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受文化和旅遊部委派,我院戴斌院長、唐曉雲總統計師、蔣依依所長出席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在絲綢之路文化與旅遊論壇上,唐曉雲總統計師代表課題組釋出了“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文化和旅遊專題論壇系列成果”之《“一帶一路”旅遊大資料專題報告》,全文如下:

一、“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及旅遊業發展情況

(一)經濟社會概況

目前,中國已與69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其中主要涵蓋65個國家(如圖1所示)。

1.“一帶一路”國家人口規模:人口紅利優勢明顯

包括中國在內,2017年底“一帶一路”國家的總人口達到46.41億,佔世界總人口的62.35%。

2.“一帶一路”國家國土面積:人地關係較為緊張

“一帶一路”國家總面積5047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3。“一帶一路”國家居世界33.87%的領土,供養全球62.35%的人口。

3.“一帶一路”國家GDP規模:旅遊減貧任重道遠

2017年世界總產值74萬億美元,“一帶一路”國家2017年產值達到24.93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總產值的1/3,其中中國、印度、俄羅斯為萬億美元俱樂部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人均GDP為5372.2美元,僅為非“一帶一路”國家的30.69%,世界平均水平的54.04%。可見,“一帶一路”是旅遊減貧的重要陣地。

(二)“一帶一路”國家旅遊市場發展情況

1.人口規模支撐國際國內旅遊市場藍海

2017年全球國際國內旅遊人數約為119億人次,其中國際旅遊人次為13.23億,相較2016年增長了1.23億人次。“一帶一路”國家2017年國際旅遊人次約為5.82億人次,佔世界國際旅遊人次的44.02%,較該區域GDP佔比高約10個百分點,為全球重要的國際遊客淨流入地。國內旅遊方面,“一帶一路”國家以84.2億人次遙遙領先,佔比高達80%,中國更是以50.01億人次居世界榜首。可見,國際國內旅遊市場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政策開放程度等相關,更與本地客源富集程度正相關

2.“一帶一路”國家國際旅遊消費:遊客消費滯後於市場發展

根據歐睿資料庫資料,“一帶一路”國家2017年出境旅遊消費3294億美元,入境旅遊收入5091億美元,表明“一帶一路”沿線整體為國際旅遊服務貿易順差地。比較而言,“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旅遊消費水平相對偏低。考慮到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快速增長的GDP,“一帶一路”國家在國際旅遊發展潛力巨大。

二、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旅遊來

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發起者,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旅遊有密切的聯絡,彼此依賴,彼此成就。

(一)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旅遊來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赴中國旅遊遊客保持穩定增長,由2013年的903萬人次,發展為2017年的1064萬人次。中國出境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遊客人次逐年攀升,由2013年的1549萬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2741萬人次,五年間增長了77%,年均增速達15.34%。特別是隨著2015年“一帶一路”相關合作政策不斷推向深入,中國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遊客人次增長提速,中國之於“一帶一路國家旅遊經濟發展的基石地位不斷凸顯。”

(二)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旅遊經濟貢獻

按照大口徑,即包含短期留學、務工、醫療等消費在內,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國際旅遊收入3851億美元,其中約30.82%由中國大陸游客貢獻。中國遊客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入境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2017年中國實現入境旅遊收入1234億美元收入,其中,由“一帶一路”國家創造的份額約為208億美元,佔中國國際旅遊收入的收入16.88%,未來成長空間較大。

(三)旅遊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業貢獻

旅遊平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5.36%直接就業貢獻,以及14.11%的旅遊綜合就業貢獻,對降低失業率、減少貧困作用明顯。

三、“一帶一路”國家旅遊發展評價

(一)“一帶一路”國家公路、鐵路建設

“一帶一路”國家公路總里程約2703萬公里,佔世界公里總里程的40.3%,鐵路總里程約79萬公里,佔世界鐵路總里程的39.4%。綜合來看,“一帶一路”國家道路總里程約佔世界道路總里程的2/5。

(二)“一帶一路”國家旅遊設施遊客評價

“一帶一路”國家旅遊設施遊客平均評價為3.736,高於世界遊客平均水平3.615,綜合評價超過4.0的國家有14個,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有42個,評價最高的國家為塞爾維亞。

