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6至8月),旅遊市場復甦繼續提速,多數目的地接待遊客人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綜合旅遊產品價格、OTA訂單、客流大資料、遊客花費調查等監測資料,測算暑期全國國內旅遊人數達18.39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21萬億元。
市場熱度不斷走高,旅遊市場出現“業態上向產業鏈下游、空間上向遠端目的地”同時擴散現象。暑期市場穩開高走,中國國家鐵路集團資料顯示,暑期全國鐵路日均開行旅客列車同比2019年增長18.9%。民航局資料顯示,7月旅客運輸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5.3%,創民航月度旅客運輸量歷史新高。產業景氣由交通、住宿、餐飲等為代表的上游業態向購物、娛樂為代表的下游業態全面擴散。各地住宿設施入住率和結算價格齊升。攜程平臺暑期北京酒店均價較2019年增長約5成。上半年景氣度相對滯後的旅遊購物和娛樂業,受市場景氣的利好傳導,演唱會為西安、海口等地帶來數億元增收。客流分佈由主要客源城市向眾多遠端目的地全域擴散。今年暑期東北地區、西南地區、華北地區,以及西藏、內蒙和新疆部分地區遊客流入量佔比普遍超過疫情之前。
暑期旅遊產品價格普漲,成為推動社會消費增長的關鍵動能。課題組監測資料顯示,暑期全國各省(不含港澳臺)進港機票均價同比上漲14.17%,酒店客房均價同比上漲46.88%,景區門票均價同比上漲4.63%。其中,北京、上海、寧夏、青海機票價格同比去年漲幅領先,雲南、貴州、新疆、西藏、海南的酒店客房價格增長較明顯,西藏、內蒙古、寧夏的景區門票價格增長幅度相對較大。
圖1 2023年暑期各省域較去年同期進港機票均價差值
圖2 2023年暑期各省域較去年同期景區門票、酒店客房
均價差值
避暑旅遊需求空前旺盛,高溫驅使遊客願意走得更遠、在外玩得更久。今年暑期,全國各地高溫具有“出現時間早、影響範圍廣、延續時間長”的特徵,避暑旅遊需求加速釋放。北京、河北、河南、江蘇、山東、安徽等地跨省出遊量居全國前列,合計佔比達35.78%,創歷史新高。哈爾濱、長春、烏魯木齊、昆明等緯度和海拔較高的地區,是避暑旅遊熱門目的地,外地遊客量佔比高。西藏、青海、新疆三省的部分典型目的地外地遊客佔比一度超過75%。天氣熱,人們也更加願意在避暑地多停留感受涼爽。課題組大資料監測顯示,暑期全國遊客在外遊玩時間明顯增加,同比漲幅達36.77%。
圖3 2023年暑期各省跨省出遊遊客量全國佔比
圖4 2023年暑期目的地外地遊客量佔比
圖5 2023年暑期各省域遊客出遊時長同比變化情況
親子和研學旅遊領先復甦,文化底蘊豐富、便利性高的都市旅遊目的地更受青睞。抓住青少年和兒童成長的重要視窗期,眾多家長帶著孩子逛文博場館、主題樂園,學生參加歷史人文、國防軍事、自然探索、名校勵志、科學技術等研學專案。中青旅、錦江旅遊、攜程、同程、新東方等企業競相推出研學產品,分齡化、定製化、個性化趨勢逐漸明顯。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成都、武漢、青島等文化底蘊足、現代化程度高的城市受到親子和研學旅遊者偏愛。市場火熱也暴露了市場供需錯配、首位度高等結構性問題。故宮、國博等場館門票一票難求,北大清華研學遊只拍照不遊或入校名額被高價售賣,“只旅不學”等現象凸顯市場整治的短板。
節事旅遊火爆,旅遊目的地建設重點由資源端轉向遊客端。演唱會、音樂節等正成為驅動年輕人出門旅遊的重要吸引,各類節事活動成為拉動旅遊消費的新引擎。推動著目的地從招專案、建景區,轉變為辦活動、搭平臺。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全國票務資訊採集平臺監測,截至6月底,全國各主要票務平臺在售的7、8月演出專案超過8000個,在售演出場次3.7萬場。燈塔專業版資料顯示,6月初至8月上旬,演出市場票房為23.27億元,較2019年大幅增長168%。
供稿 | 統計調查所
責編 | 薛詩怡
核稿 | 楊麗瓊
來源 |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