跟風的外在抄襲,續集這張用於宣傳的經典劇照都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關鍵。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南方公園》中斯坦的房間裡,也掛著這張海報

先別管手頭有沒有鋸短的雙管霰彈槍,麥克斯身著的這套單肩皮衣,幾乎成為了廢土遊俠必不可少的裝備。也許在《輻射》系列裡最安全的是動力裝甲,但是如果沒在死人身上扒過皮夾克,那麼你肯定不是個合格的廢土垃圾王。

事實上這套穿著不僅歐美大老粗們喜歡,80年代深受西方文化侵襲的日本人也同樣青睞。

在影片上映3年後,由原哲夫創作的格鬥SF漫畫鼻祖《北斗神拳》問世。這部漫畫吸收了不少《瘋狂的麥克斯》的元素,尤其是混亂殘暴的世界觀,以及其中各種朋克造型可謂是完美還原。

而主角拳四郎的一身行頭,更是直接複製了麥克斯的造型。更有趣的是,因為這部漫畫仍舊是風格誇張的武俠格鬥,當主角戰鬥時穿著單肩皮夾克,發出李小龍招牌叫聲時的場面有一種奇妙的戲謔感。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要素過多

至於那隻跟隨在身邊的小狗,事實上意外的是,整個麥克斯系列只有第二集才出現了“一人一狗”的元素。

不過這個設定本身,其實是致敬一部更加久遠的後啟示錄電影《男孩與狗》(A Boy And His Dog)。這部1975年的影片,不僅是“狗肉”這個名字的來源,同時也有別於麥克斯這種“激情繫”廢土,更傾向於人文內涵為主基調。

這兩部電影一道,奠定這這種“亂世之下狗比人更可靠”的基調。由於太過於經典,後來成為了注重體現人性矛盾的輻射系列,幾乎每一作都必不可少的內容。

初代《輻射》的致敬最為徹底,狗肉不僅品種一樣,加入的方式也是要求主角穿上皮夾克去對話(或是給肉串)。只不過,由於遊戲設計,狗肉在初代不僅戰鬥力堪憂,想要讓其存活下去也非常困難。

更讓人難受的是,在黑島的設定裡,狗肉死於撞上一張能量力場。但由於它的人氣實在太高,續作中我們還是能夠通過隨機遭遇事件令其加入,而後來複活的《輻射3》更是出現了它的直系後代。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在《輻射4》裡狗肉連品種都換了

除了這張劇照奠定的主角形象之外,在整部續集裡出現的配角也不落下風。先不提形形色色的倖存者,光是匪幫那天才創意下的朋克造型,幾乎定型了所有廢土世界裡的惡棍造型。

這些梳著莫西幹髮型,乳頭穿環屁股繡花的怪胎們,用自己的鬼哭狼嚎與血肉讓廢土變得絢麗多姿。無論是《北斗神拳》裡的那些肌肉沙包、《狂怒》裡的各色匪幫、乃至不是那麼廢土的《無主之地》都離不開他們的作死演出。

與第一部劇情不同,整個系列後來的劇情模式幾乎都是“遭遇事件、結識NPC、獲取任務、解決問題”。包括2015年喬治·米勒再次指導的第4部《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在內,這個套路幾乎能夠用於敘述所有續集中的主要劇情。

而這同時也幾乎就是《輻射》、以及絕大多數遊戲裡的標準任務模式。雖然看似簡單,但是這種能夠同時製造動機、衝突和人物成長的劇情模板被證明足夠好用。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廢土上危機四伏,隨便喝口水都會被車撞

故事總是離不開麥克斯來到某處,身不由己地捲入倖存者與匪徒之間的衝突。最後在不斷周旋的過程中,以一場驚天動地的飛車追逐結束戰鬥,再次獨自一人消失在荒野。

遺憾的是,作為系列標誌性元素,各種千奇百怪的改裝車輛卻沒有被什麼遊戲複製過。《輻射戰略版》雖然可以開車,但是它們在遊戲裡更像是騾子罷了,反倒是2011年那款質量平庸的《狂怒》算是勉強能滿足駕駛愛好者。

