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有沒有把你的企業變成「傳統企業」?

機器之能發表於2021-05-10

圖片

機械化、自動化把製造業帶入了機器生產的時代,由此,手工生產成為了傳統行業,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轉型的製造企業形成了新興製造業。而隨著數字化、資訊化技術的興起,單純應用機械化的製造車間又被貼上了「傳統」的標籤,利用新興技術的數字工廠、智慧工廠成了今天的新興產業。

我們今天所說的傳統行業,在以網際網路產業為代表的新興行業崛起之前,大多數也是當年的新興行業。一項行之有效的新興技術,一定能夠快速無死角地滲透到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中,在下一項革命性的技術誕生之前,不同行業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傳統」與「現代」之分,只是不同行業對新興技術的接受程度和應用深度,將其中的企業劃分成了現代化技術企業和傳統技術及企業。


報導 | 機器之能


在今天,數字化技術是大多數行業中「傳統」與「現代」的分水嶺。

在新興行業和企業中,數字化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品研發、生產製造、運營管理、市場推廣、上下游供應鏈等都由技術驅動,企業也是在技術迭代中不斷壯大的。

以技術驅動增長的企業看似更具競爭力,但這樣的增長模式使得企業的創新壓力更大。相比這些新興行業和企業,在具備成熟產品體系和商業模式的傳統行業和企業中,數字技術的應用落地更容易激發企業的增長潛力。

數字技術正在改變很多支柱型產業,以破壞性的力量重塑傳統行業的生態模式,在數字技術的衝擊下,哪些行業已經開始嘗試擺脫「傳統」的帽子了呢?

 一 

工程建設行業

圖片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數字化技術很難直接與滿是鋼筋水泥的建築工地聯絡在一起。然而,基於數字技術的建築資訊模型系統BIM已經成為大多數建築公司的業務基礎。

建築數字化平臺供應商NBS對美國1000多名建築專業人士的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43%的受訪者在10年前還未曾聽說過BIM,而在今天BIM已經在73%的人手中成為了日常工具。

BIM可以把建築全生命週期中的要素資訊在系統中進行統一收集、呼叫和管理,以數字模型的形式構建資料中心,實現全數字化管理和資訊共享。基於3D建築模型在設計、施工、運營各個階段的新技術應用正在改變傳統落後的工作方式。

隨著大資料、物聯網的普及,透過物聯網(IoT)感測器對建築工地進行實時監控,作業車輛維護,無人機土地測量等對施工現場進行最佳化管理。以遍佈現場的工地攝像頭為例,透過工地攝像頭可以自動監測工人有沒有戴安全帽,操作是否合規,也可以自動檢查工地施工質量、鋼筋資料、水泥資料。在攝像頭提供的大資料基礎上,可以進行人員績效、裝置維護、材料採購等一系列管理升級。

BIM、大資料、物聯網在建築設計和施工階段的應用非常廣泛,且已經形成圍繞BIM的建築行業標準,並給予BIM平臺逐步向建築運維、智慧城市等方向擴充。

目前,全球智慧建築和智慧城市建設都處在初期階段,智慧建築專案遍地開花,但很多智慧城市專案面臨上馬難又下馬快的問題。國內智慧建築比例不高,但可估算的市場規模預計有千億之巨。國內建築領域的數字化、智慧化供應商相對技術基礎較弱,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高階技術應用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數字化技術在建築行業的應用,有效整合了建築及周圍環境和需求資訊,為使用者提供安全、高效、舒適、節能、環保、健康的工作、生活環境。

 製造業

圖片

製造業正處於工業革命以來最重要的變革歷程中,今天的數字化趨勢被普遍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工業4.0。世界各地的製造商都在採用資料驅動的數字技術,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率和成本。

2020年,德勤和製造業生產力與創新聯盟(MAPI)聯合開展了一項網路調研,850名受訪者來自北美、歐洲和亞洲的製造企業高管。六成受訪的企業高管表示將持續開展智慧工廠投資,相關專案投入較上一年度增長了20%。製造企業正在將其整體工廠預算的38%分配給數字化計劃,平均實施了10多個智慧製造用例。

