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行業經過2013-2016年的野蠻生長,到2017年底,進入整頓規範期,在“強監管”下經歷著陣痛。

那麼,過去的2018年,消費金融品牌排行榜四大系別出現了哪些新增與消退?為什麼2017年上榜的30家品牌中,有13家在2018年跌落榜單?通過2016-2018三年來的口碑排行對比可以看到哪些發展邏輯?通過不同維度的交叉分析,可以洞察出消費人群和消費場景存在哪些內在關聯?

由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一流學者與百分點頂尖資料科學家團隊聯合編制的《2018年度中國消費金融口碑指數報告》,延續2016年和2017年的報告研究框架,繼續從消費者視角出發,關注消費者對消費金融品牌的主觀感知與態度變化,持續對消費者、消費金融平臺、消費金融產業,以及相關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鑑及參考。

2018年度消費金融口碑T0P30

《2018年度中國消費金融口碑指數報告》既使用大資料技術獲取網路輿情資料,還針對消費金融產品使用者進行問卷調研,融合了大小資料,與當前中國消費金融情緒指數有著極高的擬合度。同時,報告採用嚴謹科學的研究方法,從品牌認知、品牌感知質量和品牌忠誠三個維度,構建了具有47個指標的四層指標體系,在100餘家消費者認知度較高的消費金融品牌基礎上,篩選出中國消費金融品牌TOP30。

中國消費金融品牌TOP30四大系別品牌佔比

目前,消費金融品牌按照機構的性質來看,已經形成了銀行系、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系、電商系、互金系四大型別的多元化格局,提供差異化的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差異化主要體現在消費場景上,各消費金融品牌依託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涵蓋了數碼3C、傢俱家電、醫療保健、裝修、旅遊等等,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信貸需求。

從市場份額來看,在2018年消費者使用人數排名前30位的消費金融品牌中,互金系品牌佔據半壁江山,電商系、銀行系和持牌系則分佈相對均衡,除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使用人數較多外,其他消費金融品牌相差不大。其中,互金系佔比42.90%、電商系佔比21.40%,銀行系佔比18.47%,持牌系佔比17.23%。

可以發現,入選2016年榜單的品牌仍有21家繼續入選2017年榜單,而入選過2017年榜單的只有17家繼續入選2018年度消費金融口碑指數T0P30,這說明,去年在“強監管”下行業經歷了劇烈洗牌。同時,2018年新增了5家銀行系品牌、7家互金系品牌和1家電商系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消費金融口碑指數報告》具有一定的預測性,2017年表現出低品牌感知質量、低品牌忠誠的中郵消費金融和馬上消費金融兩家品牌,在2018年已經跌出榜單。

因此,在2018年報告中,建議品牌感知質量和品牌忠誠下降較多、排名靠後的中銀消費金融、拍拍貸和趣店等品牌,需對應細項指標進行重點提升,以免在2019年榜單當中跌落。

從亂象叢生到行業洗牌

回顧2013-2016年的消費金融行業,處於一種亂象叢生的高速發展狀態。國家政策的利好訊號使得消費金融開始了快速的發展,但也因監管沒有同步到位,使得消費金融行業野蠻生長。

從2017年底到2018年底,消費金融行業進入整頓規範期。監管部門重拳打擊不合規的消費金融業務,無論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還是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都受到一定影響,消費金融品牌在洗牌中逐漸走向成熟、規範。

其中,現金貸是2018年監管部門重點打擊的物件。2017年末釋出的兩篇通知,《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和《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申明要執行嚴格的牌照制,暫停發放無特定場景依託、無指定用途的網路小額貸款,還限制了綜合年化費率、槓桿率和融資方式,讓趣店等現金貸平臺從風口跌落,被迫進行轉型,甚至無奈關停。

同時,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成熟,消費金融行業也開始將這些技術應用到實際的業務當中,突破傳統風控瓶頸。金融科技利用傳統金融沒有觸及到的資料,如電商平臺的購買記錄、客戶在APP中的行為軌跡、甚至GPS的位置資訊等,有效地識別客戶,加強了金融機構反欺詐、反套現、貸後催收的管理能力。

