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遊資網發表於2019-04-29
挑選遊戲時,你最看重遊戲的哪些素質?

玩法?型別?系統設計?

雖然我們嘴上的說很多,但事實是,每當遇到一款新遊戲時,我們眼睛總是第一個被啟用的部件,不老實的在這些遊戲臉上掃射。

99%有視力的人,都是先從遊戲的畫面開始自己批判式的欣賞。剩下的1%則是正在找眼鏡的人。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遊戲:The Last Night



我們都會以貌取遊,都喜歡有“好畫面”的遊戲。

但這個好,倒不是說有精細高階的3D建模,把光線追蹤、反鋸齒技術一大堆弄上去就行了,不是用了虛幻引擎、打造十年、每一根毛髮做成海飛絲就是好了。

因為這種好,就像是手機的10倍變焦功能一樣,乍聽起來,哇好牛掰。但這是技術撐起來的美,是有時間侷限的。到了明年、後年,人家出了20倍、100倍變焦,你就Low了。

隨便拿出一款PS1時代的畫面驚世的大作,到現在你可能不會說它的畫面很好了,必須要HD、復刻、重製來拯救它們。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因此真正好的畫面往往不是來自於技術,而是風格化。

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就像人的外表一樣,能夠瞬間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這對於一款商業遊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而為了製造出獨一家的美術風格,抓住每個玩家的眼球。製作人們可是挖空心思,放飛自我,用各種手段製造出讓人眼前一黑的設計。也許並不是每個都讓人喜歡,但你得承認每一個都是“扎眼”的存在。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藝術,不是走前衛,就得走復古。
總之就是要離開主流,脫離“庸俗”。

前衛意味著創造,意味著挑戰現有的審美觀,意味著在你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很難被人認同。因此更多人從老的藝術風格中尋找靈感,在復古中尋找前衛,形成了遊戲界生死輪迴。

如果一款復古遊戲讓你第一眼看到它就能脫口而出復古兩個字,那麼它就成功了一半。這就需要在畫面風格上下功夫。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我們玩過的老遊戲多數是畫素風和低多邊形的。

曾經的馬力歐只是螢幕上的幾個畫素點,曾經的勞拉有一對稜角分明的胸部,都是受那個時代遊戲技術和機能的限制。而現在,人們為了追求復古的風格,專門製造出那種看似粗糙、簡陋的畫面。就像如果你現在穿得像80年代一樣就很酷,如果你穿得像古人一樣就很雅,穿得像原始人一樣,那可能就是藝術家了……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估計第一次看到《傳說之下》的人都不會覺得這款遊戲的畫面有多好,酷似紅白機時代的低畫素畫面可以說是簡陋,但在茫茫多的“正常遊戲”中,《傳說之下》卻是最特別的那個。

之後人們發現在《傳說之下》簡陋的畫面之下,卻是非常精妙、有趣的設計,《傳說之下》的名氣逐漸大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也跑來見識一下這款神奇的遊戲。《傳說之下》的美術風格反而成了製造反差的鋪墊。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信使》這款遊戲會讓老玩家一下子想到曾經的名作:原版的《忍者龍劍傳》。這款遊戲的主題就是致敬,遊戲的設計、動作都在有意模仿《忍者龍劍傳》,而最明顯的自然就屬它的美術風格了。

《信使》巧妙的利用了遊戲畫面來表現對老作品的敬意,在遊戲的前部分是像紅白機一樣的8bit畫面,而到了後期,會出現時空切換,畫面突然變成更精細的16bit,就這樣完成一次新老作品的傳承和進化。這也說明了畫面是遊戲年代的記憶和標尺,當我們把畫面向前倒退,彷彿也就能回到當年玩遊戲的場景。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如果你覺得上面兩款遊戲的美術也挺不錯,那麼把時間軸推回雅達利時代的《墜落深井》(Downwell)可能是更具有挑戰性的風格。遊戲幾乎只用了紅、白、黑三種畫素,畫面上並沒有很多細節,主角身上大概只用了十幾個畫素點。但這款遊戲並不完全的復古,在簡陋的畫面背後是順暢的動畫和一流的打擊感,再加上美術中那種原始的美感,就像是一個來自古代的美人穿上了現代的潮服,身上有現代的活力,臉上卻沒有當下的浮躁。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這些遊戲可以說是比較標準的復古,把老遊戲的風格帶入現代。但有些遊戲則是舊瓶裝新酒,只借鑑了老筆觸,卻利用現有的技術,打破了時間的禁錮。

