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尤其是深度睡眠,對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
有很多研究發現了睡眠不足與痴呆風險增加有關。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類的睡眠時長和結構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如何影響痴呆症的風險,目前仍需要探索。
近日,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atthew P. Pase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JAMA Neurology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1]。
他們分析弗萊明翰心臟研究佇列的資料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參與者睡眠中最深的慢波睡眠(SWS,或非快速眼動睡眠)佔比會下降,如果參與者攜帶阿爾茨海默病遺傳風險基因APOE4,慢波睡眠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速下降。
在量化相關資料之後,他們發現,慢波睡眠佔比每年每減少1%,患痴呆症的風險會增加28%,患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痴呆的風險會增加32%。
論文首頁截圖
Pase這個研究從弗萊明翰心臟研究佇列篩選了346名參與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9歲,其中女性179名(52%),黑人27名(8%),西班牙裔18名(5%),太平洋島民10名(3%),剩餘291名(84%)為白人。
所有參與者都做了兩次夜間多導睡眠圖(PSG)監測,且在第二次監測時沒有被確診為痴呆症。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第2次PSG後17年的全因痴呆發生風險。
從資料來看,在基線時,慢波睡眠的平均佔比為18.1%。在研究的隨訪時間內,慢波睡眠的佔比每年減少0.57個單位。而且慢波睡眠的減少速度從60歲開始顯著加快,在75至80歲減少速度達到峰值,隨後放緩。
慢波睡眠隨年齡的變化趨勢
在最長達17年的隨訪時間裡,有52名參與者確診為痴呆症,其中44例是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痴呆症。
在對年齡、性別和佇列進行調整後,慢波睡眠每年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全因痴呆的風險就會增加28%,而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痴呆的風險則會增加32%(模型1)。
在對至少1個APOE4等位基因陽性、吸菸狀況、安眠藥使用、抗抑鬱藥使用和抗焦慮藥使用進行進一步調整後,慢波睡眠每年每減少一個百分點,全因痴呆風險就會增加27%,而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痴呆風險則會增加32%(模型2)。
風險資料
值得注意的是,Pase團隊還比較了最終患痴呆症和未患痴呆症參與者的慢波睡眠百分比變化。
他們發現,痴呆症患者的慢波睡眠佔比平均下降率(每年-1.03)是未發病者(每年-0.48)的兩倍以上。
確診者的慢波睡眠(SWS)佔比降幅驚人
在研究的最後,Pase團隊探索了APOE基因型與慢波睡眠和痴呆之間的相互關係。
從參與者的基因型資料來看,232名參與者(67%)為APOE3/3,76名參與者(22%)至少有一個APOE4等位基因,37名參與者(11%)為APOE3/2或APOE2/2。
在根據年齡、性別和佇列調整後的線性迴歸中,APOE4攜帶者的慢波睡眠下降幅度大於APOE3/3(P=0.04),而APOE3/2或2/2與APOE3/3相比,慢波睡眠下降的差異不顯著。
APOE與慢波睡眠(SWS)之間的關係
雖然,在一項因果中介分析中發現APOE4對痴呆症發病風險影響,有17%是透過慢波睡眠百分比的變化介導的,但是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P=0.11)。因此,Pase團隊認為,至少在這個佇列中,慢波睡眠佔比的變化不是APOE4驅動痴呆症的中介因素。
總的來說,Pase團隊的這個研究表明,在6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慢波睡眠佔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越大,未來患痴呆症的風險就越大。
實際上,Pase團隊的這一發現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已經有不少基礎研究發現,慢波睡眠對大腦清除代謝廢物至關重要[2-4]。此外,還有研究發現,慢波睡眠的慢波活動是一種認知儲備因子,可提供對高阿爾茨海默病病理負擔引起認知障礙的抗性[5]。
無論如何,希望大家都有好睡眠。
參考文獻:
[1].Himali JJ, Baril AA, Cavuoto M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low-Wave Sleep Loss and Incident Dementia. JAMA Neurol. 2023;e233889. doi:10.1001/jamaneurol.2023.3889
[2].Xie L, Kang H, Xu Q, et al. Sleep drives metabolite clearance from the adult brain. Science. 2013;342(6156):373-377. doi:10.1126/science.1241224
[3].Fultz NE, Bonmassar G, Setsompop K, et al. Coupled electrophysiological, hemodynamic,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scillations in human sleep. Science. 2019;366(6465):628-631. doi:10.1126/science.aax5440
[4].Bojarskaite L, Vallet A, Bjørnstad DM, et al. Sleep cycle-dependent vascular dynamics in male mice and the predicted effects on perivascular cerebrospinal fluid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Nat Commun. 2023;14(1):953. doi:10.1038/s41467-023-36643-5
[5].Zavecz Z, Shah VD, Murillo OG, et al. NREM sleep as a novel protective cognitive reserve factor in the fa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 BMC Med. 2023;21(1):156. doi:10.1186/s12916-023-02811-z
來自: 奇點神思