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最多的事,挨最毒的打,遊戲裡小丑的瘋魔之路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小丑》斬獲了金獅獎!這是第一部獲得如此高榮譽的超級英雄衍生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超級反派的起源:小人物主角亞瑟·弗萊克本來只是生計困頓的喜劇演員,被哥譚市的“民風淳樸”逼迫擠壓,最後變成心狠手辣的犯罪大師——“小丑”。
影片主演傑昆·菲尼克斯為這部戲特意減重47斤,全情投入,一顰一笑都是戲,被許多影評人贊為“影帝級演出”。
當然,電影《小丑》的成功,也與“小丑”形象的巨大名望有關。作為DC世界觀中蝙蝠俠的老對手,小丑在70餘年裡積攢了爆棚人氣,白麵紅脣、綠髮紫衣的形象深入人心。
人怕出名豬怕壯,反派知名要受難。小丑壞事做絕,不僅成為蝙蝠俠等漫畫英雄的眼中釘,也讓身為“正義夥伴”的圍觀群眾恨得牙癢。於是小丑自然而然被做進了遊戲,開始接受玩家們前仆後繼的挑戰。
1.插科打諢的畫素歲月
最早,小丑在遊戲裡亮相於1988年的《蝙蝠俠:披風斗士》(Batman:The Caped Crusader)。這款橫版動作遊戲釋出在Commodore 64平臺上,後來陸續移植到DOS,Apple II,Amigo,Atari ST等平臺上,似乎是款移植大作呢。
DOS版《披風斗士》的小丑,還會嘲諷戰敗的玩家
小丑在遊戲中與企鵝人並列,供玩家二選一進行挑戰。不過,不管選誰,關卡設計似乎都是一樣的。從截圖裡看,這款遊戲中的小丑採用了燕尾服造型,與早期漫畫和66版電視劇保持一致。
60年代影視劇中的凱撒·羅密歐版小丑
在這批作品中,小丑還不是一個苦大仇深的精神病患,而像是一個臨時起意搞事的職業諧星。比如,在下面的封面裡,小丑挑戰社會秩序的手段是……製造噪音。這可真是太“窮凶極惡”了!
1952年《偵探漫畫》149期封面區域性
遊戲《披風斗士》很快淡出了人們視野,因為蒂姆·波頓的《蝙蝠俠》在1989年火熱上映了!在這部電影裡,小丑由擅長演瘋子(《飛越瘋人院》、《閃靈》)的傑克·尼科爾森扮演,雖不失諧趣,但更神經質。最能體現這種雜揉氣質的,我想是那把能將蝙蝠飛行器轟下來的褲襠長槍:
有爆款電影上映,遊戲怎能不蹭熱點?NES版《蝙蝠俠》在同年應運而生。這款橫版動作遊戲參考電影,把小丑設計為終極Boss,還讓他拿上了那把時髦長槍。
與這個小丑戰鬥很難。Boss房之前的平臺跳躍段落有些鬼畜,會耗掉很多資源;更重要的是,這位醜爺很不講道理,竟然會招雷“電療”蝙蝠俠!
蝙蝠俠:“今天打的是醜爺還是法爺?”
跟電影一樣,遊戲裡小丑也死於高處跌落。只不過由於NES機能捉急,過場圖片細節模糊,乍看上去像蝙蝠俠一記鐵血右鉤拳,直接把小丑轟下了屋頂。既然小丑你亂用魔法,也就別怪蝙蝠俠不講道義啦。
蒂姆·波頓的電影宇宙中小丑涼透了,遊戲裡的小丑卻選擇詐屍逆襲。趕在主打貓女、企鵝人的《蝙蝠俠歸來》上映前,NES《蝙蝠俠:小丑歸來》搶先推出,後來更升級了畫質,移植到SNES等更新潮的主機上。
超任上的小丑,構圖取材自漫畫《致命玩笑》?
