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國旅遊研究院釋出《中國出境旅遊年度報告2019》。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的出境旅遊市場規模增長到1.49億人次,同比增長14.7%,出境遊客境外消費超過1300億美元,增速超過13%。而今年上半年出境旅遊人數約812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
在國際環境不穩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對比過去三年均只有個位數增速,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這兩份出境遊成績單顯得格外亮眼。一帶一路旅遊熱、私家團、定製遊……這些關鍵詞折射了中國出境遊的一些變化,也成就了2018年以來出境旅遊市場的風光。
但這個“春天”可以延續嗎?記者注意到,在這份成績單中,有些區域市場正因突發政治經濟環境風險面臨挑戰,歐洲出境遊市場則成了難得的一抹亮色。
出境遊增速強勁反彈
8月1日,中國旅遊研究院釋出2019年上半年全國旅遊經濟執行情況。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旅遊經濟平穩執行,全國旅遊人數預計30.8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2.78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13.5%。
“8.8%是近年來最低的增速了。”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坦承,相比多年來的兩位數增長,今年國內旅遊人數增勢放緩,但這並不值得擔心,一方面原本國內旅遊人數的基數已經很大,預計今年還將達到60億人次的總量。戴斌認為旅遊行業急需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型,提升服務品質。
統計還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境旅遊穩步增長,入境旅遊市場的上升趨勢進一步穩固。預計入境旅遊人數7269萬人次,國際旅遊收入64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和5%;出境旅遊人數約812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在入境旅遊方面,俄羅斯、馬來西亞、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英國等國家的入境旅遊增長較快,美國市場未受中美貿易關係影響,保持穩步增長。在出境旅遊方面,出境主要目的地國家和地區仍主要集中在亞洲市場,歐洲市場亮點頻現。
記者注意到,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我國出境遊的增速都超過了14%,在此之前,2015-2017年三年,我國出境遊人數增速僅為9.8%、4.3%和7%,2018年以來,出境遊增速回暖迅猛,讓旅遊業眾人都很吃驚。戴斌坦承這個資料讓他也感到意外。畢竟今年以來出境遊市場也接連遭遇不少雷區。
中國旅遊研究院資料分析所所長何瓊峰表示,預計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60.4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5.6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和10%;入境旅遊人數1.45億人次,國際旅遊收入130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和3%;出境旅遊人數約1.6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5萬億元,同比增長10%。
周邊遊強勁拉動增幅
21世紀經濟報導細細剖析各個區域市場的出境遊市場,發現亞洲以89.03%的佔比位列首位,東南亞和日韓的旅遊熱,以及港澳臺的穩步增長為出境遊的強勁回暖做出了突出貢獻。
港澳臺相比其他區域及國家而言,由於地理位置近,語言障礙小,購物等優勢突出,向來是內地遊客的重要選擇。2018年9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10月,港珠澳大橋通車。受益於交通的便利,前往港澳臺的遊客數量保持增長,佔據了總出境遊客的59.2%。
雖然從高鐵方面來說,這種交通的利好形勢還將持續。今年中國鐵路總公司增開重慶西、天津西、汕頭等至香港西九龍站動車組列車,同時增加了遵義、佛山等站辦理直通香港客運業務,自此內地與香港聯通的高鐵車站將增至58個。但是,香港近期的暴亂狀態以及上半年HPV假疫苗等事件的衝擊有可能阻礙了遊客的腳步。
從香港旅遊發展局的資料來看,2019年1月份,內地到港旅客6784406人次,增長率為27.2%,但是從2月份開始螺旋式下降,6月份內地到港人數為5143734人次,增速下降為8.5%,而去年同期增速為12.8%。2019年上半年酒店入住率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
中國旅遊集團研究院研究員朱舜楠透露,中旅七月份的赴香港市場人數下降了將近20%,退團數量大概50多個。“修復期會比較長,我們認為這個影響可能會長達兩年左右。”
