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標誌性智庫成果之一——《中國國民休閒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在“‘頭雁行動’2019海淀文旅融合之西山研討會”上釋出。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張廣瑞、北京市文旅局研究室主任劉斌出席了會議。我院李雪博士代表課題組,釋出了《報告》的主要成果。《報告》從供需層面探討了文旅融合對國民休閒發展的推動作用,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國民休閒發展思路、國民休閒特徵與發展態勢,提出了實現高品質國民休閒的對策建議。
《報告》依託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自主網路平臺對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城市進行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從休閒空間來看,城鄉居民休閒半徑不斷擴大,中短途距離休閒佔比大幅提高。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工作日、週末和節假日期間休閒半徑在2-7公里以內的比重分別為61.2%、63.1%和62.1%,農村居民農閒時離家2-3公里以內休閒佔比為35.8%,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在休閒時間走出家門,享受更為豐富多彩的戶外休閒活動。2019年退休居民離家8公里以上休閒比重為9.2%,旅遊和郊野遊憩成為越來越多退休居民的重要休閒方式。
從休閒消費選擇來看,休閒活動多元化趨勢明顯。其中,消費購物類休閒活動是國民日常休閒的基礎選擇。資料顯示,城鄉居民消費購物類休閒活動平均佔比40%左右,主要以實地購物、外出就餐、美容美髮、遊樂遊藝等休閒娛樂活動為主。30%左右的受訪者閒暇時間會選擇旅遊,且隨著閒暇時間的增多,異地旅遊佔比有所提升,如城鎮居民週末及節假日異地旅遊比重分別為5.1%和8.0%,旅遊已成為城鄉居民閒暇時間的重要選擇。文化類和體育健身類休閒是城鎮居民和退休人員休閒活動的有機構成,二者比重之和均達20%左右,其中,文化類休閒活動主要以看電影,參觀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藝術館、名人故居以及去書店、圖書館等休閒活動為主。
從休閒時間來看,城鄉居民休閒時間隨可支配時間變化而波動,工作日和農忙期間城鄉居民勞動強度大,可支配時間少,休閒時間相對較短;城鄉居民每日休閒時間平均以2-4小時為主。資料顯示,33.6%的受訪城鎮居民工作日工作時間達9小時以上;有40%的城鄉居民在工作日、週末、農忙、農閒時每日休閒時間為2-4小時,而休閒時間7小時以上的城鄉居民佔比隨可支配時間增多而依次提升;退休無業人員由於不受時間限制,休閒時間7小時以上的受訪者佔比最高,為13.4%。
從國民休閒行為的區域差異來看,在調研的10個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市城鎮居民在週末、節假日更喜歡外出休閒,其選擇在離家3-10公里範圍內進行休閒的人數佔比具有絕對優勢;長沙、西安、瀋陽、武漢4市的農村居民在農閒時喜歡到離家3-10公里範圍內進行休閒;瀋陽、武漢、長沙、杭州4市退休居民則喜歡遠距離休閒。從休閒內容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市城鎮居民在週末、節假日喜歡旅遊、消費購物和參與文化類休閒活動,其中,選擇消費購物的人數佔比在10個城市中具有絕對優勢;武漢、長沙、廣州、西安4市農村居民農閒時喜歡文化類休閒活動,而瀋陽、杭州等市農村居民農閒時更喜歡消費購物;武漢、瀋陽、杭州等市退休人員更喜歡旅遊和體育健身。
《報告》認為,在政策外力和市場內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國休閒需求不斷增強、休閒供給發展持續向好。但受工作和家務勞動時間擠佔休閒時間、帶薪年假休假天數少且落實不到位等因素影響,時間不足仍是影響國民休閒需求進一步釋放的關鍵因素;同時,從供給側來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供需錯配、公共文化效能低下,也是目前影響國民休閒品質提高的主要因素,如農村地區文化站閒置的現象屢見不鮮,較大程度制約了農村居民休閒質量提升。因此,應以帶薪休假為突破口、以解決供需配錯難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為出發點,構建提升國民休閒水平的時間保障與空間、內容供給體系,切實提高國民休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