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開學被學校的事壓得有點喘不過氣,國慶放假期間心情不好,隨便寫個散文。(突然想吃西瓜??)
一
我身邊有很多得了心理疾病的朋友,比如抑鬱症、焦慮症。他們總會有負能量爆棚的時候,在以前,我會無意識的用“摸摸”、“揉揉”、“你已經很棒了”等語術來安慰他們,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安慰,我確實體會不到那種悲傷、難過的心境,即使我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的在將心比心,代入自己了,但確實體會不到。很多時候都是糊弄過去換個話題就好了。
但我近日確實能體會到他們的感受了,上個b學屁事真的不是一點半點的多,總之很令我心碎💔,具體的後面寫。我說不出自己希望從別人那獲得什麼幫助,向他人訴說我的經歷與其說是傾訴,更不如說是發洩,說完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確實,只有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或許才能共情(同情這個詞可能更準確)。
所以,朋友找我訴苦,怎麼辦?我也不知道,我同情他們理解他們,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回應,我可能也和他們一樣經歷著同樣的痛苦,我只感覺到無盡的絕望和悲涼。什麼都做不了,什麼都做不到,傾訴發洩完以後,我可以做什麼?我不知道。
我討厭自己?我不討厭。我想死?嘴上說說。真的去,我做不到,我膽小怕疼。我知道太劇烈的情緒波動沒啥用,天天想死想跳樓並不能解決問題,我也沒有心理疾病——人都是處於亞健康的狀態罷了。
人往前走確實需要腳踏實地,確實需要做出實際行動來改變。非要做的話我能做,但是我好像失去了,熱情,失去了情緒?其實我什麼都不想做,我只想找個地方能坐下,或者躺著。
最近幾個月好像二次女說話喜歡用“啊啊啊啊,寶寶你是一個 ~ 的小蛋糕”句式說話?我也會和身邊的男性這麼說,很好玩,對男性說有一種反差和土味情話的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因為男的這樣說話的非常少(0 另說哈。),反而女性說話好像會更加關注對方的情緒,“大妹子”、“美女”在女性中確實是很常見的話語?男性可能也有吧但是我不多見?總之我挺喜歡這種句式,又可愛,又有人誇你。
扯遠了,不過感覺自己還是多鍛鍊一下抗壓能力,或者多休息一下,不過近日確實比較抑鬱,我不知道怎麼表述,怎麼緩解,我覺得萬事都有因果都有邏輯可以追溯到源頭的,但我現在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樣,我沒有想明白。啊,我只想休息一下,這可能會更好。
二
我從小很少接觸“愛”和“情感”,在我的成長記憶中,我的家庭中成員其實比較少對我直接表露“情感”。他們更習慣默默無聞的來支撐著這個家。所以,如果你讓我很正式的說出“我愛你”或者類似的表達,我可能做不到。對我來說這比較尬,有些難以接受。
沒有埋怨家裡人的意思,並不是說這樣就不好。你要是說我情感教育缺失吧,道理咱都懂,但是如果你讓我去“大膽的說出愛”,這種很直接的,我也可以去做,我可以說,但是我說完以後我沒有任何感覺,情緒也沒有任何波動。我甚至不知道後面該做什麼呢?
對我來說,用幽默、風趣,或者“抽象”的語言和人交流才是常態。“戀愛”這個詞對我來說其實有些陌生,從我自己的社交方式和經歷來看,我自己感覺和談戀愛和做朋友、摯友其實是等價的,非要說區別是什麼,那可能是性。除此之外好像沒有任何區別?
我沒有談戀愛,也沒有物件,我不太想多考慮這些事。更多時候談到“異性”和“伴侶”這兩個關鍵詞,更多聯想到的是性,而不是本人的性格,或者愛好和特點?雖然性本身也是一個離不開的話題,但我可能更加理想(或者說幻想)一些,可能摯友、知音 + 性(繁衍)才是我認為的“物件”,或者說“伴侶”??
