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起源》,一場在互動敘事中突圍的爵士之旅
當然,這類看起來非常詩情畫意的遊戲,是很容易落入畫面假大空的陷阱中的,尤其它的介紹還是那麼的巨集大和虛無。
你無法虛空感受這類意識流+嗑藥過度的“文藝”型遊戲
全知全能
由於我們的宇宙誕生於大爆炸期間的一個奇點,因此整個世界最終或將變成一個巨大無比的黑洞。這一理論我們稱作“大坍縮”。
這個理論發人深省,但我們相信我們的歸宿不會如此。
——《黑色起源》第十章 『播種』
黑白構成的色塊與線條、電影化的分鏡轉場、爵士樂搖擺其中,從宇宙大爆炸到奇點的迴歸,《黑色起源》用高質量的三四個小時沉浸式電影體驗,帶來了一場意識流的爆炸奇旅。
儘管三角戀的設定,加上穿越宇宙大爆炸拯救女神的故事,聽起來如此的二流俗套,但《黑色起源》絕非只會堆砌科幻符號的表面之作。
主角一開始出場時是個賣表的,是的,字面意義上。遊戲就幾乎是在明示,這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
在目睹金色男孩槍殺引力夫人的瞬間,主角在這場激烈衝突的頂點,得到神助。時間停滯,主角從手槍的光束中穿越到宇宙大爆炸的伊始,尋找拯救摯愛的方法。
這聽起來實在是意識流到極點,我們“看”著主角從宇宙大爆炸開始,直到恆星成形,生命誕生,超新星爆炸,一切迴歸奇點。奇點發條是他的武器,穿插在時間中的四位旅人是他的精神伴侶,穿越到宇宙的誕生直到萬物寂滅,只為了拯救愛人。
《黑色起源》的表達是非常電影化的,分鏡和轉場都沒有傳統意義上游戲的“關卡”感,輔以大量的視角變化,以及視覺特點上強烈的線條與光影的衝擊力,很難說它到底是一部互動式電影還是一本視覺化的書。
互動設計完全是在輔佐《黑色起源》的沉浸感,它與整體的敘事和電影觀賞體驗是渾然天成的。
它的獨特色彩可能需要追尋到開發者的靈感來源。在《黑色起源》的官網,開發者稱其創作靈感來自於義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宇宙奇趣全集》。這位曾與諾貝爾文學獎的當代作家,“重建”了現代主義文學的結構,《宇宙奇趣全集》顯然具備這種強烈的實驗性質,它並不是傳統的儒勒凡爾納式的科幻故事,而是以寓言體對科幻符號進行抽象表達,這恐怕就是《黑色起源》這款遊戲獨特個人色彩的來源。
這裡我們可以對《宇宙奇趣全集》稍作了解,作為一本非常意識流的科幻寓言,書中的主角,有一個怪異的名字,老QFWFQ。
這個讀不出來的名字背後的角色,同樣也是非物質的存在,但也並非神明,甚至不是一個固定的形態。在《一點的故事》篇章中,老QFWFQ與其它的“居民”一起,擠在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點當中,而在《宇宙奇趣恐龍》篇中則是一隻史前恐龍,但更多時候,我們無法判斷老QFWFQ到底在扮演何種角色,只是可以肯定,沒有任何信仰體系中的神明會是這樣的狀態。
可以看做是一種高維度的生命體,或者只當它是一個載體,傳達這些寓言話術的載體。
《宇宙奇趣全集》的敘事視角是全知全能的,當然,以人類的認知,永遠不可能實際寫出『全知全能』這種狀態,卡爾維諾的文學筆力因此得以放大——老QFWFQ身上有一種貫穿始終的隨性狀態,彷彿穿梭在宇宙的每一個角落,以及時間軸的每一個節點上都如呼吸一般自然,寓言體則加深了詩意帶來的畫面感,作為讀者,你很難不相信這確實是一種全知全能的視角。
恰巧的是,《黑色起源》中,主角也在高維度視角下進行冒險,他似乎參與到了宇宙大爆炸的每一個階段,如果將之放在寓言的框架下,作為玩家的你似乎可以接受人類行為在宇宙尺度上的表現。
《黑色起源》就是試圖把這種全知全能的敘事風格,改造成遊戲形式表達。
從不和諧到和諧
大爆炸發生10^(-37)秒後,這股能量的密度發生了極其微小的波動。創生的表面原本無比平整而又貧瘠,現在變得坑坑窪窪,彷彿肥沃的土壤。
