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管理進階——為什麼Leader的話有時候你聽不懂

葉小釵發表於2022-03-02

原創不易,求分享、求一鍵三連

Hi,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小釵公號遵循日覆盤->周覆盤->月覆盤->季度覆盤->年總結策略,所以某型別文章到後期才會成體系。

技術管理進階——為什麼Leader的話有時候你聽不懂

今天這篇文章屬於「月覆盤」

什麼是同頻對話

最近「知識星球」有同學在問什麼是「同頻對話」,當時本來想解釋,卻發現不太說得清楚,整理了幾個案例後,今天就單就「同頻對話」展開討論。

這裡先直接放出結論:

同頻對話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

  1. 認知對等。至少在聊事的時候是一個認識;

  2. 上下文對齊。大家對資訊全貌都要比較清晰;

首先依舊放出兩張我認為經典的圖,加以說明。

認知向下相容

技術管理進階——為什麼Leader的話有時候你聽不懂

我們假設,人們成長軌跡一定是從下到上的,極少有人出身就在終點,畢竟真實世界很少有龍傲天。在這個假設下,有一個人問請我圖書館在什麼方向:

  1. 市區認知的人會說,東北邊有一個南邊有一個

  2. 縣區認知的人會說,書店在北邊,市區的人在說謊

  3. 而省區認知的人會說,東邊也有一個書店喲,於是市區認知的人會很不以為然

所以關於認知有個非常重要的點「認知是向下相容的」

認知是向下相容,認知更高的人知道下面的人在想什麼,而認知低的人未必知道上面的人在說什麼

資訊篡改

技術管理進階——為什麼Leader的話有時候你聽不懂

另一個影響同頻對話的點是「資訊不同步」

資訊會由於很多因素被「修剪」,就算是相同認知的人,拿著不同的資訊量,也很難達成一致,甚至引起衝突。

這裡的資訊不一致可能是「專業資訊不一致」,比如產品、運營、研發、GM經常各說各話。

另外,人是很容易被情緒左右的生物,所以就算是相同的資訊量,心情不好也可能導致不一樣的結果。

接下來以幾個案例做說明。

包工頭聊格局

我出生在一個貧困縣,身邊的幾個發小家裡都很窮,最後就我一個人上了大學。

我們當中年級最大的發小,大家都叫他老大,老大高中畢業就出外闖蕩江湖,做的是建築行業,10多年下來小有成就。後面幾年其他幾個發小都跟著他幹活。

中間他們雖然有些小摩擦,也算安好,於是鏡頭拉近到今年,工頭老大回鄉了!

小釵,我還算看得上你

過年前我做東請幾個哥們出來喝個小酒,老大非要跟我坐一起,拿起酒就開灌,尼瑪我哪裡是他們的對手啊!

酒過三巡後,老大拍拍我的肩膀,小釵啊,這麼幾年,我還是看得上你的,你這個兄弟混的還算不錯。

對於這種型別的聊天我是很習慣的,於是說道,哎呀大哥瞧你說的,我就一打工的,怎麼能跟你老闆比呢...

於是開始了關鍵對話:

老大:小釵,我不是開玩笑,你格局還是可以,不像他們幾個,無論如何都帶不動;

哦,WTF,聊到「格局」,我突然就來了勁,於是問道:你覺得「格局是什麼」

老大:格局就是我有我的苦要吃,你有你的苦要吃,我知道你吃苦不容易,你也知道我吃苦很難,我吃不了你的苦,你也做不了我的事;

「這種你知道我,我知道你」,就是格局!

哎呀,這犢子說得好啊!我倒是沒想到他能說出這段話,雖然不成體系,但跟我的認知大同小異!

賺沒賺錢

後面在我與其他發小聊天時,老大跟發小A吵了起來,大概意思是:

今年沒賺你錢!

老大一聽就不樂意了:人家一平方30,我給你們一平方35,這樣不賺錢?

發小A也不樂意:這種價格哪裡都有,隨口還舉了幾個例子;

老大就更不開心了,馬上開始倒苦水,說自己拿那麼多專案不容易,發小顯然不買單,憤而離席!

我跑出去把他拉著,說今天的局是我組的,還是不要走,有什麼問題我們一起聊清楚;發小顯然聽不進去,甩手而去...