不過異性朋友,我確實有,一隻手數的過來。全是同學,慢慢聊的熟了的,我也確實不會主動接觸異性,因為感覺很怪。
我身邊的朋友,有的是同學,也有的是網友。以前的我在現實生活中,不會特別主動的去和人社交,因為比較累,再加上自己沒啥特別出彩的特長,所以基本上認識的朋友都是偶然湊到一起後面聊上的,後面慢慢熟的。
現在的話?我可能相比以前會更熱情一些,主要是想找一些興趣相同的愛好者。當然我在網上可能一直是熱情一些的,因為和同好聊天更快樂。
三
最近開學以後,自己的時間少了很多。我現在是“3+2”五年專的後兩年,也就是讀兩年大專完就畢業了,專升本的專升本,工作的工作。我的時間比正常高考上去的人少一年,這也就意味著我的課很多。
再加上“3+2”五年專的前三年是中專,前三年也可以說是“大專”的一部分,中職校和大專院校會有溝通和課程銜接,但是不多。這就造成了一種非常尷尬的局面:課多、上過的課再上。大學的社團、學生會活動還很多,學校畢業還對志願者時長有要求,這樣一下來屁事就更多了。
再加上,重新分班(是的轉段到大專院校重新分班)後的人際交往,一些學生部門(學生會等)的壓力,實在是令人忍俊不禁。我想不到讀個大專屁事比本科還多,我中考要是不眼高手低,填個也不是非常好的高中或者直接上中專也比現在好?至少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但是現在,我每天除了早八+晚九上課,課上都是講一些講過的玩意,還有學校特色文化這類的水課,晚上吃完飯再坐一小時公交回家(是的我走讀),到家將近十點,洗漱完十一點,十二點最遲一點就要睡覺(不然睡眠時間太不夠了),第二天六點再起來,坐車早八…… 如此往復,我到底在做什麼?每天都在瞎忙,自己的時間一點沒有了,甚至某些時刻還需要看助教(學長學姐)和學生會的臉色??
其實我初三那會的作息和現在差不多,但是我好歹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有活幹,我現在,每天和沒事人一樣去一下回來去一下回來,我是來拿畢業證的?我想自己看文件,開啟 VSCode 或者其它 IDE 寫東西,但是我沒時間啊,我的時間被佔用了。每天睡前思考的時候,都在反覆的問自己我到底在幹什麼,如何更好的利用時間…… 惆悵、無助、焦慮,這些詞語居然從我嘴裡說出了,知道原因但是無法控制。我只想好好的休息一下。
甚至某些時刻,我不知道自己為何心情低落,我不知道為什麼難過,為什麼不好,這是最奇怪的。具體的感受在第一章寫了,現在心情還算正常,不想再回味了。一天至少兩三次,每週至少六天都有。
說回大學。我覺得更奇怪的是,對於專業課,也就是 Web 全棧和小程式這一塊,似乎所有人都不是很上心?即便是學長和老師,當他們談論到相關的技術棧的時候,我感覺到的更多的是,他們只是完全當作工作,而不是愛好,而技術水平和我心目中大學應有的水平,也有點遠,甚至我可以在幾個月內達到那個水平。
更令我奇怪的是,我競選臨時負責人的時候(沒上,自己的問題也有一部分)展示過自己的專案經歷和完成過的專案,三位“評委”(其實就是大一屆的學長當的助教,助教當評委)除了不停的打斷我發言,不停的挑刺,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我專案經歷的提問。
在我說了一堆話,甚至在 PPT 下襬上 GitHub 倉庫地址和專案網址的情況下,用略帶嘲諷的口吻和表情質問我“這個網站是你弄得?”,當場給我聽懵了,我要是沒具體說,問我這個問題還能理解,在大概說明、給出網址的情況下還能問出這個問題,聽到這個問題以後我就斷定不值得在他身上浪費口舌。
而提問我的那一位學長,同樣是計算機專業,只不過大我一屆,我甚至還聽聞他有從事相關的職業技能競賽(虛擬現實技術賽道),但具體的技術水平我不瞭解。在這短暫的接觸之後,我沒有看出他對技術的尊重和熱愛,只看到了一個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競賽生”。更進一步打破了我對學校的濾鏡。
剛開學的這幾件事著實令我忍俊不禁,一開始還對大學生活有一些幻想,班委、社團、學生會…… 我想提升自己,但是事實告訴我自己的理想,和學業安排,學校實際的能力是有差異的。只有提升自己的層次才是核心,專科彎道超車?那是少數,運氣,實力都需要。
尾
近日一直在寫 Vue + Nest 的專案,想著接下來除了寫完自己(個人域名下的)介紹頁以後,多接觸一些 Web 專案,先多接觸,後續挑幾個用的舒服的深入學習。我還想接觸嵌入式,很有意思,硬體是能直接接觸到的東西,想著寒假重新撿起來玩。
但是時間是個問題,每天開啟 VSCode,寫點東西,又去忙別的事了,文章寫到這裡我的心情算是好了一些,樂觀一點來說,先一步一步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