這個死而復生的小丑似乎從蛋頭博士、威利博士等遊戲界惡役同行那取過經,學會了駕駛飛行器,能一邊野蜂飛舞一邊亂撒彈幕,相當鬧心。
再往後,《蝙蝠俠動畫系列》(Batman:The Animated Series)開始播映,火爆於90年代中葉,“天行者”馬克·哈米爾配音的TAS小丑成為了不少觀眾的童年記憶。這個時期配套推出的遊戲裡,小丑大多作為一個普通套路反派出現,綁票、散笑氣、設炸彈、布陷阱,然後玩脫捱揍,功成身退。
不過,在煩擾玩家方面,小丑的業務水平始終出色
2.二十世紀惡意乍現
當然,小丑不可能一直這麼逗樂下去。在電影小丑、遊戲小丑還沉迷於褲襠掏大槍的1989年前後,漫畫小丑就已經在“黑深殘”的方向上摸索:《致命玩笑》、《家庭之死》等漫畫相繼釋出,原本僅僅是逗趣的小丑,開始逐漸現實化、成人化,變得越來越險惡。
《致命玩笑》:從理智到喪病,只需要“糟糕的一天”
過了很久,漫畫創作者的前衛思路才終於在動畫、遊戲作品中曇花一現。2001年的3D動作遊戲《未來蝙蝠俠:小丑歸來》(Batman Beyond:Return of the Joker)中,可能出現了遊戲圈的第一個喪病風情的小丑。
當年,這款遊戲釋出在PS等各大主機平臺
這部遊戲衍生自同名動畫電影,劇情與原作保持一致:在TAS世界觀的未來,小丑早已死亡,但他留下的“基因晶片”洗腦了三代“羅賓”提姆·德雷克,使之成為新一代小丑。某種程度上,這算是重新演繹了漫畫《家庭之死》中“小丑消滅羅賓”的殘酷戲碼。
在千禧年之交,“生物工程+程式設計晶片=賽博朋克奪舍”的組合可太黑暗硬核了有木有!
不過,《未來蝙蝠俠》的“黑暗深沉”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電影裡,後頸電擊毀壞了小丑晶片;遊戲裡,玩家也能找到途徑祛除“心靈控制”。反派魂飛魄散依然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89年憑空招雷是吧?來嚐嚐這個!
在《未來蝙蝠俠》中功敗垂成後,小丑在遊戲圈裡又做回了套路反派,但業績乏善可陳,鮮有驚豔的表現。也不怪人家對犯罪事業不上心,只是那個時期歐美製作組誰都做不好漫畫、電影改編遊戲,十款衍生作裡七款平庸三款爛,小丑可沒撈著多少發揮空間。
PS2《蝙蝠俠:復仇》,小丑外觀還算體面
要說這個階段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我認為是2008年的《樂高蝙蝠俠》(Lego Batman:The Video Game)。這裡邊小丑第一次成為了玩家可操作角色,不再只是受難沙包。
更重要的是,樂高世界基調輕鬆積極,連帶著樂高小丑性格被定格為“蔫壞蔫壞的傻憨逗比”。不管其它小丑後來如何“黑深殘”,這個小丑始終可愛可親,在後續的樂高系遊戲、電影裡,堅持娛樂搞笑不動搖。
小丑:“我是你最強的宿敵!”蝙蝠俠:“滾邊兒去,超人才是!”小丑:(淚眼婆娑)
3.在喪病之路上暴走
