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字化轉型:在焦慮中前行!

ITPUB社群發表於2023-10-18

來源:談資料,作者:石秀峰

全文共 6536 個字,建議閱讀 15 分鐘


轉眼,2023已過大半。


如果用一個詞來對這大半年做個總結,我能想到的只有一個——“焦慮”。這大半年身邊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讓人“慌的一批”!

有買房的,月供還不上,房子被“公拍”了。

有炒股的,100萬,只剩下40萬了。

有開餐館的,入不敷出,關門了。

有創業開公司的,員工工資發不出來了,也面臨著要倒閉了。

有IT大廠上班,3月份被裁員,到現在還沒找見工作的。也有還留在公司上班的,每天過得也是戰戰兢兢,深怕哪天不小心就被裁了。

……

其實,在今年整體的大環境下,焦慮的不僅是個人,還有數字化轉型中的企業。

01 焦慮中的企業數字化

焦慮往往不是來源於無知,而是未知!

現階段還未採取行動的企業會焦慮:現在開始是否會落後,市場紅利是否會錯過,未來的快節奏發展能否跟上;

而已經落地數字化的企業也會焦慮:引進一大堆軟體系統,概念重重且模糊難懂,培訓無數仍難以熟悉,成本巨大但未見成效。

即使是成功如美的,在數字化方面也會焦慮:“數字化每年投幾十億,看不見結果我也焦慮。”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在近期的採訪中如是說到。
—— 引用:《解析企業數字化焦慮,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1、轉不轉的焦慮

很多人說,如今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就如同10年前企業上ERP一樣,不轉就是等死,轉就是找死。

轉於不轉,成了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道難題!

在整體社會經濟增長疲軟的大環境下,每個企業過得都很吃緊,對於企業數字化轉型更是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認知。有些人可能認為數字化轉型是必要的,可以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效率,而另一些人可能認為數字化轉型只是一時的潮流,對企業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數字化轉型涉及到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和員工對這些風險的認知可能存在差異。有些人可能過於擔心數字化轉型的風險,對其持保守態度,而另一些人可能忽視了風險,過於樂觀地看待數字化轉型的結果。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變革,涉及組織的重構,流程的再造。而任何一場變革,需要拉齊的不僅是認知,還有“人心”,這往往也是最難的。變革就意味著利益的再分配,勢必會遭到企業的既得利益者的反對甚至阻撓。

數字化轉型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但在短期內往往難以看到明顯的回報。這種投入與回報的不對稱也讓企業的領導者對數字化轉型的不確定性而焦慮。

2、轉什麼的焦慮

數字化轉型涉及戰略目標制定、組織架構調整、業務流程最佳化、技術更新換代、人才培養招聘、資料文化沉澱等太多因素,到底從哪裡規劃、從哪裡入手,先點狀試點還是全面鋪開,這些問題讓企業數字化領導頭痛不已。

為技術選型而焦慮。面對眾多的技術和方案的選擇,每種技術和方案都有它的優劣勢,讓很多企業陷入了選型的不確定性和困惑,擔心選擇錯誤的技術或應用方案,導致投資浪費和業務受阻。

為組織調整而焦慮:數字化轉型需要企業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以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要求。然而,這種調整可能會引發內部的阻力和不適應,企業領導擔心員工對數字化轉型的接受程度和適應能力,擔心組織架構的變動對業務運營和團隊關係的影響。

為溝通協作而焦慮: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和員工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差異,數字化初期對業務運營部門增加了工作量卻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價值,再加上資訊傳遞不暢、目標理解偏差等一些列問題,導致數字化團隊和業務團隊間溝通不暢、協作困難。

為人才匱乏而焦慮:數字化轉型需要企業擁有一支具備相關技能和知識的人才隊伍,但目前市場上對於數字化人才的需求遠遠超過供應,導致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才。企業可能擔心自身的人才儲備和培養計劃是否能夠滿足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也擔心招聘到的人才是否具備所需的技能和素質。

為資料安全而焦慮: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需要收集、儲存和處理大量的敏感資料,包括客戶資訊、業務資料等。如果這些資料如果遭到洩露或竊取,可能導致企業的競爭優勢受損,甚至引發問題和經濟損失。如何做好資料採存管用和資料安全之間的平衡,常常讓數字化負責人感到頭痛。