(三)中國遊客赴“一帶一路”國家旅遊滿意度

2018年上半年,中國遊客赴“一帶一路”國家平均滿意為度77.36,新加坡、馬爾地夫、土耳其遊客滿意度較高。此外,中國遊客對新加坡的滿意度居亞洲首位,對馬爾地夫滿意度居亞洲第四位,對土耳其滿意度居歐洲地8位。

(四)“一帶一路”國家旅遊發展指數

1.綜合發展指數

通過對四個維度,即旅遊發展規模、旅遊發展結構、旅遊發展質量、旅遊發展環境,並擬合形成旅遊發展綜合指數,面向162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綜合資料採集和建模(建模方法見附件1)分析,測算各國/地區的旅遊發展指數。“一帶一路”國家的旅遊綜合競爭指數的量化評價顯示,總體來看,“一帶一路”國家的旅遊發展指數與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除旅遊發展質量外,“一帶一路”國家在其他三個維度的平均發展水平均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表明“一帶一路”國家的旅遊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較為突出。“一帶一路”國家的旅遊發展潛力空間較大,有待進一步挖掘客源市場,應重視地區間,尤其是“一帶一路”區域內的旅遊交往。

2.分項排名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課題組的評價結果,“一帶一路”國家旅遊發展規模前十位分別是:中國、印度、新加坡、俄羅斯、卡達、泰國、希臘、黎巴嫩、土耳其、科威特。

旅遊發展結構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塞普勒斯、越南、印度尼西亞、斯洛伐克、馬來西亞、保加利亞、巴基斯坦、立陶宛、愛沙尼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旅遊發展質量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馬爾地夫、以色列、斯洛維尼亞、土耳其、希臘、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喬治亞、塞普勒斯、柬埔寨、黑山。

 

旅遊發展環境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新加坡、愛沙尼亞、波蘭、汶萊、捷克共和國、拉脫維亞、立陶宛、馬來西亞。

旅遊綜合發展指數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斯洛維尼亞、中國、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新加坡、塞普勒斯、以色列、立陶宛、拉脫維亞、保加利亞。

四、展望

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多地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旅遊經濟的表現優於巨集觀經濟發展,旅遊業在這些國家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為突出,旅遊減貧、帶動就業等作用需進一步引導、扶持和彰顯。

2.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旅遊交流呈現出中國遊客出境增長快、“一帶一路”國家入境中國發展平穩的“一快一穩”特徵,應在便利化、營銷、產業對接等方面加大合作,推動雙向旅遊交流又好又快發展。

3.“一帶一路”國家旅遊基礎設施供給規模優於其GDP在世界經濟中的佔比,表明這些國家經濟發展中投資拉動的貢獻更加明顯。未來,消費對經濟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旅遊作為消費的龍頭產業,“一帶一路”國家有條件依託較完善的基礎設施,更大程度發揮旅遊在經濟發展中的突出作用。

4.“一帶一路”國家旅遊發展質量、發展規模、發展結構等方面均優於世界平均水平,旅遊發展基礎較好。但是多數國家旅遊業較為依賴入境旅遊市場。應創造更多條件鼓勵本國人遊本國,充分挖掘人口紅利,增強旅遊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附件1:目的地國家和地區旅遊發展指數框架

指標體系的構建主要由多級指標實現,通過對一級指標進行多級化、多元化分解,實現指標的可量化及可操作性。世界目的地旅遊發展指數包含四個二級指數,分解為11個維度,共包括44個測量指標:

其中,目的地旅遊發展規模指數(TVI),旨在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來衡量旅遊業的總體規模,包含旅遊接待規模和泛旅遊產業規模兩個方面的細分指標。目的地旅遊發展結構指數(TSI),旨在反映旅遊經濟結構的合理性水平,涉及旅遊市場和旅遊產業兩個方面的指標。目的地旅遊發展質量指數(TQI),旨在衡量目的地旅遊發展的質量水平,從遊客評價、旅遊產業效率和旅遊經濟貢獻三個方面來衡量。目的地旅遊發展環境指數(TEI)旨在衡量目的地旅遊發展綜合環境的優越性。旅遊發展環境由對旅遊發展具有廣泛影響的自然、政策、經濟、社會文化等幾個亞環境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