老大畢竟是他們老闆,我回去時看到「聰明的」發小B已經在陪他喝酒了,一度氣氛還不錯,我問及剛剛吵什麼,「聰明的」發小B馬上就兜不住了,也說確實沒賺到錢...

我讓他算個賬來聽聽,他算了兩下眉頭一皺:哎呀算不清楚,我直接把手機給你們看吧;我說我不看,你給我算,於是他算了一會還是說不清楚...

最後老大開口了:他們一年多少錢,多少錢是買材料的,多少錢是做定金的,多少錢是...,然後年底他們一人結了多少錢...

額,貌似很清楚哦...

發小B雖然沉默不語,卻沒有反駁,問他對不對,他只說沒賺到錢,於是我知道大概了...

到底賺沒賺錢?

故事大概如上,我覺得很有意思,後續私下跟幾個都聊了,這裡第一個問題是誰對誰錯?

就已知的線索得到的結論是:

老大大概是沒問題的,確實讓出了「額外利益」

那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幾個發小不高興說沒賺到錢,是他們傻嗎?

他們當然是「聰明的」,如同我們很多老一輩的聰明人,他們大概知道老大給出了額外利益,並且老大平時工作上和吃喝玩樂方面對他們都有照顧。

這個是為什麼他們在幫老大,都拖家帶口的,不可能因為情誼去幫助。

所以這裡的沒賺到錢,是沒有賺到更多的錢

到此就涉及到老大說的格局問題了,也就是:

「我知道你,你未必知道我」

「我能理解你,但你未必理解我」

「我能理解你,但我不願意理解你」

絕交三日

近期發生一件「惡性絕交」事件,「隱藏敏感資訊」的上下文是:

菜狗之前是產品副班長,有兩個職責:

  1. 產品一號位祕書;
  2. 某條產品線Leader;

由於一些契機菜狗被提拔成了新的角色,於是產品一號位面臨一個困擾:

如果菜狗依舊負責副班長角色,兩頭都做不好,如果完全釋放那麼他自己也忙不過來,一時陷入兩難。

因為平時跟菜狗走得近,這個問題我想協助解決。

於是與產品一號位吃飯時,建議提拔重新提拔兩個同學,一個解決祕書問題,一個解決產品問題,雙方大概有了個初步方案。

於是過了兩天在小群中發生了一段對話:

小釵:我建議提拔A上來,補足菜狗的「缺失」,不然後面菜狗兩頭做不好;

產品一號位可能有事耽擱了,結果菜狗跳了出來:小釵老是說「缺失」,我不明白哪裡缺失,A同學雖然很勤奮,但肯定不能把我的工作做好啊!

菜狗貌似很不爽,持續開始輸出:小釵,怎麼說話陰陽怪氣的...「技術團隊去年也什麼也沒做」......

當他說道「技術團隊不行」時,明顯挑動到了我敏感的神經,於是也就很生氣的結束了對話,接下來三天都沒找他說話!

但我看這傻子貌似也很生氣,就感覺很疑惑了,這傻逼犢子「背刺」了我,還有臉了?

這裡問題,就來了:「是什麼導致了這次絕交」

資訊差與同頻

昨晚,我開始反思這個問題,決定「站在第三方視角覆盤」,還與幾個同學進行了討論,於是情況就有點變了:

因為平時吃飯太多,我忘了是不是給菜狗傳達過我跟一號位聊了他的事情。

我們假設,菜狗不知道我私下與產品一號位聊了什麼

如果,菜狗不知道我跟產品一號位聊了撒,那麼他在群裡看到的訊息是:

  1. 菜狗工作不行,引起了很多問題;
  2. 菜狗這邊需要有人補位才行;
  3. ...

所以,菜狗認為是我在「背刺」他!!!

我突然可以想到菜狗為什麼那麼激動:

我最好的朋友,我貼心的老大哥,前腳說要幫我,後腳就在群裡背刺我,這個世界還有愛嗎?

意識到這一點,我馬上發訊息給菜狗,說明上下文,問他知不知道全文,答案是顯然的,他毫無所知!