臺灣方面也將受較大影響。7月31日海峽基金會頒佈公告,從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雖然團隊遊還沒有收到相關政策限制,但是個人遊佔據內地赴臺遊的60%,衝擊不小。據環球時報報導,島內媒體與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對臺灣旅遊業及旅遊帶動的農業等諸多其他產業造成衝擊。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一直是國人周邊國家遊的熱門選擇。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資料,2018年在中國(內地)出境旅遊目的地前15位中,東南亞國家共佔據了7席,其中泰國和越南位居前列。不過在去年7月普吉島沉船事件發生後,泰國下半年一直呈負向增長,泰國旅遊局推出了向中國實行落地籤等多項利好政策以求挽回頹勢,但情況仍不容樂觀。記者查閱泰國旅遊觀光局資料發現,2019年上半年,泰國的中國遊客數量是5650474人次,相比2018年同期下降4.73%。
反觀日本和韓國,憑藉高超的宣傳手段、毗鄰中國的地理優勢以及整體旅遊環境優質等因素,吸引了不少週末度假和短期旅遊的遊客,旅遊人數頗為可觀。朱舜楠認為,受經濟和安全形勢影響,周邊短途出境遊會成為主流,而且人們出行的頻次也可以加大。
歐洲遊成為亮點
歐洲遊成為出境遊中的黑馬。中國旅遊研究院資料表明,2018年,歐洲遊佔我國出境遊洲際市場份額的3.83%,位列第二位。2018年赴歐洲人數超過600萬人次,中國主要旅遊目的地國家TOP20中,歐洲國家佔據1/4。其中包含“一帶一路”國家最多的東歐地區,出境人數佔比整個歐洲最高,達到36%,增速最快超過20%。
這一增勢在2019年更為明顯,何瓊峰預計2019年上半年赴歐洲人數達到300萬人次,增長7.4%。馬蜂窩旅遊網行銷策略總經理趙冉則透露2019年上半年旅遊熱度同比漲幅排在前十的國家中,歐洲國家佔據六席。
“主要原因是三月份習總出訪法國、義大利、摩納哥。國家領導人走到哪裡,哪裡就比較火。”巴黎鯨行旅遊總經理袁浩表示,法國是歐洲遊的必經線路,但由於黃馬甲運動,整個歐洲遊市場受到較大沖擊。不想,今年三月份中國國家主席出訪歐洲的帶動效應,促使深陷黃馬甲運動中的歐洲遊趨向好轉。袁浩透露,僅2019年5月份,該公司就接了1000個團,將近4萬人。
雖然眾多中國人去歐洲還是喜歡去德法意英等傳統旅遊大國,可歐洲小眾目的地也在急速上升成為國人心頭好。趙冉透露,黑山、波黑、俄羅斯、塞爾維亞、義大利和克羅埃西亞等地的搜尋熱度超過80%,其中黑山的搜尋熱度最為驚人,達到161%。
作為出境遊的主力軍,依賴社交的90、00後們更喜歡小眾產品,這也給旅遊行業帶來新的增長機遇。不過很多小眾目的地目前還沒有航班直達,需要轉機或者乘坐火車前往。記者發現,熱衷乘火車歐洲遊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了。
有些人只是臨時購買一兩程火車,但也有很多人喜歡購買一張歐鐵通票暢遊歐洲。據悉歐鐵通票目前包括31個歐洲國家,英國、馬其頓和立陶宛是最新加入的國家。若使用歐鐵通票往返英國和法國兩大旅遊目的地頗為划算,畢竟兩地歐洲之星的票價非常昂貴。
歐鐵中國區代表丁一透露,目前歐鐵的最大客群是美國遊客,每年約購買10萬張通票,中國遊客排名第四,每年購買近2萬張通票。丁一記得,十年前左右,歐鐵在國內銷售量一年僅有幾千張。此後市場每年穩步平緩增長,增速約在6%-7%左右。
畢竟對於中國遊客來說,歐鐵通票價格較高,使用有語言障礙,對其換乘工具使用得還不夠熟練。儘管歐鐵在中國已經有漢化的官網,但內容還不夠豐富。丁一透露歐鐵目前在做電子客票的準備工作,明年或許可以推進使用。她認為當00後成為旅遊主力時,歐鐵通票在華銷售會迎來爆發期。
國內一家大型出境旅行社相關負責人表示,相對全球其他旅遊目的地,中國人赴歐洲旅遊的整體狀況,依然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和未來趨勢,從數量上看,2019上半年中國人赴歐洲旅遊整體增長速度預計仍將保持在11-16%;而從旅遊方式上看,跟團遊依然是赴歐旅遊的最主要形式,但是定製遊、目的地跟團以及主題遊、深度遊的增速明顯,將會繼續保持20-30%的增速;消費習慣上,買買買勢頭有所放緩,但是整體狀況依然讓商家保持樂觀,同時在各種體驗消費上,遊客的消費意願大幅提升,酒店、餐飲等方面的花費隨著意願和產品的特色化帶來不同程度的提升,注重體驗將越來越成為旅遊服務的重要關注點和優化提升要求。
私家團、定製遊風生水起
事實上,上述新的變化,也是中國旅遊研究院在研究中發現的出境遊共性。中國旅遊研究院國際所所長楊勁鬆從出境遊客源地潛在出遊力層面分析發現,中西部地區所佔比重在不斷升高,由2010年的30%提高到2017年的62.4%。這也跟一些OTA平臺不斷擴張,佈局三四線城市有關。攜程和同城等OTA平臺除了線上上分食市場,線下也加快佈局在三四線城市的門店。激烈的競爭環境使得供應商們只能通過擠壓利潤空間來降低客單價,這又吸納了更多三四線城市的遊客。
“以前報一個團(歐洲12天)都是1萬多到3萬多,現在我們最低的團費已經做到6999元。”袁浩說,現在出境遊的利潤率已經下降很多。與此同時消費者的需求一側給供給端的改革增加了動力,一些旅遊從業者開始思考變革。跟團遊首先湧現出了一些新變化,減少強制購物、大團變小團、半自助化。“小團化趨勢對整個跟團遊市場有一個革命性的變化。”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大資料聯合實驗室研究員彭亮認為,小團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體驗。2018年通過攜程平臺報名境外私家團的遊客同比增長240%,2019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長翻倍,新一線城市漲幅明顯,如鄭州報名私家團的人數同比增長達到658%。
同樣,定製遊在2018年勢頭不減。2018年,攜程定製需求單同比增長180%,二三線城市增速超過一線城市。來自二線城市的使用者佔比42%,超過一線的36%。馬蜂窩2019年上半年定製遊的增長比例達到213%。
除了方式的變化,親子游、家庭遊、研學遊等新業態也成為供應商們爭相發掘的市場。
自 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