能量的這些瑕疵成為了群星、星系和宇宙結構的種子。
——《黑色起源》第一章 『播種』
更妙的是,實際上從高維度操縱宇宙的存在,是玩家本身,這正是遊戲這個載體最棒的部分,你的腦海中要一直有個概念——你正在超越時空與維度,時刻記住你的上帝身份。
《黑色起源》沒有忘記它是一款遊戲,而不是作者本人毫無責任的任性表達,它對遊戲顯然有很棒的理解,比如試著用電影鏡頭進行鏡頭語言的“降維打擊”,將遊戲互動設計完全融入自我表達,以及對於互動敘事這個題材在互動設計上的擬合性探索。
在『播種』這一章節,主角尋找並播下了7顆種子,結合章節導語的描述,我們可以理解為“上帝7天創世”。
而每一顆種子的播下,再到誕生,都有截然不同的互動設計與視覺表達。
諸如這株植物的誕生,需要玩家將土壤的波幅調整到和諧的程度,當你在嘗試改變頻率時,互動中至少有三個環節在潛移默化影響玩家行為,包括游標的阻礙感、音效漸變效果,以及波段起伏和諧的視效。
這株植物的誕生則更直觀體現玩家作為高維生物的能力,種子在土壤中生根的過程遇到障礙物,玩家可以從第四個維度(或者更高維?)直接將障礙物抓取並且不破壞原本土壤結構。
操縱時間,從高維度改變現實,從更高維度改變過去,整個遊戲流程沒有任何語言或者其它明顯的指示,當你在遊戲中探索時,就自然而然感受到互動設計中各種不和諧到和諧的過程。
這種上帝視角、無所不能的解謎手段,在遊戲中被賦予了符合世界觀的解釋。另一個精妙的用意是,真正的大能(玩家)正本能的操控著這個宇宙。
最開始每次種出一株植物,主角都會撓頭,玩家操縱他四處奔走時,他看起來像是一個邊撓頭邊不得要領四處亂轉的人兒,
冥冥之中,玩家控制的小人似乎也明白了什麼,在最後一顆種子種下的時候,他不再主動挖土、觀察、想辦法,而是直接躺下睡覺,他知道,當他醒來時,一切都會被安排好。
回應宇宙
大爆炸所產生的無線電波在整個宇宙迴盪,他們的振動錄下了協作的瞬間。
電子和質子原是熾熱的對頭,現在冷靜下來,冰釋前嫌,走到一起,共同創造了最初的元素,並留下一首至今仍在宇宙背景中播放的歌曲。
這種現象名為宇宙背景輻射,科學家藉此得以聽到大爆炸發生的時刻,繪出了宇宙誕生的時間線。
——《黑色起源》第七章 『即興演奏』
詩意的語言貫穿《黑色起源》,包括文字、畫面、互動與故事,而這一切指向最巨集大可怖的宇宙圖景。
如果用人類的語言來回應宇宙,製作組給出的答案一定是『爵士樂』。
在遊戲逐漸走向最終的迷幻和終極之前,第七章『即興演奏』用一整個章節讓玩家感受爵士樂的隨性自由和性感。
數個場景中,玩家都可以自由演繹,遊戲中精心設計的伴奏會讓你的“鬼畫符”足夠悅耳,如同爵士樂本身意味著的自由。
這種自由與浪漫的意味,不僅僅是配樂本身,亦存在於每個章節的每個細節。
主角一直追逐的黃金男孩,向愛人“引力女士”開槍的凶手,同時也是引力女士的黃金搭檔,主角在岸邊看著他巨大且忽視著自己的背影,在他吹奏的薩克斯音樂中忘我鼓掌。
末日終於降臨,地球人類乘坐宇宙艦隊逃亡,每一艘飛船都有其不同用途、規格、乘客名單與人類寄語。
在時間長河上陪伴主角走過每一段旅程的四個角色——原始狩獵者、日本浪人、街頭樂手、黑洞科學家,最終合體成為一個聖光環伺的無性之人,令人恍惚間想起《惡魔人》最後的雙性體撒旦,最後的旅程中對主角似陪伴,似依戀,又似蠱惑。主角面臨最後的抉擇時,祂的一句“你誰都不用救”如同惡魔低語蠱惑內心。
人類在1977年發射旅行者1號,載著一張金唱片,太空探索的黃金時期人類對地外文明的嚮往,濃縮在金唱片的55種語言的問候語音中。《黑色起源》中你會在外太空找到這張人類史上最有名的唱片,它完整收錄了其中的音源。
在《黑色起源》裡,語言不是蒼白的,創世與毀滅都是性感的。
常數
不過,想象可以將黑暗的未知變成神話。
一個世界以熟悉的形式走出了這片未知的迷霧。你們的思想將一縷難以捉摸的煙霧變成了身形、鋼鐵和岩石。你們的經驗將這世界重塑,並使其亙古不變。
你們賦予它名字。
你們稱之為常數。
——《黑色起源》序章
