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卷嚴重的SLG市場,騰訊換了個新思路
這兩樣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讓我在參加活動之前大感迷惑。我看了看演講者的名字:巨集觀經濟學家何學彥博士。隨手上百度百科一查,我的表情變成了這樣:
專家、委員、部長……無愧於這些重量級的職務,何博士在演講中分析了一番國際局勢、國內格局,還鼓勵在座的各位“企業家”抓住新時代機遇。說到科技創新與發展的重要性,他幾乎是咆哮出來,聽得我虎軀一震。結束之後,聽眾都坐直了身子,博士還覺得50分鐘沒有講過癮。
而邀請何博士演講的活動,其實是《亂世王者》舉辦的「司南匯」玩家盛典。參加完這場活動後我發現,我對SLG品類的品牌營銷思路,又多了一些新的體會。
以前葡萄君曾經多次分析,市場到了這個階段,SLG之間已經形成了品牌營銷的高度競爭——誰先佔領使用者心智,樹立頭部形象,誰就能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但問題在於,SLG核心使用者們的學歷、收入和社會地位普遍較高。在《亂世王者》的玩家中,有盟主包下豪華酒店,來為盟友提供比賽場地;還有上市公司老闆在年會上分享在《亂世王者》中對團隊管理的感悟——砸錢式的營銷顯然不能吸引他們。
那大廠們拼的是什麼?簡單來說,是比誰做得更絕、更專業、更能理解SLG使用者的需求和痛點。在《亂世王者》邀請政策研究專家演講的背後,隱藏著騰訊對品牌營銷的思考。在這場競爭中,或許傳統的、你說我聽的思路,應該變一變了。
《亂世王者》是怎麼做的?
具體來說,《亂世王者》的品牌營銷思路有三點不太一樣:
1. 尊重玩家的主體地位
首先,他們在將玩家定位為大多數品牌營銷行為的主體,而非客體。《亂世王者》的品牌總監張戈曾分析過,SLG真正要做的,是讓玩家在遊戲規則之下,去創造和演繹自己的故事。「我們是記錄者和陪伴者,品牌真正的底蘊應該是玩家的智慧。」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有超過百萬的玩家都加入了實體玩家傳記《榮耀史冊》的撰寫。他們在遊戲中經歷的戰役,都採用史書的形式被寫成數本《列傳》、《本紀》,還還原了不少“瞞天過海”“借刀殺人”的故事,如今傳記已經超過50萬字。
在SLG品類中,將玩家經歷編撰為故事的操作也不少見。但在這之後,他們又請來了編寫、演播過評書《岳飛傳》的劉蘭芳,把《榮耀史冊》改編成一部評書。這樣的操作在記錄故事的基礎上,又有了更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提升了遊戲的格調。
2. 認可玩家的實力
其次,他們也在用各種方式承認玩家的實力。很多遊戲都會展開玩家與策劃的交流,但可能沒有哪個品類的使用者能像SLG的使用者一樣,這麼直接地影響到遊戲設計。有些玩家對遊戲的見解讓策劃都自愧不如,這讓開發者更加重視玩家的水平。
於是在這次司南匯上,除了策劃面對面環節,《亂世王者》團隊還拿出了一套遊戲玩法紙面原型。桌子上擺放的地圖、塑料小人和卡牌,都與遊戲內的技能、設定相關,像弓克槍、槍克騎、騎克弓這樣的兵種剋制規則也得到了還原。
這套紙面原型被稱作“幻境”,在結合一些桌遊玩法後,其主要規則就是選擇區域,抽取武將、裝備,再通過打野怪、獲取龍脈,以及觸發各種隨機事件來變強,最終擊敗地圖中央的BOSS勝利。在類似飛行棋的流程中,每個玩家也可以與其他人PK,傷害則由骰子點數、龍脈等級、武將傷害決定。
說實話,相較大眾化的桌遊,這套玩法實在是過於硬核,現場的旁觀人員也表示看不太懂。但團隊成員告訴我,在內部試玩時他們曾經玩了一個通宵,而玩家們果然也玩得特別起勁,在現場玩了一輪不過癮,還想再來一輪。
對團隊而言,把內部設計使用的原型開放給玩家,可以收集玩家的體驗感受,作為優化新玩法時的參考;而對玩家來說,他們也能更加貼近和理解開發團隊的設計思路,並體會到他們對自己的認可——在遊戲設計上你也足夠內行。
3. 展現玩家的格調
最後,他們還在通過各種高階文化加成,來契合精英玩家的氣質,展現他們的格調。
以司南匯為例。2018年,第一屆司南論壇面向職場新人和大學生群體,邀請了馬伯庸、潘粵明、胡夏這三位知名嘉賓,以及資深玩家孫澎鋒,以“思考的力量”為主題探討人生意義。
2019年的第二屆司南論壇,團隊則邀請了許知遠以及一眾非遺大師,強調傳統文化,把潮州木雕、粵繡、陶藝等傳統手藝與遊戲融合在一起,其主題是“古今智慧的碰撞”。
而到了今年,第三屆司南匯又邀請來政治經濟學專家何博士,將主題側重於玩家智慧與當下機遇的結合。專案組說,他們希望藉此打造“頂尖玩家的社群”。
這三年以來,司南匯的轉變思路很清晰:先通過大眾化的明星大咖接觸到較為廣泛的使用者群體,再通過傳統文化的底蘊加成來提升內涵,最後藉助高度專業人士的權威,打入精英玩家的階層。
同時,這三屆又都圍繞一個關鍵詞——“智慧”。其中意圖也很明顯,一方面是對應SLG重策略性、對抗性的遊戲設計,顯示核心玩家的遊戲才能;另一方面則是把這種才能延伸到生活之中,凸顯精英群體的與眾不同。
從尊重地位到認可實力,再到展現格調,這一套玩家三連的核心就在於,團隊將自己放到了比以往更接近客體的位置。
在這些品牌營銷中,玩家的參與度都非比尋常,故事由他們書寫,玩法設計也有他們的意見。為什麼這些事情不再只是專案組說了算?因為這些玩家,本身就具有參與其中的實力。