不過,調研現狀是,很少有參與者將這些智慧製造用例在一個或多個工廠投入使用。尤其有73%的製造企業表示,儘管有來自外部聯盟合作伙伴的支援,但他們可能並未充分利用合作網路各方的力量。

工業4.0的核心是物聯網,製造企業使用這些連線的感測器來管理庫存、最佳化運維、減少能源消耗等。ResearchAndMarkets的調研結果顯示,製造業的物聯網市場規模在2020年已經達到332億美元,到2025年將達538億美元,CAGR將達到10.1%。此外許多製造企業還依靠人工智慧實現快速資料分析,幫助他們找到可以改善或預測需求從而為快速變化的數字消費市場所需的洞察力和靈活性。

製造業的數字化變革基於技術,但實現於業務模式。數字技術將建立端到端的智慧工業,整合產品全價值鏈中的各個企業,從而在生產力、可持續性、生態效率、敏捷性、上市速度和定製化等多個關鍵績效指標上實現升級。

據麥肯錫統計,數字化工業的產能提升最高可達90%,且可以實現交付週期縮短10%–80%、配置精確度提高15%–20%、能源效率提高50%等更廣泛的長期收益。 

三 

物流與運輸

圖片

新冠疫情暴露了全球供應鏈長期存在的脆弱、僵化和不透明。在過去幾年裡,大量物流公司在採用數字化手段解決這些問題。

遠端資訊科技解決了物流行業的大量問題,電子航空運單(e-AWB)提高了航空貨運的標準化程度,提高了跟蹤和處理貨物資料的效率,同時還提高了透明度,提高了安全性並減少了成本和延誤。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一直在推動e-AWB標準運輸在各大航空公司中的應用,漢莎航空和阿聯酋航空等大型航空公司已經實施了該計劃,達美航空和美聯航也在積極推進,2020年,e-AWB在全球的採用率約為80%。

車輛中的感測器可實時瞭解發貨地點和條件。一些公司已經開始使用這些資料來調整發貨已經在路上的路線,進一步最佳化發貨。此外,貨箱中的感測器可以增加貨物的可追蹤性和物流的透明度,且在運輸藥品、生鮮以及敏感物資時,可以實時監控貨箱的溫度、溼度等儲存條件。

人工智慧在物流行業中的應用潛力同樣巨大,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以在大量供應鏈資料中找出影響流程的主要因素,並透過自身迭代找到庫存、運輸、管理等環節的最佳化點,提供改善方案,從而加快貨運速度,降低成本,減少風險。

同時,基於AI的自動駕駛和RPA也為物流行業提供了很多便利。自動駕駛貨運車已經在很多廠房、倉庫、海空港口得到應用,且將很快走上交通更復雜的道路。隨著流程的標準化和物流AI的訓練,物流RPA可以代替人類處理大批次,可重複的文書及手工任務。

四 

零售業

圖片

新冠疫情把數字技術對零售行業固有模式的衝擊放大了數倍。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統計,疫情期間,新技術應用率較高的企業在收入增長方面比技術落後的同行平均高16%左右。一個年收入100億美元的零售企業,每年可以利用新技術增收16億美元。

很少有行業像零售部門那樣看到大規模的數字轉型。這種轉變最明顯的例子是電子商務,它幾乎重新定義了現代零售業。2020年全球零售行業整體銷售額約為23.39萬億美元,下降了3%,而同期的電子商務卻達到4.28萬億美元,增長了27.6%。

很多零售巨頭和新銳企業在零售VR/AR等視覺化技術投入巨大,期待網路購物環境能更好地取代門店。然而,線下零售在短期內依然會是零售行業的支柱,向線上銷售過渡也不是零售業數字化的唯一途徑。

結合網站與門店結合的形式將更好地鞏固零售企業的品牌。同時,實體店可以也利用數字技術,透過物聯網感測器收集客戶採購行為資料,幫助企業分析消費趨勢。

在後臺,零售業還要面臨來自整個產業鏈的運營壓力。效率低,成本高,商品流通效率、庫存週轉無法跟上市場的變化,人工、庫存、物流、店面等成本不斷攀升,其中人工成本就佔了很多零售企業總成本的1/3。這使得傳統零售的盈利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透過數字化、物聯網,打通整個價值鏈。門店發現了任何變化,都會直接傳導到工廠、物流等各個環節,以標準化或是智慧化的商業模式完成決策,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節省來人力。