3、怎麼轉的焦慮

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有清晰的目標,需要定義轉型的願景、明確轉型的方向。但事實上,大多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盲目跟風,為了轉型而轉型,沒有方向感,摸著石頭過河。

盲目的開展轉型,險阻重重。缺乏對數字化轉型的影響預估,在沒有做好準備工作的前提下就開展工作,導致數字化轉型計劃的推進受阻。

盲目的上系統,事倍功半。一些企業數字化轉型採購了大量的“資訊系統”,但是應用效果不佳。盲目上系統只注重數字化的表面現象,而忽視了數字化對業務流程、組織架構和文化的深層次影響。

盲目的人才引進,沒有人盡其才。一些企業數字化轉型引入了不少“數字化人才”,但組織流程沒有相應調整,工作安排與招聘時的崗位設定相差甚大,數字化人才淪為“系統運維管理員”,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價值來。

盲目的資源投入,收效甚微。很多企業數字化轉型投入力度也不小,希望能夠快速見效,但往往結果卻是事與願違。豈不知,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更不能急於求成。

面對數字化焦慮,企業該做些什麼才能解決或者緩解這些焦慮?

02 數字化轉型,需要戰略牽引

明確數字化戰略,定義清晰的數字化目標和路線圖,使企業能夠有計劃地實施數字化轉型,避免盲目投入資源。這點很重要!這點很重要!這點很重要!

1、在迷茫中找到轉型的方向

數字化轉型戰略屬於企業戰略的一部分,或者說數字化轉型戰略服務於企業戰略,具體來說就是透過“戰略性”的使用IT和資料來支撐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見下圖:

企業數字化轉型:在焦慮中前行!

數字化轉型戰略或稱數字化戰略並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本身就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是為了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一系列計劃和行動的組合,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明方向,緩解企業數字化各種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

筆者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戰略》一文中提到:

企業數字化戰略就是“戰略性”的使用IT和資料,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在於“轉”字,之所以轉,也就是說之前沒有“戰略性”的使用IT和資料。第二,在於“使用”二字,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更強調將“IT”做為基礎生產設施,將“資料”作為重要生產要素去使用。

2、戰略牽引,緩解數字化焦慮

明確方向和目標:一個明確的數字化戰略包含企業企業數字化建設的方向和目標,這讓企業各級管理層及員工都知道他們正在朝著什麼樣的目標努力。數字化戰略的制定可以幫助員工更好地理解數字化轉型的意義和重要性,減少對未知的恐懼和焦慮感。

提供指導和支援:數字化戰略為企業提供了轉型目標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一個指導框架,明確了數字化轉型的步驟和行動計劃。這樣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組織和規劃數字化轉型的各項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援和資源,減少員工的不確定感,堅定各層員工的信心。請參考《企業數字化轉型:轉型路線圖,不是一張圖!》

提高資訊透明度:企業的數字化焦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對資訊的不透明、不對稱的焦慮。一個明確的數字化戰略可以促進企業內部的溝通和資訊共享。透過向員工傳達數字化戰略的內容和進展情況,可以增加員工對數字化轉型的瞭解和參與感,減輕領導層在決策過程中的壓力,避免迷失方向和浪費資源。

03  數字化轉型,需要“建、管、用”並舉

之前有網友問:企業的資料治理應該由誰主導,是企業的CIO,還是CDO?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對於企業數字化轉型也一樣,數字化轉型到底應該是誰來主導,CIO還是CDO?這個問題涉及企業兩個“C”字頭領導的定位和職能劃分。一個比較粗淺的理解是CIO負責資訊系統的建設和資料資產的沉澱,而CDO更多的是如何用好這些資料,讓資料能夠指導決策、賦能管理、指揮執行。

請參考《企業數字化轉型:轉型中的那些角色和人!》

當然,也有專家說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把手工程,CEO主導的數字化轉型才能讓企業員工不焦慮。今天我們的重點不是討論CIO、CDO該如何分工的問題,而是要強調:企業數字化轉型,核心是如何戰略性的使用資料和 IT ,需要“建、管、用”並舉。

企業數字化轉型:在焦慮中前行!