於是我立馬「道了歉」

菜狗也顯得十分不好意思,還說出了其他實情:

我那天有事剛被HR懟完,處於「瘋狗狀態」,出來就看到這個,一下沒忍住就噴了...

基於完整的上下文,我與菜狗再次絕交了...

如何同頻對話

綜上,我們再總結下什麼是同頻對話:

所謂同頻對話,即兩個人處於相同認知,相同資訊上下文之下展開的交流

這裡有兩個點:

  1. 相同認知;
  2. 相同上下文;

正常情況下,不會有這麼理想化的情況,從組合上講:

  1. 認知高&資訊量足

可以向下相容多數同學,知道下面同學關注點是什麼,想要做什麼,並且知道自己如何能夠幫助他們;

但他們是否會得到幫助卻是未必的,正如包工頭相關案例;

  1. 認知高&資訊量不足

一般來說認知高的人資訊量也是充足的,但也會出現「絕交三日」案例,但這些同學更容易反思,在資訊量不足的情況下,他們會想辦法補足資訊量;

比如,我就會反思,那犢子為什麼不高興,然後主動道歉,這個主動道歉就是很多人走不出的一步。

  1. 認知低&資訊量大

正常情況下這個情況不會發生,但總有個例,所謂魚見餌而不見鉤,人見利而不見害,多因為此:

你見到了不應該你這個認知見到的人事物,並且誤以為自己屬於這個認知

這種認知錯位可能導致很多問題,知道的太多能做的太少極容易導致「焦慮感」「不安全感」

靠運氣得來的,可能會靠實力失去

得之易則失之易,我這裡有一個案例,但不方便表達,大家自己找案例吧。

  1. 認知低&資訊量小

這個是常見情況,也是常見槓精聚集之所,認知系統頑固,而資訊量小,很容易發生爭吵。

網上一張圖比較經典,可以拿來用下:

技術管理進階——為什麼Leader的話有時候你聽不懂

那麼,如何可以達到同頻對話呢?

想要跟大佬同頻對話,就得從兩方面解決問題,第一是認知本身,第二是資訊量。

頑固的認知

要打破認知屏障,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頑固不進化的生態系統」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固執」了,如果想要同頻對話,首先就不要固執,需要接受其他觀點,需要有不同的視角,而光是第一步就把多數人攔在了門口:

認知體系形成後會生出防禦機制,「一碰就散的體系」不是真正的體系。

防禦機制是什麼大家不太清晰,但他的小名你一定聽過:

1)舒適圈;

2)安全感;

因為所謂的安全感,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的走出舒適圈,只要能走出舒適圈,能夠「推己及人」,換個角度看問題,換個身份看問題,那麼就能接受更多的知識,就能升級自我認知。

資訊量

打破認知屏障後,就可以處理資訊屏障,這條路要稍微好走點,基本是「戰術層面」的操作,這裡我只能接受我的知識,未必適用於所有人。

資訊獲取是個巨大的命題,之前有專門文章討論,我這裡說個常用手段,三個角色:

1) 朋友,這種角色需要完整的分享資訊量和觀點,與對方碰撞討論;

2) 鏡子,這種角色與你實力相當,做事卻風格完全不一樣,更多的觀察對比,看看他的做法是不是更優,這樣更容易打破自己的認知;

3) 導師,這種角色每個週期,準備好問題和「完整上下文」去與他交流,多聽少說,虛心受教,但考慮背景,明辨所需;

無論朋友還是導師,或者以後我們作為其他人的朋友乃至導師,都不能直接幫他們做決策,而應該:

1)提供足夠的資訊輸入,千萬不要為資訊染上主觀色彩;

2)協助建立決策模型,根據什麼條件選什麼方案;

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直接給建議會出現「何不食肉糜」的問題。

無論是朋友、鏡子還是導師,都是為了給自己乃至團隊提供足量的資訊,要麼抓住機會,要麼規避缺陷。

綜上,各位在資訊一塊應該也有一定造詣了,那就會迎來起飛!

結語

最後再總結下,打破自己頑固的認知體系,構建自己通暢的資訊通道,換位思考,推己及人,那麼就能達到真正的「同頻對話」甚至「向下相容」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希望對各位有用。「原創不易,多多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