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採購管理系統

stevenzhang發表於2020-12-21

採購與 供應鏈管理中, 採購管理系統平臺結構分為了:集中採購、分散採購、以及前兩者結合的混合採購,本文具體分析了目前 供應鏈採購管理系統的這三種採購模式。

採購管理系統與供應鏈管理:混合採購

一、採購管理系統平臺:集中採購優點

1、 供應商管理系統公司實施統一的流程、 供應鏈管理系統和策略,便於一致性;需求整合以後,規模效益增加,有了更強的議價能力,利於降低成本;

2、決策離主要的決策者更近,容易戰略聚焦,集中採購的缺點是遠離使用者,對使用者要求往往不能完全瞭解,特別是獨特的需求;需求變動了,集中採購的響應速度也比較慢。

二、電商供應鏈採購管理系統:分散採購優點

貼近需求,能更好地與使用者部門溝通,對需求的響應速度快,能更好地滿足本地需求。但分散採購帶來規模優勢的喪失,議價能力下降,標準化程度也更低,採購運營的效率更低;

三、採購與供應鏈管理糾正混合採購結構的弊端

1、採購系統混合結構

由總部制定政策、流程和系統,取得標準化優勢;由事業部、分公司(基層)來按照統一的方法論,選擇和管理供應商,貼近使用者部門,更好地滿足需求。這看上去很理想,其實有很多問題,比如角色定義不清,決策權劃分不清,協調難度增加等,這也體現在採購的整體績效上。

2、混合採購結構成本過高

國內知名的B2B供應鏈系統搭建服務商【數商雲】調查不同的採購組織下,四種主要的採購績效。 "平均節支"是年度降本。因為規模效益,集中採購的節支比例最高,而分散採購最低,混合結構居於中間,這都符合常理。

"平均花費在採購上的費用"主要指採購部門的成本,比如員工的報酬、資訊系統的維護等。集中採購的費用最低,沒什麼稀奇。按道理,分散採購的費用應該最高,但統計結果是混合結構的反倒更高。這估計跟混合模式下,責任、角色劃分不清,溝通困難等,導致採購的效率低下,採購本身的成本更高。

"平均實際可控開支"統計的是所有開支中,有多大比例可由採購直接控制。比如花了100元,有多少元是納入採購的控制,由採購決策的。不出意料,集中採購下,採購的控制能力最強;但混合模式控制能力最弱,有點出人意外。

3、採購供應鏈平臺採用混合採購模式對合同、指標帶來的負面影響

混合模式下,總部和事業部的採購職能作為整體,控制力度反倒最弱。"採購合規"不是國內常說的"合法合規",而是合同的履行。集中採購下,一大問題是總部選了供應商,簽好了合同,基層以各種理由不用,所以這一指標應該比分散採購的低----分散採購下,選擇權和管理責任都歸事業部,所以履約率最高。混合結構按道理應該居中,但實際上最差,低於集中採購,再一次說明混合採購的不理想。

供應鏈電商企業要嗎追求市場差異化,要麼追求採購低成本,這都屬於兩個極端,只有符合電商市場發展需求的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模式,才能讓供應鏈電商企業競爭力核心凸顯。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3737/viewspace-274384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