 2018年中國消費金融口碑綜合指數排名及變化

綜合前三年表現來看,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連續三年優勢明顯,國美金融、平安普惠消費金融與湖北消費金融三家排名連年上升,發展趨勢良好。

另外,前兩年互金系的在榜品牌,到2018年排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甚至已經跌出榜單。與此同時,2018年新上榜了一些互金系品牌,表明互金系品牌排名波動較大,競爭較為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持牌系品牌表現退步較大,相比2017年14家持牌繫上榜,2018年只有6家進入消費金融Top30。

儘管,“強監管”下的消費金融行業正經歷著一場陣痛,但專家們始終認為消費金融的未來依然是可期的。待洗牌過後,一批實力較弱且不合規的參與者退出市場,會留下真正有場景、有技術、合規經營的參與者,同時新的流量巨頭也在不斷進入消費金融領域。長遠來看,消費金融行業將進入規範、成熟的發展階段。

消費金融進一步普及

對於企業來說,一家優秀的企業不僅僅要有龐大的資產、豐厚的銷售收入和高市場佔有率,消費者的主觀態度更能準確地體現品牌在消費者群體中的地位和口碑。在《2018年度中國消費金融口碑指數報告》中發現:

1.消費金融使用人群廣泛,使用頻率呈增大趨勢。

消費金融在2018年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不僅使用人群趨於廣泛,且使用頻率呈增大趨勢。相比2017年,2018年人們使用消費金融產品的次數更多,時間更長。2018年使用次數頻繁(六次及以上)的群體佔樣本的比例達44.6%,而2017年僅有31.3%

2.各消費金融品牌紮根目標市場,吸引不同細分人群。

2018年報告中還補充了消費金融品牌系別間的對比分析,發現18到24歲的年輕群體集中於使用電商系的消費金融品牌,而銀行系、持牌系和互金系的使用者人群重合度較大,多為成年人。

  四大系別細分人群特徵

3.定位消費者特徵群體,不同典型人群的使用習慣差別大。

經過聚類分析,報告發現消費者大致可以分為五類:利率非敏感群、滿意度較高客群、高收入高消費客群、愛投訴客群、年輕低收入客群,他們在年齡、收入以及使用消費金融的額度、逾期、投訴情況上有很大不同。愛投訴客群的貸款利率普遍較高,同時伴隨高逾期率、高投訴率、低滿意度水平表現,需要品牌方注意經營和挽回。

 

4.提高系統安全性、改善投訴處理和服務人員態度等,能有效提高消費金融使用者的品牌滿意度。

在品牌質量感知的四個環節(流程、產品、服務、平臺安全)中,平臺安全的平均滿意度得分最低,產品的平均滿意度得分最高。消費金融品牌的系統安全性、服務人員質量、投訴受理情況這三個指標與品牌忠誠的關係最為密切,如果不能改善這三點,使用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會大打折扣,造成使用者的流失。

總結來看:

目前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依然較高,嚴重影響金融行業穩定,對此,監管部門應加強監控,時刻關注企業的動態,對違反規定、肆意授信的企業嚴懲不貸,同時應儘快建立完備的個人徵信系統,及時將個人相關資訊納入徵信系統中,實現資訊共享,為消費信貸發放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參考,提高風控效率,減輕多頭借貸帶來的壞賬風險,維護市場的和諧。

對於企業來說,企業要根據使用者收入水平及負債情況合理授信,避免高槓杆帶來的金融風險,同時要根據消費現狀,積極創新消費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滿足居民高品質、個性化、多場景的金融需求,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同時把金融科技同場景業務發展緊密結合,創造有場景的消費需求,使金融服務更加貼近客戶。

從消費者角度來講,消費者自身也要在誠信的基礎上規範使用消費金融產品,辨析各平臺的優劣,結合自己的使用需求,做出合適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