數字化還帶來零售商業模式的改變。數字化把以門店為中心的傳統零售服務,改變成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零售創造價值的地方也在發生變化,原來更多的是商品交易,現在越來越多的是服務的提供,由偏標準化轉向為偏個性化服務。傳統零售業更多的是把店鋪當作資產,而新型零售則更重視資料和會員等無形資產。

五 

金融業

圖片

數字技術給金融行業帶來的真正意義上的顛覆性變革,新興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甚至威脅到了銀行在金融領域的統治地位。來自同行業、跨行業的競爭壓力加速了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面對這種挑戰,多數銀行主動出擊,快速構建數字化轉型力量。中國銀行推出了“數字中銀,融通世界”理念,建設銀行組建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郵儲銀行研發建設了多個「新一代」系統,平安銀行構建“開放銀行生態”等等,各家商業銀行都在數字化建設方面投入巨大。

在過去,客戶要與金融機構發生業務往來,不僅要親臨現場,還要面對卷帙浩繁的檔案,並把大量時間耗費在排隊等待上。隨著移動支付、手機銀行等數字化金融科技的普及,人們只需要透過金融機構的手機程式,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隨時管理財富賬戶。

相對於歐美,亞洲使用者對數字化渠道的接納程度更高。這一規律在財富管理市場也不例外。麥肯錫的一項針對中國私行客戶的調查顯示,即便在受訪的高淨值與超高淨值客群中,超過6成的人對數字化渠道呈開放和接納的態度。疫情下,社交隔離與出行的限制為數字化渠道帶來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多的機構正在開發數字化投顧的工具與能力,升級數字化客戶互動功能的佈局。

同時,新興科技業正在賦能投顧產業,財富諮詢呈現高度客製化、數字化,向“千人千面”和“智慧互動”發展。在美國的財富管理市場中,覆蓋長尾客戶的智慧投顧模式正朝著利用高階資料分析,實現高度定製化與個性化服務的方向發展,併為這些客戶帶來線上一鍵訂閱、以及便捷高效的前端互動等優質體驗。無論是獨立智慧投顧公司,還是成熟財富管理機構,均在智慧投顧領域不斷深耕、細分、延展。

儘管數字技術發展飛快,但仍有一部分客戶不能很快適應新技術的發展。麥肯錫一項針對西歐財富客戶的調查中,多名受訪者表示,面對面互動在短時間內仍難被數字化渠道取代。在數字化平臺投放的前期,機構應投入較多資源協助投資者適應新的交易與互動平臺。針對數字技術接受度較低的老年使用者,中國的很多金融機構正在積極研發老年友好型等科技產品和服務。

此外,區塊鏈的大行其道對金融行業的影響巨大。從金融安全、貨幣投資等多個層面改變著現代金融體系,甚至是在全球範圍內影響了財富價值的錨定。摩根大通和花旗等行業巨頭已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來確保交易安全並打擊欺詐。隨著區塊鏈採用率的上升,許多銀行也可能讓客戶投資和儲存加密貨幣。

六 

數字化將無處不在

無論一個行業多麼古老和傳統,新興技術都將或多或少地改變其固有模式,隨之變化的商業模式會因市場產生差異,但其以客戶為中心,最佳化管理,提升運營水平,降本增效的基調是相同的。

傳統企業的優勢在於長期積累的行業經驗、產品組合以及品牌效應。然而在數字經濟的變革趨勢下,傳統行業十年甚至幾十年建立的市場模式正在被以客戶為中心的端到端的市場模式取代。

新興產業和創新企業的優勢集中在基於新技術建立的創新模式和技術領先優勢,要與這些門口的野蠻人競爭,傳統行業就要在短時間內適應數字化變革的新趨勢,以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基礎,用數字技術打造新的運營模式。

數字化轉型的風暴正在席捲全球,對於企業來說,投資數字化勢在必行,“跟隨者”和“落後者”將很可能被市場淘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