2008年是個重要的年份,除了剛剛說道的《樂高蝙蝠俠》,還有《真人快打vs.DC宇宙》(Mortal Kombat vs DC Universe)讓小丑第一次出現在非蝙蝠俠主題遊戲裡,最重要的是,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上映,希斯·萊傑版小丑震撼了所有人。
導演諾蘭評價這版小丑:“……一個真實可信的無政府主義者,一個毫無目的可言的罪犯和一個精神病患者。”[1]
希斯·萊傑的成功標誌著黑暗、病態的小丑形象正式入侵了主流文化圈。此後,要是哪個小丑人設不帶點複雜度,都不好意思跟同儕打招呼。
2009年,動作遊戲《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發售,開啟了“阿卡姆系列”。一個扭曲而瘋狂的小丑貫穿了整個故事線:第一部以押送小丑為開場,第二部以小丑死亡為落幕,第三部裡小丑死而不僵、遺毒甚廣。
由於遊戲機制的原因,阿卡姆小丑……其實並不怎麼難打,就算他扎針嗑藥變身肌肉大隻佬,帶來的壓迫力也比較有限。其實,這個由馬克·哈米爾演繹的小丑,更擅於在各種過場、QTE、劇情中膈應人:逼著蝙蝠俠回憶戰友慘死呀,Game Over裡嘲諷玩家啊,製造幻覺調戲對手啦……
小丑謀殺二代羅賓的幻覺再現
同樣因為遊戲機制的原因,玩“阿卡姆”系列時,玩家可能在沒入手關鍵道具的情況下,誤入小丑等反派佈置的死亡陷阱裡,然後被慢慢殺死。傳統的逢凶化吉是不存在噠!這無疑重新整理了當時玩家對小丑惡意的認知。
生得精彩,死得乾脆,小丑是哥譚人民的敬業反派
另一邊,冒險遊戲《蝙蝠俠:內敵》則推出了一個性格複雜、立場曖昧的小丑。在這款注重敘事體驗的作品裡,玩家的選擇決定了小丑John Doe最終是成為朋友還是敵人,是成為禍害一方的惡人還是維護正義的蒙面義警。
“壞”小丑與“好”小丑的不同扮相
漫畫《致命玩笑》已經暗示過:邪惡搞不好是現實逼出來的;《蝙蝠俠:內敵》則讓玩家認識到:邪惡也可能源自旁人毫不起眼的決定。這種安排無疑進一步豐富了小丑的內涵。
同時,小丑也出現在《真人快打vs.DC宇宙》、《不義聯盟:人間之神》(Injustice:God among Us)、《不義聯盟2》(Injustice 2)、《真人快打11》(Mortal Kombat 11)等一系列格鬥遊戲中。
炸飛《真人快打》系列看板娘?輕鬆加愉悅!
從故事角度來看,這些作品裡小丑沒幹啥大事,巔峰時刻也就當了個引子:拼了小命不要,害死超人女友路易斯·連恩,引發超人黑化,進而牽扯出整個“不義聯盟”故事線,為各路英豪提供了拳腳相向的理由。
接著平行世界的小丑穿越過來,開開心心加入到超級英雄、殺人忍者、異界妖魔的大亂鬥中。你說這個精神病患憑什麼與各路神仙同臺競技?當然是憑歹毒又狠辣的招式啦!從小丑的格鬥動作中,我們可以直觀地感知到現代小丑的凶暴與險惡。
《不義聯盟2》裡小丑的大招再現了虐殺羅賓的“光榮”歷史,惡意滿滿
最近,《真人快打11》公佈了DLC小丑形象,結果引發部分粉絲抗議。究其原因,就是新小丑看上去太過光鮮乾淨了,與近幾年寫實化、黑暗化、殘酷化的潮流格格不入,有點“開歷史倒車”的意味。
《不義聯盟2》與《真人快打11》的小丑對比
看來,至少在《真人快打》玩家眼裡,小丑“不瘋魔不成活”呀。
4.現代小丑形象何去何從?
