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管理進階——成長加速的祕密

葉小釵發表於2022-02-22

原創不易,求分享、求一鍵三連

幾個故事

老闆吃飯不叫我

前年剛到公司的時候,有一次老闆請吃飯,開始看到我在名單裡面,後面不知什麼原因又從名單裡面出去了!

我那個自尊心被打擊的很慘啊,當時還是很失落的,甚至有點懷疑為什麼要離職,之前公司不是也挺好的嗎?

男人,真是經不起挑釁的生物,特別是對他尊嚴的挑釁!

雖然有兩天失魂落魄的時間,但馬上就把心態調整回來了,因為我在籌備報復計劃......

不被認可,很失落!

前段時間有個小夥伴很困惑,於是發生了一些對話:

最近看了你推薦的大明王朝,我反思了下,最大的性格缺陷就是憋不住自己的想法,表達過度(外露情緒);

以前提很多想法意見,是因為有強烈的外部矛盾,不管怎樣都是“獻計獻策”。

現在不一樣了,我自己都能感覺到,別人視角里就是「想法多但不落地,抱怨多不腰疼」,雖然還是強烈的想幫團隊 ,但Leader並「沒有感覺」我在支援他。

這個挫敗感,非常非常強烈!

這個小夥伴因為得不到Leader的認可,低落了一段日子,最後問我想法。

碰到這個問題,我一下就悟了,尼瑪這道題我會啊,才經歷過,突然Case1的場景就鑽進了我的腦袋裡,我們可以「報復」他啊!

我這麼努力,能趕上他嗎?

依舊是上個公司的故事,一直帶在身邊的「小孫」突然問我,你看X總能力技術好強啊,我甚至覺得你都比不上他,你說我們現在加班加點的努力,能趕上他嗎?

我看了他「炙熱」而又「傻乎乎」的眼神,思索了一下,答道:

紅利期已經過了,在這個環境下X總是無敵的,如果基礎環境沒有變化,你永遠不可能達到他現有的水平。

「孫狗」點了點頭,卻露出了不以為意的表情...

總結

故事一中我因為不被老闆重視失魂落魄一整夜,這是為什麼,然後又很快釋然了,這又是為什麼,這是「第一個問題」

故事二中的同學失落了小半個月,為什麼時間經歷那麼長,這是「第二個問題」

故事三是個關於成長的話題與故事一二沒有關係,為什麼這裡將他放一起,這是「第三個問題」

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

成長速度的祕訣

我是誰

前段時間右導在群裡丟擲了一個問題:

好一點的公司都在講,給夠錢,招牛人,知名的比如google,netflix。

但是他們也都是從小公司起步的,提問小公司不能說薪酬競爭力在一線, 那麼如何在初創和發展期,找到優秀的同路人,歡迎大家交流。

當右導丟擲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腦海裡居然同時出現了上面三個Case,這一定有緣由,於是我找到了一個自洽的答案:

技術管理進階——成長加速的祕密

故事一二其實都是圍繞著我們在做一件事時「我是誰」,這個問題展開的:

我們做一個事情的時候可能會存在這幾種狀態:

  1. 為自己,做的事情對自己職業生涯有很大幫助;
  2. 幫公司,覺得這個事情對公司有用;
  3. 幫大老闆,覺得能幫到大老闆;
  4. 幫Leader,覺得能為Leader分憂解勞;
  5. 討好Leader,其實也不想做什麼;
  6. 正常工作,謹言慎行;
  7. 躺平;

如果對自身有要求,我們事實上應該更多的思考1和2的事情,如果關注點放在Leader身上,很容易患得患失,自我質疑。

我們的成長不應該因人而轉移;我們的動作,我們的心態應該因為我們的志向而變化

我們的目標決定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行為會影響我們成長的速度。

個人成長能帶動公司成長固然好,但公司不成長,甚至在一些逆境的時候,都不能影響你個人的成長。

如果關注點在Leader身上,那需要不停的調整心態,製造事件,汲汲營營,最終盈不可久,而且心態還得好,如果你的「目標是鍛鍊心態」,關注點放Leader身上是個很好的決策。

視野沒有在第二點公司以上的同學,很容易出現得過且過或者「也行、也可以」的心態。

最終體現出來就是沒野心,沒有野心自然就不會有大目標,缺少目標一般就躺平了。

對於故事一,我當時的場景是剛從大公司出來,自認為至少是P8水平吧,結果來到小破公司還不受器重,有些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後面調整心態後,看到老闆吃飯喝酒,有些場景恨不得躲得遠遠的,僅僅是因為浪費時間罷了。

不會有人因為跟你喝酒就重用你。

但必要的連線也是需要的,也不能認為跟老闆喝酒沒用。

所以,想要快速成長的第一祕訣是知道

成長是自己的事,跟環境沒關係!

