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問題】

你在商場偶遇了自己的crush。

你們互相寒暄幾句,很快陷入了沉默,尷尬的氛圍從四面八方籠罩著你倆。一對又一對情侶挽著手從你倆身邊飄然走過。

於是你

①提出一會兒要不要一起吃個飯,至少努力再說幾句話留個好印象;

②表示老闆喊我加班扭頭奔入地鐵站。

選②的朋友可能有點焦慮,所以表演了一個經典的社交回避行為。

所以焦慮症有關的社交回避行為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唐德斯腦、認知與行為研究院的Bob Bramson和他的研究團隊表示,社交回避行為的產生,可能是因為大腦區域,用錯了

研究表明,不焦慮的人利用大腦外側額極皮層(FPI)協調情緒和行為選擇。但是對於焦慮症患者來說,他們的FPI在平常情況下也保持過度興奮,無法在情緒刺激時產生正常的FPI響應,反倒是背外側和內側前額葉區域在情緒相關行為中發揮作用。

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逃避,算是焦慮難以治療的一個重要原因。焦慮人群在面對恐怖情景時往往選擇過度迴避,從而很難透過暴露來進行“脫敏治療”。

克服迴避傾向,依賴於大腦FPI迴路與後頂葉皮層、感覺運動皮層(SMC)和杏仁核之間的互動。在面臨情緒行為(比如社交回避傾向)時,FPI負責協調整個神經迴路,引導情緒適應性行為

研究大腦對於迴避行為的過程多使用齧齒類動物焦慮模型。但是人類大腦的前額皮層與其他動物不同,FPI可以與額葉、頂葉、顳葉建立廣泛的神經連線,調控情緒行為。最近的研究表明,情感障礙患者的FPI在控制情緒行為時存在問題。因此,研究人員推測,FPI的功能異常可能是焦慮人群難以控制情緒行為時的關鍵原因。

研究人員在荷蘭內梅亨大學招募了52名高度焦慮(13名男性,平均年齡25.66歲)和44名非焦慮(均為男性,平均年齡23.8歲)的學生參與試驗。高度焦慮定義為Liebowitz社交焦慮量表得分>30。

社交接近-迴避任務

研究人員用面孔試驗來進行社交接近-迴避任務測試。參與者根據“靠近”和“遠離”指令,透過操作拉桿,使自己靠近或遠離快樂或憤怒的面孔。一般情況下,情緒行為被認為是靠近快樂面孔和遠離憤怒面孔,參與者也在執行這兩種指令時正確率最高,而執行遠離快樂面孔或靠近憤怒面孔指令的正確率相對於較低。

在執行任務期間,研究人員對受試者大腦進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測量結果表明,控制情緒行為時,大腦FPI活動增加,並伴隨感覺運動皮層活動減弱

同時,兩組參與者調控情緒行為的大腦區域顯示出較大差異。非焦慮參與者的FPI活動水平較高,而焦慮參與者的背外側和內側前額葉區域的活動水平較高

兩組參與者的大腦活躍區域存在差異

那麼,焦慮症患者的情緒行為控制缺陷,是因為他們的FPI區域發生了功能障礙嗎?

並沒有。

研究人員發現,焦慮組參與者的FPI興奮性反倒更高,並且杏仁核-額葉的連線更強。研究人員猜想,接受了更多杏仁核投射的焦慮個體可能透過招募背外側前額皮層來進行補償

這是腦部掃描首次表明,與非焦慮患者相比,焦慮症患者的大腦在控制情緒行為方面的大腦工作方式不同

來自: 奇點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