回顧遊戲中經典小丑形象的發展脈絡,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逗樂的、喜感的繽紛要素越來越少,現實的、複雜的漆黑成分越來越多。
這與影視劇中小丑形象的演變趨勢是相同的,20世紀的凱撒·羅密歐版、傑克·尼科爾森版小丑還有些可愛,2008年希斯·萊傑之後就畫風陡變,《哥譚》中的卡梅隆·莫納漢、《自殺小隊》中的傑瑞德·萊託、如今的傑昆·菲尼克斯,無一不是望而生畏的惡形惡相。甚至在《忍者蝙蝠俠》這類中二喜劇動畫片裡,也要專門給小丑安排一段令人汗毛倒豎的黑化戲碼。
這種趨勢的根源在於漫畫。大概是從《致命玩笑》、《家庭之死》開始,十多年間有大量劇作家與漫畫家致力於挖掘小丑形象的嚴肅價值。一點點使小丑逐漸從“取材自戲劇的有趣反角”一步步轉變為“與社會規則對立的混亂符號”,開始象徵著被社會壓抑的衝動與破壞慾。這種毀滅與自我毀滅的勢能到底因何產生,又將發洩到哪裡去?也許會是未來小丑題材作品的重要看點。
近兩年,漫畫中出現了“狂笑蝠”(The Batman Who Laughs)故事線:某個蝙蝠俠被小丑侵蝕,正義委身於混沌,最聰明的頭腦被最瘋狂的心智降服,由此誕生了為禍多元宇宙的超級反派。
我想,這可能是目前所有小丑故事中,最為喪心病狂的篇章了吧。有朝一日,當狂笑蝠的顛覆與混沌被化用進影視和遊戲時,我們又將見識到怎樣的小丑呢?
資料來源
[1]《The Art and Making of The Dark Knight Trilogy》
[2]The Joker Wiki
[3]Villains Wiki
[4]Mortal Kombat Wiki
作者:HypnosiaVX5
來源:杉果遊戲
原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82834646
相關文章
- 小丑路人瘋狂吧
- 他們怎麼成的角兒啊,得挨多少打啊,得挨多少打啊!
- 《駭遊俠探》 | 關於敘事的敘事,或如何在遊戲裡的遊戲裡尋找真實遊戲
- 瘋狂的遊戲代言人!遊戲
- 淺談《Balatro》小丑牌的遊戲設計與rogue元素遊戲設計
- 《刀劍封魔錄》:我們也曾有過很能“打”的國產遊戲遊戲
- 肯德基的遊戲化之路遊戲
- 比大鵝遊戲更魔性!這款遊戲讓你當回瘋狂原始人遊戲
- 喵的Unity遊戲開發之路 - 推球:遊戲中的物理Unity遊戲開發
- 遊戲開發中的“門”,有多難搞?遊戲開發
- 遊戲裡的中土世界遊戲
- 遊戲敘事的文字外敘事研究遊戲
- 遊戲開發者都擅長“打自己的遊戲”嗎?遊戲開發
- SHUFUFU:44.5%日本玩家每天都玩遊戲 玩的最多是手遊遊戲
- 遊戲字幕設計的進化之路遊戲
- 【程式設計師的遊戲開發之路】 遊戲架構程式設計師遊戲開發架構
- 挨 kun 的一年
- 開特斯拉打遊戲?白日夢想家馬斯克的遊戲野望遊戲馬斯克
- 魔都的旅遊攻略
- 一個搞藝術的女性決定做獨立遊戲遊戲
- 《遊戲王OCG》的20年——經典桌遊的“成神”之路遊戲
- 戰術競技遊戲的吃雞之路遊戲
- 困在手機遊戲裡的孩子遊戲
- 野路子廠商,正在瘋狂薅著正版遊戲的羊毛遊戲
- 遊戲直播之風雲往事:與遊戲、電競的共生之路遊戲
- YouTube:2020年YouTube上觀看次數最多的遊戲是《我的世界》遊戲
- 互動敘事遊戲式如何展開敘事的?遊戲
- 因為那些無限咕咕咕的遊戲,玩家能有多瘋狂?遊戲
- 一位遊戲設計師的移民之路遊戲設計師
- 奧利給! 遊戲內外的巨魔變遷簡史遊戲
- 遊戲裡的那些心理學知識遊戲
- 角色扮演遊戲之父的身後事遊戲
- 遊戲敘事的體驗路線研究遊戲
- 淺談遊戲中的互動敘事遊戲
- 如何提升遊戲收益? 遊戲付費裡的二八法則遊戲
- 遊戲的打擊感從何而來? 打擊感的意識形態原理分析遊戲
- 教育遊戲?是的,這裡有9款適合孩子的最好的教育遊戲遊戲
- 遊戲史記(四):文字裡的冒險世界,早期網路遊戲的起源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