成長的方向

認知水平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從個人成長來說,認知成長大概是這樣的:

1)更大的認知

技術管理進階——成長加速的祕密

比如,之前管50人團隊,我現在能管500人團隊。

2)更多的認知

技術管理進階——成長加速的祕密

比如,之前做了兩年開發,又去做了兩年產品,再去做了兩年語文老師。

3)1+1>2的認知

技術管理進階——成長加速的祕密

比如,兩個相關聯的領域,先做了兩年技術,升職做了架構師,甚至需要負責某個產品的設計。

這裡比較晦澀,再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是,學了九陽神功,後面又學了九陰真經,最後達到了1+1>2的效果,Hybrid架構就是這類產物。

「交叉學科創新」一定會越來越被需要,舉個例子來說:

一個5年的技術轉型為產品,他融合了業務與技術兩個領域,設計出更好的結果,這裡的輸入是業務及技術知識,產出可以是產品、服務、合作流程、合作機制等。

大公司有明顯的「邊界」,很難允許技術去做產品決策,但是前端做點後端的工作,做點Native的工作,這個限制沒那麼嚴格,畢竟有fullstack的說法嘛,類似與這種交叉創新,就是1+1>2的效果。

大家成長的方向一定跳不出以上三類,這個時候就需要問自己:

  1. 你是想要更大的領域認知;
  2. 還是要更多的領域認知;
  3. 或者想要交叉領域融合的認知;

成長的組合

之前Leader分享過一個成長模型,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深入研究了一下,他認為一個人的成長速度決定於:

  1. 驅動力,我為什麼想進步?
  2. 成長力,我主要是靠什麼進度?

驅動力由「上進」「熱愛」組成,他決定了一個人「本身是不是想要努力」

上進

上進的底層邏輯可能是家裡窮想過更好的生活,迫切想要改變階級,這裡的點是「迫切的想改變」

PS: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好,全看個人訴求

上進特質的人表現是有擔當、目標明確、執行力強。

「上進」者合作交流時需要聚焦目標,強調時間節點,保證任務完成,有一說一,不要拐彎抹角。

熱愛

熱愛的底層邏輯可能是對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喜歡,迫切的想要做這個事情本身,這裡的點是「老子迷戀」

熱愛特質的人表現是喜歡互動,熱愛分享,性格活潑。

「熱愛」者溝通合作需要主動反饋感受,因為樂於分享的人往往也特別希望收穫及時的認同,但負面反饋可能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成長力由「自省」「聰明」組成,他決定了一個人「進步的速度會有多快」

自省

自省也是我們常說的覆盤,進步靠做很多的事,然後靠對事件的反思。

自省特質的人表現是喜歡思考、標準清晰、追求卓越。

「自省」者溝通合作要注意,這類人有一套自己衡量好壞的標準,並且原則性強,一旦觸碰起底線容易情緒激動,溝通時候需要在起框架內,擺事實講道理。

聰明

聰明的人就是聰明啊,舉一反三,看個書都能總結一套世界執行的規律,這種人天生具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少量經歷便可達成大量成就。

聰明特質的人表現是喜歡動腦,想法很多,容易自嗨。

「聰明」者溝通合作要注意,他們往往在「想的多、看得多」的基礎上,表現的很敏感,比較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感受,佔主導時隱忍,被動時更容易喪氣。

其內心深處比較渴望支援,如果「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也容易被認為「嘴把式」

驅動我們成長的原因:熱愛、上進,貌似可以決定下限;

決定我們成長速度因素:聰明、自省,貌似可以決定上限;

PS:這裡並不是說聰明一定比自省好,比如一個人自省能力是10分,一個人聰明能力是7分,那麼肯定10分的更好了

兩個驅動力以及兩個成長力沒有明顯的互斥,只不過看你主要驅動因子和成長因子是什麼罷了。

最後,不同的特質組合,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性格特點,如圖所述:

技術管理進階——成長加速的祕密

那麼,如果「孫狗」聰明又上進,為什麼依舊不能超過X總呢?我們繼續探討。

經歷不可複製

針對故事三,其實也很好的回答了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問題:

X總是在團隊業務發育初期進入團隊,一路從一天一當機發育到一週一當機,發育到一月一當機,再發育到沒有當機;

在這個過程中,他所受到的壓力,和技術上的成長,心態上的成長,處理能力的成長,是不可複製的,因為這是經歷所帶來的,如果沒有重複那段經歷,那麼就不可能達到他的成就。

所以,這裡「核心是經歷」,到底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得看他能帶給你什麼樣的經歷和什麼樣的資源!