1、關於系統建設

有人認為“資訊系統”——如:ERP、CRM、SRM、MES等屬於資訊化時代產物,而企業數字化轉型是需要用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區塊鏈、AI、5G、VR/AR等數字技術來實現的,沒有用數字化技術就不是數字化轉型。

也總有人問我資訊化與數字化的區別。

不可否認,從技術的角度資訊化和數字化是有所差別的,從應用場景上也有所差異,但他們的本質都是為了提升為了提升企業效能、實現業務創新。而筆者一直認為,數字化是資訊化發展的高階階段,而資訊化是數字化的基礎,離開資訊化的基礎實施和資料積累,資料化就如同鏡中之花、水中之月,只是用來想想罷了!

尤其是,近些年筆者幫越來越多的企業推進資料治理和數字化建設,越來越深刻感受到,一個好的資訊化基礎對於數字化轉型有多重要!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年農村老家搞的自來水工程,在此之前,我們村裡的用水一直是井水,由於老家哪個地方淡水資源比較貧瘠,在我很小的時候需要到離家很遠的地方挑水,人們的用水十分不方便。自來水工程的實施,村裡請來了城裡的水利專家,透過“勘察、測量、挖槽、鋪管、抽水、消毒”等一系列施工作業,用了半年時間實現了“家家都能喝上自來水”的目標,讓農村用水更加方便、更加健康。但這個過程中,專家忽視了一個小問題,老家到了冬天特別冷,最冷的時候能到零下30多度,水管保護的不好就會凍裂。於是,自來水通水的第一年冬天,好多人家的水管都發生了凍裂情況。第二年春天,又一次的管道改造才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筆者看來,企業資訊化就如何“自來水工程”,只有資訊系統建好了,企業的業務流程跑在上面才不會出問題,才能積累沉澱出高質量的資料資源。否則,你看到的就只有“斷點的業務流程”、“孤島的資訊系統”、“糟糕的資料質量”、“失控的資料安全”,而這一切都是讓企業產生數字化焦慮的重要原因。

2、關於資料治理

“無治理、不資料”,沒有搞質量的資料資源,就不會產生有價值的洞察力。

筆者之前有做過一次《資料治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的分享,分析了數字化時代的大背景下,“企業數字化需求和資訊化現狀之間的矛盾,是當下絕大多數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實施資料治理。

一方面,透過資料治理對企業的資料資源進行採集、加工、處理和清洗,使其成為有對企業有使用價值的資料資產,提升企業資料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價值,賦能企業的管理決策和業務分析。這個過程我叫他“以治促用”。

另一方面,透過資料治理能夠發現企業資訊系統的薄弱環節和漏洞,再透過對系統的最佳化改造,使其能夠更加穩定、流暢的執行,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夯實根基。這個過程我叫他“以治促建”。

關於如何開展資料治理,在本公眾號中分享了很多有價值的文章,可以看看。要系統學習一下的話,也可以買本《一本書講透資料治理》,教你如何從“道法術器”四個層面落地資料治理。

3、關於資料應用

良好的系統建設是保證企業“有資料可用”的根本,而良好的資料治理是提供企業“有可用資料”的基礎,他們的目標都是為了提高資料應用價值,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結合公司戰略目標,經營指標及上級控制指標,構建指標體系,建立分析模型,對企業經營生產等關鍵指標資料進行自動化採集和處理,透過深度的資料分析和挖掘,及時發現經營中的問題和機會,改變傳統靠經驗拍腦袋的決策模式,實現基於資料、基於事實的科學決策,提高經營決策效率,實現從“流程驅動”到“資料驅動”的轉變。

透過持續的資料運營和應用,建立企業“用資料思考、用資料說話、用資料管理、用資料決策”的數字化文化。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資料是燃料,而資料應用則是驅動引擎。只有將合適的資料,在合適的時間,透過合適的方法,給到合適的人,才能形成資料應用從“被動”變為“主動”的應用場景。