而團隊需要做的,則是充分尊重他們,創造機會來烘托出他們身上的特質。這是一種更加謙卑的營銷思路,這也是團隊的品牌理念:“尊重玩家,共創品牌”。
結語
正如前文所述,國產SLG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長線品類與一波流產品不同,一定是積澱越久品牌價值越高。而接下來的重點可想而知:抓住這一批最核心的玩家,用差異化的打法率先在他們心中佔領高地。
那麼在《亂世王者》用司南匯開頭之後,SLG的品牌之爭又會發展到何處?葡萄君猜想,可能會有以下三個方向:
其一是比創意。SLG的玩法讓它有極大的創作空間,因此玩家故事都能被高度利用,甚至改編為史書、評書。那麼將來,這些故事也可能發展為小說、電影、戲劇,甚至是真人劇本殺情景劇。除了故事之外,玩法、美術也都存在可以利用與延展的空間,例如將玩法實體化,變成桌遊線下售賣等等。各種奇招怪招,想必都會在未來出現。
其二是比投入。這裡的投入不止是資源量,也包含精細程度。在如今的競爭之下,SLG請來的嘉賓、代言人已經越來越重磅,或是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或是在某一領域具有絕對的權威。但同時也需要擊中玩家需求:什麼樣的人和他們最有共同話題?什麼樣的人又最能讓他們心悅誠服?這樣的人選,或許有錢都不一定能請來。
其三是形成核心玩家社群。這些精英玩家有知識分子,有明星,也有上市公司高管,他們往往在現實中也有不俗的人格魅力。發展到線下之後,他們形成的圈子會具有極高的社交價值。
在以往,玩家們通常是靠自身自然形成社群。但假如以後由遊戲官方牽線搭橋,形成一種高質量的社交平臺,SLG的社交圈又會變成什麼樣?或許他們就不止是在遊戲中資源交換,甚至能觸動現實中龐大的利益。
我很喜歡2018年司南論壇上海專場時,一位名叫“屎蛋”的嘉賓說的話:在亂世之中用心扮演自己想成為的身份,是《亂世王者》這類SLG最大的魅力,而現實生活亦是如此。將兩者平衡,方能稱作「人生硬核玩家」。
我想,SLG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這群「人生硬核玩家」,當一款遊戲集結到一群最具魅力與資源的人,或許就早已形成一道堅實的品牌壁壘。而在白熱化的競爭中,如何維護這道壁壘,應該會是所有大廠共同的發力點。
來源:遊戲葡萄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z7S_unuTzqMudIv0vaXQMQ
相關文章
- 這款SLG卷贏了市場,於是開始卷自己
- 如今線上教育app原始碼的市場內卷化嚴重,如何解決?APP原始碼
- 越南的遊戲市場同樣遭遇了嚴重的“盜版問題”遊戲
- SLG老團長:這個遊戲的聯盟管理和戰術太“內卷”了遊戲
- 內卷這麼嚴重,為啥大家都不考慮外逃?
- 騰訊死磕SLG!
- 三國SLG市場或現“神仙打架”?騰訊、網易、阿里人手一款阿里
- 全球MCU市場供需失衡情況愈發嚴重
- 別在RPG、SLG裡捲了,中國已成為Roguelike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
- 廠商終於“懂”玩家了?騰訊SLG新遊玩法升級探索SLG競技2.0
- 海外SLG高潮不斷,馬太效應明顯的SLG市場出海新機遇在何方?
- 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從內捲到外卷阿里
- 騰訊WeGame下了大力氣 國內遊戲市場真這麼好?GAM遊戲
- 被阿里、騰訊等巨頭佈局多年,這個萬億的市場迎來了高速增長期!阿里
- 死過一次的《全面戰爭:競技場》,能否在國內市場重獲新生?
- eMarketer:預計2018年中國OTT內容市場騰訊視訊佔24%
- 全球SLG手遊市場報告:SLG出海的新機遇在哪兒?
- 自媒體行業內卷嚴重:企業自媒體應該何去何從行業
- 2021年的SLG市場,註定更加慘烈
- 騰訊的“下半場”
- MAU超1億、與騰訊聯手,海外沙盒市場的獨角獸來了
- 美食行業內卷嚴重?!抖音美食探店達人如何另闢蹊徑躺賺?行業
- 莉莉絲第二款自研SLG在海外市場正式上線了
- 職場「OKR」,魔幻又內卷OKR
- 在買量的包圍圈下,騰訊發行的這款SLG想做點不一樣
- 遊戲內容版權商業提速 騰訊遊戲授權是如何開啟市場的?遊戲
- Java22重磅釋出!!!!卷不動了,真的卷不動了。。。。Java
- 搶佔金融雲市場,騰訊、阿里再對決阿里
- CODING 正式入駐騰訊會議應用市場!
- SLG大戰中的騰訊遊戲:武器很多,糾結不少遊戲
- 記一個低階又嚴重的錯誤
- Digi-Capital:騰訊主宰220億美元遊戲市場(過去12個月)API遊戲
- 國際勞工組織:病毒對全球就業市場的傷害越來越嚴重就業
- AI 頂會灌水嚴重,論文疲於趕場,科學研究變味了?AI
- 封裝了一個騰訊雲im的flutter外掛封裝Flutter
- 裁員了,很嚴重,大家做好準備吧!
- 騰訊廣告,一個龐大的 AI「練兵場」AI
- 一場頭部SLG之戰又要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