請記住,首先是志向,其次是學習方法,最後是資源!

志向會決定你的目標,學習方法能夠保證每次經歷的營養吸收,他決定了你下個階段該定什麼目標;

目標確定後再去想辦法獲取你要的資源,而不是你有什麼資源再去確定你的目標,達到了目標再引導你的志向,捨本逐末。

為什麼說資源很重要呢,因為一個人成長到一定階段,要到另一個階段的時候會很難,需要做更難的事情,而做「更難的事情本身就需要更多的資源」

這也是會有很多造勢、借勢的行為發生的原因,因為他們想以此提升自己的勢能,獲取更多的資源,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裡會形成一個人的種種經歷,有些經歷是「不可複製」

這裡的經歷是什麼,舉個例子:

對公司的報復

回到故事一,「增加自己的經歷、擴充套件自己的邊界」,這也是我對公司的報復方式。

首先選一件對公司來說極難,但做好又極有意義的事情,想辦法利用職務之便籌集資源去搞定他!!!

我初略算了下,我做事情的成本是10個高階開發2個月的成本,再加上後期乞討得來的產品資源,UI資源,和最後運營投入的成本,差不多達到了200w......

這個時候再回想一下老闆不帶我吃飯的事,好像也沒什麼嘛,畢竟我成長了!

你不請我吃飯,我就使勁花你錢!!!

增速底層邏輯

很多人到一定階段成長就會放緩,比如今年我跟老闆的差距是10,明年突然就變成了100,開始我不明所以,後來慢慢悟了:

正所謂知行合一,認知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僅僅靠忽悠只能欺騙小學生和一些小姑娘了

對於一些老法師來說,紙上談兵毫無意義,我要的是你的實踐知識,我要的是你的案例,我要的是你實踐知識整理過後「再」形成的理論知識。

知行合一之間首先要打破認知屏障,知道我是誰,知道我能不能;其次要有那個資格獲取這個資源,去執行這個事情,而最終成不成,還講究天時地利與人和以及各種秀操作行為呢,並不是你一定會成功的!

所以,要做大忽悠,首先你認知要高,其次是你每個論點都要經過不停的自我質疑,自我否定,而又對自己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去解決去驗證,然後再形成新的邏輯,再自我質疑。

最後拿著這套東西去跟人交流,跟人碰撞,拿到資料、拿到案例、拿到細節,這樣人家才會認為你說的是真的,才會信服你。

那老闆為什麼成長速度是我的10倍呢?

是因為他有用錢換時間的能力,這裡的核心點是「更多的資源」

他會去做一個論點的形成,形成理論知識,做到足夠的自洽,然後找人做驗證工作,於是老闆學到了,下面核心執行者運氣好又足夠努力的話,也就悟了!

網上去看了看,貌似博士的學習也不難,他的內容第一週便能學完:

導師首先提出了大膽的假設,然後將團隊裡面最聰明的娃兒們投入進去成組,有觀察組、對照組有常規組也有另類組;

不停的從這些實驗組拿結果,證對或者證偽,拿到一些結果後,再給所有同學做輸入,告訴他們什麼失敗了,什麼不能做,再打亂重新成組,到最終這個假設被論證。

對於公司來說,大膽的假設可能就是超前的戰略,具體到一個產品沒被論證前都是假設,如果想盡快的拿到結果,就要擁有更多的對照組。

我們做戰略,做產品實現,也是這個道理:

技術管理進階——成長加速的祕密

至此,大家應該清晰知道了為什麼有些人成長的快,有些人成長的慢的根本原因了,這也是為什麼「你比他聰明,但無論如何都不會比他優秀的原因」

因為你沒有他的「經歷」,或者你有他的經歷,「吸收的營養不夠」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希望對各位有用。「原創不易,多多分享」

想要更多交流可以加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