就拿畫素風格來說,從前的畫素畫是為了節省遊戲的空間,可用的顏色也非常有限,因此才看起來比較簡陋。再看現在的一些畫素美術作品,畫面比超新星爆炸還要華麗,色彩比RGB鍵盤還要花哨,幀數比“經費爆炸”的動畫還充足。

像是《風來之國》(Eastward)、《The Last Night》等遊戲,都是用了畫素風格的遊戲,卻扔掉了畫素畫在大小和色彩上的限制,單純把畫素作為一種表現手段。因此同樣是畫素遊戲,這些遊戲的畫面比老遊戲要華麗得太多,打破了人們對於畫素遊戲的固有觀念。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遊戲:風來之國

這些遊戲就像是臘肉,從前人們製作臘肉是因為它們可以長期儲存,而現在我們製作臘肉只是為了享受那獨特的風味。

低多邊形風格也是同樣的,如今的低多邊形給人的印象並不是復古,更多的是新潮。這裡的“低”是一種相對的概念,一般你能在建模上看到明顯的稜角的話,就可以算是低多邊形了。

早期的3D遊戲都可以算低多邊形遊戲,因為那時的主機、PC機能沒法表現那麼多的多邊形。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遊戲:VR戰士

而現在的大型3D遊戲幾乎已經看不到稜角分明的建模了,低多邊形反而變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逐漸流行了起來。一方面它確實看起來與其他的3D遊戲有明顯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可以幫開發者省下不少的錢。

不同的是,當初的低多邊形(在當時屬於高多邊形),是希望用有限的多邊形表現出更多的細節。如今的低多邊形,只要能保證看得懂是什麼東西,就儘量減少細節,以達到一種極簡的風格,比如《異星探險家》,就用一個個多邊形拼出了夢幻般的外星世界,對於未知世界的描繪,缺失細節的低多邊形反而給了玩家更多的想象空間。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還有比如懸疑劇情遊戲《看火人》、《弗吉尼亞》,利用多邊形和色彩營造了一種油畫一樣的質感。《意志之國》是將低多邊形和高多邊形建模混合使用,造成了一種走錯次元的錯覺。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有的遊戲反著來,在低多邊形上加入了複雜的材質,比如《避難所》(Shelter),就是把日式剪報風格與低多邊形結合了起來,就變成了我們看到的高清版葫蘆娃的感覺。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雖然畫素和低多邊形都是很獨特的風格,但你能看出來,在復古遊戲始終跳不出這根擎天柱。

這也造成了這些風格被大量濫用,幾年前看到可能還覺得很新鮮,如今一般的復古風已經沒法讓我們興奮了。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我們需要更多的刺激,更激進的復古,更扎眼的風格。

於是有些人走向了極端。

不是喜歡復古嗎?
好,那我就讓你看看什麼是真的復古。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款遊戲《OK/NORMAL》,與其說它是致敬PS1時代的遊戲,倒不如說它就是一款PS1時代的遊戲,遊戲的內容也和名字完全不沾邊,一點也不ok和normal,反倒像是暈厥和嗑藥後的幻象。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總之復古風依然在盛行,但復古的方式各不相同,老的物件被拿出來,有些和新時代的產物嫁接,造成了衝突的美感;有些撣了撣灰直接上架;有些還特意進行了做舊處理,讓它更具時代感。



