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從內捲到外卷

liukuang發表於2022-11-23

近年來,在各行各業的飛速發展以及數字經濟的高歌猛進下,國內電商、社交、遊戲、影片等多個行業的企業紛紛開始揚帆出海,企圖透過擴充海外業務來尋求更廣闊的增量市場。無獨有偶,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快了出海的步伐,中國雲端計算行業也湧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出海熱潮。

事實上,在很早之前,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網易、位元組、美團、金山、華為等國內知名的網際網路大廠和科技巨頭就已經在自己做“雲”了。與此同時,隨著巨頭們對“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日漸加劇,國內雲端計算市場的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而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這些中國雲廠商也就不得不跨出尋找增量市場的重要一步——開始在海外嶄露頭角。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中國雲“揚帆出海”

近幾年,中國雲出海已成燎原之勢。今年2月中旬,騰訊雲輕量應用伺服器Lighthouse針對跨境電商推出了“輕量化”解決方案;3月下旬,華為雲釋出了全球業務Boosting解決方案;9月22日,阿里雲又宣佈將在未來三年投入70億元建設國際本地化生態……追溯過往也不難發現,多年來,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雲廠商對海外市場的佈局從未止息。

一方面,與競爭激烈的國內雲市場相比,海外雲市場空間十分廣闊,增長潛力巨大。 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主流雲廠商雖然已經在國內市場佔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但既要防範同類大型雲巨頭,又要面對其他中小型雲廠商,所處的市場環境並不樂觀。自國內雲廠商從野蠻擴張期進入穩健發展期後,此前50%—60%的高增長已經普遍下降至10%-20%,其利潤也在不斷收窄。

反觀國外,亞馬遜雲、微軟雲、谷歌雲等雲廠商,其營收增速整體仍然呈上升趨勢。 顯然,雖然國內雲市場發展迅速,但市場規模還不足以與全球相比,對國內雲廠商來說,海外市場是一片廣闊的藍海。據海比研究院預測,2022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將達786億元,而據Gartner預測,全球SaaS市場規模將達1766億美元,出海是國內雲廠商不可錯過的潛在增長機遇。

只不過,相較於歐美市場,國內雲廠商出海的主要動作都放在了亞太市場。 根據資料顯示,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多個亞洲市場的雲端計算市場增速均在60%左右,遠超歐美市場約30%-40%的增速。此外,東南亞國家人口基數龐大、地理位置更靠近中國、與中國貿易往來頻繁、使用者行為也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因此國內雲廠商在東南亞佈局更為方便。

另一方面,國內雲服務商跟隨中國企業出海,能憑藉語言和文化優勢,獲得更多增長契機。 近年來,國內出海的企業層出不窮,而中國企業但凡在海外建設,必然會優先選擇國內的雲服務廠商。而相較於國外雲服務商,國內雲服務商為中國商家提供出海上雲的服務,會在溝通方式、思維模式、商業談判等方面更具優勢,這意味著國內雲廠商將會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戰略“大相徑庭”

在國內大環境、國際新格局的影響下,出海似乎成為了當下國內雲服務商尋找業務增長點的新方向。只不過,由於自身基因的不同,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在出海的戰略上表現也是各異。

1.阿里雲“因地制宜”

透過對不同市場採用不同策略,更好地服務不同地域的客戶。比如對於“雲化”程度較高的歐美國家,阿里雲透過與本地企業合作來推進雲端計算的使用;而在較為封閉的中東和日本,阿里雲透過在當地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來開啟海外市場。

“因地制宜”的戰略讓阿里雲在全球28個地域運營著85個可用區,涉及了金融、網際網路、製造、新零售、醫療健康、交通物流等多個行業,為全球400多萬客戶提供著服務。

2.騰訊雲“橫縱結合”

透過垂直打造行業優勢,橫向構建企業生態,可以快速擴充國際業務。早前騰訊雲就釋出出海“3+1”戰略和解決方案,其中“3”代表聚焦的三個賽道:文娛工具、技術創新、數字營銷,“1”則是指跨境生態。這意味著騰訊雲的基礎設施已經跨足全球,在深度和廣度上有了新的突破。

公開訊息顯示,截至目前,騰訊雲在全球範圍內運營的可用區已達到71個,覆蓋27個地理區域。

3.華為雲“著眼全球”

透過推出全球化業務Boosting解決方案,能夠高效觸達海外使用者。華為雲從始至終的戰略定位就是做全球雲,因此華為雲一直踐行著“一切皆服務”的戰略,在安全合規、應用加速、智慧本地化、企業服務等四大領域,為企業出海提供全球一站式、一致性體驗的雲服務。