也許是看到了電影再次籌拍,覺得是時候建立自己的廢土品牌,華納投資了雪崩工作室進行《瘋狂的麥克斯》遊戲版的製作。至此時隔25年後,這個人們經常談論的廢土起源,才又一次有了自己的遊戲作品。

瘋狂的電影與湊合的遊戲

當我接觸到1985年上映的《瘋狂的麥克斯3》(Beyond Thunderdome),《輻射3》都已經上市了。在觀看這部影片時,前十幾分鐘的場景總是難免讓我聯想到遊戲。

流浪在荒野上的麥克斯發現了巴特鎮,在城門口由於感知屬性高,並攜帶伽瑪檢測器而免於被奸商騙錢。之後在守衛處通過對話檢定,搞到了入鎮許可。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開場的演出完全可以搬到遊戲裡

和《輻射》常見設定一樣,他要把各種武器留在門口才能進入;但是因為技能檢定成功,一把小刀被藏在了道具欄裡。得益於麥克斯的技能與屬性,他在接下來的劇情戰鬥中,很輕鬆的解決了敵人,獲得城鎮領主賞識,得到了參加角鬥大會的任務。

雖然是個人出於找樂子的臆想,但這的確證明了《輻射》的遊戲元素,與許多影片橋段有著奇妙的聯絡。雖然我們並沒有一款麥克斯的角色扮演遊戲,但其實你大可以把輻射、尤其是黑島舊系列視為它的精神延續者。

不過,如果是想找專屬的IP授權也並非無解。只是你需要對體驗的標準有一些降低就是了。

早在1990年的任天堂FC上,曾經有過一款由小團隊合作開發的麥克斯遊戲。這款遊戲基於電影第二集製作,包含了賽車和動作射擊玩法。

玩家一方面要駕駛V8攔截者在廢土馳騁,同時也要操作麥克斯進入廢墟尋找補給品——主要是汽油,沒了它們直接就會導致遊戲結束。偶爾還可以進入商店獲取物資,最後還要跟匪幫老大來一場決鬥。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FC時代的影改遊戲,對比同期作品來說平均水準還行

遊戲意外地還不賴,勉強能把原著的感覺還原出來。不過詭異判定和略顯枯燥的玩法,讓這個流程不到1小時的影改作品,很快就被時代淹沒。

之後在90年代末,《絕地風暴》的開發組“墨爾本之家”(Melbourne House)曾經籌備過一款PS上的相關遊戲。本作劇情定在第三部電影之後,麥克斯遇到了一個與自己亡妻同名的少女,並因此捲入了一系列冒險之中。

遊戲同樣是動作冒險與賽車並存,而且還讓許多電影角色迴歸——其中包括一隻新的獵犬。然而隨著發行商突然決定放棄專案,這個遊戲最終也是不了了之。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絕地風暴》成員本身就都是《麥克斯》系列的粉絲

2015年,已經70歲的喬治.米勒耗資1.5億美元,帶著系列最新的《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迴歸。一樣的末世黃沙,萬古不變的狂野基調,仍舊令人血脈膨脹的飛車,不同的是更加巨集大而完美的製作。

作為幾乎是電影、漫畫、小說、遊戲與其他一切藝術形式的“廢土流”開山鼻祖,這個系列復活的價值也僅僅只能用“情懷”這個爛俗詞彙來形容了。而它也同樣以無可挑剔的實物特效,以及掀翻影院天花板一般的炸裂效果,宣告著自己的迴歸。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見證吧!”

由於電影的熱映,同年由雪崩製作華納發行的遊戲版,自然會被人視為蹭熱點。加上與《潛龍諜影V》撞車,其壓力不言而喻。不過如果純粹以電影改編遊戲看待,其實本作勉強能在及格以上,佳作觸底的水準。

遊戲採用了與電影截然不同的劇本,開放世界的玩法自然也跟新片那“一本道”流程不同。但是遊戲其實也沒啥劇情元素:去哪兒殺誰拿啥找什麼,基本上就涵蓋了整個故事內容了。

玩法上這個遊戲有著比較完善的機制,地圖上的收集與互動規則明確,據點和探索元素也都儘量被做到解法各異。麥克斯和車輛的升級系統清晰直觀,你花時間收集的垃圾可以反饋在視覺(裝備)上,可以看出製作組頭腦算是比較清醒。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本作的媒體評分爭議較大,合格與低劣的評價皆有(Bug很多)