意識流的色彩,難免讓人落入“謎語人”圈套中,但《黑色起源》的表達,顯然並不是將《宇宙奇趣全集》的敘事風格帶入遊戲後強行得到的解釋,而是一開始就能讓玩家感受到的設計思路。
沒必要,真的沒必要……
最開始令我想起的,是劉慈欣的科幻童話《燒火工》——他用科幻的筆法演繹一個關於點燃太陽的詩意又悲傷的故事,然後才是近些年其它的一些互動敘事遊戲。
互動敘事遊戲早已經從播片+點選選擇的傳統模式,進化成了形形色色更接近藝術的演繹方式。2016年的《看火人》誕生在禪意步行模擬器潮流下,但脫穎而出的一款作品,它用場景的情緒表達,以及銀河城式地圖解謎的方式,展示了互動設計在遊戲敘事中的浸入感,以及gameplay部分可以為線性敘事所利用的精髓是什麼樣的。
而後又不免出現《艾迪芬奇的記憶》的畫面,它被認為是互動敘事遊戲突破限制的發展,它的每個設計都在為敘事服務,極盡可能地炫技,在詭異的故事中盡情揮灑製作者的天才點子。只不過,《艾迪芬奇的記憶》是那種要在TGA上競爭年度遊戲的“大製作”,而《黑色起源》則更像是IGF的獲獎作品,更私人,需要某種心靈上苛刻的契合。
愛人,引力女士,不知你是否被拯救。黑暗的未知就是你的模樣。
我們賦予它名字。
我們稱之為常數。
——《黑色起源》終章 『常數』
來源:遊戲智庫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dD_AVEVDnAZwgvtHEStGdw
相關文章
- 淺談遊戲中的互動敘事遊戲
- 互動敘事遊戲式如何展開敘事的?遊戲
- 敘事:遊戲中角色與劇情的互動遊戲
- 【GDC演講】互動敘事:《Florence》製作回顧
- 向量資料庫的中場戰事:長期主義者Zilliz如何全球突圍資料庫
- 環境敘事實踐:共創世界之旅
- 《淡夜未央》:互動敘事遊戲如何提升玩家參與感和互動性?遊戲
- AI的下一個戰場:認知智慧的突圍AI
- 重溫與解析《最後生還者》的互動敘事精髓(下)
- 重溫與解析《最後生還者》的互動敘事精髓(上)
- 如果說互動敘事在海外已經被中國廠商攻克,那麼攻克這一品類的關鍵是什麼?
- 互動敘事作品或是下一內容風口,如何才能成功入局?
- 遊戲敘事的文字外敘事研究遊戲
- 從《Chapters》出發,這家公司如何讓互動敘事遊戲成為北美市場的敲門磚?APT遊戲
- 倒閉近一年後,互動敘事遊戲大廠Telltale即將“復活”遊戲
- 新聞遊戲:概念、意義、功能與互動敘事規律研究遊戲
- 互動類敘事遊戲《再見 Once Again》預計夏天上線遊戲AI
- 沉浸感敘事利器:新手引導中的動畫設計動畫
- 互動敘事類遊戲的標杆——《底特律:化身為人》如何管理玩家的選擇?遊戲
- Gameloft宣佈收購互動敘事類標杆工作室The Other GuysGAM
- 【梟·遊戲敘事】如何讓使用者聚焦敘事體驗(中)遊戲
- 《底特律:變人》遊戲總監David Cage:遊戲互動敘事的見解和思考遊戲
- vivo 2020:沉默中尋求突圍
- 地平線突圍邊緣計算戰場
- 當地資深人士談拉美遊戲市場:F2P手遊逐漸被接受,敘事互動類是潛在機會遊戲
- 遊戲敘事與互動:情感代入、積蓄與昇華——以《Florence》為例遊戲
- Filecoin的商業突圍
- 位元組跳動遊戲突圍戰遊戲
- 淺談《刺客信條》的敘事:刺客和聖殿騎士的衝突與融合
- “丟掉腦子”做敘事——探索另類的敘事體驗
- 高舉訂閱制大旗跨界做遊戲,奈飛也想蹭一蹭互動敘事的風口?遊戲
- 移動端開發工程師的AI突圍之路工程師AI
- Tap評分9.9 互動敘事作品《霧魘之夏》會是下一個隱形守護者嗎?
- 《巫師 3:狂獵》:傳統敘事在開放世界中的水土不服
- 解密《Returnal》的敘事驅動型程式化恐怖解密
- 小米Civi的女性突圍戰
- 快手的重壓與突圍
- 《武士刀“零”》:一場事關身世、心智、陰謀的殺戮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