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大腦清除代謝垃圾的重要時間。

因此,從機制上來說,睡眠狀況不佳會減少廢物清除,由此導致患痴呆的風險增加。而且,臨床上痴呆症患者也的確比較常見失眠,這可能是由於控制晝夜節律或睡眠的腦區受到影響,又或者是痴呆導致的行為改變。

有諸多佇列研究發現,睡眠狀況不佳是痴呆的風險因素,包括睡眠時間過短/過長、以及白天小睡等。

近期,發表在Alzeheimer’s & Dementia上的一項超大型研究帶來了令人略感意外的結果。研究者們分析了83萬名女性參與者的資料,隨訪近17年得出的結果認為,睡眠時間過長與患痴呆風險之間並無聯絡,而且睡眠時間較短就算與痴呆之間存在關聯,影響也非常小。

論文題圖

資料來自百萬婦女研究佇列,在排除掉睡眠資料不全以及在使用睡眠藥物的參與者之後,共有830716名女性被納入研究,她們的平均年齡為60歲。

其中67%的參與者睡眠時間正常,在7-8小時之間;23%睡眠時間較短,<7小時;10%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另外,白天經常小睡、偶爾小睡和從不小睡的女性比例分別為6%、39%和55%。

從分佈上來看,睡眠時間較短或較長、會小睡的參與者更有可能年紀較大、學歷較低、BMI較高、吸菸、進行過更年期激素治療、沒有有償工作,而且自我評價的健康狀況也比較差。

參與者基線狀況(區域性)

在隨訪的16.6年間,共發現了34576例病例,診斷時的平均年齡為78.3歲。具體來說,在隨訪的前5年,有798名參與者因痴呆住院,第5-9年4340人,第10-14年14292人,第15年及之後15146人。

有意思的是,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睡眠狀況與痴呆風險之間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比如,在前五年的隨訪中,睡眠時間較短與較低的痴呆風險有關,但是在第15年以後,睡眠時間較短則與較高的痴呆風險有關。

相較正常睡眠時間,在前5年中,睡眠時間較長參與者的痴呆風險高達2.15倍,但是在第15年之後,風險比已經非常接近1。

既然變化如此顯著,研究者認為應當更關注隨訪15年以上的資料,這較不容易受到反向因果的影響。

隨著隨訪時間延長,睡眠與痴呆之間的風險也在變化
白天小睡與痴呆之間也表現出了類似的關聯。在隨訪前5年,與從不小睡相比,白天小睡參與者的痴呆風險升高了60%。但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白天小睡的風險降低至約10%。
白天小睡與痴呆風險

目前為止,尚未有明確的生物學機制將睡眠時間過長與痴呆症的發展聯絡起來。這項佇列研究規模極大,其中涉及的痴呆病例數甚至大於近年來的薈萃分析,而且長達16年的隨訪時間也給研究結果提供了相當的可靠性。

儘管這項佇列研究中的參與者僅限女性,不過睡眠與痴呆之間的關係似乎也沒有性別差異。後續,應當彌補研究只記錄了睡眠時長而非更詳細的睡眠質量的不足,由此尋找睡眠與痴呆之間的隱秘聯絡。

參考資料:

[1]https://alz-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lz.13009

來自: 奇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