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指數由國家衛健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指導,在華泰證券的支援下,由八點健聞、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合作研發編制。

健康消費與經濟水平相關 地區差異明顯

報告顯示,2021 年度居民健康消費指數排名,上海、北京、天津在 31 個省 (直轄市、自治區) 中位居前三。

圖:2021 年中國居民健康消費指數排名 TOP 10

“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提出,要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健全覆蓋全國的健康素養和生活方式監測體系”。基於健康中國戰略,居民健康消費指數正是立足消費大資料,動態監測居民健康素養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嘗試。

居民健康消費指數旨在使用消費大資料衡量居民消費習慣對健康程度的影響。通過計算居民平均每日消耗蔬菜水果、肉蛋奶、菸酒等商品以及身體活動時間的具體數值,參考權威醫學實證研究得出居民消費行為對於健康的影響係數,進而推算得來。

報告顯示,我國居民健康消費指數呈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更高水平的人均 GDP 和預期壽命與當地居民更健康的消費行為高度正相關,說明我國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人口的預期壽命差距明顯,除了這兩類地區醫療條件和公共衛生環境的差異,消費者健康行為生活方式的差距也不容忽視。

圖:2021 年居民健康消費指數 TOP10 地區

居民健康消費指數與人均預期壽命、人均 GDP 對比

同時報告也指出了健康消費指數與人均 GDP 對比的區域性差異:部分地區人均 GDP 和預期壽命排名前列,健康消費指數卻相對靠後。可能的原因是,經濟水平提高既可以促進居民購買更多健康型消費品,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致對健康不利的消費品需求激增。

有營養≠更健康? 蔬果水產才是 yyds!

當前疫情期間,尤其是接受居家隔離管控的朋友,一方面由於特殊時期生活物資供應不如平常便捷,難以充分搭配飲食,另一方面身體活動大大減少,無疑會對健康產生一定影響。防疫新形勢下如何更加健康合理地安排生活消費,也是每個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居民健康消費指數報告指出,居民往往缺乏有效的渠道去了解各類商品消費行為對健康的具體影響程度,對於消費品,在習慣意義上的 “有營養” 和科學意義上的 “更健康” 之間,往往存在認知差距,無法有效約束消費行為以達到 “理想健康” 狀態,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地區健康消費水平的下降。

據介紹,本報告中使用 OR 值來衡量不同商品消費行為增減對健康的影響,OR 值大於 1,對健康影響為負 (小於 1 則為正),某種商品 OR 值越大,說明該商品消費越多對健康越不利。根據健康消費指數的評價體系,紅肉 OR 值為 1.02、加工肉為 1.18、蛋類介於 1.07-1.29 之間,說明這些食物不能過度攝入。相比之下,水產品 OR 為 0.94,蔬菜為 0.90,瓜果則為 0.81。搭配膳食的時候,哪些食物要多吃,哪些要少吃,可以說是一目瞭然。

圖:中國居民健康消費指數評價體系產品類目及居民健康行為權重

大資料創新動態監測,揭祕居民健康密碼

居民健康狀況的調查、監測和風險評估,對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意義重大。據國家衛健委公佈的資料,2020 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 23.15%,比 2019 年提升 3.98 個百分點,增長幅度為歷年最大,但總體水平仍不高,且健康問題和健康資源的區域差異較大,某些地區和人群的健康狀況亟需改善。

雖然目前各地都報告了部分健康行為資料,傳統的地區健康狀況調研往往從調查問卷入手,調查樣本相對有限,且資料更新較慢,無法全面、及時地反映中國居民健康行為變化。網際網路大資料則為健康行為資料的獲取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目前網路購物已成為居民獲取生活資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全國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接近 8 億,大型電商平臺的配送範圍覆蓋廣,可及性較高,在法律框架內使用消費大資料來分析居民消費行為隱含的健康狀況,可以獲得的樣本更加廣泛、更新頻率更高,並且比發放問卷更加節省成本。

未來還可以考慮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為健康教育提供基礎資料,指導居民健康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