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朋克誕生:用前瞻精神審視科技

遊資網發表於2020-06-16
最近發現,即使如賽博朋克這樣最熱門的話題,粉絲們都會有大量理不清說不明的情況。更多的時候,是把賽博朋克與機械朋克等等相近概念混為一談。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沒有問題,尤其是在這個普遍被演算法投喂內容的時代。

可我相信,網際網路之大,還有很多角落裡寄居著搜尋狂。他們不會滿足於普普通通的東西,而是想要閱儘可能的美好。

幾年前有個段子:為什麼要學“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答曰:如果不學,那在看到此情此景之後,就只有大呼“臥槽”的水平了。知識能給人帶來更精緻的感知力。感知力帶來更豐富的思考和體驗。不借助古詩中精緻表達的“大漠”與“煙”,幾人在戈壁上能看到“孤”與“直”?

賽博朋克亦如此。

賽博朋克誕生:用前瞻精神審視科技

賽博朋克這一概念的誕生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定義了其精神核心

1、叛逆也好,壓抑也好,一切要從“朋克運動”說起。

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社會環境處於蕭條和迷茫之中。本因幫助人們宣洩情緒釋放自我的搖滾樂,由於太多商業掣肘而失去了搖滾本來追求的自我表達精神,愈發精緻而溫和。於是開始有人對音樂現狀不滿,希望創造更多叛逆激情。

一批音樂人開始只用簡單“三和絃”(不加修飾,只使用最簡單的三個音構成的和絃)演奏,開始以朋克(英國俚語中小混混的意思)自居。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性手qiang樂隊,專輯封面設計成用寫著“性手qiang”的封條封住英國女王的嘴。

賽博朋克誕生:用前瞻精神審視科技

朋克,這個本來是貶義的詞快速被引爆,並傳遍全球。

皮夾克、莫西幹頭再也不是“壞”,而成了“酷”的象徵。由於其極端、符號化,所以影響力在時間和空間上堪稱空前。其背後代表的叛逆精神也從音樂領域溢位到其他地方。藝術、文學、時裝等領域,都颳起了朋克旋風。

在思考朋克對世界影響的廣泛性之時,我想到了“盲流”一詞。這個詞本意為逃荒、避難或謀生,從農村常住地遷徙到城市、無穩定職業和常住居所的人。

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可能是因為西方讀物的引進,可能是因為部分創作者自己的叛逆精神覺醒,那時候,從全國趕來北京、群居在圓明園一代的詩人、藝術家、音樂人,多以盲流自居。

以貶義名號自居,從而表達自己的獨特性和叛逆性,正是朋克的邏輯。

言歸正傳,賽博朋克就是朋克這個概念在科幻文學圈的落地。

2、賽博朋克始於一個難題: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又成於吉布森對腦聯網的想象:《神經漫遊者》

1968年出版的科幻文學《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是人們普遍熟知的賽博朋克作品。

之所以普遍熟知,恐怕要得益於電影《銀翼殺手》和《銀翼殺手2049》的廣為流傳。

賽博朋克誕生:用前瞻精神審視科技

至於為什麼人們普遍認定《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是賽博朋克的早期代表作,我在查閱資料之後沒有找到邏輯。或許是約定俗成吧。

但是,從模糊對應的角度來看,《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確實有賽博朋克題材普遍具有的幾個大特徵。如:對靈魂是什麼的追問、對科技發展能造福人類的質疑、對商業文明將走向托拉斯之路的恐懼。當然,叛逆精神貫穿了這所有。

在《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中,人類為了應對嚴苛的核戰後環境創造了大量仿生人。

仿生人只有被植入的假記憶。在電影中(也包括現實中的一些觀念),人是記憶的產物。這意味著,記憶真假區隔了人與非人。

然而由於仿生人被設計得過分接近人類,他們中的一些開始有了人類才會有的迷茫、自我意識、甚至繁衍的慾望。

角色內心的掙扎、故事世界的衝突因此展開。作品想提出的問題也呈現出來:靈魂是什麼?人是什麼?

賽博朋克誕生:用前瞻精神審視科技

到了1980年,名不見經傳的科幻作家Bruce Bethke為了營銷自己的作品,打算找到一個朗朗上口,又容易被銘記的標籤。在嘗試過很多選擇之後,他遵循著很多人會有的叛逆精神,把Cyber(電子的、網路的)和Punk(朋克)放到了一起。

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科幻雜誌《驚奇故事》上。

雖然Bruce Bethke本意取寵,但是一個概念能被人們記住,肯定是因為它戳中了些什麼。

在上世紀80年代,可能正是工業時代與資訊時代的交叉口,人們對未來的AI、網際網路技術有了些方向上的判斷,可對於科技的好感,與今天人們想法很不一致。

今天,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可在人們意識到這一點之前,大家更在意的是科技帶來的失業、環境破壞和超級托拉斯。

疑慮帶來質疑。質疑被對映到最新鮮的玩意兒——網路,這成就了讀者對賽博朋克概念的普遍認同感。再加上賽博朋克題材通常伴隨著義體、飛船,工業化奇觀,這在當年足夠稀奇。

賽博朋克誕生:用前瞻精神審視科技

1984年,《神經漫遊者》出版。這是一本講述黑客凱斯通過賽博空間(網際網路+腦聯網)來執行各種賞金任務,過程中發現了超級AI“冬寂”,隨後與“冬寂”一起經歷了一連串冒險的小說。

這本書拿下了最重要的四個科幻文學獎項中的三個,分別是雨果獎、星雲獎、菲利普·狄克獎。這一紀錄至今無人能敵。

有人把《神經漫遊者》說成是賽博朋克聖經。其歸因邏輯是《神經漫遊者》一作包含了賽博朋克的所有元素,算是集大成。

我有些不同的想法:一個內容能被稱之為聖經,通常不是因為“覆蓋更全”。

聖經往往因更精簡而觸達精神核心。四書五經如此,《心經》、《聖經》也是。

在我看來,《神經漫遊者》的開創性體現在提出了“賽博空間”這個概念。

賽博空間是工業時代人們對網際網路+腦聯網的想象。

這個概念不但在用詞上切中了賽博朋克的要害,更是一下子指出了賽博朋克相對前代科幻文學的最大不同點:對何為真實世界,何為真實靈魂的探討。

自《神經漫遊者》之後,賽博朋克這個定義開始有了自己的邊界。

賽博朋克對科幻文學的意義

賽博朋克這個概念是娛樂的,也是哲學的。

在更早的時代,科幻文學被看做是一種庸俗文學,甚至是花邊文學,不受主流文學圈子重視。

賽博朋克開始不同,它討論的主題不再聚焦於文明的偉大、奇觀的營造、神奇的冒險等等,而是開始用前瞻精神審視科技。其深刻性開始引起主流文學圈子的重視。

今天,科幻文學已經普遍摘掉通俗的帽子。

甚至,隨著《銀翼殺手2049》、《黑客帝國》、《黑鏡》等作品的呈現,科幻成了一種離深刻更近的藝術形式。

賽博朋克誕生:用前瞻精神審視科技

賽博朋克不過四十年的歷史,作為一個文化現象,怕是要伴隨我們很久很久。甚至,網際網路、腦聯網的進化,會讓賽博朋克相關的討論愈加精深和受歡迎。

本文是探討賽博朋克內容的第一篇。在計劃中,未來還會盡量深入地聊賽博朋克的視覺樣式、賽博朋克在21世紀的發展困境。

來源: 位元魔方
原地址:https://bihu.com/article/12325456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