有些人不喜歡復古,他們追求從來沒見過的風格,將其他藝術形式中和到遊戲中。

真人互動影像遊戲如《Her story》、《隱形守護者》,就是電影和遊戲的集合。恐怖遊戲《SEPTEMBER 1999》,硬是把畫面做出了錄影帶的質感,讓恐怖的氣息立刻回到了上個世紀。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有些則把動畫的筆觸和遊戲相融合。比如《無主之地》、《殺手7》採用了動畫渲染的風格,這類遊戲往往有狂放不羈的調性,透露著漫畫式的誇張和不真實感。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大神》將傳統的東方水墨風格與3D建模結合了起來,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質感。《全能之神》與主角那句“大丈夫萌大奶”一同被記住的,還有它那自帶反色濾鏡一樣的美術風格。《毛線耀西》把全部的場景都加上了毛線的質感,讓遊戲帶有了一種異想天開式的童心。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遊戲:全能之神

近些年最引人注目的風格可能要數手繪風了,因為手工打造往往象徵著奢侈和高階,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茶杯頭》了。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茶杯頭》從復古卡通入手,把老式的手繪卡通風格和遊戲結合在了一起。不僅畫面復古,製作工序也同樣遵循傳統,每一幀都是手繪而成。

《茶杯頭》第一次露面,是在E3微軟釋出會的獨立遊戲串燒中出現,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鐘,但卻立刻被人們記住了,或者說是唯一被記住的。很多人在釋出會後都在聊一個事,那個像卡通一樣的遊戲是什麼?我想玩!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同樣是手工打造,遊戲《墨池鎮》(Truberbrook)則是利用實景拍攝的微縮景觀來打造一種定格動畫般的風格,每一個場景都是先做出實物模型,再放入遊戲中的。雖然手工製作費時費力,但結果的確是與眾不同的。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我們用計算機繪圖和建模,本是為了提高效率,而現在為了風格化的畫面表現,人們又把這個工序倒了回去。

有些人依然執著於傳統遊戲的本源,但並不打算復古,而是想方設法尋找新的思路。

比如《我的世界》把2D畫素變成了3D的模組,形成獨一無二的抽象風格,反而成為了適合兒童理解的特有形式。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奧伯拉丁的迴歸》(Return of the Obra Dinn)則證明3D化的畫素不一定是粗糙的,它就用白色、棕色相間的1bit畫面,讓我們在養眼和瞎眼兩種狀態中不段輪迴。也憑著這種神奇的美術風格,《奧伯拉丁的迴歸》打敗了一眾強敵成為了2018年的最佳獨立遊戲。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遊戲可以有太多的風格。如果說找一個遊戲來表現這種多樣性,那估計就是《塞爾達傳說》系列了。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塞爾達傳說》幾乎駕馭過各種美術風格,從8bit到16bit,從俯視角到橫版,從畫素到低多邊形,從卡通風格到動畫渲染。幾乎每一作都有不同的風格呈現出來。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在藝術領域,人們總是喜歡標新立異,挑戰美的定義。

但在以往,那些高大上的藝術好像和我們處在平行世界,它們的發展與我們的生活是沒有交集的,我們不太會去畫廊、影展,不會去關心啥是先鋒的藝術風格,啥是目前流行的設計流派。

為了吸引眼球,這些遊戲美術什麼好事都做得出來
遊戲:畫中世界

但遊戲讓我們開了眼界,也逐漸變成了不滿足的文化人,不斷地要求著更好的畫面風格,更有衝擊力的藝術表達。

即使有時會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風格,但這種風格能夠存在本身,以及它所表現出的文化差異性和多樣性,依然讓我為遊戲感到欣喜和驕傲。

如果有一天要選出一個最據包容性的藝術形式,
我會投給遊戲一票。

作者:石葉young
來源:杉果遊戲
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qMPSkdXXJutpIrlpuymq_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