截至目前,華為雲已在全球29個地理區域運營了75個可用區,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戰 術“千差萬別”

海外征戰數年,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均收穫了不錯的戰績,雖然這與其高瞻遠矚的戰略不無關係,但也同樣有賴於其別具一格的戰 術,畢竟,戰 術是實現戰略的手段和方法。而由於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在決定全域性的策略上各不相同,那麼在具體部署上自然也是有所差別。

1.阿里雲有“雲釘一體”護航

利用“雲釘一體”在中國市場積累的經驗,阿里雲可以全方位守護企業穩健出海。阿里雲以云為基座,釘釘為底層的“雲釘一體”戰略已在中國市場取得了巨大成效。而中國市場和其他亞洲市場具有很大相似性,阿里雲的“雲釘一體”在中國市場上所積累的經驗,對海外市場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阿里雲可以利用這些經驗和能力,繼續在東南亞、乃至亞太市場幫助客戶完成數字化升級。

2.騰訊雲有“千帆計劃”助力

利用“千帆計劃”整合的內部資源,騰訊雲可以繼續在海外市場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騰訊雲的“千帆計劃”整合了騰訊雲、企業微信、騰訊SaaS加速器、騰訊位置服務等多項內部資源,並聯合外部SaaS夥伴,推動了國內SaaS市場快速發展。而騰訊雲在“千帆計劃”上多年積累的技術、資料、產品等多方面的能力,也將以新的方式為其海外生態夥伴賦能,助力其轉型升級。

3.華為雲有“云云協同”推動

透過對“云云協同”模式的持續創新,華為雲可以幫助企業業務實現全球可達。“云云協同”策略中包含的華為雲與華為終端雲服務在能力與生態兩方面的深度協同一直受到出海企業的廣泛關注。華為雲擁有強大的本地化團隊和全球安全合規體系,華為終端雲服務同樣擁有豐富的海外探索經驗,因此在“云云協同”之下,華為雲能夠將全球的豐富生態能力與出海客戶進行共享,幫助客戶迎接出海挑戰。

優勢“各有千秋”

跟隨中國企業出海,國內雲服務商雖然更有優勢,但海外勁敵環伺,中國雲要想順利出海,最好是從自己原有核心業務切入再進行逐步擴充,而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這三家雲廠商基本都是從自己所擅長的方向切入的。

阿里雲憑藉在大資料、AI、安全和企業級網際網路架構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擴大海內外區域的覆蓋。 作為起步最早的雲服務商,阿里雲提供的服務十分全面,不僅在計算能力、安全防護能力及穩定性等方面具備十分紮實的技術實踐能力;在語音識別、影像識別、交通排程、智慧派單等應用介面的豐富程度上,也比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更加完備。如今的阿里雲已經是全球第三、亞太第一的雲服務商,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

騰訊雲則利用其在社交媒體與數字化營銷上的核心優勢,深耕產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的挖掘和落地。 騰訊雲除了聚焦PaaS和SaaS產品研發,推進自身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外,還依靠自有平臺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微信小程式等,深耕音影片直播、文娛遊戲行業,賦能產業數實融合,以便為出海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彈性計算、儲存、大資料、AI、安全等雲服務,並面向文旅、遊戲、音影片等行業輸出定製化解決方案。

華為雲則透過豐富的運營經驗和龐大的產業背景這一優勢,全方位推進海外生態能力的建設。

華為雲擁有20多年的海外運營經驗,能夠為中國出海企業在技術、資源、產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援。而且據官網資料顯示,華為雲在中國服務了600多個政務雲,140多個產業雲,幫助超過35個城市政務雲升級到雲原生。其在私有云和政務雲上的優勢,也能為很多出海發展的中國企業提供高效能、低時延、強安全的各類雲服務。

小結

無論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擁有何等優勢,但要想征戰海外,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oogle Cloud等全球知名雲產業巨頭便是其繞不開的一環,更何況在現階段,國內雲廠商距離國際雲廠商的影響力仍有一定差距,國內雲廠商想要在勁敵環伺的海外市場爭得一席之地,並不輕鬆。而且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雲廠商爭相出海,“三朵雲”在海外的交鋒也將會愈演愈烈。

另外,受制於各國政策、宗教信仰、消費習慣,以及本土品牌帶來的差異化,國內雲廠商常常在海外會“水土不服”,本地化、安全合規、流量增長、高續費率等就是各家雲服務廠商出海普遍面臨的現實壓力。因此,從目前來看,以阿里雲、騰訊雲、華為云為代表的國內雲廠商要想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92467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