“建、管、用”並舉的數字化策略,透過“以終為始、業務主導、場景驅動、小步快跑”的方式推進數字化轉型,無疑是治療當下企業數字化焦慮之症的一劑良藥。

04 數字化轉型,需要工匠精神

有人說,我們處在這個VUCA時代,易變、複雜、模糊和不確定是常態,沒有人不焦慮。

也有人說,焦慮給了人們動力,讓人主動學習和適應新環境,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對於企業的數字化焦慮而言,其實也存在積極的正面作用和消極的負面作用,關鍵在於如何正確對待和應對數字化時代的變化,培養積極的心態和適應能力,尋求平衡和發展。這需要一種的精神,數字化時代的工匠精神!

1、什麼是工匠精神

提到工匠精神,你可能會想到“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這幾個我們耳熟能詳的關鍵詞。

提到工匠精神,你可能也想到它是一些百年老店、百年企業基業長青、經久不衰的秘訣。

工匠精神本質上是對工作的高度專注和追求卓越的態度和價值觀。工匠精神強調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追求完美和品質,不斷改進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工藝水平。工匠精神注重對工作的熱愛和責任感,追求卓越的工作成果,以及對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有深入的理解和專業知識。

工匠精神,這個概念我們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但在我國的近20年快速發展過程中,追求速度和經濟利益往往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相對於精益求精的做好一件事,大多數人視乎更喜歡做一些更賺錢、賺快錢的事。

有專家分析,我們現在的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了高質量增長階段,不論是個人或是企業,錢已經不像之前那麼好賺了。各行各業的搞轉型,從追求高增長到追求質量的提升、產業的升級。這個過程,需要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2、數字化轉型,呼喚資料工匠

你或許聽過“木匠、鐵匠、泥瓦匠”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工種的匠人(儘管現在稱得上匠人的也不多),他們無不在自己行業和領域裡經過多年的打磨,不斷提升自己的“手藝”,從而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在數字化領域,實際上也存在這樣一批“匠人”,他們在數字化領域中專注於資料處理、分析和應用,我將他們稱之為“資料工匠”。

我認為不是所有搞資料、搞IT的人都能擔得起“資料工匠”這個稱號的,包括我自己。資料工匠不僅具備對技術和工具的深入理解和應用能力,他們更注重對資料的精細處理和深入分析,能夠發現資料背後的規律和洞察,運用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升資料的價值和應用效果。資料工匠一定都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透過不斷學習和研究,追求在資料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不斷提升,以應對不斷變化的資料需求和挑戰,透過資料驅動的決策和創新為企業和企業創造價值。

最近在和一些CIO朋友交流的時候,有被問到:CDO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或特質?

其實在我看來,CDO首先就應該是一名“資料工匠”。第一,他們必須對資料有著一種追求細節、精益求精的精神,能夠確保資料的質量和品質達到最優水平。第二,他們必須對所在行業或企業的業務有著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資料背後的含義,發現其中的規律和洞察,並能夠運用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問題。第三,他們必須“以客戶為中心”,對“客戶”需求有著深入的瞭解,能夠設計和開發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和期望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這個客戶可以是企業的直接客戶,亦或是企業內部的業務部門或公司領導層。第四,他們還需要熟練運營各種數字化技術和工具,並能夠運用這些技術和工具應對不斷變化客戶需求,並能夠創新和改進現有的技術和工藝。

以上是我認為“資料工匠”應該兼具的四個特質,這真不是你看幾本書、考幾個證、做幾個專案就能辦到的。沒有在數字化領域10幾年的專注、打磨和沉澱,很難有所成就。這也是為什麼企業儘管願意花重金,但一名優秀的CDO依然難求的重要原因!

寫在最後的話

當下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其實沒有太多方法和成功案例可以套用,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大多數企業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由此產生的資料化焦慮也在所難免,重要的是如何積極應對。本文中提到的數字化戰略,“建管用”並舉策略,培養資料工匠和發揚工匠精神,或許可以為焦慮中的數字化企業提供些許思路和參考。那麼,看完整篇的您,您認為還有哪些可行的策略和方法能夠幫助應對或緩解數字化焦慮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24420/viewspace-298959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