個人看來,本作雖然手感略遜一籌,但那種偏寫實的肉搏場面有種迷之快感。與《蝙蝠俠 阿克漢姆》系列不同,麥克斯戰鬥技巧更加註重實用性,穩健的打法也許會讓部分玩家更加認可——而且他是真會下殺手的。

至於載具,收集各種車輛其實並不有趣,畢竟沒什麼比能夠升級強化的主角專屬座駕更牛逼。載具戰的樂趣階梯有些問題,你需要到後期才能真正“爽到”,不過回報的確算是值得的。

但往嚴格了說,想體驗末世廢土奇異旅程你有新《輻射》;想感受人性百態遊俠豪情去找舊《輻射》;單純想痛扁朋克仔?那更是有著以《無主之地》為代表的大量可替代品,《瘋狂的麥克斯》這個遊戲並不能作為獨領風騷的佼佼者。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但是飛車真的就是僅此一家

不客氣的說,雪崩遊戲向來“啥都不錯咋玩都膩”的感覺。湊合著玩哪兒都不差,想挑刺簡直就是索尼克金屬私生子——渾身都讓人不舒服。這個遊戲版的《瘋狂的麥克斯》同樣如此。

華納蝙蝠俠式的格鬥系統、充滿了各種元素的開放式環境、加上頗為激烈的載具戰鬥。哪都似曾相識的元素被微創新一下,再塗上專屬題材的外皮後重新包裝,就成了本作。玩玩還行,配合電影原聲集在荒漠上與朋克仔們飈車還是蠻不錯的。

最後順便提一句:雪崩與廢土的緣份並未盡。

雖然《狂怒》成為了id最為平庸的作品,但在戰鬥、美術與載具上的紮實底子仍然讓一部份人覺得本作有可取之處。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流程極屎,幹架牛逼

所以即便賣得不好,id仍舊願意把前作戛然而止的故事延續。這次他們拉上了雪崩,讓他們負責自己不擅長的開放世界塑造,自己專心負責狂帥屌酷炫的戰鬥系統。

雖然雪崩自己也就及格生水平,但比id這壓根就瞎搞的門外漢,的確是要稍微令人安心一些。而我之所以提起它,主要還是這一次《狂怒2》仍舊有大量造型癲狂的載具——這可沒幾個廢土遊戲能滿足你的。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沒人期待的遊戲,所以搞砸了也無所謂,瞎做算了

廢土永存

40年前,喬治·米勒構建了一個以暴制暴、荒蕪瘋狂的世界。那種文明廢墟之下道德約束被破除,以快意解恩仇的故事基調,對於生活在安定環境下的人們有著致命誘惑。

而以黑色皮衣到V8肌肉車為代表的視覺元素,更是充滿了別樣的美感。在此之後,無數被冠以“廢土”的文學產物,都不可避免地流淌著屬於麥克斯的血脈。

2017年4月左右,喬治·米勒宣佈仍將拍攝後續兩部麥克斯電影,並且仍舊延續新主演湯姆·哈迪版本的風格。對於喜愛這個系列老粉,或是純粹因最新作而被吸引的人來說,這顯然是值得期待的好訊息。

然而一年多以後,在影迷之間盛傳的卻不是影片籌拍,而是關於導演與華納高層之間的官司。雖然不知道具體的糾紛為何,但按照過去那幾百萬個先例來看,錢的問題是八九不離十了。

廢土遊戲遍地開花,它們身上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

1億多投資、非CGI的飛車特技、換來的卻只有不到4億票房——相比那些超級英雄電影來說回報實在卑微。而更關鍵的是,這樣一部廢土、末世與暴力著稱的電影,能否分得中國市場一杯羹,長久以來都備受質疑。

然而隨著今年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登陸指定院線的訊息,卻讓人看到了希望。

廢土題材在這幾年裡不斷擴散,似乎仍然沒有減少的跡象。而作為已經走過40個年頭的鼻祖,麥克斯的故事仍舊有著強大的吸引(金)力,雖然不知道續集是否能重見天日,但至少未來的某一天,這個最老的遊俠會再次從遠方歸來。

作者:藥莢
來源:VGtime
地址:https://www.vgtime.com/topic/1052571.j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